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犹如小孩子蹒跚学步,尤为关键。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往入手,用自己喜欢的话语把它们记录下来,再进而教给他们最基本的作文方法。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从小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写作文最基本的方法以及兴趣培养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浅见,以期与同仁交流分享。
【关键词】认识; 基本方法; 兴趣培养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犹如小孩子蹒跚学步,跃跃欲试,兴味正浓,正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来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让他们把写好作文当做学好语文的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往入手,用自己喜欢的话语把它们记录下来,再进而教给他们最基本的作文方法。在此,我将自己如何指导小学三年级作文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仁做以交流:
1 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怎么回事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不知道作文如何下笔,尽管二年级时能造句,能写出几句话,但叫他写出一篇相对语句通顺,叙事完整的作文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时,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作文是干什么的。于是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生活中发生的事记录下来,生活中怎么做,作文就怎么写。同样的道理,心中有了事,有了想法,提起笔写下来,这就是作文。正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才是我们对作文应有的态度。从这里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对作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使他们的作文有内容可写。例如,要写一件事,就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过程;要写一个人,就要写人物的长相、穿着、神情、性格、兴趣爱好等。如教学《第一次炒鸡蛋》一文时,要指导学生明确习作的侧重点是写事情的过程,第一步打鸡蛋,期间可能发生一些事情,诸如打不破,或者打碎了,蛋清可能糊了一手,再写炒的时候手忙脚乱,没有放盐,或者火候过重,最后写自己的心情如何。这样,学生既写出了真实具体的事件的过程,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防止了千篇一律的现象发生。
2 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对事物感受能力
学生明白了作文是写什么的问题后,怎样把作文内容写具体,写丰富呢?首要的途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了以后去想,想了以后再说;只要能说,就应该能写。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文”就是“写话”。《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习作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比如说,我在教学生写《美丽的校园》这篇作文时,我不是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里,而是把学生们带到校园里,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先观察校园的布局,再重点观察校园的爬山虎、假山喷泉、教学大楼、操场景物、活动器械等,最后再让他们在我的指导下学习取舍景物,自己写自己想写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写作源泉,他们的思路活了,不是按照老师出的题目来一句一句凑,而是有丰富的材料可写,写起文章来就不至于内容贫乏,无话可说。
当然,观察不光是写自己眼睛看到的,还要写自己心里想到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真实感,有个性。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比如带领学生来到一个风景宜人、山峦险峻的地方,学生看到山势的险峻,触到流水的冷暖,听到小鸟的鸣唱,嗅到花草的芬芳,尝到山果的酸甜。这些都只是凭借感官观察到的外部信息。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到自己的感情世界之中,捕捉自己的心灵感受。比如有学生说,看到山上桃红柳绿,感到自己如同置身于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之中;听到山林中鸟儿的啼鸣,感到林间的鸟儿欢蹦乱跳,因而向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才是更丰富、更深刻的情感内容。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客观世界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却是丰富多采、各不相同的。所以,越是动了自己的真情的,沾染上个人感受的内容,就越是丰富的,也越是独特的、深刻的。因而,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还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
3 要将作文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紧密结合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在平时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应该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紧密结合,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有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把它们机械的割裂开来。有些话题,如“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可以先写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再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可以先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语文活动,搜集有关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实物,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进行交流,再将交流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用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看似较为复杂的作文就在学生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完成了。
4 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增强写作的内驱力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写作文,还要教学生爱写作文,而要教学生爱写作文的关键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乐于表达。小学三、四年级作文不受文体限制,也不太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感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惧心理。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如学了“写自己最熟悉的人”,我就拿自己当模特,指导学生观察外貌、穿着、言行举止,不怕学生丑化自己,只要写出哪怕一点儿特点,我就表扬鼓励,然会就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写自己最想写的人。这样,学生热情高涨,写出了自己最美的作文。
当然,对于小学三年级作文,我们不仅要进行一般的方法性指导,最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并使学生保持对写作文的高度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作文快速入门,轻松起步。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探析》,文章编号1001-6597(2009)06-0107-05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认识; 基本方法; 兴趣培养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犹如小孩子蹒跚学步,跃跃欲试,兴味正浓,正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来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让他们把写好作文当做学好语文的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往入手,用自己喜欢的话语把它们记录下来,再进而教给他们最基本的作文方法。在此,我将自己如何指导小学三年级作文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仁做以交流:
1 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怎么回事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不知道作文如何下笔,尽管二年级时能造句,能写出几句话,但叫他写出一篇相对语句通顺,叙事完整的作文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时,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作文是干什么的。于是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生活中发生的事记录下来,生活中怎么做,作文就怎么写。同样的道理,心中有了事,有了想法,提起笔写下来,这就是作文。正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才是我们对作文应有的态度。从这里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对作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使他们的作文有内容可写。例如,要写一件事,就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过程;要写一个人,就要写人物的长相、穿着、神情、性格、兴趣爱好等。如教学《第一次炒鸡蛋》一文时,要指导学生明确习作的侧重点是写事情的过程,第一步打鸡蛋,期间可能发生一些事情,诸如打不破,或者打碎了,蛋清可能糊了一手,再写炒的时候手忙脚乱,没有放盐,或者火候过重,最后写自己的心情如何。这样,学生既写出了真实具体的事件的过程,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防止了千篇一律的现象发生。
2 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对事物感受能力
学生明白了作文是写什么的问题后,怎样把作文内容写具体,写丰富呢?首要的途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了以后去想,想了以后再说;只要能说,就应该能写。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文”就是“写话”。《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习作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比如说,我在教学生写《美丽的校园》这篇作文时,我不是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里,而是把学生们带到校园里,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先观察校园的布局,再重点观察校园的爬山虎、假山喷泉、教学大楼、操场景物、活动器械等,最后再让他们在我的指导下学习取舍景物,自己写自己想写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写作源泉,他们的思路活了,不是按照老师出的题目来一句一句凑,而是有丰富的材料可写,写起文章来就不至于内容贫乏,无话可说。
当然,观察不光是写自己眼睛看到的,还要写自己心里想到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真实感,有个性。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比如带领学生来到一个风景宜人、山峦险峻的地方,学生看到山势的险峻,触到流水的冷暖,听到小鸟的鸣唱,嗅到花草的芬芳,尝到山果的酸甜。这些都只是凭借感官观察到的外部信息。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到自己的感情世界之中,捕捉自己的心灵感受。比如有学生说,看到山上桃红柳绿,感到自己如同置身于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之中;听到山林中鸟儿的啼鸣,感到林间的鸟儿欢蹦乱跳,因而向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才是更丰富、更深刻的情感内容。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客观世界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却是丰富多采、各不相同的。所以,越是动了自己的真情的,沾染上个人感受的内容,就越是丰富的,也越是独特的、深刻的。因而,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还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
3 要将作文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紧密结合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在平时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应该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紧密结合,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有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把它们机械的割裂开来。有些话题,如“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可以先写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再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可以先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语文活动,搜集有关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实物,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进行交流,再将交流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用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看似较为复杂的作文就在学生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完成了。
4 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增强写作的内驱力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写作文,还要教学生爱写作文,而要教学生爱写作文的关键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乐于表达。小学三、四年级作文不受文体限制,也不太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感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惧心理。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如学了“写自己最熟悉的人”,我就拿自己当模特,指导学生观察外貌、穿着、言行举止,不怕学生丑化自己,只要写出哪怕一点儿特点,我就表扬鼓励,然会就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写自己最想写的人。这样,学生热情高涨,写出了自己最美的作文。
当然,对于小学三年级作文,我们不仅要进行一般的方法性指导,最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并使学生保持对写作文的高度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作文快速入门,轻松起步。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探析》,文章编号1001-6597(2009)06-0107-05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