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86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在效性和预见性。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精心设计的教学能让学生主动探索,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关键词:开放;气氛;教学方式;评价;生命力
   课程改革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提倡让孩子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中。它呼吁学校提供给学生适合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课堂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任务的育人场所,把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的点点滴滴化为课堂教学的阳光雨露,把教室作为受教者生命成长的绿洲。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呢?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使受教者在学习中真正被激活,就像给他们插上创新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一、用开放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
   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课堂教学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老师应该用平等的态度去尊重、信任、热爱所有学生,让学生的表现欲、发现欲得到满足,学生就能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创新。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武夷山上了一节示范课。后面有一千多位来自各地的老师在听课,面对的又是一位陌生的老师,学生自然会紧张、羞于表达。如果这时教师不苟言笑,会拉开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吴正宪老师不愧为全国特级教师,她态度和蔼可亲,用亲切的话语首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热情洋溢地说:“大家还想了解我的哪些情况?”孩子们纷纷提问:“吴老师,您的家住在哪儿呀?”“吴老师您几岁了?”“您教了几年书了?您教几年级呀?”“您的孩子多大了?”“吴老师,您的年纪这么大了,怎么显得比我妈妈还年轻呀?”……对于学生的提问,吴老师都诚恳地一一做了回答。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把听课的老师都惹笑了,吴老师也笑着说:“谢谢你,小朋友。那是因为天天和小朋友们在起,我感到很高兴、很快乐,所以不会老呀!”这课前短短几分钟的谈话,将课堂气氛调节得十分轻松,学生热情高涨,思维得到了启动,为这节课的成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开放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1.以“成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新课程教学理论指出:老师的真正作用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对学习数学来说,学生只要“学会”,获得学习活动的成功喜悦,就会主动强化学习动机,这样便会喜欢上数学。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习了分数后,老师让学生动手折出,并用阴影表示出1/2。其中一位学生折出的是1/4,老师请学生进行了评议,有的说他不认真,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有的说他错了。老师却这样说:“你真了不起,老师只教了你1/2,你连1/2都折出来了,同学们,看到这位同学的创新,难道你们的手不痒痒吗?”一句话激活了全班,大家都突破了1/2,出现了1/6、1/16、1/32、1/12……
   2.以平等的“朋友关系”组织教学
   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要从“授业”中解放出来,转变角色,放下身段,把“师生关系”转为“朋友关系”,尊重学生是前提,热爱学生是灵魂,对学生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把笑容留给学生,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以此唤起孩子的丰富情感。
   还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分数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在教学环节中老师巧妙地出示了一道判断题:“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大多数学生不约而同地认为是对的,只有一个学生小声地提出反对意见,这时老师并没有急于充当裁判者的角色,而是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老师自己并不参加辩论,只是组织人员,提供学具(一些剪好的正方形纸片),适时鼓励、肯定学生的认真态度。随着“辩论会”的发展,学生从原来支持给这道题划上“√”的一方,一个个转向支持给这道题划上“×”的一方。最后剩下一个顽固的坚持者,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也心服口服地承认自己没有考虑周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印象非常深刻的,理解地也很透彻,并为今后学习分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3.以活动为载体引导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新课程理论也认为:课堂教学要从受教者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出发点,给学生创造数学实践活动和沟通的机会,使孩子们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并且收获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知识的掌握要扎根于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完全调动起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使得學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一分能干什么?”一课时,要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好度量,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这一内容呢?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征来分析,纯理论的东西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起来困难很大,而且容易厌烦,老师从考虑学生如何学入手,设计了这样的一些活动:(1)看着时钟上的秒针走一圈,边看边用嘀哒声模仿秒针走动。(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初步感受一分的时间有多长。)(2)在一分时间内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看能做多少?可以写字、画画、读书、做口算题……(将抽象的一分钟具体化了,不再是不可度量的了,学生能用参照事物来估计一分的时间。例:我能写6个生字,我能读一段课文,我能画一棵小树。)(3)听音乐自由活动,感觉到了一分的时候,坐回自己的座位上。(知识的初步运用,让学生养成正确估计时间的一种渗透。)这一系列的活动将学生组织起来积极学习,全班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了。孩子们在尝试的情境中不断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受教者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三、以开放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开放式的课堂中,单调的评价方式没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不能促进学生的多元思维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与学生对学生的评价相结合,主要以学生评价为主,让孩子掌握话语权,孩子喜欢评价别人,也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肯定的评价,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使他们受到鼓舞。老师应利用表扬的鼓励功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本能。老师不能只是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孩子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是对孩子在课堂上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对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孩子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
   比如有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法”,并把全班同学的掌声送给他,表扬他“××,你真了不起!”在开放的课堂上,老师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评价的主体变成了学生。如,对学生提出的见解我常向全班同学问的一句话是:“你们想说什么吗?”在多次的训练中学生个个都成了“小小评论家”:“我认为他的说法有他的道理……”“我帮他补充一点……”在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因此,授课者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尽可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位成功者,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和动作,让学生自信满满地探索,学生在课堂上就充满了活力。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四、用开放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课堂上提供学生创造的条件必须是开放的,开放练习的核心就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编成题目,可以编一些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题目来给学生练习。如:可以让学生去超市买东西,让学生明确带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还有多少钱?这样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更加有兴趣的训练,增强解题的能力和积极性。还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自编。如:妈妈买来10个梨,被我吃了6个,还有多少个?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知识的实践性。
   又如教“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时,当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后,对策略有着很好的体会时,我让学生返回刚上课时的游戏——玩扑克牌,两组牌分别是1、3、5和2、4、6。师生再次对阵,把学生的情绪推上高潮。最后当学生利用对策战胜了老师时,全班学生兴奋得难以言表,对这节课感到意犹未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在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詩意追寻。
   参考文献:
   石瑸珲.生活化的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2017(34).
  编辑 段丽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自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承载着千百年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没有定型,这一时期他们形成的学习、思维方式和习惯对于其终身发展与传承民族文化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时,教师更应当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状况出发,挖掘其潜力。基于此,在寓教于乐的背景下探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巧妙的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将被动记忆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年龄偏小对知识的接
期刊
摘 要:根据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着对学生基础语文知识和综合语文能力两方面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只注重理论教育的语文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现代语文教学两头并重的教学要求,新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在新课改要求下创新出来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打造更加具象化、立体化的语文认知体系,对提高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教学中人们认为教学并不只是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教学在学生内心中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可以形成自主学习模式。但当前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很难将个人思想融入学习中,所以此时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逐渐产生问题意识,从而通过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提高
期刊
摘 要:阅读是语文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活动既能促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又能促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还能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然而阅读又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其既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字词功底,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绽放
期刊
摘 要:音乐散发着独特魅力,如幽兰在室,芳香沁人,吸引着学生不断向它靠近。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巧妙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自主跟随音乐的脚步进行音乐学习,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朝着“乐学”方向前进,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巧教”遇上“乐学”,产生“爱的味道”,有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不仅要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还要学会抓住人或事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写作能力;真情实感;主要特征;表达能力   大多数小学生最头痛的恐怕是作文课了,教师有时也感到无可奈何,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辅导课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不买账,草草应付了事,写出来的作文,人云亦云,千人一面,不具特色。学生写作热情不高,症结何在?知识面狭窄,不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中,图形与几何教学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图形与几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数学思维,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构建空间模型,促其萌生爱学善思的探究萌芽,为后续的深入学习铺路搭桥。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策略;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注重抽象思维,这对于处于感性认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习惯至关重要。其所包含的几何直观、
期刊
摘 要:学生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明确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也需要高位的核心价值引领,丰富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既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又要注意发展孩子的个性,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班主任可以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引领规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运用鲜活案例,巧妙解读;多措并举,内化于心;借助评价,外化于行等有效策略,把握好各自的张力,让学生在规则中自由成长,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责任心和开拓性,为提升生命
期刊
摘 要:当前,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实验教学不仅是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实践,也是培养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人教版教材《动物的行为》一课中,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个概念的描述比较简单,造成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并帮助学生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生物学发展核心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