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除心灵创伤阴影的音乐、故事和手偶治疗法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q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宣泄,是最感性的交流方式之一。所以音乐是抚愈心灵伤痛的良药;是治疗精神创伤的神奇妙方。音乐型的治疗活动可以为那些生活在阴影中的孩子们提供一种治疗性的情感释放。
  未经治疗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引发各种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孩子们今后与他人的交往,影响到他们在校的表现,更会影响到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创造性的宣泄方法能够缓解创伤所带来的影响。通常,孩子和成人都很难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出他们所经历的痛苦,但是通过参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进行完全的情感释放,则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中东地区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中说:“巴勒斯坦儿童正不断地表现出心理社会应激异常,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很低的成就感、做噩梦和尿床等。”(注释1)音乐型治疗已经应用于那些受到战争创伤的青少年心理恢复工作中。很多教师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都通过各种培训,在一些被战争所侵袭的国家中,诸如波西尼亚、车臣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开设音乐型治疗的研修班。音乐型治疗法还在2005年亚洲海啸中被应用于帮助心理受到创伤的孩子们,以及印度尼西亚日惹的地震当中的幸存者。
   爱丁堡大学的音乐教授,也是英国杰出的当代作曲家之一的Nigel Osborne评论说:“音乐可以帮助那些有心理创伤的孩子们增加个体之间和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带来信任、快乐、安全感、认知修复以及由创造力带来的无法比拟的自信。”在波黑地区对有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孩子们进行音乐型治疗过程中,Nigel 0sborne教授观察到,“在使用音乐治疗法后看到那些患有抑郁症和沉默寡言的孩子们欢笑和舞蹈是很平常的事;并且使那些有多动症的儿童们,也变得平静,注意力更加集中。” (注释2 )
  将治疗型音乐活动与故事相结合
  治疗型音乐活动可以使孩子们融入到歌唱、倾听、游戏、戏剧以及运动中,由此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在治疗活动中,当音乐疗法与积极的故事疗法相结合时,孩子们不仅得到了情感抒发与宣泄,同时还对其情感矛盾的需求产生积极思想并形成良好的解决能力。
  许多不同方法都可以用于治疗型音乐活动中,但较为典型的方法则是使用乐器或是事先录制好声音的CD来进行治疗。这些声音可以是众多管弦乐器的组合,也可以有诸如风、雨、雷等的音效。
   在活动开始时,先给孩子们介绍不同的乐器及它们所发出的声音。然后,让孩子们轻轻地闭上眼睛,给他们播放一首经典乐曲,让他们“感受”音乐及由这首乐曲的意境所带来的力量。当孩子们欣赏完某一乐曲以及乐器之后,给孩子们导入一个故事或是一个主题,并且将不同的音乐元素穿插在讲解中。例如:巨大的鼓声可以表示坏人的到来或是暴风雨的临近。它们可以是民间传说、童话或是现代故事,这些带有励志精神的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及应对技巧。
   孩子们尤其喜欢参与音乐活动。通过制造各种音乐效果,让孩子们学会在鼓或是木制积木上有节奏地敲击、唱歌或是编写新歌并以小组形式演唱等,都会使孩子们从消极的倾听者转化为积极的演出参与者。让孩子们以最大的声音演唱,也可以让其用最轻微的声音来传递音乐中的情感,还可以鼓励他们跟着节奏拍手或是随着旋律舞动身体来表达某一情感。舞蹈及动作都可以被融入到音乐中,来给孩子们机会释放压力,并以一种非语言的形式来活跃地、积极地表达他们的情感。
  教师们仅用手头一些简单的素材、最少的器具以及极大的热情即可进行音乐治疗。神奇的音乐治疗法能够激励孩子们带着希望期盼未来,这种希望将会在孩子们中间相互感染和传播。它还可以提醒孩子们:通过音乐,他们有能力去寻找和创造美好生活,有能力带给自己和他人更多的快乐。
  手偶在心理治疗中的使用
   手偶是另一个实用性极强的互动工具,可用于儿童各年龄层的心理治疗中。孩子们总是被玩偶的神奇魅力所深深地吸引,并且常常比成年人更容易进入角色并与之进行互动。孩子们也非常喜爱听故事,尤其是在他们的世界遭到破坏后,幼小的心灵更是格外渴望听到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爱、成功与胜利的故事。玩偶游戏和讲故事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帮助深受灾难困扰的孩子们,这即可以抚慰他们的心灵创伤,又可以鼓励他们多与外界沟通交流。
  如Lynne Jones博士,这位从事国际灾后儿童心理康复工作15年的专家所说:“玩偶与真人仅有一步之遥,不同的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有着相似之处”。(注释3)通过运用玩偶来演绎故事,来探索令人恐惧的灾难事件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张“安全网”。孩子们会认为这故事不是关于他们自己的,而是关于玩偶的,因此使得孩子们可以在安全的心理状态下去思考灾难事件。
  用玩偶演绎关于灾难的故事是否会进一步惊吓到孩子?
  有时,治疗型故事会描述一些孩子们经历过的灾难性事件的情形。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质疑:为什么要讲述那些会吓到孩子的有关灾难事件的故事?那样做是不是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心理恢复的一个必要环节是让孩子们在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对灾害性事件进行表述。不要强迫孩子们去讨论灾难事件,而是要通过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重新演绎灾难发生时的情况来疏导他们内心的困惑与恐惧。故事治疗法的这一环节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看到过暴力和死亡等场景,或者受到灾害刺激的孩子们,可能会被此深深的困扰而拒绝讨论他们的经历。通过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在经历相似的事件时学会应对、解决困难之后,孩子们也会学着去掌握积极的应对技巧。值得注意的是,在讲故事时不要停留在灾难事件的负面影响上而再次刺激到孩子们。通常是首先承认灾难经历的负面影响,然后最大化地发挥讲故事在治疗和恢复儿童心理方面的作用。
   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承认灾难事件的现实存在,但绝对不要把故事的焦点集中在那些令人恐惧的事件上。故事中要着重强调主人公解决问题和恢复信心的能力。要反复让孩子们确信:感到恐惧是很正常的,而且它是可以被克服的;感到悲伤也是很自然的,但悲伤过后幸福也会跟着到来,就如同四季的更迭。在老师们悉心地把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后,能帮助他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生活会越来越好,并且在经历苦难过后人们会变得更为坚强。
  什么年龄的孩子喜欢玩偶?
   人们的心灵似乎总是年轻的,因为好像各个年龄层的人们都很喜爱玩偶。但是,如果你的故事听众是大一点的孩子、青少年,或是成年人,你则需要注意使故事内容适用于其年龄段。当然玩偶的使用总是可以让故事演绎得更为精彩。
  选用何种类型的故事?
  故事不需要是真实的,也不一定是以灾难和灾后恢复为中心才更有效果。让孩子们尽情地去经历想象带来的惊喜与乐趣。神奇的人物传说、会说话的动物、会飞的马、美梦成真等故事都会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精神愉悦。这种有着积极价值而且寓教于乐的方法具有心理治疗的功效,可以作为帮助有应激性心理障碍的孩子们的有效工具。
  玩偶所演绎的故事要生动、充满戏剧性,最好让观众也能参与进来。让孩子一对一地,或者轮流坐在你的膝头听你讲故事,也是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的有效手段。
  选用何种类型的玩偶?
  玩偶有很多种类,木偶、手偶和指偶等都受到孩子的喜爱。玩偶可以随处买到,也很容易制做。当你讲故事时,可以自己亲手操纵玩偶,也可以让孩子们操纵玩偶把你正在讲述的故事表演出来。
  以下是一些简易玩偶的制作方法:
  • 你可以很容易地把布娃娃或是填充动物玩具做成手偶。把玩具从后面打开,拿出里面的一些填充物,然后把手伸进去就行了。
  • 拿一只旧袜子,在上面缝上扣子做眼睛,缝上毛线做头发。把手伸进去,让你的人物“说话”,这样你就做成了一个简单、可爱的手偶。
  • 你也可以在纸上画出玩偶的形象,给它们涂色,再把它们剪下来粘在冰激凌杆上,做成支架式指偶(你也可以使用活动手册中提供的指偶形象)。
  • 你可以简单地做一些指环式指偶。在涂色后剪好的玩偶形象后面粘个纸条,然后像戴指环一样戴在手指上。
  • 你可以在自己手上,甚至可以在每一个手指上画上玩偶形象,,然后让你的手“说话”。
  • 你也可以使用手影戏,将一块布罩在台灯上,然后在墙上投下手影(大孩子和青少年都特别喜欢这种游戏)。
  灾后的几个月甚或几年时间中,孩子们需要能够表达或说明正在困扰着他们的问题。
  Annette La Greca博士——美国心理学家,《怎样帮助儿童应对灾难》的作者认为:“研究表明,反复表述灾难相关内容有助于减轻灾后所带来的情感痛苦。这也同时说明儿童需要在一个安全的、被接受的环境下倾诉他们的经历,从而使他们从灾难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注释4)
   那些照顾经历灾难或各种创伤的儿童看护人员将会发现:将手偶、讲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治疗手段,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能够在安全的、支持性强的环境中去探索及表达困扰他们的问题。
   注释
  1)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Report ICEF/2005/P/L.20, March 23, 2005
  2) Macintyre, Donald, “Music Therapy: the Pied Piper of Balata”, The Independent, October 30th, 2006
  3) BBC News, “Tsunami Children Get Help”. Stephen Shukor, April 11, 2005
  4) La Greca, A .M., Vernberg, E. M. Silverman, W. K., Vogel, A. L.,& Prinstein, M. J. (1994). “Helping children prepare for and cope with natural disasters: A manual for professionals working with elementary age childre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Miami.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总体幸福感,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被试为北京市石景山区被抽测的5所小学学校的教师,得出结论如下:一、2013年石景山区抽测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除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表明存在强迫症状、躯体化、敌对等方面的问题。二、2013年石景山区抽测教师大部分教师感觉幸福,但也有近1/5教师感觉不幸福。三、20
期刊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歌词写的多好啊﹗的确在我们的学校也有无人知道的“小草”,因为每个学生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及自身认知能力的不足,往往导致他们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品质或心理障碍、人格上的障碍等,这些常常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拦路虎”。在今天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必须让学生重新站起来,给孩子们创设空间,愉快地学习。  一、创心理环境,增添亮丽的风景  马克思曾
期刊
1 引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政策层面、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各省市教委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如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至少在文字上已经解决了重要性的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经过专家学者二十多年的研究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
期刊
摘要: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要象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轻轻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在我看来,德育是一种心对心的交流、感化、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平等的。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需要形式创新、注重真实情感体验,并细化德育目标,使德育真正成为人的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关键词:情感交流 创新 情感体验 细化  正文:  一直以来,我都很赞同这句话: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要
期刊
内容简介:特殊群体是学校整个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在整体的教育教学中,他们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甚至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和借读生等特殊群体管理和教育,营造平等、宽松的氛围,接纳与信任,让他们打开封闭的大门;用“我们”的真心换取“他们”的真情;家庭、学校形成联盟,利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力量,来打造学生的完整人格,共建他们心中美好的蓝图。  关键词:宽松 保护 联
期刊
摘要:为了解我区中小学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现状,我们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设计的 “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设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调研问卷,进行调研分析,为缓解教师压力,提高教师幸福指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健康现状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对人才和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的同时,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期刊
内容提要:古一(化名)是我校三年级一名学生。主要表现在:该生学习存在障碍,做什么事都毫无顾忌,不顾后果。常为一些小事发火,大喊大叫。在学校不守纪律,上课不爱听讲,小动作不停,坐不住。经常去招惹周围的同学,与小朋友打架。对老师的提醒置若罔闻。诊断为有多动症趋向。  关键词:多动、 自控训练、鼓励、自信    一、个案基本情况:   古一(化名),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离异,跟奶奶一起生活。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存在主义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阐述了存在主义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评估。运用SCL-90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得到结论。  关键词:大学生;存在主义;团体心理辅导  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存在主义团体辅导是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村小学软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特点决定了其心理健康教育处在初级阶段和探索阶段。本文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特点,提出了在农村小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对策    一、研究背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世纪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何为生涯与生涯教育,简介国外开展生涯教育情况。论述在中国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为中小学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框架下,将生涯规划纳入心理健康的视野中加以考察和应用。最后论述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生涯 生涯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一、生涯教育的由来和内涵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博士19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