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渊明的组诗《形影神》,借助形、影、神三者之间的问答以及赠言,表现了陶渊明对于人生意义的看法以及其矛盾的心理。《形影神》由“序”和三首诗组成:序文交代了写作这三首诗的缘由;《形赠影》通过形对影的劝谓和赠言,抒发了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的思想;《影答形》通过影对形的回答,批判了形的及时行乐思想,而要“立善”求名;《神释》则是神对影和形的思想的批判与否定,提出释然生命的观点。本文根据陶潜对于人生三种不同的追求,从生命之短、生命之宽和生命的释然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陶渊明;《形影神》;人生意义
一、生命之短——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
(一)自然万物生生不息,无穷尽也
陶渊明对于生命的长度的认知或许从自然万物开始。在陶渊明看来,所谓生命之长,就应该像天地一样长久,像山川一样不会变更,像草木一样,冬去春来有时勃勃生机。而人的生命却不能像天地、山川、草木一样,生生不息。人的生命和万物相比,何其短暂和脆弱!
(二)睹物思人之痛,无穷尽也
陶渊明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于对自然的崇敬。自然万物生生不息,无穷尽也。这是陶渊明对于自然万物生命的艳羡,而对于人的生命的长度却只有一句“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令陶渊明更加痛苦得是物是人非的时境变迁。生命之短尤可悲,失亲之伤悲亦痛。陶渊明对于生命更深一层的认识就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之痛。
(三)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在陶渊明看来,正因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在诗中,诗人借形体之口说出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期待和看法:“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形体劝谓影子:形体尚且没有修仙的本领,更何况影子,不如开怀畅饮,自由自在。在诗人笔下,形体和影子是可以相互交流的,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形体对影子的赠言内容是诗人对于人生的认识,这个形体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形体对影子的赠言的形式就是诗人对世人的一种劝谓。
二、生命之宽——人生要立善追求声名
在《形赠影》中,形体向影子赠言: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而这一赠言也是陶渊明对于人生意义的一种认识。而在《影答形》中又展现了另外一种人生意义的认识与看法,这就是陶渊明的人生第二境界:生命之长不可求,但求在有限的生命中立善行德。
(一)生命之长不可求
陶渊明对于生命的认识深度在不断地加深。第一境界要追求生命之长,第二境界要追求生命之宽。长与宽是对人生不同的定义与理解,采取何种标准直接关系到人生下一步。
在陶渊明看来,形和影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影随形动。陶渊明借影对形的回答阐述了对于生命之长的认识:“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仑,邈然兹道绝。”保养、修仙学道都是延长寿命的无稽之谈,生命是有限的,任何想要延长寿命的方法都是暂时的,最终肉体凡胎还是回归尘土。
(二)立善立名乃长存之道
《影答形》主张立善而留名,希望通过扬名后世达到精神上的长生以期永恒,这种主张得力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思想,以为人有美 名则可流芳百世,万古长存,因而不满于以酒消愁的 处世态度,提倡追求身后之名。[1]陶渊明嗜酒成性,可面对在活着的时候立德立善,留得身后名之事,也不禁发出“酒云能消愁,方此讵不劣”的感叹。此时在陶渊明心中,美酒远远不如立善立名,这才是长存之道,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三、生命释然——顺应自然
《神释》作为第三首诗,这首诗在题名上就有特殊性,前两首《形赠影》、《影答形》是很明显的互相应和关系,但这一首则是对两者同时言说,“释 ” 字就是解决、开释两者矛盾对立的意思。[2]《神释》中诗人展现了第三种人生境界:释然生命,顺应自然。
(一)莫为生命长短所困
陶渊明在此阶段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看待生命的长短以及人生是否应该追名逐利,对于形赠影言来说,陶渊明提出:“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这是对“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的最好解释,不夹杂任何主观以及神化色彩,客观地评价出天地长久、山川无改、草木常生是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陶渊明理智清晰地批判了形体在无法追求生命永恒的前提下,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悲观主义思想。陶渊明在此指出:生命有限,不应为生命长短所困。
(二)莫为声名所累
影对于形的赠言给出“生命不可存,善名尤可存”的主张。而对于影答形言,此时陶渊明以神的身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陶渊明认为形和影皆为生命所困,一个困于生命的长短,一个困于声名的意义。若每日思考生命短暂和留声名,却又无从下手,那么这就是浪费生命,并会带来许多困扰。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陶渊明认为声名也是连累人的泥潭池沼。
四、人生意义的展现
(一)序文、組诗珠联璧合
《形影神》选择序文和组诗的表达形式,表达更具深刻性和感染性。序文可以说是组诗的铺垫,从整体上把握了诗人的观点。尤其是“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点明了诗人要顺应自然,不要为人生短暂所困也不要为名声所累的人生道理,与《神释》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二)化身形影神,释人生矛盾
陶渊明在《形影神》中分别用形体、影子、神三者的问答和释义来阐述该如何过好人生以及人生的意义。陶渊明首先化身为形体,借形体之口劝谓影子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其次化身为影子答形体言并且阐述不要纠结于生命的长短而要注重声名的建设;最后诗人又化身为神,对形影的赠言和答语加以评判并且提出来要顺应自然,不要困于生命累于声名。
诗人的三次化身,三次不同的人生释义,其实表现的是内心对于人生意义的一次次困惑、不解又一次次的深化、释然。
参考文献:
[1]田义勇.陶渊明《形影神》的生存论意蕴[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3):7-11.
[2]刘芳.纵浪大化、一任自然——陶渊明《形影神》中的生命思考[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06):54-56+69.
关键词:陶渊明;《形影神》;人生意义
一、生命之短——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
(一)自然万物生生不息,无穷尽也
陶渊明对于生命的长度的认知或许从自然万物开始。在陶渊明看来,所谓生命之长,就应该像天地一样长久,像山川一样不会变更,像草木一样,冬去春来有时勃勃生机。而人的生命却不能像天地、山川、草木一样,生生不息。人的生命和万物相比,何其短暂和脆弱!
(二)睹物思人之痛,无穷尽也
陶渊明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于对自然的崇敬。自然万物生生不息,无穷尽也。这是陶渊明对于自然万物生命的艳羡,而对于人的生命的长度却只有一句“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令陶渊明更加痛苦得是物是人非的时境变迁。生命之短尤可悲,失亲之伤悲亦痛。陶渊明对于生命更深一层的认识就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之痛。
(三)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在陶渊明看来,正因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在诗中,诗人借形体之口说出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期待和看法:“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形体劝谓影子:形体尚且没有修仙的本领,更何况影子,不如开怀畅饮,自由自在。在诗人笔下,形体和影子是可以相互交流的,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形体对影子的赠言内容是诗人对于人生的认识,这个形体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形体对影子的赠言的形式就是诗人对世人的一种劝谓。
二、生命之宽——人生要立善追求声名
在《形赠影》中,形体向影子赠言: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而这一赠言也是陶渊明对于人生意义的一种认识。而在《影答形》中又展现了另外一种人生意义的认识与看法,这就是陶渊明的人生第二境界:生命之长不可求,但求在有限的生命中立善行德。
(一)生命之长不可求
陶渊明对于生命的认识深度在不断地加深。第一境界要追求生命之长,第二境界要追求生命之宽。长与宽是对人生不同的定义与理解,采取何种标准直接关系到人生下一步。
在陶渊明看来,形和影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影随形动。陶渊明借影对形的回答阐述了对于生命之长的认识:“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仑,邈然兹道绝。”保养、修仙学道都是延长寿命的无稽之谈,生命是有限的,任何想要延长寿命的方法都是暂时的,最终肉体凡胎还是回归尘土。
(二)立善立名乃长存之道
《影答形》主张立善而留名,希望通过扬名后世达到精神上的长生以期永恒,这种主张得力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思想,以为人有美 名则可流芳百世,万古长存,因而不满于以酒消愁的 处世态度,提倡追求身后之名。[1]陶渊明嗜酒成性,可面对在活着的时候立德立善,留得身后名之事,也不禁发出“酒云能消愁,方此讵不劣”的感叹。此时在陶渊明心中,美酒远远不如立善立名,这才是长存之道,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三、生命释然——顺应自然
《神释》作为第三首诗,这首诗在题名上就有特殊性,前两首《形赠影》、《影答形》是很明显的互相应和关系,但这一首则是对两者同时言说,“释 ” 字就是解决、开释两者矛盾对立的意思。[2]《神释》中诗人展现了第三种人生境界:释然生命,顺应自然。
(一)莫为生命长短所困
陶渊明在此阶段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看待生命的长短以及人生是否应该追名逐利,对于形赠影言来说,陶渊明提出:“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这是对“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的最好解释,不夹杂任何主观以及神化色彩,客观地评价出天地长久、山川无改、草木常生是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陶渊明理智清晰地批判了形体在无法追求生命永恒的前提下,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悲观主义思想。陶渊明在此指出:生命有限,不应为生命长短所困。
(二)莫为声名所累
影对于形的赠言给出“生命不可存,善名尤可存”的主张。而对于影答形言,此时陶渊明以神的身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陶渊明认为形和影皆为生命所困,一个困于生命的长短,一个困于声名的意义。若每日思考生命短暂和留声名,却又无从下手,那么这就是浪费生命,并会带来许多困扰。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陶渊明认为声名也是连累人的泥潭池沼。
四、人生意义的展现
(一)序文、組诗珠联璧合
《形影神》选择序文和组诗的表达形式,表达更具深刻性和感染性。序文可以说是组诗的铺垫,从整体上把握了诗人的观点。尤其是“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点明了诗人要顺应自然,不要为人生短暂所困也不要为名声所累的人生道理,与《神释》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二)化身形影神,释人生矛盾
陶渊明在《形影神》中分别用形体、影子、神三者的问答和释义来阐述该如何过好人生以及人生的意义。陶渊明首先化身为形体,借形体之口劝谓影子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其次化身为影子答形体言并且阐述不要纠结于生命的长短而要注重声名的建设;最后诗人又化身为神,对形影的赠言和答语加以评判并且提出来要顺应自然,不要困于生命累于声名。
诗人的三次化身,三次不同的人生释义,其实表现的是内心对于人生意义的一次次困惑、不解又一次次的深化、释然。
参考文献:
[1]田义勇.陶渊明《形影神》的生存论意蕴[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3):7-11.
[2]刘芳.纵浪大化、一任自然——陶渊明《形影神》中的生命思考[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06):54-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