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小东是2009年黑龙江省某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后估分为500分。本科二批一志愿填了一所省属财经类院校。他认为以自己的分数考上这所院校,非常稳当,因为该校以往的录取分数线都远远低于自己的预估分。但实际的录取情况并非如此,由于黑龙江省2010年将要实行高考改革,大部分考生都抱着“走为上”的心态填报志愿,导致小东所报的那所高校录取分数被抬高,最终以2分之差与自己认为稳上的学校失之交臂。由于小东其他志愿也报得不好,导致其落榜,无奈之下,选择了复读。
案例二:考生小丽是2009年应届文科考生,性格随和,做事认真。在高二文理分科时,因为物理化学学得不好,她选择了文科。但在考后填报志愿时遇到了麻烦,因为小丽原来一直想学医,但拿到《2009年黑龙江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时却非常上火,因为发现绝大多数医学类院校招收的都是理科考生。无奈之下她最后填报了一所中医药大学的护理学专业(该校的护理专业为中外合作办学,并且文理兼收)。
郭老师在线:以上两个案例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1 志愿准备越早越充分越好。2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应该与自己的人生规划相结合,中学生人生规划一共有3次。第一次是初中毕业后面临选择读普通高中还是读中专或职业高中;第二次是文理分科,是选择学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还是选择理工类;第三次就是高考填报志愿,案例中的小丽就是在选择文理分科时没有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结合,仅仅是考虑了自己相关学科成绩(理化较弱)才导致填报志愿时的尴尬境地。
实际上一个优秀的考生从上高中开始就应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做一下简单的规划。案例中的两位考生都犯了相同的错误--志愿准备不充分。他们都是在拿到招生计划时才开始进行志愿填报的准备,时间很短(一般一周多),而需要准备和了解的知识又非常多,再加上对填报志愿方面的知识又知之甚少,导致很多遗憾发生。正确的做法是志愿和人生规划相结合,一上高中就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做一个宏观大致的规划并以此作为动力来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高二文理分科时要与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的目标保持一致性,这样,考生一上高三,家长就协助自己的孩子对拟选的学校和专业进行认真准备和了解。
具体做法是:1、搜集信息,包括招生政策、录取形式、照顾政策;2、了解院校的历年分数段变化情况;3、了解孩子的兴趣、性格、气质类型和潜能,为将来选专业做一些积淀;4、了解院校和专业的历史沿革、归属、实力,以及学校的录取规则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相关信息如“小语种招生”“院校自主招生”“艺术、体育特长生”等;5、搜集一些填报志愿的错误案例,作为借鉴;6、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以及相关科目成绩实力的强弱,以便根据考生的实力不断调整拟报的学校和专业。
在填报志愿时要认真分析院校分数线的变化,每个院校在录取时最低分数线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在一定情形下呈现不稳定性(如试题特难或特易),考生对此必须要有充分认识。案例中的小东,在报考某财经院校录取分数线时就忽略了这点,以2分之差与自己所报学校失之交臂,留下遗憾,这应当引起考生的重视。填报志愿,参照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时,一定要对这些分数线做认真、仔细地分析。如比较学校往年录取最低分或平均分与相应批次省控线的差距,自己拟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与相应批次省控线的差距等等,这些信息都不是填报志愿前几天就能完成的,因为每所学校的录取分数不同而且专业录取分数线数据分析的工作量非常大,这些都需要考生或者家长提前做准备。
填报志愿时要考虑群体特征。案例一中的小东在填报志愿时本意想报省内一所财经院校求稳,但他却忽略了群体特征(即大多数人的想法)。由于小东所在的省面临新课程改革,下一届换教材,这种因素促使大多数人都想求稳,再加上由于试题较活,考生不适应,批次线下降。这样,以往院校分数线分布的规律性减弱,人们普遍感到志愿难报,这个因素又驱使人们求稳。这种群体特征导致省内一些院校分数上扬,从原来的稳变成不稳!这告诉我们在填报志愿时既要考虑自己的想法,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想法。而这些信息都需要考生和家长提前去搜集并进行分析。总之,志愿只有准备得越早越充分,才能填得越好,也才能将考生送至理想的彼岸。
(编校 刘 馨)
案例二:考生小丽是2009年应届文科考生,性格随和,做事认真。在高二文理分科时,因为物理化学学得不好,她选择了文科。但在考后填报志愿时遇到了麻烦,因为小丽原来一直想学医,但拿到《2009年黑龙江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时却非常上火,因为发现绝大多数医学类院校招收的都是理科考生。无奈之下她最后填报了一所中医药大学的护理学专业(该校的护理专业为中外合作办学,并且文理兼收)。
郭老师在线:以上两个案例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1 志愿准备越早越充分越好。2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应该与自己的人生规划相结合,中学生人生规划一共有3次。第一次是初中毕业后面临选择读普通高中还是读中专或职业高中;第二次是文理分科,是选择学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还是选择理工类;第三次就是高考填报志愿,案例中的小丽就是在选择文理分科时没有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结合,仅仅是考虑了自己相关学科成绩(理化较弱)才导致填报志愿时的尴尬境地。
实际上一个优秀的考生从上高中开始就应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做一下简单的规划。案例中的两位考生都犯了相同的错误--志愿准备不充分。他们都是在拿到招生计划时才开始进行志愿填报的准备,时间很短(一般一周多),而需要准备和了解的知识又非常多,再加上对填报志愿方面的知识又知之甚少,导致很多遗憾发生。正确的做法是志愿和人生规划相结合,一上高中就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做一个宏观大致的规划并以此作为动力来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高二文理分科时要与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的目标保持一致性,这样,考生一上高三,家长就协助自己的孩子对拟选的学校和专业进行认真准备和了解。
具体做法是:1、搜集信息,包括招生政策、录取形式、照顾政策;2、了解院校的历年分数段变化情况;3、了解孩子的兴趣、性格、气质类型和潜能,为将来选专业做一些积淀;4、了解院校和专业的历史沿革、归属、实力,以及学校的录取规则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相关信息如“小语种招生”“院校自主招生”“艺术、体育特长生”等;5、搜集一些填报志愿的错误案例,作为借鉴;6、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以及相关科目成绩实力的强弱,以便根据考生的实力不断调整拟报的学校和专业。
在填报志愿时要认真分析院校分数线的变化,每个院校在录取时最低分数线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在一定情形下呈现不稳定性(如试题特难或特易),考生对此必须要有充分认识。案例中的小东,在报考某财经院校录取分数线时就忽略了这点,以2分之差与自己所报学校失之交臂,留下遗憾,这应当引起考生的重视。填报志愿,参照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时,一定要对这些分数线做认真、仔细地分析。如比较学校往年录取最低分或平均分与相应批次省控线的差距,自己拟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与相应批次省控线的差距等等,这些信息都不是填报志愿前几天就能完成的,因为每所学校的录取分数不同而且专业录取分数线数据分析的工作量非常大,这些都需要考生或者家长提前做准备。
填报志愿时要考虑群体特征。案例一中的小东在填报志愿时本意想报省内一所财经院校求稳,但他却忽略了群体特征(即大多数人的想法)。由于小东所在的省面临新课程改革,下一届换教材,这种因素促使大多数人都想求稳,再加上由于试题较活,考生不适应,批次线下降。这样,以往院校分数线分布的规律性减弱,人们普遍感到志愿难报,这个因素又驱使人们求稳。这种群体特征导致省内一些院校分数上扬,从原来的稳变成不稳!这告诉我们在填报志愿时既要考虑自己的想法,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想法。而这些信息都需要考生和家长提前去搜集并进行分析。总之,志愿只有准备得越早越充分,才能填得越好,也才能将考生送至理想的彼岸。
(编校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