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05月~2013年03月收治的50例癌性疼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入院后1w,2w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疼痛缓解有效率观察组92.0% ,对照组68.0% ,观察组疼痛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在癌性疼痛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淡化痛觉,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字:心理护理干预;癌性疼痛;疗效观察;心理障碍
疼痛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临床症状,也是导致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疼痛作为癌症的临床症状之一,它不仅是对患者肉体上的伤害,同时也是心灵上的折磨,对患者身心造成重大伤害,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除了癌症本身外,其重要的临床症状癌性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往往给患者带来悲观、绝望心理,使患者丧失继续治疗的信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1]。由于癌性疼痛患者常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对于疼痛的控制应不仅限于药物治疗,对癌性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2]。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05月~2013年03月收治癌性疼痛患者50例,其中男26,女24例,年龄20-70岁,平均48±4.4岁,胃癌9例,肺癌10例,肝癌11例,卵巢癌8例,胰腺癌2例,乳腺癌5例,结肠癌5例。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师诊断为癌性疼痛。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入院时疼痛程度、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疼痛及疗效的评估
根据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制定的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来评估疼痛,根据数字0到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3]。患者主诉疼痛程度,用数字0-10做出选择。0分:无痛;1-3轻度疼痛:能正常生活,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中度疼痛:睡眠受干扰,需要使用止痛药物治疗。7-10分为重度疼痛:因疼痛而无法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迫体位。护理干预效果分为[3] .:1)显效:疼痛降低2个级别并且用药时间间隔达4小时以上,食欲和睡眠质量明显好转;2)有效:疼痛降低1个级别并且用药时间间隔2-4小时,食欲及睡眠质量较好;3)无效:疼痛减轻时间短暂,用药间隔时间1-2小时,食欲及睡眠无明显改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告知患者癌症的预后与治疗方法,应对方法,癌症患者亲属的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護理后在入院第一周、第二周后疼痛的改善情况。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心理干预方法
1.51做好宣教,告知患者癌症的相关知识
癌症并非意味着死亡,耐心向患者讲解癌症的相关知识,如癌症的病因,治疗方案,及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生活态度与癌症的关系及预后。让患者知道虽然目前大多癌症没有治愈的可能,但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经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很多患者可以相应的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1.52.心理暗示及情感传递
癌症患者大多有悲观、绝望的负面情绪,他们把自己唯一的希望机会都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他们对医护人员有着强烈的依赖感,我们的心理干预正是利用了患者的这种心理,不断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挖掘患者的潜力,消除患者对待癌症的消极心理,使患者身心进入最佳状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士在患者面前不能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情绪,人的感情是可以相互感染和传递的,护理人员高涨的情绪也会感染病人。
1.53.增加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
癌症患者由于长时间住院,平时娱乐活动无法去体验势必会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压抑、烦躁的感觉,凡病情许可者,可适当加强锻炼,如练气功、散步、看电视、听音乐、阅读报刊等以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增加生活乐趣,减少寂寞与孤独,促进疾病的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均可以正确面对癌症与死亡,在治疗上能够积极配合,不放弃生存的希望,对照组有近三分之一患者因疼痛控制欠佳而产生的强烈的悲观、抑郁、绝望心理。观察组入院第1周,第2周疼痛改善明显,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结论
癌症患者大多合并不同程度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癌症疼痛患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感觉,同时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且和身体上的疼痛是相互影响的[4]。除了癌症本身外,长期的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常常给患者带来悲观、绝望的心理,丧失继续治疗的信心。在晚期癌症疼痛的患者治疗中,止痛是第一位的,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力,迅速减轻患者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护理的职责所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癌痛是可以控制的,护理人员对疼痛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价,使用恰当的止痛药物的基础上注重病人心理上的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体贴入微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家庭、社会的关爱,重燃希望之光,从而淡化痛觉,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通过护理人员乐观心态对患者的感染作用,有步骤地引导、暗示、调动患者的心理抗衡能力,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本文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癌痛患者治疗中,疼痛干预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癌痛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身体、心理方面的疼痛,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筱英,心理干预对三阶梯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8):1564-1565.
[2] 石英,王强.癌症疼痛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9):68-69
[3] 杨玫,叶琴琴,杨亚娟等.对护理人员处置癌症疼痛知识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42-43.
[4]张艳玲,刘冬英,王丽.心理干预对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8):38-39.
[5]袁秋影,吴雪兰.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6, 6(11):66.
关键字:心理护理干预;癌性疼痛;疗效观察;心理障碍
疼痛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临床症状,也是导致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疼痛作为癌症的临床症状之一,它不仅是对患者肉体上的伤害,同时也是心灵上的折磨,对患者身心造成重大伤害,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除了癌症本身外,其重要的临床症状癌性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往往给患者带来悲观、绝望心理,使患者丧失继续治疗的信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1]。由于癌性疼痛患者常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对于疼痛的控制应不仅限于药物治疗,对癌性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2]。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05月~2013年03月收治癌性疼痛患者50例,其中男26,女24例,年龄20-70岁,平均48±4.4岁,胃癌9例,肺癌10例,肝癌11例,卵巢癌8例,胰腺癌2例,乳腺癌5例,结肠癌5例。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师诊断为癌性疼痛。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入院时疼痛程度、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疼痛及疗效的评估
根据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制定的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来评估疼痛,根据数字0到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3]。患者主诉疼痛程度,用数字0-10做出选择。0分:无痛;1-3轻度疼痛:能正常生活,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中度疼痛:睡眠受干扰,需要使用止痛药物治疗。7-10分为重度疼痛:因疼痛而无法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迫体位。护理干预效果分为[3] .:1)显效:疼痛降低2个级别并且用药时间间隔达4小时以上,食欲和睡眠质量明显好转;2)有效:疼痛降低1个级别并且用药时间间隔2-4小时,食欲及睡眠质量较好;3)无效:疼痛减轻时间短暂,用药间隔时间1-2小时,食欲及睡眠无明显改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告知患者癌症的预后与治疗方法,应对方法,癌症患者亲属的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護理后在入院第一周、第二周后疼痛的改善情况。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心理干预方法
1.51做好宣教,告知患者癌症的相关知识
癌症并非意味着死亡,耐心向患者讲解癌症的相关知识,如癌症的病因,治疗方案,及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生活态度与癌症的关系及预后。让患者知道虽然目前大多癌症没有治愈的可能,但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经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很多患者可以相应的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1.52.心理暗示及情感传递
癌症患者大多有悲观、绝望的负面情绪,他们把自己唯一的希望机会都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他们对医护人员有着强烈的依赖感,我们的心理干预正是利用了患者的这种心理,不断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挖掘患者的潜力,消除患者对待癌症的消极心理,使患者身心进入最佳状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士在患者面前不能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情绪,人的感情是可以相互感染和传递的,护理人员高涨的情绪也会感染病人。
1.53.增加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
癌症患者由于长时间住院,平时娱乐活动无法去体验势必会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压抑、烦躁的感觉,凡病情许可者,可适当加强锻炼,如练气功、散步、看电视、听音乐、阅读报刊等以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增加生活乐趣,减少寂寞与孤独,促进疾病的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均可以正确面对癌症与死亡,在治疗上能够积极配合,不放弃生存的希望,对照组有近三分之一患者因疼痛控制欠佳而产生的强烈的悲观、抑郁、绝望心理。观察组入院第1周,第2周疼痛改善明显,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结论
癌症患者大多合并不同程度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癌症疼痛患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感觉,同时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且和身体上的疼痛是相互影响的[4]。除了癌症本身外,长期的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常常给患者带来悲观、绝望的心理,丧失继续治疗的信心。在晚期癌症疼痛的患者治疗中,止痛是第一位的,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力,迅速减轻患者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护理的职责所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癌痛是可以控制的,护理人员对疼痛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价,使用恰当的止痛药物的基础上注重病人心理上的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体贴入微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家庭、社会的关爱,重燃希望之光,从而淡化痛觉,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通过护理人员乐观心态对患者的感染作用,有步骤地引导、暗示、调动患者的心理抗衡能力,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本文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癌痛患者治疗中,疼痛干预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癌痛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身体、心理方面的疼痛,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筱英,心理干预对三阶梯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8):1564-1565.
[2] 石英,王强.癌症疼痛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9):68-69
[3] 杨玫,叶琴琴,杨亚娟等.对护理人员处置癌症疼痛知识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42-43.
[4]张艳玲,刘冬英,王丽.心理干预对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8):38-39.
[5]袁秋影,吴雪兰.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6, 6(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