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儿分级阅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Y6805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级阅读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家,是一项成功的儿童阅读模式,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少儿认识世界、建立世界观的重要时期,阅读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分级阅读是根据少儿在不同成长时期、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提供适合其阅读内容的科学的阅读阶段划分方法。
  关键词:少儿 分级阅读 思考
  一、少儿分级阅读实施的必要性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读者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心理认知程度下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有多种不同的需求。少儿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为缺乏,还没有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年龄的阅读内容。分级阅读这一科学的阅读阶段划分方式的出现,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级阅读是启迪少儿阅读兴趣、提高少儿阅读水平的有效辅助
  根据儿童各个阶段对阅读内容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级阅读,能使各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充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启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同时有效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当少儿成长后,离开分级阅读的指导,便会主动寻找适宜自己的图书。分级阅读的方法可以成功地培养出一个对阅读充满兴趣的阅读者。从这一点看,分级阅读作为一种框架式的阅读指导体系,对于启迪少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少儿的阅读水平,是十分有效的辅助方式。
  (二)分级阅读对少儿正确树立世界观起重要作用
  阅读对于少儿而言,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对于还处在懵懂时期的儿童而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非常重要。分级阅读通过划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提供适合的阅读内容,能避免儿童在缺乏主观判断能力的阶段,吸收过多的负面信息。同时,科学的分级阅读应当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在其适合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提供更多样化的信息,促进少儿读者的思考,使少儿读者随着年龄增长,能多角度、多方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同時,思考能够帮助少儿建立独立的人格。由此看来,科学的分级阅读能够帮助少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更能帮助少儿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分级阅读适应少儿认知能力阶段性发展的需求
  正确地把握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提供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的阅读内容,正是分级阅读的作用。
  认知是指人通过思维活动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阅读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因此,儿童的阅读过程受到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也是互相转化的互动关系;同时,他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点,有不同的认知经验的需求。认知发展理论的提出,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使得分级阅读有了科学的划分依据。
  儿童自出生起就开始无条件地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发出自己的需求信号。这些信号再次与外界产生反应,这一连串的反应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成为主体与客体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等互动反应,从而提升儿童的认知发展。阅读作为一种活动,在儿童认知能力阶段性发展的时期,既要符合儿童当前的认知水平,使儿童能够顺利接受阅读内容;也要能够产生刺激,使儿童对其产生反应,从而提高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不同的儿童,对于阅读内容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阶段,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极大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所涵盖的范围也非常广。认识发展论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需求包括感官发展、识字能力、听说读写等。相比于成人已经稳定的认知能力,儿童在不同认知阶段中的阅读深受各方面影响,不同阶段需求差异极大,因此分级阅读对于认知能力阶段性变化的少儿来说十分有必要。
  (四)分级阅读是家长对少儿阅读教育的重要参考
  虽然分级阅读这一阶段划分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处在认知能力发展阶段的少儿,但是其消费主体仍是孩子的家长。孩子心理需求的变化是一门深奥的科学,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准确掌握其发展规律;而且,每个儿童也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发展需求。找到适合孩子现阶段心理发展需求的图书,成为很多家长的难题。
  认知能力还在发展中的儿童,读什么书并非由自己决定,而是由家长决定,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读物往往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成人的思想不能强加于儿童身上,儿童受限于有限的认知能力和对外界事物的经验反应,也不能理解成人的思维模式。把成人的阅读内容强加于儿童,会使他们在阅读时因无法理解其内容而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在接触阅读的初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阅读作为儿童成长阶段外界刺激的一种形式,与儿童的认知成长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确的阅读内容对儿童的认知成长、智力成长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分级阅读能够帮助孩子的家长找到适合孩子的图书,是家长为孩子选择阅读内容的重要参考。
  二、少儿分级阅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级阅读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英等国家。20世纪末,中文分级阅读首先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开始实践。21世纪以来,分级阅读逐步走进中文图书出版界。2007年,蒲公英童书馆形成分级阅读的理念;2008年,我国首次引入“桥梁书”这一概念,2008年和2009年分别成立了以研究分级阅读为主的南方分级阅读中心和接力分级研究中心;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2015年,第十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探讨了“儿童阅读分级”这一主题;2017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稿)》提出“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出版单位应当根据阶梯阅读的要求,在出版物显著位置标识适宜的年龄段”。
  虽然我国已经提出针对推广少儿分级阅读的各种积极措施和文件,但是实际上,我国目前并没有一套被全社会所接受的分级标准。少儿分级阅读在我国基本还只是一种概念,而非一套成熟的、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分级体系,我国少儿分级阅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少儿分级阅读对少儿认知能力的发展、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世界观的树立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少儿分级阅读的研究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分级阅读对少儿成长的积极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一)现阶段研究少儿分级阅读的行业人员结构单一
  少儿分级阅读这一理念的出现,着眼于少儿这一年龄段成长的特殊性。这一阶段的少儿心理认知能力发展很快,短时间对阅读内容的需求变化极大,范围极广,同时,也具有很大的个体特殊性。这些特殊的地方都代表着,想要科学地对少儿阅读分级进行研究探索和深化发展,需要更多对于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学者,以儿童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科学依据,研究推动、深化少儿分级阅读的标准。然而,现阶段我国推动和研究少儿分级阅读的人大部分是出版商和阅读推广人,行业结构简单。目前所谓少儿分级标准,大部分来自出版者、生产者、阅读推广人等的自我分析和主观经验。其目的也偏重于利用“分级阅读”这一口号创造新的盈利点,而非从儿童的心理认知发展、阅读能力发展等专业角度出发,真正发挥分级阅读对少儿心理健康、阅读能力的积极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少儿分级阅读的研究队伍中缺少专业人士参与,大部分专家只受聘和受邀参与会议发言,而非专职进行分级阅读的研究。有学者提出,“分级阅读,该由无利益的第三方来抓”,其研究应专注于制定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分级阅读标准体系。
  (二)现阶段少儿阅读分级标准缺乏科学性
  就分级标准来说,我国现阶段少儿阅读分级过于简单、笼统。我国现阶段少儿分级阅读的标准,大部分依照教育纬度的“年级”,或者按照成长纬度的“年龄”来划分,而不是以“儿童阅读能力”或“儿童认知成长需求”来划分。少儿的认知成长水平和阅读能力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同龄的两个孩子阅读能力也会有差异。单纯以年级或年龄作为分级阅读的划分标准,无法触及儿童对于阅读的真正需求,即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以及提高认知水平。现阶段的少儿阅读分级方式,容易使读者和作者被“年龄”标准束缚,导致少儿分级阅读内容教条,出现“你这个年龄就该读什么”的错误观念。如此刻板偏激的错误指导方式,只会束缚儿童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更会出现“以年龄定水平”的片面分级方法。
  少儿分级阅读不应该单纯着眼于“年级”或者“年龄”的层面,而应以儿童为中心,尤其是以儿童的认知能力、阅读能力为中心,利用少儿分级阅读这一方式,培养少儿阅读能力的发展、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少儿阅读分级难推广
  1.缺少有效的分级阅读指导方法
  现阶段我国缺少能够准确地判断少儿阅读能力及认知水平发展阶段的科学方法,如何正确判断少儿当前的阅读水平以及认知能力成为分级阅读发展的又一问题。少儿阅读主要在两个场所——家庭和学校。在家庭生活中,少儿分级阅读的指导工作由家长完成;在学校生活中,由老师完成。现阶段来看,大部分家长缺少专业的少儿阅读能力测评以及少儿认知水平发展的判断能力;而老师虽然可以通过不断培养自身教学素养,加强自己判断少儿各项水平发展程度的能力,但是一位老师通常会面对多名少儿,而每一位少儿在此阶段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的发展也各有差异,因而仅凭老师也难以面面俱到。如果家庭和学校都无法为儿童做出正确有效的分级阅读指导,那么推广少儿分级阅读就更加困难。
  2.图书消费市场对分级阅读了解不足
  家庭生活是儿童阅读的主要场所,家长对于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起着决定作用。虽然随着国家对阅读的重视,大部分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家长对于少儿分级阅读的认识依然存在盲点和误区。首先,部分家长只在乎孩子有没有读书,并不了解少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提高少儿阅读能力的科学方法,对少儿分级阅读更是无从了解。其次,部分家长对于分级阅读持反对意见,认为少儿分级阅读会使儿童阅读内容框架化。限定孩子“在规定的年龄读规定的内容”,会让少儿失去阅读的自由。还有部分家长对少儿分级阅读的认识在于“年级性”,现阶段大部分出版单位对少儿分级阅读的内容粗略地按“年级”“年龄”划分,这让很多家长认为读高一层的内容说明孩子更加优秀。这样的认识使得分级阅读失去了本身的阶梯性,让少儿分级阅读在这部分家长眼中成为对孩子阅读能力的考试和与同龄孩子比较的手段,分级变跳级,如此实施的少儿分级阅读并不能起到其真正的积极作用。
  推广少儿分级阅读,应从家庭培养和学校教育两方面入手,通过开发科学的指导手段,研究和推广科学的少儿分级阅读标准体系,宣传科学的少儿分级阅读的正确价值和意义,推行可操作、可普及的少儿分级阅读实施方法。
  三、少儿分级阅读发展对策
  (一)编辑应加强少儿出版物的分级意识
  童书出版的分类方式丰富多元,可以按年龄、年级分类,也可按照内容主题分类,而无论使用哪种分类方式,都应在创作、编辑中融入少儿分级阅读的分类意识。这样在创作编辑初期就能准确选定目标读者,并且在创作、编辑中围绕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完善,使该阶段少儿更容易阅读理解,让图书更适合目标读者。但是大部分的出版单位对于分级阅读的重视和了解不足,使其在分级创作、编辑少儿读物时只是走个形式。很多市场图书被编辑、作者依照经验和主观判断简单用“适读年龄”或“适读年级”划分,很多时候都是不准确的。图书编辑应始终保持少儿读物分级的意识,从选题策划开始,就应该明确图书的读者群体是哪个阶段的儿童,该阶段的少儿在阅读中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阅读需求,等等。比如,学龄前儿童对于阅读中的视觉感要求很高,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通过阅读进行积极的视觉活动,观察色彩、形象。因而,编辑在策划学龄前儿童的图书时,应以图画为主,保证画面顺序规律、色彩鲜艳、人物形象鲜明、人物关系简单直接等。同时,这个阶段的幼儿常常会模仿图书中人物的行为,因此,内容方面应该多表现美好的事物,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同样,如果目标读者为有一定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高阶段儿童,那么选题策划就有很大的不同。面对阅读能力强的读者,图书内容以文字为主;面对有一定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儿童,在内容上可以有一定的复杂性,比如人物关系可以相对复杂,人物性格、行为相对多样化,使儿童能在阅读中加深思考,获取阅读乐趣,潜移默化地接受图书正面意义的熏陶。
  (二)应加强编辑出版与儿童教育的沟通联系
  首先,现阶段还是编辑更加了解儿童分级阅读,而家长、老师和少儿对分级阅读知之甚少。于是,出版单位如不重视阅读的科学分级,而只是简单利用“分级”“桥梁书”等概念推销图书,这对于分级阅读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编辑与出版商应积极与家长、老师、少儿沟通,正确推广和普及少儿分级阅读,以求分级阅读体系的良性发展。
  其次,少儿读物不同于成人读物。少儿读物与儿童教育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少儿出版从根本上讲是服务于儿童教育的,阅读的分级标准更是如此。少儿分级读物要做到配合儿童不同教育阶段和阅读能力阶段,这离不开少儿图书编辑对儿童教育的学习和研究。但是如今的编辑、作者缺少有效的、常态化的进入学校等教育市场,进而了解儿童阅读和家庭阅读的机会;一些校园推广活动也是季节性的,并且是以推广图书为主的阅读、写作讲座,编辑很少能与老师或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因而难以了解少儿真正的阅读需求。少儿读物的分级绝不应该是编辑闭门造车的过程,真正科学的、有效的少儿分级阅读,应该立足于少儿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这离不开编辑、作者与儿童教育者的沟通和联系。
  参考文献:
  [1] 白冰.少儿分级阅读及其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09(9):16-18.
  [2] 罗德红,余婧.儿童分级阅读研究的中美对比分析[J].图书馆,2013(2):38-41.
  [3] 贺林平.少儿分级阅读标准该谁定[N].人民日报,2011-04-25.
  [4] 王蕾.中文分级阅读標准研制与童书出版应用研究[J].中国出版,2020(22):51-54.
  作 者: 安星,希望出版社编辑。
  编 辑:赵斌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山水是中国人骨子里一道独特的精神文化景观。中国的山水画天然地蕴含着一种中国人特有的哲理认知和精神气质。生态审美意识体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审美意识为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和影响着中国古代山水艺术的兴起、发展和演变;同时,山水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又为观者呈现出一种人与大自然物我合一、情景
期刊
摘 要: 《浪漫的中国》是杨联芬所著的一本聚焦于中国现代文学和女性关系的书籍,其将女性解放内容作为论述的中心,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切入了文学思潮和女性主义文化与文学,全书采用独特新颖的研究方法,使用了几个关键词来对思潮史的变化进行阐述,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价值观,同时也具有内在逻辑性。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浪漫主义特色 女性世界  引言  《浪漫的中国》这本书将“浪漫主义”作为线索来对新道德、新文化
期刊
摘 要:雷平阳诗歌充溢着浓重的生态意识和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对大自然奥秘的感悟、对生态现状的批判以及对精神家园的守望。  关键词:生态意识 现代性批判 雷平阳诗歌  现代化的浪潮已波及全球,现代文明无限制地主张个人主义、完全的理性化,征服、利用大自然,继而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我的定义建立在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上:“擅理智”和“役自然”(即对环境的控制)。……现代化由是可界定为:
期刊
摘 要:晋商狭义上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大商帮,山西梆子是山西特有的地方戏曲。以晋商与山西梆子的互动关系及戏曲内部的动因为研究对象,以共生互动为视角,从戏曲自身规律作用以及晋商与山西梆子的相互作用入手,探讨山西梆子繁荣的表现及其背后的经济与文化动因。山西梆子的发展既离不开晋商的推动与支持,又是戏曲自身发展规律作用下的结果。对二者互动关系及戏曲内部动因的探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在经济和文化因素影响下,山西戏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出发,对叶圣陶散文作品《我坐了木船》的张培基版英译文进行赏析。笔者在翻译目的论以及该理论的三大原则指导下,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深入剖析与探究,从四个方面对译文进行了分析,包括连贯性原则下的归化、忠实性原则下的增译、目的原则下的意译以及目的原则下的风格再现,揭示了译文中所使用的主要翻译策略,以期对相关散文翻译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我坐了木船》 张培基 翻译目的论  张培基
期刊
摘 要:刘宓庆在《翻译美学理论》中提出汉语语言具有结构美、音乐美和意象美,英语语言具有阳刚之美、动态之美、自然美和丰繁美。苏轼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及许渊冲英译版本A Riverside Town Dreaming of My Deceased Wife在不同的语言美特点下都展现了真切哀婉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情感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A Riverside Tow
期刊
摘 要:诞生在18世纪的《忏悔录》与《浮生六记》同属自传体回忆录,法国卢梭与中国沈复这两位作家在各自不同的国度里均崇尚个性解放与自抒性灵,表达反封建的要求,表现了初步民主主义精神。然而这两部作品产生的世界影响力却大相径庭。这源于两部著作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性质与注重个人感情色彩之差别,背后则折射出西方重忏悔意识与东方重内省意识巨大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卢梭 沈复 《忏悔录》 《浮生六记》  《浮生
期刊
摘 要:美术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规律而体系的创作方法。艺术家可以从创作主题、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这些方面选择和调整自己的创作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创作方法形式也经历了一代代更迭变幻,但不管怎么变,都要符合“艺术”这一基本内核。  关键词:艺术创作 创作主题 艺术形象 风格  一、艺术创作中美术创作的流程  一般来说,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
期刊
摘 要:“狐”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内涵,远古时期代表部落图腾信仰,在属性上倾向于崇高祥瑞。从大禹涂山氏神话开始,狐具有了婚姻与繁衍的正向象征意义;屈原的《天问》中,其又成为“历事三夫”的负面形象。之后狐逐渐分化为正义忠贞和邪恶淫溺两种形象,这种正邪二重性,是狐在上古神话和文学的记载中作为妖兽和瑞兽的体现和发展。本文从狐的正邪矛盾性出发,探讨唐前女狐的两种形象发展。  关键词:女狐 正邪 二重性  上
期刊
摘 要: 《茶馆》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作品中的对白有着丰富的话语标记。其中,词汇型话语标记具有句法的独立可分离性、语义的程序性、语音的可识别性和语境的敏感性的特点,它们发挥着表态、商榷、引述和应答等丰富的人际互动功能。  关键词:话语标记 词汇型话语标记 人际互动功能 《茶馆》  《茶馆》是现代作家老舍的经典话剧作品,其真实生动的人物对白中包含有丰富的话语标记。Levinson(1983)指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