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题讲评课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常规课,如何提高习题讲评课的质量自然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多方的学习与思考,觉得语文习题讲评应当在落实“五要”上下功夫。
第一,习题一定要精选。我们知道,学生做习题是为了更好地消化运用知识与巩固知识,并在消化运用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但是并非所有的习题都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比如一些记忆的知识,如果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可以少做甚至不做,多做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的厌倦情绪。然而仍有不少语文老师布置大量的无效的抄写作业,这是不可取的。再如一些训练学生能力的习题,如果明显与学生当前所学的知识没有联系,那么,其训练也收效甚微。所以,老师在布置习题训练之前,务必自己做一遍,看题目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能达到训练某种能力的目的,如果训练的内容很好,但个别题目不好,老师就必须进行修改,甚至重新设计新题。可以说,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往往是学习与训练质量的基础。没有通过筛选的习题就绝不随意布置给学生做,否则就是对学生的极度不负责任。
第二,练习一定要批改。每做一次习题,教师一定要批改,哪怕再没有时间,也必须批改一部分学生的习题。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清楚学生在哪些方面普遍做得好,哪些地方普遍做得差,普遍犯的错误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错误答案,有什么思维障碍等等。只有清楚地了解学生这些方面的情况,教师才能确定课堂讲评的重点、难点,才能对习题的讲评进行筛选,那些学生普遍做得好的题目完全可以不讲,普遍差的题目作为重点讲,思维上的障碍作为难点加以突破,这样的课堂才有针对性,才有效。我认为,一堂好的习题评讲课,就要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恍然大悟的收获感,在思维上有豁然开朗的愉悦感,在情感上有受益匪浅的满足感,这样的习题课必定是学生所喜欢的。而教师如果不事先批阅学生的作业,他就无法准确处理讲评内容,无法驾驭好课堂,无法上出精彩的习题讲评课。例如复习古诗专题,学生在完成下面一首古诗阅读习题时遇到了困惑。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学生做习题时,对“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句中“忆”的理解产生了困惑,“忆”是“回忆”呢,还是“想到”呢?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不少学生将“忆”理解成“回忆”,于是,老师将此作为重点难点加以突破,上课时让学生讨论“忆”的内涵,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也就迎刃而解。可见,批改学生做的练习,便于把握讲评的重点难点,这样,就不会在不必要的环节上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课堂节奏就紧凑了很多,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了,不至于听得厌烦疲倦乃至神游周公了。
第三,难点一定要讲透。每一堂习题讲评课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重点与难点。讲评重点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后习题训练体现的知识能力来确定,而难点则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作业的批改了解了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水平来确定。那么,教师讲评时就要将难点讲透彻。例如做下面一首词的习题。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习题要求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学生没能准确地答出“杨柳”“飞絮”的内涵,可见这是一个理解上的难点,老师出示了参考答案,学生仍不明白为什么是这种内涵。这时,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杨柳”“飞絮”的季节特征、形态特征,并结合学过的古典诗歌中“杨柳”的意象内涵,以及本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来思考,学生明白:“杨柳”枝条低垂柔软,在古诗词中代表着离别的依依不舍和愁苦,“飞絮”在暮春时节便漫天飞舞,看到“飞絮”,就会想到春天即将逝去,也便感慨青春美好年华的逝去,“飞絮”形态轻盈,在空中任凭风儿吹拂,忽高忽低,给人漂泊无依的感受。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明白了理解古典诗歌意象内涵的思维诀窍,知道思考解题的方法,再碰到类似题目就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了。总之,习题课不能忽视对难点的突破,学生作业中所反映出来的难点,教师应深入思考学生为什么不会,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思考,把难点想透,想方设法对学生在思维上加以点拨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出示参考答案。
第四,引导一定要巧问。评讲习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体验。引导过程中,教师巧提问非常关键。巧提问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习题讲评课也不例外。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调动引导。教师能够巧妙提问,环环相扣,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胜境,学生便会在思考中感悟,在思考中提升。巧妙提问来自于教师的课前钻研,深入钻研,重视提问,设置好每一个问题和提问环节。例如有这样一道高三诗歌鉴赏习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答时,学生回答了是“游子”还是“思妇”后,说明的理由却不深入,这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初读诗歌,你认为是写“游子”还是写“思妇”,为什么?(2)你听了对方观点的阐述,你如何加以反驳?如果学生没有办法合理解释其中的矛盾,那么再设计第3问:一首诗中不可能出现两个抒情主人公,如果有两个人物,则往往是用什么手法来写非抒情主人公的?通过这些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答题。习题讲评,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把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上,放在解题方法的发现过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去发现新情境中的基本关系,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寻找解题的途径,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五,讲完一定要归纳与消化。一堂习题讲评一直讲到下课甚至拖课,会大大降低评讲效果。有效的习题讲评,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内容,一般要留至少5分钟时间,进行归纳小结,适时消化巩固。归纳小结就是让学生对这堂课所讲的内容要点尤其是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对解题的方法技巧加以反思总结,使学生积累经验与教训,进一步理解感悟所训练的内容,提升理解能力和答题能力。这样的归纳与消化,要“趁热打铁”,不要放到课后。我们把下课前的这种做法叫作“5分钟法则”。
当然,习题讲评课的环节与方法很多,我的体会,上面“五要”是关键。我也愿与高中语文界的朋友一起深入探讨习题讲评课的妙策。
作者简介: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
第一,习题一定要精选。我们知道,学生做习题是为了更好地消化运用知识与巩固知识,并在消化运用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但是并非所有的习题都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比如一些记忆的知识,如果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可以少做甚至不做,多做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的厌倦情绪。然而仍有不少语文老师布置大量的无效的抄写作业,这是不可取的。再如一些训练学生能力的习题,如果明显与学生当前所学的知识没有联系,那么,其训练也收效甚微。所以,老师在布置习题训练之前,务必自己做一遍,看题目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能达到训练某种能力的目的,如果训练的内容很好,但个别题目不好,老师就必须进行修改,甚至重新设计新题。可以说,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往往是学习与训练质量的基础。没有通过筛选的习题就绝不随意布置给学生做,否则就是对学生的极度不负责任。
第二,练习一定要批改。每做一次习题,教师一定要批改,哪怕再没有时间,也必须批改一部分学生的习题。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清楚学生在哪些方面普遍做得好,哪些地方普遍做得差,普遍犯的错误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错误答案,有什么思维障碍等等。只有清楚地了解学生这些方面的情况,教师才能确定课堂讲评的重点、难点,才能对习题的讲评进行筛选,那些学生普遍做得好的题目完全可以不讲,普遍差的题目作为重点讲,思维上的障碍作为难点加以突破,这样的课堂才有针对性,才有效。我认为,一堂好的习题评讲课,就要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恍然大悟的收获感,在思维上有豁然开朗的愉悦感,在情感上有受益匪浅的满足感,这样的习题课必定是学生所喜欢的。而教师如果不事先批阅学生的作业,他就无法准确处理讲评内容,无法驾驭好课堂,无法上出精彩的习题讲评课。例如复习古诗专题,学生在完成下面一首古诗阅读习题时遇到了困惑。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学生做习题时,对“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句中“忆”的理解产生了困惑,“忆”是“回忆”呢,还是“想到”呢?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不少学生将“忆”理解成“回忆”,于是,老师将此作为重点难点加以突破,上课时让学生讨论“忆”的内涵,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也就迎刃而解。可见,批改学生做的练习,便于把握讲评的重点难点,这样,就不会在不必要的环节上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课堂节奏就紧凑了很多,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了,不至于听得厌烦疲倦乃至神游周公了。
第三,难点一定要讲透。每一堂习题讲评课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重点与难点。讲评重点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后习题训练体现的知识能力来确定,而难点则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作业的批改了解了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水平来确定。那么,教师讲评时就要将难点讲透彻。例如做下面一首词的习题。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习题要求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学生没能准确地答出“杨柳”“飞絮”的内涵,可见这是一个理解上的难点,老师出示了参考答案,学生仍不明白为什么是这种内涵。这时,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杨柳”“飞絮”的季节特征、形态特征,并结合学过的古典诗歌中“杨柳”的意象内涵,以及本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来思考,学生明白:“杨柳”枝条低垂柔软,在古诗词中代表着离别的依依不舍和愁苦,“飞絮”在暮春时节便漫天飞舞,看到“飞絮”,就会想到春天即将逝去,也便感慨青春美好年华的逝去,“飞絮”形态轻盈,在空中任凭风儿吹拂,忽高忽低,给人漂泊无依的感受。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明白了理解古典诗歌意象内涵的思维诀窍,知道思考解题的方法,再碰到类似题目就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了。总之,习题课不能忽视对难点的突破,学生作业中所反映出来的难点,教师应深入思考学生为什么不会,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思考,把难点想透,想方设法对学生在思维上加以点拨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出示参考答案。
第四,引导一定要巧问。评讲习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体验。引导过程中,教师巧提问非常关键。巧提问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习题讲评课也不例外。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调动引导。教师能够巧妙提问,环环相扣,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胜境,学生便会在思考中感悟,在思考中提升。巧妙提问来自于教师的课前钻研,深入钻研,重视提问,设置好每一个问题和提问环节。例如有这样一道高三诗歌鉴赏习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答时,学生回答了是“游子”还是“思妇”后,说明的理由却不深入,这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初读诗歌,你认为是写“游子”还是写“思妇”,为什么?(2)你听了对方观点的阐述,你如何加以反驳?如果学生没有办法合理解释其中的矛盾,那么再设计第3问:一首诗中不可能出现两个抒情主人公,如果有两个人物,则往往是用什么手法来写非抒情主人公的?通过这些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答题。习题讲评,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把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上,放在解题方法的发现过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去发现新情境中的基本关系,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寻找解题的途径,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五,讲完一定要归纳与消化。一堂习题讲评一直讲到下课甚至拖课,会大大降低评讲效果。有效的习题讲评,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内容,一般要留至少5分钟时间,进行归纳小结,适时消化巩固。归纳小结就是让学生对这堂课所讲的内容要点尤其是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对解题的方法技巧加以反思总结,使学生积累经验与教训,进一步理解感悟所训练的内容,提升理解能力和答题能力。这样的归纳与消化,要“趁热打铁”,不要放到课后。我们把下课前的这种做法叫作“5分钟法则”。
当然,习题讲评课的环节与方法很多,我的体会,上面“五要”是关键。我也愿与高中语文界的朋友一起深入探讨习题讲评课的妙策。
作者简介: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