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以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与杭州商达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办学为基础,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环境专业实训室的共建共管共享上进行了探索,以期实现学院、企业和学生的”三赢”效应。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训室 共建共管共享
【基金项目】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学院教研教改一类项目(项目编号:JGY201001)。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01-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16号)中指出:要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批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面向基层、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国外的一些实践,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1-3]等都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获得社会认同,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现与当前生产力接轨和融合的必然之路,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因素。
1.合作办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
校企合作办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这种教育形式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追求更卓越的育人计划、培养国际公认的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
从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看,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产学研结合, 有利于学校做到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 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 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实现这三个协调, 就奠定了高职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找到了一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正确途径。通过构建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 利用校企两个资源, 发挥校企两大优势, 以利于学校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实现专业改革市场化, 课程改革行业化, 教学改革实践化。有利于学校弥补办学资源不足, 培养师资人才, 改革办学体制, 促使学校面向市场办学, 接受社会监督, 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从校企双方需求看, 一方面学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良好的实习和实训基地。在当前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 仅靠学校是难以解决的, 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每个专业都要办一个工厂作为学生实习的场所。因此, 通过校企合作, 利用企业的有形资产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 利用企业的无形资产,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另一方面, 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积极与企业合作, 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技术、研发优势, 为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服务, 助企业腾飞一臂之力。因此, 对于校企双方而言,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 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秘密武器。
从学生角度看, 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解决了就业的后顾之忧。其次,通过校企共建的实验基地和教育基地,使学生有了真实的实验、实习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由此可见,产学研结合教育实现了校、企和学生间的“三赢”效果。
2.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生产与实训平台
结合学院的实训楼二期建设工程,环境专业正与杭州商达集团有限公司就如何开展实训室共建事宜进行探讨。首先,双方共同认可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其次,就共建、共管和共享方面达成了一致。
2.1共建
我院和杭州商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工业废水与市政污水仿真实训与实验平台”。具体做法是: 由我院提供200平方米左右的实训室场地,与杭州商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购进相关仪器设备,如调节池、混凝反应池、气浮池、铁碳微电解装置、接触氧化池、模拟显示屏、控制柜(PLC)、仪器仪表(DO仪、PH计、ORP计、流量计)等,建设“工业废水与市政污水仿真实训与实验平台”,以提高我院环境和给排水专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2.2共管
企业方派出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实训室的中试实验运行管理。我方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活动的安排。双方代表的主要工作是解决双方在设备使用上的时间问题。另外,实训基地的设备、操作流程、规章制度及质量安全等均由企业按生产标准要求提供,并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指导教师一起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
2.3共享
建设完成的“工业废水与市政污水仿真实训与实验平台”对于我院来说是学生的实验和实习场地,学生能够对商达集团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实时观摩,了解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实际内容;我们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以及老师的科研项目等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因而可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最好基地。对企业来说是他们实际项目的中试实验基地,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而且每年还节约了大量设备维护费用,达到了资源共享的效果。对学生来讲,通过到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按照未来专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锻炼自己,最终获得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未来岗位的需要。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和办学效益。
3.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企业利用学校人才和技术优势,把研发中心建在学校,为学校投入一定资金或提供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我院和企业共同开发产品,开展科研、项目论证评估、检测等工作,学校同时为企业提供教学培训场地,派遣教师授课,开展各 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评估鉴定工作。 以研发中心为平台,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培养模式,是多年来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之一。高校人才培养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进行科技攻关,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院的行业影响力和科研水平。同时,教师的科研项目等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实训内容和指导。
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是高校的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任务。而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证明,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有效地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毕业生的科研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若有条件让学生在研发中心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研素质的目的。
学校通过为行业培养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回报社会和企业;企业也通过安排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研发和生产相关的毕业设计,用较低的投入和借助高校较强、较大的人力资源,尽快完成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工作,形成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4.保障机制
要激发企业合作的动力学校必须作为主动方,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让企业从中获得利益。校企合作双方长久合作,还必须有有效的沟通机制,增进双方了解,并能在发生矛盾时迅速寻求双赢的化解方式。实践显示,一些校企合作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出现合作不畅甚至中断。如在顶岗实习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工作环境或待遇不满、要求轮岗或者升职、中途提出离职、与主管发生纠纷等。此时,校企双方必须秉着合作的态度,加强沟通,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企业与学校的运作区别很大,教师和企业专家在合作中也可能产生种种矛盾,深入地沟通和交流可以使矛盾减弱或消除。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系与沟通能加深校企双方的感情,而以情感为基础对合作的稳定性更有帮助。
5.结语
实践证明,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从根本上确保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产生高技能人才批量培养的规模效应。校企合作关系越紧密,基础越牢固,效益越突出,学校发展的速度就越快。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深化和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大批满足企业急需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职业院校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28):15-18.
[2]魏银霞,杜小峥.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微,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103-104.
[3]冯雪姣.高职院校校企技术合作平台及长效机制的构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3-15.
作者简介:陈秀琴,女,副教授,从事高职教育工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训室 共建共管共享
【基金项目】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学院教研教改一类项目(项目编号:JGY201001)。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01-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16号)中指出:要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批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面向基层、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国外的一些实践,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1-3]等都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获得社会认同,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现与当前生产力接轨和融合的必然之路,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因素。
1.合作办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
校企合作办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这种教育形式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追求更卓越的育人计划、培养国际公认的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
从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看,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产学研结合, 有利于学校做到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 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 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实现这三个协调, 就奠定了高职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找到了一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正确途径。通过构建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 利用校企两个资源, 发挥校企两大优势, 以利于学校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实现专业改革市场化, 课程改革行业化, 教学改革实践化。有利于学校弥补办学资源不足, 培养师资人才, 改革办学体制, 促使学校面向市场办学, 接受社会监督, 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从校企双方需求看, 一方面学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良好的实习和实训基地。在当前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 仅靠学校是难以解决的, 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每个专业都要办一个工厂作为学生实习的场所。因此, 通过校企合作, 利用企业的有形资产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 利用企业的无形资产,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另一方面, 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积极与企业合作, 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技术、研发优势, 为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服务, 助企业腾飞一臂之力。因此, 对于校企双方而言,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 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秘密武器。
从学生角度看, 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解决了就业的后顾之忧。其次,通过校企共建的实验基地和教育基地,使学生有了真实的实验、实习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由此可见,产学研结合教育实现了校、企和学生间的“三赢”效果。
2.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生产与实训平台
结合学院的实训楼二期建设工程,环境专业正与杭州商达集团有限公司就如何开展实训室共建事宜进行探讨。首先,双方共同认可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其次,就共建、共管和共享方面达成了一致。
2.1共建
我院和杭州商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工业废水与市政污水仿真实训与实验平台”。具体做法是: 由我院提供200平方米左右的实训室场地,与杭州商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购进相关仪器设备,如调节池、混凝反应池、气浮池、铁碳微电解装置、接触氧化池、模拟显示屏、控制柜(PLC)、仪器仪表(DO仪、PH计、ORP计、流量计)等,建设“工业废水与市政污水仿真实训与实验平台”,以提高我院环境和给排水专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2.2共管
企业方派出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实训室的中试实验运行管理。我方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活动的安排。双方代表的主要工作是解决双方在设备使用上的时间问题。另外,实训基地的设备、操作流程、规章制度及质量安全等均由企业按生产标准要求提供,并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指导教师一起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
2.3共享
建设完成的“工业废水与市政污水仿真实训与实验平台”对于我院来说是学生的实验和实习场地,学生能够对商达集团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实时观摩,了解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实际内容;我们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以及老师的科研项目等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因而可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最好基地。对企业来说是他们实际项目的中试实验基地,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而且每年还节约了大量设备维护费用,达到了资源共享的效果。对学生来讲,通过到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按照未来专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锻炼自己,最终获得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未来岗位的需要。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和办学效益。
3.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企业利用学校人才和技术优势,把研发中心建在学校,为学校投入一定资金或提供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我院和企业共同开发产品,开展科研、项目论证评估、检测等工作,学校同时为企业提供教学培训场地,派遣教师授课,开展各 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评估鉴定工作。 以研发中心为平台,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培养模式,是多年来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之一。高校人才培养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进行科技攻关,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院的行业影响力和科研水平。同时,教师的科研项目等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实训内容和指导。
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是高校的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任务。而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证明,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有效地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毕业生的科研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若有条件让学生在研发中心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研素质的目的。
学校通过为行业培养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回报社会和企业;企业也通过安排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研发和生产相关的毕业设计,用较低的投入和借助高校较强、较大的人力资源,尽快完成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工作,形成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4.保障机制
要激发企业合作的动力学校必须作为主动方,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让企业从中获得利益。校企合作双方长久合作,还必须有有效的沟通机制,增进双方了解,并能在发生矛盾时迅速寻求双赢的化解方式。实践显示,一些校企合作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出现合作不畅甚至中断。如在顶岗实习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工作环境或待遇不满、要求轮岗或者升职、中途提出离职、与主管发生纠纷等。此时,校企双方必须秉着合作的态度,加强沟通,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企业与学校的运作区别很大,教师和企业专家在合作中也可能产生种种矛盾,深入地沟通和交流可以使矛盾减弱或消除。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系与沟通能加深校企双方的感情,而以情感为基础对合作的稳定性更有帮助。
5.结语
实践证明,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从根本上确保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产生高技能人才批量培养的规模效应。校企合作关系越紧密,基础越牢固,效益越突出,学校发展的速度就越快。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深化和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大批满足企业急需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职业院校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28):15-18.
[2]魏银霞,杜小峥.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微,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103-104.
[3]冯雪姣.高职院校校企技术合作平台及长效机制的构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3-15.
作者简介:陈秀琴,女,副教授,从事高职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