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县“自主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教学效果上,却不尽如人意。如何科学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我们在实施“自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教育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县“自主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如何科学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合理搭配小组合作的成员
1. 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在尊重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组建好的合作小组应力求小组间力量均衡,无明显差异,这样更能体现小组间竞争的公平、公正,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 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小组内谁是小组长,谁负责记录、汇报等,使小组内成员能各司其职,达到组内同学间的优势互补。组内同学担任的角色不一定固定不变,分工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变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二、精心策划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 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1)学会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的习惯十分重要。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倾听别人发言不仅是对他人学习成果的尊重,还可以从他人的发言中,集思广益,辨析谬误,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从中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2)学会发言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做到敢想、敢做、敢说。让学生把在探索过程中的发现与遇到的困难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团队优势。
(3)学会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时,由小组长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其他同学负责如记录、汇报等工作。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互相协作,共同配合,尤其是操作性学习,更是要求人人参与,齐心协力。
2.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1)独立操作有困难时
语文学习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这时仅凭个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
(2)独立思考有困难时
语文的学习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由于学生个人认识的局限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达成对语文学科认识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如在教学“给词语找近义词”时,学生由于受“可以分字组词”方法的影响,产生思维定势——只要是词语就可以分字组词,却不想有的词语是无法用简单的分字组词来顺利的找到相应的近义词,这时可以让学习小组通过讨论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若干个词语来作比较,从中筛选一个或几个与前面的词语更为适合的近义词。通过思一思 、找一找、 比一比 、想一想(归纳规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充分的探索与探讨,比较全面地思考、探索“给词语找近义词的规律”。
(3)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指解题策略、方法、结果具有多样性。而学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很难达到全面、多样,这时就需要小组成员群策群力,才能达到解题策略、方法、结果的多样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注意的问题
1.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1)合作前留空白
教师在要求小组合作前,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避免“急、短”。只有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
(2)合作中给自主
当学生有了探索的需要时,他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力投入到探索过程中来。这时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你会惊讶,其实学生个个都是“语言天才”。
(3)合作后要辨析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时,难免有问题,这时教师往往要包办代替学生选择、判断,其实不妨仍然让学生进行辨析——对错、优劣,让学生对于所探究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样掌握的知识、方法才会更巩固、灵活。
2. 提供适宜的问题
“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提供给学生讨论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挑战性。因此教师要选择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3. 教师要参与、指导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但并不是说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无所事事”,“放羊”式的教学形式并不是合作的目的。
(1)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当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负责提供小组探究的内容与目的;在小组探讨研究方法与策略时,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交流、辨析,确定研究对策。
(2)促进者和合作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是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参与小组学习,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与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适时进行指导与调控,回答学生的问题等。
(3)倾听者和指导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反馈时,教师应当是倾听者和指导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要在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时及时给予反馈与建议,或鼓励学生参与评论与辨析,最后指导学生完成对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应用。
4. 团体激励,鼓励合作
对于小组探究学习中,新颖的研究方法、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平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如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迅速地加以思考,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调整课堂进度,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作 者:苏霍姆林斯基
[2]《自主学习》 作 者:林格,程鸿勋,唐曾磊 著
[3]《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作者:张文周
【关键词】自主教育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县“自主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如何科学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合理搭配小组合作的成员
1. 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在尊重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组建好的合作小组应力求小组间力量均衡,无明显差异,这样更能体现小组间竞争的公平、公正,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 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小组内谁是小组长,谁负责记录、汇报等,使小组内成员能各司其职,达到组内同学间的优势互补。组内同学担任的角色不一定固定不变,分工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变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二、精心策划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 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1)学会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的习惯十分重要。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倾听别人发言不仅是对他人学习成果的尊重,还可以从他人的发言中,集思广益,辨析谬误,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从中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2)学会发言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做到敢想、敢做、敢说。让学生把在探索过程中的发现与遇到的困难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团队优势。
(3)学会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时,由小组长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其他同学负责如记录、汇报等工作。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互相协作,共同配合,尤其是操作性学习,更是要求人人参与,齐心协力。
2.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1)独立操作有困难时
语文学习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这时仅凭个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
(2)独立思考有困难时
语文的学习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由于学生个人认识的局限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达成对语文学科认识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如在教学“给词语找近义词”时,学生由于受“可以分字组词”方法的影响,产生思维定势——只要是词语就可以分字组词,却不想有的词语是无法用简单的分字组词来顺利的找到相应的近义词,这时可以让学习小组通过讨论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若干个词语来作比较,从中筛选一个或几个与前面的词语更为适合的近义词。通过思一思 、找一找、 比一比 、想一想(归纳规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充分的探索与探讨,比较全面地思考、探索“给词语找近义词的规律”。
(3)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指解题策略、方法、结果具有多样性。而学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很难达到全面、多样,这时就需要小组成员群策群力,才能达到解题策略、方法、结果的多样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注意的问题
1.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1)合作前留空白
教师在要求小组合作前,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避免“急、短”。只有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
(2)合作中给自主
当学生有了探索的需要时,他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力投入到探索过程中来。这时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你会惊讶,其实学生个个都是“语言天才”。
(3)合作后要辨析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时,难免有问题,这时教师往往要包办代替学生选择、判断,其实不妨仍然让学生进行辨析——对错、优劣,让学生对于所探究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样掌握的知识、方法才会更巩固、灵活。
2. 提供适宜的问题
“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提供给学生讨论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挑战性。因此教师要选择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3. 教师要参与、指导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但并不是说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无所事事”,“放羊”式的教学形式并不是合作的目的。
(1)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当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负责提供小组探究的内容与目的;在小组探讨研究方法与策略时,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交流、辨析,确定研究对策。
(2)促进者和合作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是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参与小组学习,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与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适时进行指导与调控,回答学生的问题等。
(3)倾听者和指导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反馈时,教师应当是倾听者和指导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要在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时及时给予反馈与建议,或鼓励学生参与评论与辨析,最后指导学生完成对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应用。
4. 团体激励,鼓励合作
对于小组探究学习中,新颖的研究方法、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平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如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迅速地加以思考,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调整课堂进度,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作 者:苏霍姆林斯基
[2]《自主学习》 作 者:林格,程鸿勋,唐曾磊 著
[3]《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作者:张文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