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针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复合制剂个性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24小时眼压监测的方式针对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及36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测试,以患者的眼压波动曲线为根据,采用复合制剂个性化的治疗方式针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的眼压波动值、谷值眼压、峰值眼压以及平均眼压在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患者的24小时眼压峰值为根据对青光眼的复合制剂用药以及用药时间进行确定,并在随访的过程中调整治疗药物,可以有效的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这种复合制剂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复合制剂;个性化治疗
作为全球排名第二的致盲眼病,青光眼同时还是位列第一的不可逆致盲眼病。一旦将青光眼确诊下来,就需要终生对其进行治疗。现在公共卫生当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课题就是针对青光眼的防治。眼压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虽然现在仍然有很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出现凋亡的情况,然而现在青光眼最为关键的临床指标还是眼压[1]。如何更为科学的针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是每一位眼科医生都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复合制剂个性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及36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当中有20例男性、8例女性;在36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有20例男性、16例女性,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9.98±12.01) 岁.。
1.2方法
①基础眼压测量方法:针对停服降眼压药一个月之后或者并未用药的患者进行24小时的眼压测量。从早上8点钟开始,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每个2小时就对眼压进行一次测量。总共进行12次眼压测量,在晚上10点钟将眼压测量完之后,就让患者熄灯睡觉。晚上零点到凌晨六点钟要唤醒患者再进行坐位眼压测量。测量过程由专职检测人员进行,在其中的每个时间点都要进行3次眼压测量,选取其中的平均值[2]。
②以眼压波动值、谷值眼压、峰值眼压以及平均眼压为根据,并且与降眼压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以及最大药效时间为根据,从而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将不同的用药时间制定出来。
③用药情况:针对这些患者最终选用的复合制剂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为:8例患者服用贝美前列素+布林佐胺,10例患者服用贝美前列素+卡替洛尔,15例患者服用拉坦前列素+噻吗心胺,17例患者服用拉坦前列素+布林佐,14例患者服用曲伏前列素+布林佐胺[3]。
1.3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都是利用 SPSS17.0 软件来进行。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来进行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进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对于治疗之前,治疗之后患者的眼压波动值、谷值眼壓、峰值眼压以及平均眼压明显要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视野的视敏度值为 (19.6 ±5.4) dB,相对于治疗之前的视野的视敏度值(19.0±5.1) dB有明显提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现在普遍认为,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除了高眼压的机械性损伤之外,其他的诸如氧化应激、再灌注损伤、缺血以及遗传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现在针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研究热点也放在了对其进行综合治疗的方向上[4]。
在本次研究当中,以峰值眼压的时间为根据,对作用机制不同的复合制剂进行应用。比如,针对位于白天的峰值眼压,就可以选择α受体激动剂或者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或者选择β受体阻滞剂针对患者进行治疗。因为在夜间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方面的作用会有所下降,所以选择α受体激动剂或者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来应对夜晚睡眠时间中出现的峰值眼压[5]。
视神经和眼球壁不再受到压力性损害之后测量到的眼压范围称为靶眼压。靶眼压范围内可以缓解或终止青光眼的视神经发生的病变。研究表明从基线水平降低一定的眼压,对于开角型青光眼的发展有着阻止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初始治疗中会将基线眼压下降一定的比例形成靶眼压,然而这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病程以及个体差异都会对靶眼压的范围造成影响,在具体诊治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视功能变化的情况对靶眼压范围进行动态的调整。在临床中可能会出现貌似达到靶眼压却没有阻止视野损害的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患者在白天门诊时的眼压较低而没有控制夜间的眼压而造成的眼压波动,并不是真的达到了靶眼压的范围。因此,本文所提出的靶眼压是经过24小时检测后的峰值眼压[6]。
要做到对青光眼的个性化治疗,就必须对眼压曲线进行24小时测量,并根据昼夜眼压变化以及病情变化来选择复合制剂用药,并随时调整。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爱华,徐延山,袁佳琴. 拉坦前列素用于常规抗青光眼药不能控制眼压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房. 2012,12(4):231-232
[2] 郭怀勇,孙四平,谢彩琴. 噻吗洛尔与拉坦前列素降眼压疗效对比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2,1:114.
[3] 熊朝晖,韩瑶,杨春燕,苑亚贞,狄景珍. 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和眼血流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3,6(4):8-9
[4] Aung T.,Lim M.C.C.,张鹏.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房角流出通道结构、眼内压及视杯[J].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12,23(2):715-717
[5] Fogagnolo P.,Rossetti L.,Mazzolani F.,Orzalesi N.,桑延智. 青光眼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内压的昼夜变化[J].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12,19(3):304-307
[6] 赵军梅,钱军. 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青光眼[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3,29(8):602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复合制剂;个性化治疗
作为全球排名第二的致盲眼病,青光眼同时还是位列第一的不可逆致盲眼病。一旦将青光眼确诊下来,就需要终生对其进行治疗。现在公共卫生当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课题就是针对青光眼的防治。眼压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虽然现在仍然有很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出现凋亡的情况,然而现在青光眼最为关键的临床指标还是眼压[1]。如何更为科学的针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是每一位眼科医生都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复合制剂个性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及36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当中有20例男性、8例女性;在36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有20例男性、16例女性,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9.98±12.01) 岁.。
1.2方法
①基础眼压测量方法:针对停服降眼压药一个月之后或者并未用药的患者进行24小时的眼压测量。从早上8点钟开始,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每个2小时就对眼压进行一次测量。总共进行12次眼压测量,在晚上10点钟将眼压测量完之后,就让患者熄灯睡觉。晚上零点到凌晨六点钟要唤醒患者再进行坐位眼压测量。测量过程由专职检测人员进行,在其中的每个时间点都要进行3次眼压测量,选取其中的平均值[2]。
②以眼压波动值、谷值眼压、峰值眼压以及平均眼压为根据,并且与降眼压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以及最大药效时间为根据,从而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将不同的用药时间制定出来。
③用药情况:针对这些患者最终选用的复合制剂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为:8例患者服用贝美前列素+布林佐胺,10例患者服用贝美前列素+卡替洛尔,15例患者服用拉坦前列素+噻吗心胺,17例患者服用拉坦前列素+布林佐,14例患者服用曲伏前列素+布林佐胺[3]。
1.3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都是利用 SPSS17.0 软件来进行。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来进行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进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对于治疗之前,治疗之后患者的眼压波动值、谷值眼壓、峰值眼压以及平均眼压明显要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视野的视敏度值为 (19.6 ±5.4) dB,相对于治疗之前的视野的视敏度值(19.0±5.1) dB有明显提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现在普遍认为,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除了高眼压的机械性损伤之外,其他的诸如氧化应激、再灌注损伤、缺血以及遗传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现在针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研究热点也放在了对其进行综合治疗的方向上[4]。
在本次研究当中,以峰值眼压的时间为根据,对作用机制不同的复合制剂进行应用。比如,针对位于白天的峰值眼压,就可以选择α受体激动剂或者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或者选择β受体阻滞剂针对患者进行治疗。因为在夜间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方面的作用会有所下降,所以选择α受体激动剂或者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来应对夜晚睡眠时间中出现的峰值眼压[5]。
视神经和眼球壁不再受到压力性损害之后测量到的眼压范围称为靶眼压。靶眼压范围内可以缓解或终止青光眼的视神经发生的病变。研究表明从基线水平降低一定的眼压,对于开角型青光眼的发展有着阻止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初始治疗中会将基线眼压下降一定的比例形成靶眼压,然而这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病程以及个体差异都会对靶眼压的范围造成影响,在具体诊治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视功能变化的情况对靶眼压范围进行动态的调整。在临床中可能会出现貌似达到靶眼压却没有阻止视野损害的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患者在白天门诊时的眼压较低而没有控制夜间的眼压而造成的眼压波动,并不是真的达到了靶眼压的范围。因此,本文所提出的靶眼压是经过24小时检测后的峰值眼压[6]。
要做到对青光眼的个性化治疗,就必须对眼压曲线进行24小时测量,并根据昼夜眼压变化以及病情变化来选择复合制剂用药,并随时调整。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爱华,徐延山,袁佳琴. 拉坦前列素用于常规抗青光眼药不能控制眼压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房. 2012,12(4):231-232
[2] 郭怀勇,孙四平,谢彩琴. 噻吗洛尔与拉坦前列素降眼压疗效对比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2,1:114.
[3] 熊朝晖,韩瑶,杨春燕,苑亚贞,狄景珍. 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和眼血流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3,6(4):8-9
[4] Aung T.,Lim M.C.C.,张鹏.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房角流出通道结构、眼内压及视杯[J].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12,23(2):715-717
[5] Fogagnolo P.,Rossetti L.,Mazzolani F.,Orzalesi N.,桑延智. 青光眼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内压的昼夜变化[J].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12,19(3):304-307
[6] 赵军梅,钱军. 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青光眼[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3,29(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