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讲评要落实“五要”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题讲评课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常规课,如何提高习题讲评课的质量自然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多方的学习与思考,觉得语文习题讲评应当在落实“五要”上下功夫。
  第一,习题一定要精选。我们知道,学生做习题是为了更好地消化运用知识与巩固知识,并在消化运用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但是并非所有的习题都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比如一些记忆的知识,如果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可以少做甚至不做,多做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的厌倦情绪。然而仍有不少语文老师布置大量的无效的抄写作业,这是不可取的。再如一些训练学生能力的习题,如果明显与学生当前所学的知识没有联系,那么,其训练也收效甚微。所以,老师在布置习题训练之前,务必自己做一遍,看题目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能达到训练某种能力的目的,如果训练的内容很好,但个别题目不好,老师就必须进行修改,甚至重新设计新题。可以说,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往往是学习与训练质量的基础。没有通过筛选的习题就绝不随意布置给学生做,否则就是对学生的极度不负责任。
  第二,练习一定要批改。每做一次习题,教师一定要批改,哪怕再没有时间,也必须批改一部分学生的习题。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清楚学生在哪些方面普遍做得好,哪些地方普遍做得差,普遍犯的错误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错误答案,有什么思维障碍等等。只有清楚地了解学生这些方面的情况,教师才能确定课堂讲评的重点、难点,才能对习题的讲评进行筛选,那些学生普遍做得好的题目完全可以不讲,普遍差的题目作为重点讲,思维上的障碍作为难点加以突破,这样的课堂才有针对性,才有效。我认为,一堂好的习题评讲课,就要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恍然大悟的收获感,在思维上有豁然开朗的愉悦感,在情感上有受益匪浅的满足感,这样的习题课必定是学生所喜欢的。而教师如果不事先批阅学生的作业,他就无法准确处理讲评内容,无法驾驭好课堂,无法上出精彩的习题讲评课。例如复习古诗专题,学生在完成下面一首古诗阅读习题时遇到了困惑。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学生做习题时,对“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句中“忆”的理解产生了困惑,“忆”是“回忆”呢,还是“想到”呢?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不少学生将“忆”理解成“回忆”,于是,老师将此作为重点难点加以突破,上课时让学生讨论“忆”的内涵,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也就迎刃而解。可见,批改学生做的练习,便于把握讲评的重点难点,这样,就不会在不必要的环节上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课堂节奏就紧凑了很多,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了,不至于听得厌烦疲倦乃至神游周公了。
  第三,难点一定要讲透。每一堂习题讲评课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重点与难点。讲评重点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后习题训练体现的知识能力来确定,而难点则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作业的批改了解了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水平来确定。那么,教师讲评时就要将难点讲透彻。例如做下面一首词的习题。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习题要求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学生没能准确地答出“杨柳”“飞絮”的内涵,可见这是一个理解上的难点,老师出示了参考答案,学生仍不明白为什么是这种内涵。这时,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杨柳”“飞絮”的季节特征、形态特征,并结合学过的古典诗歌中“杨柳”的意象内涵,以及本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来思考,学生明白:“杨柳”枝条低垂柔软,在古诗词中代表着离别的依依不舍和愁苦,“飞絮”在暮春时节便漫天飞舞,看到“飞絮”,就会想到春天即将逝去,也便感慨青春美好年华的逝去,“飞絮”形态轻盈,在空中任凭风儿吹拂,忽高忽低,给人漂泊无依的感受。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明白了理解古典诗歌意象内涵的思维诀窍,知道思考解题的方法,再碰到类似题目就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了。总之,习题课不能忽视对难点的突破,学生作业中所反映出来的难点,教师应深入思考学生为什么不会,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思考,把难点想透,想方设法对学生在思维上加以点拨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出示参考答案。
  第四,引导一定要巧问。评讲习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体验。引导过程中,教师巧提问非常关键。巧提问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习题讲评课也不例外。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调动引导。教师能够巧妙提问,环环相扣,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胜境,学生便会在思考中感悟,在思考中提升。巧妙提问来自于教师的课前钻研,深入钻研,重视提问,设置好每一个问题和提问环节。例如有这样一道高三诗歌鉴赏习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答时,学生回答了是“游子”还是“思妇”后,说明的理由却不深入,这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初读诗歌,你认为是写“游子”还是写“思妇”,为什么?(2)你听了对方观点的阐述,你如何加以反驳?如果学生没有办法合理解释其中的矛盾,那么再设计第3问:一首诗中不可能出现两个抒情主人公,如果有两个人物,则往往是用什么手法来写非抒情主人公的?通过这些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答题。习题讲评,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把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上,放在解题方法的发现过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去发现新情境中的基本关系,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寻找解题的途径,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五,讲完一定要归纳与消化。一堂习题讲评一直讲到下课甚至拖课,会大大降低评讲效果。有效的习题讲评,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内容,一般要留至少5分钟时间,进行归纳小结,适时消化巩固。归纳小结就是让学生对这堂课所讲的内容要点尤其是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对解题的方法技巧加以反思总结,使学生积累经验与教训,进一步理解感悟所训练的内容,提升理解能力和答题能力。这样的归纳与消化,要“趁热打铁”,不要放到课后。我们把下课前的这种做法叫作“5分钟法则”。
  当然,习题讲评课的环节与方法很多,我的体会,上面“五要”是关键。我也愿与高中语文界的朋友一起深入探讨习题讲评课的妙策。
  作者简介: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
其他文献
缘起:那些开先河的人物  在语文课改推进过程中,课外阅读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探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李希贵校长在山东潍坊提出“语文主题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韩兴娥、李虹霞老师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浓缩课时,带领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浙江的陈琴老师独创了“素读”经典课堂,她的学生在小学6年能背诵10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句;上海的朱文君老师选择最好读、最有趣的
期刊
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们从现行语文教材出发,学习课文后,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原来需要12课时左右完成的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压缩在8课时左右,剩余时间进行同步拓展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多样化的文本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以“情”串文,净化心灵  李老师执教的《花瓣飘香》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  初读课文后,李老师引导学生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课《蜗牛的奖杯》这则寓言故事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感想。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寓言故事。课文通过蜗牛的前后对比描写,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荣誉,不断进取,否则将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内容积极且意思浅显,学生易接受并理解。  同样是蜗牛,以前
期刊
虽然,磨课团队的教师们辛勤努力,打磨了一堂传统意义上的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流畅的《记承天寺夜游》课例,为初涉教育教学领域的教师们做了很好的引领。怎样导入,怎样预设,怎样细究,怎样提一“闲”字而贯全篇,怎样因势利导将有关资料融入等等,感觉学生们本堂课的收益是很大的,课堂的容量、深度、广度都已无可挑剔了。的确,本节课很好地完成了磨课计划中预设的研究问题:意蕴丰富的文言文,怎样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入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投身社会变革和文化教育改革实践中,批判继承中国教育和学习的优良传统,吸取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合理成分,总结自五四以来我国包括他本人丰富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思想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教育思想。其独创性的思想精髓和核心,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明确的文字表述,首次公开出现于叶圣陶1962年4月10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
期刊
一节语文课堂到底该给学生带来什么?无疑是要带来语文变化的,也就是语文素养的生长。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应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那么,语文课堂又该让孩子带走什么东西呢?  一、语文课堂应给学生什么?——“语文经验”  我认为一节课的价值底线在于教和不教要不一样。有人会说,这句话等于没有说,谁不知道“教和不教要不一样”。  一节语文课教和不教应不一样在哪儿?我的判断是学生有没有形成语文经验。人生就是经验,
期刊
一、缘由聚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给语文课堂带来一股清风。但是由于教师理解的不同、认识的偏颇、操作的失当,当前,对话教学中也频频出现了一些“伪对话”现象:教师满堂问,小组假交流,话题浮表面,答案都一统,等等。因此,笔者认为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所选编的文章基本上是一个主题,具有整体性。所以,如果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教学,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也许就会削弱。如果我们通过比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品读这些语言文字,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所以,以整体的思想来指
期刊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营造“书香校园”的宗旨就是为了把师生培养成为校园里的文化人,让他们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为他们的生命成长积淀丰厚的底蕴。近年来,雪堰中心小学不断强化阅读理念,营造阅读氛围,构建阅读课程,开展阅读活动,播撒读书的种子,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  一、建设“诗书怡情”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这一本“活书”对学生的熏
期刊
我们柏庐实验小学以“书香润心田,经典育圣贤”为指导思想,坚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而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艺术修养。  下面介绍一些经典诵读的方法。  1.入情入境,领悟意境。  一首好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