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因此“自轻”而放松了对政治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如果说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只是教材上的原理和知识以应付考试,那政治确实是“副课”。 但实质上呢?政治课的作用和目标远不止如此。我们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过去“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现在,当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时,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讨而无论”、“启而不发”,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又回到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其实,我们应该尝试着不同的方法带入课堂。
1 温故启新式
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尤其是前一、二节课)所学旧知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
2 悬念诱思式
即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安排这种悬念诱思式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设法破释教师设置的悬念,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3 情境切入式
即教师从课前班级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则某个(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活动等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总之,要让学生动起来,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4 提问吸引式
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
再次,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
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亲其师,信其道”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5 课后布置多样化的作业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俗话说“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
最后对每一个教师来讲,作好教学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主要条件。每个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通过对教学反思,及时回过头来检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首先,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过去“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现在,当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时,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讨而无论”、“启而不发”,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又回到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其实,我们应该尝试着不同的方法带入课堂。
1 温故启新式
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尤其是前一、二节课)所学旧知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
2 悬念诱思式
即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安排这种悬念诱思式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设法破释教师设置的悬念,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3 情境切入式
即教师从课前班级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则某个(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活动等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总之,要让学生动起来,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4 提问吸引式
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
再次,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
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亲其师,信其道”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5 课后布置多样化的作业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俗话说“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
最后对每一个教师来讲,作好教学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主要条件。每个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通过对教学反思,及时回过头来检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