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不断地提高认知水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切知识、技能只有经过学生主体自身的认知结构的筛选和转换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正如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使他们的所有感官(眼、耳、口、脑、手)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全频道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快节奏反馈”的信息网络,使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优化,训练处处到位。学要到位,是实现课堂学习自主的根本。
【关键词】教不到位学到位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然而有效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但这种讲授应是不越位的师生互动中的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教”既到位、又不越位,学生的“学”要到位、又不放任呢?我认为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空间,留出足够的余地,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对话”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在引趣、设问、点拨等环节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做文章。笔者在平时的听课、调研时也发现了不少“教师的‘教’不越位,学生的‘学’又落实到位”的精彩课堂,现择举“圆的周长”一例,与同仁一同分享。
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是对教和学辩证关系的生动概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
一、引趣精妙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斯金娜认为:“认识兴趣则是促使教学——认识活动积极的某种独特‘震中’”。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课堂引趣,一是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迷设障等,但不能冗长。二是要“妙”,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师首先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轻快的音乐把儿童带进这样的故事场面:唐老鸭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唐老鸭舒心惬意。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圆形与过去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为什么平平稳稳?”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二、设问精当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几道有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自探,然后得出结论。教师重在授法,学习贵在领悟,学法渗透于教法之中。例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开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学生出现种种猜测后,借助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的宽不变,长越长,面积越大;长方形的长不变,宽越长,面积也越大。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提出后,马上放手,引导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所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记录到表格中。在大量具体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之后,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观察表格,回想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你们发现了什么?”组织讨论。有的学生借助具体数据,很快得出了“长方形面积=长×宽”的结论;有的学生结合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经过深入思考,慢慢悟出:摆长方形时,横着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几厘米;竖着摆这样的几排,长方形的宽就是几;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排数=小正方形的总个数,因此,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问,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开展了积极的智慧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地培养。
三、点拨精巧
学资有思,教重在引。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中点拨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可见,课堂上的灵活点拨是一种艺术,如果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作画龙的话,那么,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的精巧点拨就是点睛了。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新修订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法研究》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从书
[3]《云南教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2、6、8期;2004年3期
【关键词】教不到位学到位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然而有效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但这种讲授应是不越位的师生互动中的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教”既到位、又不越位,学生的“学”要到位、又不放任呢?我认为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空间,留出足够的余地,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对话”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在引趣、设问、点拨等环节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做文章。笔者在平时的听课、调研时也发现了不少“教师的‘教’不越位,学生的‘学’又落实到位”的精彩课堂,现择举“圆的周长”一例,与同仁一同分享。
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是对教和学辩证关系的生动概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
一、引趣精妙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斯金娜认为:“认识兴趣则是促使教学——认识活动积极的某种独特‘震中’”。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课堂引趣,一是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迷设障等,但不能冗长。二是要“妙”,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师首先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轻快的音乐把儿童带进这样的故事场面:唐老鸭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唐老鸭舒心惬意。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圆形与过去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为什么平平稳稳?”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二、设问精当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几道有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自探,然后得出结论。教师重在授法,学习贵在领悟,学法渗透于教法之中。例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开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学生出现种种猜测后,借助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的宽不变,长越长,面积越大;长方形的长不变,宽越长,面积也越大。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提出后,马上放手,引导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所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记录到表格中。在大量具体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之后,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观察表格,回想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你们发现了什么?”组织讨论。有的学生借助具体数据,很快得出了“长方形面积=长×宽”的结论;有的学生结合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经过深入思考,慢慢悟出:摆长方形时,横着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几厘米;竖着摆这样的几排,长方形的宽就是几;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排数=小正方形的总个数,因此,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问,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开展了积极的智慧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地培养。
三、点拨精巧
学资有思,教重在引。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中点拨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可见,课堂上的灵活点拨是一种艺术,如果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作画龙的话,那么,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的精巧点拨就是点睛了。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新修订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法研究》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从书
[3]《云南教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2、6、8期;200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