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放学后,阳阳还不肯回家,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小区的中心花园玩。接孩子的家長们只能在一旁等着,边晒太阳边聊天。
“她在外面很老实,在家里脾气很大,我都快搞不定她了,还是你家阳阳懂事。”“那也不是啦,她有时候也不听话,特别是叫她弹琴,天天要盯着。”家长们聊起了孩子。
灵灵的外婆对阳阳妈妈说:“我们灵灵性格太内向,要是能像你家阳阳那么开朗就好了。周末让阳阳到我们家来玩吧,正好她爸爸出差,妈妈要加班。”
“行啊,反正我们这个星期也没安排,阳阳很喜欢到小朋友家玩的。”妈妈话音刚落,阳阳不知从哪儿窜了过来:“妈妈,不喜欢你那么说。”阳阳妈妈有点尴尬,连忙把女儿搂过来,轻声低语着,只听女儿娇嗔了一句:“可你没问我。”妈妈又耳语了两句,小姑娘笑着说:“好吧,接受了。”然后高高兴兴地跑开了。
阳阳妈妈跟灵灵外婆说:“唉,阳阳最近主意大了,帮她安排什么事,都得先征求她的意见。”外婆和旁边的大人都夸道:“有主见好呀。”
其实这是孩子在为自己伸张“自主权”。像阳阳一样,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重要的敏感期叫“自主敏感期”,4岁多的时候会有明显的表现。这个时期,孩子对自主性有强烈的需求,他们希望掌控一切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比如他们会讨厌妈妈来提醒自己该刷牙,该洗澡;会讨厌穿妈妈给自己搭好的衣服参加同学生日会。当然,他们还特别讨厌妈妈总是抢先一步替他们把话说了。
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替孩子说话”是大多数家长共有的一种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比如,两个3岁娃一起玩,一个问另一个:“我的火车给你玩,你的飞机给我玩,好不好?”“好的好的,我们交换着玩。”那么爽快答应的常常是大人。
我们习惯了替孩子说话,实际上就是习惯替孩子做主。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主见,就不要再随意地“替孩子说话”,无意识的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但我们至少可以真诚地接受孩子的提醒, 尊重他们的独立意识,真真切切地看见他们,而不是我们身边透明的存在。
“她在外面很老实,在家里脾气很大,我都快搞不定她了,还是你家阳阳懂事。”“那也不是啦,她有时候也不听话,特别是叫她弹琴,天天要盯着。”家长们聊起了孩子。
灵灵的外婆对阳阳妈妈说:“我们灵灵性格太内向,要是能像你家阳阳那么开朗就好了。周末让阳阳到我们家来玩吧,正好她爸爸出差,妈妈要加班。”
“行啊,反正我们这个星期也没安排,阳阳很喜欢到小朋友家玩的。”妈妈话音刚落,阳阳不知从哪儿窜了过来:“妈妈,不喜欢你那么说。”阳阳妈妈有点尴尬,连忙把女儿搂过来,轻声低语着,只听女儿娇嗔了一句:“可你没问我。”妈妈又耳语了两句,小姑娘笑着说:“好吧,接受了。”然后高高兴兴地跑开了。
阳阳妈妈跟灵灵外婆说:“唉,阳阳最近主意大了,帮她安排什么事,都得先征求她的意见。”外婆和旁边的大人都夸道:“有主见好呀。”
其实这是孩子在为自己伸张“自主权”。像阳阳一样,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重要的敏感期叫“自主敏感期”,4岁多的时候会有明显的表现。这个时期,孩子对自主性有强烈的需求,他们希望掌控一切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比如他们会讨厌妈妈来提醒自己该刷牙,该洗澡;会讨厌穿妈妈给自己搭好的衣服参加同学生日会。当然,他们还特别讨厌妈妈总是抢先一步替他们把话说了。
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替孩子说话”是大多数家长共有的一种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比如,两个3岁娃一起玩,一个问另一个:“我的火车给你玩,你的飞机给我玩,好不好?”“好的好的,我们交换着玩。”那么爽快答应的常常是大人。
我们习惯了替孩子说话,实际上就是习惯替孩子做主。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主见,就不要再随意地“替孩子说话”,无意识的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但我们至少可以真诚地接受孩子的提醒, 尊重他们的独立意识,真真切切地看见他们,而不是我们身边透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