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在这个文化大院,他们是2个异类 ,在大家眼里他们是2个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人,所以很让人侧目。
乐月月因为创下这个大院离婚之最而成为院里最受人注目的“名人”——她在新婚半个月时提出离婚,并不顾双方家长的苦劝,以一种决然的姿态在蜜月里把自己变成了离婚女人。
萧然则是因为在这楼里最窝囊而出名,左邻右舍经常听见他老婆在家河东狮吼,他的脸上、脖子上也不定期地出现那个河东狮的“爪痕”。社会很奇怪,打老婆的男人肯定被世人口诛笔伐,被老婆打的男人却常常得不到同情,反而被人议论着。被人指指点点的萧然出入低头只看路不看人,一脸萧瑟。
文化大院在省城非常有名,因为住在这里大多是省歌(舞团)、省话(剧团)、省京(剧团)、电视台的各路能人。女的当然都漂亮得没得说,男的也都英姿挺拔,家属差不多个个是美女,可以说文化大院出出进进的都是靓男美女,和那些很有艺术范的编导们。
每到周末,大院门前经常停着来接人的小车,楼里的那些美女们骄傲地扬着长长秀发,有的还撇着舞蹈步,谁都不瞄一下旁若无人一阵风似地轻盈飘去。最酷的是开本田125大摩托来接的,女孩跨上去,纤纤细指环住驾驶员的腰,两人贴紧,上身前倾,像舞台造型一样,在众目注视下呼啸而去,那叫一个风驰电掣。
乐月月算不上美女,她肤色偏黑,鼻挺眉弯,经常赤脚凉鞋白衣花裙,瞪着双大眼走在院里,别人不和她说话,她也仿佛谁也看不见似地梦幻般走过去,与其说看上去是一个带着孩子气的女人,不如说更像带着女人气的孩子。他们楼都是美女当家,而且人家都特会打扮,不光彩照人绝不走出家门。在那些艳丽女人面前让喜欢布衣素装的乐月月总想起那个“相形见绌”的词。有一次,楼下轮收电费的那家女人收钱时和乐月月聊了起来,她评价这些女人们:“别看她们出来溜光水滑的,屋里造的跟猪圈似的!”她扬着修得又细又弯的眉说:“我自己不怎么打扮,我家可是收拾得漂亮呢。”月月顺嘴恭维一句:“你挺漂亮的,咱全楼就我不好看。”那女人很受用的样子,赶紧安慰了月月一句:“你也别自卑。”
乐月月当然不会自卑。她是歌舞团的长笛手,音乐学院的高材生,要不是为了那个花心前夫,她早就是著名乐团的著名长笛家了。
她的婚姻像一出讽刺剧:他们的父母是歌舞团的同事,两家从前住对门。他俩从小一个学长笛,一个学声乐,青梅竹马加同行,基础够硬了,乐月月毕业后本来可以留在更大的文艺团体,可为了基本就只在合唱队露露脸的他竟然选择了回来。
谁知,新婚第3天她就发现丈夫和团里别的女人偷情,而且情史等于自己的上学史!
乐月月没像别的女人那样闹得天翻地覆,她拒绝丈夫的忏悔,拒绝双方父母的调解,她说,如果是偶然一次,我也许能原谅他,但他这几年都是这样两面做人,太可怕了,我不能想象和这样的人生活下去。所以请不要劝我了。
乐月月照样每天上班、排练。离文化大院不远有片小树林,以前,他们俩早上经常一块去练功,一个吹笛,一个吊嗓。现在,乐月月把时间改在了中午或晚上,一个人吹够了再踏着月色回来。
有一晚,乐月月在林里碰到一个骑自行车的男人,那人说自己是旁边一个研究所的,注意她好久了,想和她交个朋友,说着还要拿工作证给她看。乐月月抑制住惊慌往回走,那人还跟在后面,突然就有人上来拽住她的胳膊:“跟你说别自己来,等我一起出来不行吗?”
乐月月吓了一跳,定神一看,原来是同楼的萧然,他手里拎着把小提琴,看样子也是来练功的。
那男人看一眼萧然,说了句:“我不是坏人,真的很喜欢你与众不同的样子。”骑上车走了。
“我不是坏了你的好事吧?”看乐月月若有所思的样子,萧然傻呵呵地问了句。 “老萧,我都没落到得马路求爱了吗?” “别说那么难听,邂逅是浪漫的,谁让你的风情与众不同呢。”萧然随手在琴弦上拉出一组活泼跳跃的音节。音乐仿佛有种魔力,操琴在手的萧然,脸上有了神采,眼里有了灵魂,一扫平时的窝窝囊囊,像变了个人,口齿也伶俐了许多,
这一晚,2个人在各自的树下练功,只有音韵在空中交集缠绕。
萧然的老婆虽然高门大嗓动不动就家暴,心地还算善良。大家都传就因为她是前团领导的女儿,才半诱半霸占了出身不好的萧然。
这女人对众美女们天然抵触,独对乐月月很友好,有次看见他俩前后去练功还特意嘱咐萧然:“哎,你回来时喊着小乐,一个女的晚了不安全。”
乐月月乐呵呵回了句:“没事嫂子,人家都盯美女呢,这就是不美的好处——安全!”
萧然在乐队是第一小提琴,位置靠前,经常会有若干小段独奏的机会,乐月月羡慕他可以尽情演绎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是每个乐手最大的理想和享受。长笛手通常和双簧管、长号、萨克斯手在后面几排,他们基本是附和其他乐器,很少有单独出音的机会。
乐月月在大学学的那些长笛技巧,如果不是经常在小树林里练练,差不多就该就饭吃了。她的那支长笛是她考上音乐学院时爸爸送给她的礼物,那是一支镀银长笛,古朴高雅,这花去爸爸几月工资的长笛在全班同学中是最好的。乐月月就用这支长笛不断地换回最好的成绩,她的毕业曲目选择了《野蜂狂舞》,老师们开玩笑说:“月月,你真是支招蜂引蝶的银笛啊!”
有时,乐月月想起由各种乐器汇成的校园夜曲,想自己回到家乡该是个多大的无知!那时会把爱情、承诺看得比天都大!其实,人生,让自己站得更高最重要。
想得心痛,她就夹着长笛到小树林一顿吹,从《夜曲》、《匈牙利田原舞曲》到《哈巴涅拉》,奔放的、沉静的、狂野的,她把夜色想成是无数的观众,直到口干舌燥、筋疲力尽。渐渐地,小树林外有了一些固定的听众,大家都说,有个姑娘笛子吹得那个响亮,能把树叶震得往下掉!
萧然经常用小提琴为乐月月伴奏,而且恰到好处,绝不喧宾夺主。长笛狂野奔放,小提琴就轻声相随;长笛婉约如诉,小提琴就若有若无。乐月月心里非常感激,但她是个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的人,只能更用心去吹。
乐月月最喜欢的是一首《威尼斯狂欢节》,这本是一首著名的小提琴谐趣曲,妙趣横生,几乎成为名家们炫技的必奏曲,用长笛演奏,技法要求极高。乐月月每次吹这首曲子,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威尼斯的狂欢人群中,戴着华丽的面具,尽情潇洒。就在她如醉如痴时,一声轻柔的小提琴弦音出现,仿佛是恋人耳边低语。
通常,2个人就这样闭着眼演奏,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
乐月月像一首戛然而止的乐曲,没留下一点余音,突然就走了。
团领导说她随父母回南方老家了,听说回去后改行了,不过还在文化系统。
萧然在团里自己的衣柜里发现乐月月留给自己的一封信:
老萧,我走了。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我还是想去碰碰我的运气,不会总是那么差吧?
很感谢你对我的关照,虽然你从未说过什么安慰我的话,可我都能感受得到,音乐就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特别是我们这种互相可以称为难兄难弟的人之间。我一直认为听你的小提琴最好的演奏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小树林里。
你曾说过一句我的风情与众不同,知道吗?你救了我!我前夫伤我最重的一句话是说我是个没有风情的女人!你让我觉得我还是个女人。
其实我挺羡慕你的,虽然嫂子对你那样,我知道她是因为爱你,尽管这爱的表达有些暴力,粗暴的爱也是一种爱。被一个人粗暴地爱,比起没有爱,是不是也是一种幸福呢?
祝你们好,你要快乐些!
“傻瓜,你怎么知道你没有爱?那些个夜晚,那么多乐曲,真是个傻丫头!你也要快乐啊!”萧然把信贴在胸口,喃喃自语着。
后来,萧然收到过几张没有地址的贺年卡,还收到过几本书,虽然都是化名,可是书里写的那些故事、场景、人物仿佛就是昨天他们的生活,文化大院昨天的故事。他能从里面找到自己的痕迹,当然也能找到她生活的影子。他知道那是她写的,他这才知道,自己当初有些怜悯的保护竟对她发生那么大的作用,他想起那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她真的很有才华,文字生动,故事生动(那些美化了他的部分,他愿意解释为艺术加工)。
人之间真的很奇妙,当年在一个楼住,在一个团共事,除了演奏,彼此没什么了解,也很少交流,可以说是熟悉的陌生人。现在,这些作品,却能把一个不知在什么地方的人,这样清晰地拉近在自己的面前,让他洞悉她的内心、她的渴望、她的精神诉求。她从来没有那么清楚地占据他的心里。
他庆幸她给予自己如此的幸运——远远地,看她化蛹为蝶。
他还记住她小说中的一个细节:女主人公难过时最喜欢男主人公给她边弹边唱那首著名的古巴歌曲《鸽子》。这个细节若干年后又改变了他的生活。
10年后,文化大院附近的步行街上,正在进行夏季狂欢节,这是这个城市的传统,每个街口,都有艺术团体在演出,一家百年名店的欧式露台,每晚都有从国外来的艺术家们献艺竞技。
这一周,是一个新加坡的吉他演奏小组,听说有个吉他手弹得好,唱得更棒,让回乡小住的乐月月心血来潮来听。
几个很艺术范的吉他手,居中却有一个仿佛与艺术格格不入的中年人,他穿着很有年代感的白衬衫、牛仔裤、黑色懒汉鞋。可是,怀中吉他响起,他一张嘴,那热情而狂野的嗓音就引来一片喝彩!
乐月月觉得自己的心猛地狂跳起来,她掏出眼镜戴上,没错,那微闭着眼自己先陶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正是萧然!他的脸有些胖,有些落寞,有些沧桑。
“各位,我曾经是走在这街上的一员,这里有我最美好的音乐记忆。我想念那些岁月和人。我献给大家一首经典爱情歌曲《鸽子》……”
他的歌声如夏夜的熏风慢慢扫过观众,乐月月泪流满面,站在人群中,沐浴在他的歌声中。
这天晚上,在城市中心很少见的一棵大树下,2个中年男女不期而遇了。他们注视着不远处正在兴建的一片工地,那是他们最熟悉的文化大院。男的轻轻唱了一句有名的歌词:给你最深久的等候。
他们是女作家、单身一族乐月月,著名乐手兼著名王老五萧然。
(摘自《妇女之友》)
乐月月因为创下这个大院离婚之最而成为院里最受人注目的“名人”——她在新婚半个月时提出离婚,并不顾双方家长的苦劝,以一种决然的姿态在蜜月里把自己变成了离婚女人。
萧然则是因为在这楼里最窝囊而出名,左邻右舍经常听见他老婆在家河东狮吼,他的脸上、脖子上也不定期地出现那个河东狮的“爪痕”。社会很奇怪,打老婆的男人肯定被世人口诛笔伐,被老婆打的男人却常常得不到同情,反而被人议论着。被人指指点点的萧然出入低头只看路不看人,一脸萧瑟。
文化大院在省城非常有名,因为住在这里大多是省歌(舞团)、省话(剧团)、省京(剧团)、电视台的各路能人。女的当然都漂亮得没得说,男的也都英姿挺拔,家属差不多个个是美女,可以说文化大院出出进进的都是靓男美女,和那些很有艺术范的编导们。
每到周末,大院门前经常停着来接人的小车,楼里的那些美女们骄傲地扬着长长秀发,有的还撇着舞蹈步,谁都不瞄一下旁若无人一阵风似地轻盈飘去。最酷的是开本田125大摩托来接的,女孩跨上去,纤纤细指环住驾驶员的腰,两人贴紧,上身前倾,像舞台造型一样,在众目注视下呼啸而去,那叫一个风驰电掣。
乐月月算不上美女,她肤色偏黑,鼻挺眉弯,经常赤脚凉鞋白衣花裙,瞪着双大眼走在院里,别人不和她说话,她也仿佛谁也看不见似地梦幻般走过去,与其说看上去是一个带着孩子气的女人,不如说更像带着女人气的孩子。他们楼都是美女当家,而且人家都特会打扮,不光彩照人绝不走出家门。在那些艳丽女人面前让喜欢布衣素装的乐月月总想起那个“相形见绌”的词。有一次,楼下轮收电费的那家女人收钱时和乐月月聊了起来,她评价这些女人们:“别看她们出来溜光水滑的,屋里造的跟猪圈似的!”她扬着修得又细又弯的眉说:“我自己不怎么打扮,我家可是收拾得漂亮呢。”月月顺嘴恭维一句:“你挺漂亮的,咱全楼就我不好看。”那女人很受用的样子,赶紧安慰了月月一句:“你也别自卑。”
乐月月当然不会自卑。她是歌舞团的长笛手,音乐学院的高材生,要不是为了那个花心前夫,她早就是著名乐团的著名长笛家了。
她的婚姻像一出讽刺剧:他们的父母是歌舞团的同事,两家从前住对门。他俩从小一个学长笛,一个学声乐,青梅竹马加同行,基础够硬了,乐月月毕业后本来可以留在更大的文艺团体,可为了基本就只在合唱队露露脸的他竟然选择了回来。
谁知,新婚第3天她就发现丈夫和团里别的女人偷情,而且情史等于自己的上学史!
乐月月没像别的女人那样闹得天翻地覆,她拒绝丈夫的忏悔,拒绝双方父母的调解,她说,如果是偶然一次,我也许能原谅他,但他这几年都是这样两面做人,太可怕了,我不能想象和这样的人生活下去。所以请不要劝我了。
乐月月照样每天上班、排练。离文化大院不远有片小树林,以前,他们俩早上经常一块去练功,一个吹笛,一个吊嗓。现在,乐月月把时间改在了中午或晚上,一个人吹够了再踏着月色回来。
有一晚,乐月月在林里碰到一个骑自行车的男人,那人说自己是旁边一个研究所的,注意她好久了,想和她交个朋友,说着还要拿工作证给她看。乐月月抑制住惊慌往回走,那人还跟在后面,突然就有人上来拽住她的胳膊:“跟你说别自己来,等我一起出来不行吗?”
乐月月吓了一跳,定神一看,原来是同楼的萧然,他手里拎着把小提琴,看样子也是来练功的。
那男人看一眼萧然,说了句:“我不是坏人,真的很喜欢你与众不同的样子。”骑上车走了。
“我不是坏了你的好事吧?”看乐月月若有所思的样子,萧然傻呵呵地问了句。 “老萧,我都没落到得马路求爱了吗?” “别说那么难听,邂逅是浪漫的,谁让你的风情与众不同呢。”萧然随手在琴弦上拉出一组活泼跳跃的音节。音乐仿佛有种魔力,操琴在手的萧然,脸上有了神采,眼里有了灵魂,一扫平时的窝窝囊囊,像变了个人,口齿也伶俐了许多,
这一晚,2个人在各自的树下练功,只有音韵在空中交集缠绕。
萧然的老婆虽然高门大嗓动不动就家暴,心地还算善良。大家都传就因为她是前团领导的女儿,才半诱半霸占了出身不好的萧然。
这女人对众美女们天然抵触,独对乐月月很友好,有次看见他俩前后去练功还特意嘱咐萧然:“哎,你回来时喊着小乐,一个女的晚了不安全。”
乐月月乐呵呵回了句:“没事嫂子,人家都盯美女呢,这就是不美的好处——安全!”
萧然在乐队是第一小提琴,位置靠前,经常会有若干小段独奏的机会,乐月月羡慕他可以尽情演绎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是每个乐手最大的理想和享受。长笛手通常和双簧管、长号、萨克斯手在后面几排,他们基本是附和其他乐器,很少有单独出音的机会。
乐月月在大学学的那些长笛技巧,如果不是经常在小树林里练练,差不多就该就饭吃了。她的那支长笛是她考上音乐学院时爸爸送给她的礼物,那是一支镀银长笛,古朴高雅,这花去爸爸几月工资的长笛在全班同学中是最好的。乐月月就用这支长笛不断地换回最好的成绩,她的毕业曲目选择了《野蜂狂舞》,老师们开玩笑说:“月月,你真是支招蜂引蝶的银笛啊!”
有时,乐月月想起由各种乐器汇成的校园夜曲,想自己回到家乡该是个多大的无知!那时会把爱情、承诺看得比天都大!其实,人生,让自己站得更高最重要。
想得心痛,她就夹着长笛到小树林一顿吹,从《夜曲》、《匈牙利田原舞曲》到《哈巴涅拉》,奔放的、沉静的、狂野的,她把夜色想成是无数的观众,直到口干舌燥、筋疲力尽。渐渐地,小树林外有了一些固定的听众,大家都说,有个姑娘笛子吹得那个响亮,能把树叶震得往下掉!
萧然经常用小提琴为乐月月伴奏,而且恰到好处,绝不喧宾夺主。长笛狂野奔放,小提琴就轻声相随;长笛婉约如诉,小提琴就若有若无。乐月月心里非常感激,但她是个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的人,只能更用心去吹。
乐月月最喜欢的是一首《威尼斯狂欢节》,这本是一首著名的小提琴谐趣曲,妙趣横生,几乎成为名家们炫技的必奏曲,用长笛演奏,技法要求极高。乐月月每次吹这首曲子,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威尼斯的狂欢人群中,戴着华丽的面具,尽情潇洒。就在她如醉如痴时,一声轻柔的小提琴弦音出现,仿佛是恋人耳边低语。
通常,2个人就这样闭着眼演奏,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
乐月月像一首戛然而止的乐曲,没留下一点余音,突然就走了。
团领导说她随父母回南方老家了,听说回去后改行了,不过还在文化系统。
萧然在团里自己的衣柜里发现乐月月留给自己的一封信:
老萧,我走了。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我还是想去碰碰我的运气,不会总是那么差吧?
很感谢你对我的关照,虽然你从未说过什么安慰我的话,可我都能感受得到,音乐就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特别是我们这种互相可以称为难兄难弟的人之间。我一直认为听你的小提琴最好的演奏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小树林里。
你曾说过一句我的风情与众不同,知道吗?你救了我!我前夫伤我最重的一句话是说我是个没有风情的女人!你让我觉得我还是个女人。
其实我挺羡慕你的,虽然嫂子对你那样,我知道她是因为爱你,尽管这爱的表达有些暴力,粗暴的爱也是一种爱。被一个人粗暴地爱,比起没有爱,是不是也是一种幸福呢?
祝你们好,你要快乐些!
“傻瓜,你怎么知道你没有爱?那些个夜晚,那么多乐曲,真是个傻丫头!你也要快乐啊!”萧然把信贴在胸口,喃喃自语着。
后来,萧然收到过几张没有地址的贺年卡,还收到过几本书,虽然都是化名,可是书里写的那些故事、场景、人物仿佛就是昨天他们的生活,文化大院昨天的故事。他能从里面找到自己的痕迹,当然也能找到她生活的影子。他知道那是她写的,他这才知道,自己当初有些怜悯的保护竟对她发生那么大的作用,他想起那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她真的很有才华,文字生动,故事生动(那些美化了他的部分,他愿意解释为艺术加工)。
人之间真的很奇妙,当年在一个楼住,在一个团共事,除了演奏,彼此没什么了解,也很少交流,可以说是熟悉的陌生人。现在,这些作品,却能把一个不知在什么地方的人,这样清晰地拉近在自己的面前,让他洞悉她的内心、她的渴望、她的精神诉求。她从来没有那么清楚地占据他的心里。
他庆幸她给予自己如此的幸运——远远地,看她化蛹为蝶。
他还记住她小说中的一个细节:女主人公难过时最喜欢男主人公给她边弹边唱那首著名的古巴歌曲《鸽子》。这个细节若干年后又改变了他的生活。
10年后,文化大院附近的步行街上,正在进行夏季狂欢节,这是这个城市的传统,每个街口,都有艺术团体在演出,一家百年名店的欧式露台,每晚都有从国外来的艺术家们献艺竞技。
这一周,是一个新加坡的吉他演奏小组,听说有个吉他手弹得好,唱得更棒,让回乡小住的乐月月心血来潮来听。
几个很艺术范的吉他手,居中却有一个仿佛与艺术格格不入的中年人,他穿着很有年代感的白衬衫、牛仔裤、黑色懒汉鞋。可是,怀中吉他响起,他一张嘴,那热情而狂野的嗓音就引来一片喝彩!
乐月月觉得自己的心猛地狂跳起来,她掏出眼镜戴上,没错,那微闭着眼自己先陶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正是萧然!他的脸有些胖,有些落寞,有些沧桑。
“各位,我曾经是走在这街上的一员,这里有我最美好的音乐记忆。我想念那些岁月和人。我献给大家一首经典爱情歌曲《鸽子》……”
他的歌声如夏夜的熏风慢慢扫过观众,乐月月泪流满面,站在人群中,沐浴在他的歌声中。
这天晚上,在城市中心很少见的一棵大树下,2个中年男女不期而遇了。他们注视着不远处正在兴建的一片工地,那是他们最熟悉的文化大院。男的轻轻唱了一句有名的歌词:给你最深久的等候。
他们是女作家、单身一族乐月月,著名乐手兼著名王老五萧然。
(摘自《妇女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