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汽车保有量与汽车制造水平极不相称的时候,四川省旅行车制造厂与丰田汽车的合作,拉开了四川汽车制造工业复兴的大幕。在这大幕后,可以看到四川的产业优势越发明显。
◎西部大开发—优势产业
对于打工仔杨晖来说,拥有一辆汽车,是他的梦想;对于成都来说,拥有“汽车制造城”的美誉,是她的梦想。
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有梦想,只有你勇敢地抬起自己的脚,整座山都在你脚下。
那么,让我们一同走进梦想。
一个打工仔的汽车梦
20多年前,杨晖还是个少年,就迷恋上了汽车。放学回家路上,看到马路上跑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尤其是轿车,除了惊奇外,还对坐在里面的人充满了羡慕。父母说,孩子,你要开汽车,就好好读书吧。于是,他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当起了公务员,每月有限的薪水,仅够自己生活,自己的汽车梦想显然渐行渐远。2000年,他毅然辞职来到省城成都,开始自己的打工生涯,盼望着赚到一笔钱,圆上汽车梦。
在那段日子里,他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跑业务。有一次,杨晖扶着自行车,站在过街天桥上,看桥下的车流滚滚。红绿灯一闪一闪地,像在召唤他的右脚深踩油门,随后只听得“咔嚓”一声,自行车的脚踏板竟然被他暗中使劲,踩断了!
2006年5月,杨晖终于凑齐了4万元钱,买了一辆小轿车。他的日常生活空间不再局限于几十公里为半径的狭小区域内,而是扩大到了几百公里的范围内。每到周末,他带着家人经常开车一起到外地小住,有时也开车举家远游,享受自驾游的乐趣。
曾经辉煌过的“汽车制造梦”
在这短短10年时间里,像杨晖一样,成千上万的成都人圆了汽车梦。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成都的机动车保有量去年已达到235.9万辆,私车保有量已经突破百万辆大关,达到109.8万辆!成都已经成为中国“私车第三城”, 仅排在北京、广州之后。
成都成为西部地区汽车消费最强劲的城市,却没有自己的汽车生产工业,对成都而言,无疑是一种憾事。
回望过去,四川汽车工业曾经辉煌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是四川汽车工业的辉煌时期。那个时代,四川省旅行车制造厂在当年是除了北京旅行车制造厂之外的全国第二大旅行车制造厂,生产的华西牌旅行车在国内拥有很高知名度;四川省客车厂生产的峨嵋牌大客车曾经在广大的西部地区独领风骚;野马厂的野马牌轻型越野车等也是当年常见的车型;由成都滑翔机厂和成都床垫厂合资生产的“夜明珠”小轿车更是写下成都轿车生产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汽车制造成为当时四川的优势产业。
然而,进入上个世界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到来了,因为种种原因,四川却放过了一个又一个做大做强的机遇。当广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汽车制造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之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四川造”汽车却逐渐被淡忘了,很多整车企业几乎已经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有的则永远消失了。
“集结号”已经吹响梦想不再遥远
就在汽车保有量与汽车制造水平极不相称的时候,四川省旅行车制造厂与丰田汽车的合作,拉开了四川汽车制造工业复兴的大幕。
2002年10月,一汽在四川成立成都一汽。
2007年7月19日,一汽·大众捷达轿车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2007年12月21日,吉利集团启动成都项目。
同时,《成都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指出,到2012年,成都计划形成两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发电设备、汽车产业)。
如今,作为四川省重点培养的两大“特色型成长型千亿产业园区”之一,成都经开区目前已聚集了包括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110多个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项目。
“私车第三城”的造车梦已经不再遥远。
链接
10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5.4:37.0:37.6调整为2008年的18.9:46.3:34.8,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重大装备、高新技术、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目前,我们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5678亿,是10年前的4.4倍;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472亿,是10年前的5.6倍。
◎西部大开发—优势产业
对于打工仔杨晖来说,拥有一辆汽车,是他的梦想;对于成都来说,拥有“汽车制造城”的美誉,是她的梦想。
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有梦想,只有你勇敢地抬起自己的脚,整座山都在你脚下。
那么,让我们一同走进梦想。
一个打工仔的汽车梦
20多年前,杨晖还是个少年,就迷恋上了汽车。放学回家路上,看到马路上跑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尤其是轿车,除了惊奇外,还对坐在里面的人充满了羡慕。父母说,孩子,你要开汽车,就好好读书吧。于是,他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当起了公务员,每月有限的薪水,仅够自己生活,自己的汽车梦想显然渐行渐远。2000年,他毅然辞职来到省城成都,开始自己的打工生涯,盼望着赚到一笔钱,圆上汽车梦。
在那段日子里,他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跑业务。有一次,杨晖扶着自行车,站在过街天桥上,看桥下的车流滚滚。红绿灯一闪一闪地,像在召唤他的右脚深踩油门,随后只听得“咔嚓”一声,自行车的脚踏板竟然被他暗中使劲,踩断了!
2006年5月,杨晖终于凑齐了4万元钱,买了一辆小轿车。他的日常生活空间不再局限于几十公里为半径的狭小区域内,而是扩大到了几百公里的范围内。每到周末,他带着家人经常开车一起到外地小住,有时也开车举家远游,享受自驾游的乐趣。
曾经辉煌过的“汽车制造梦”
在这短短10年时间里,像杨晖一样,成千上万的成都人圆了汽车梦。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成都的机动车保有量去年已达到235.9万辆,私车保有量已经突破百万辆大关,达到109.8万辆!成都已经成为中国“私车第三城”, 仅排在北京、广州之后。
成都成为西部地区汽车消费最强劲的城市,却没有自己的汽车生产工业,对成都而言,无疑是一种憾事。
回望过去,四川汽车工业曾经辉煌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是四川汽车工业的辉煌时期。那个时代,四川省旅行车制造厂在当年是除了北京旅行车制造厂之外的全国第二大旅行车制造厂,生产的华西牌旅行车在国内拥有很高知名度;四川省客车厂生产的峨嵋牌大客车曾经在广大的西部地区独领风骚;野马厂的野马牌轻型越野车等也是当年常见的车型;由成都滑翔机厂和成都床垫厂合资生产的“夜明珠”小轿车更是写下成都轿车生产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汽车制造成为当时四川的优势产业。
然而,进入上个世界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到来了,因为种种原因,四川却放过了一个又一个做大做强的机遇。当广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汽车制造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之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四川造”汽车却逐渐被淡忘了,很多整车企业几乎已经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有的则永远消失了。
“集结号”已经吹响梦想不再遥远
就在汽车保有量与汽车制造水平极不相称的时候,四川省旅行车制造厂与丰田汽车的合作,拉开了四川汽车制造工业复兴的大幕。
2002年10月,一汽在四川成立成都一汽。
2007年7月19日,一汽·大众捷达轿车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2007年12月21日,吉利集团启动成都项目。
同时,《成都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指出,到2012年,成都计划形成两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发电设备、汽车产业)。
如今,作为四川省重点培养的两大“特色型成长型千亿产业园区”之一,成都经开区目前已聚集了包括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110多个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项目。
“私车第三城”的造车梦已经不再遥远。
链接
10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5.4:37.0:37.6调整为2008年的18.9:46.3:34.8,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重大装备、高新技术、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目前,我们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5678亿,是10年前的4.4倍;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472亿,是10年前的5.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