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各式各样的教法,教师将音乐教学中识唱乐谱的训练融入实践活动中,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认识到音乐知识以及技能。文章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强化识唱乐谱训练的实践做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强化识唱乐谱;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在近几年的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将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变为在音乐中领悟以及感受[1]。但其做法存在些许的不足之处,忽视了学生在认识音乐以及在技能方面的掌握。许多音乐教师在课上往往会有这样的一些想法,即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对歌词的演唱,歌谱会唱多少为多少,或者一些教师会认为乐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现象造成了学生对乐谱掌握不够的问题,学生无法正确认识、理解中感受歌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其规律,将乐谱的知识融入实践活动当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唱乐谱能力,让学生的识唱乐谱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1.“刻槽”方法,记忆音程,形成识唱乐谱的基础
“刻槽”,顾名思义就是寻找木头的最佳地方刻下一条槽,将两块木头插入槽中固定在一起。 在音乐教学中,将这样的“刻槽”方法运用在音程的记忆中效果甚佳,其方法就是将识唱乐谱知识由浅入深,之后不断地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将所有的音符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组美妙动听的旋律[2]。首先,一般在低年级阶段中,教师会让学生进行自然音阶的演唱,即不断反复练习从“1”到“7”音阶。学生不断反复的练习后,加深印象,熟悉七个唱名音程关系。在中年级阶段中,教师主要以“1”为根音向上构成大二大三八度音程以及下行的大二、大三直至八度音程进行演唱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的演唱中不断熟悉音程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根据音阶利用多媒体以一个梯形的方式进行演示,让学生根据琴的发声认识音阶,最后,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以及唱出各个阶段的音程。在高年级阶段中,教师主要以一个音为整个根音,向上构成主、副以及属三和弦的演唱练习,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和声练习。 学生反复练习后能够识唱乐谱,对乐谱有一定的认识。
2.“复制”听觉,记忆音乐,以旋律带音名发展识唱乐谱的能力
学生经过“刻槽”的训练之后,能够准确掌握音阶的音高关系,有了一定的识读乐谱基础。教师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將流动的音程根据一定的节奏连接形成旋律进行歌唱。要想培养学生识唱乐谱,唱好旋律是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曲谱唱名通过反复地听、练习,将声音化为“音响”,学生反复地听,这样就会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教师再引导学生将曲谱唱出来,学生就能准确将曲谱中的旋律演唱出来,教师也能及时地纠正学生的发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录音的形式将歌曲进行熟唱,学生能够完整地将歌曲唱出来后会对整个曲谱的旋律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识记音符,一方面学生在识读乐谱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又能够保持对唱歌的积极性。
3.音乐“体操”,内化节奏,强化音高,不断提升识唱乐谱的能力
通常我们不管是学习音阶还是学习语言,都会靠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在音乐中成为音准。在音准练习中要通过听、看、唱三者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练习,不能只强调音符的高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抽象的音高转化成指挥动作,其动作根据音高的程度进行变化,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手势,根据教师指挥的动作从而掌握音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音高进行想象,使音高在一定的程度上赋予视觉化。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强化识唱乐谱的训练,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断地认识到识唱乐谱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进行音程感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能够熟练掌握音高,同时对唱名的音程感也能印象深刻且牢固,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1]曾 丹.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J].儿童音乐,2011(9):56-57.
[2]姚丽丽.小学音乐识谱教学须创新[J].科普童话,2014(23):62.
关键词:小学音乐;强化识唱乐谱;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强化识唱乐谱的必要性
在近几年的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将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变为在音乐中领悟以及感受[1]。但其做法存在些许的不足之处,忽视了学生在认识音乐以及在技能方面的掌握。许多音乐教师在课上往往会有这样的一些想法,即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对歌词的演唱,歌谱会唱多少为多少,或者一些教师会认为乐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现象造成了学生对乐谱掌握不够的问题,学生无法正确认识、理解中感受歌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其规律,将乐谱的知识融入实践活动当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唱乐谱能力,让学生的识唱乐谱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强化识唱乐谱训练的方法
1.“刻槽”方法,记忆音程,形成识唱乐谱的基础
“刻槽”,顾名思义就是寻找木头的最佳地方刻下一条槽,将两块木头插入槽中固定在一起。 在音乐教学中,将这样的“刻槽”方法运用在音程的记忆中效果甚佳,其方法就是将识唱乐谱知识由浅入深,之后不断地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将所有的音符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组美妙动听的旋律[2]。首先,一般在低年级阶段中,教师会让学生进行自然音阶的演唱,即不断反复练习从“1”到“7”音阶。学生不断反复的练习后,加深印象,熟悉七个唱名音程关系。在中年级阶段中,教师主要以“1”为根音向上构成大二大三八度音程以及下行的大二、大三直至八度音程进行演唱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的演唱中不断熟悉音程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根据音阶利用多媒体以一个梯形的方式进行演示,让学生根据琴的发声认识音阶,最后,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以及唱出各个阶段的音程。在高年级阶段中,教师主要以一个音为整个根音,向上构成主、副以及属三和弦的演唱练习,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和声练习。 学生反复练习后能够识唱乐谱,对乐谱有一定的认识。
2.“复制”听觉,记忆音乐,以旋律带音名发展识唱乐谱的能力
学生经过“刻槽”的训练之后,能够准确掌握音阶的音高关系,有了一定的识读乐谱基础。教师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將流动的音程根据一定的节奏连接形成旋律进行歌唱。要想培养学生识唱乐谱,唱好旋律是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曲谱唱名通过反复地听、练习,将声音化为“音响”,学生反复地听,这样就会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教师再引导学生将曲谱唱出来,学生就能准确将曲谱中的旋律演唱出来,教师也能及时地纠正学生的发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录音的形式将歌曲进行熟唱,学生能够完整地将歌曲唱出来后会对整个曲谱的旋律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识记音符,一方面学生在识读乐谱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又能够保持对唱歌的积极性。
3.音乐“体操”,内化节奏,强化音高,不断提升识唱乐谱的能力
通常我们不管是学习音阶还是学习语言,都会靠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在音乐中成为音准。在音准练习中要通过听、看、唱三者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练习,不能只强调音符的高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抽象的音高转化成指挥动作,其动作根据音高的程度进行变化,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手势,根据教师指挥的动作从而掌握音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音高进行想象,使音高在一定的程度上赋予视觉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强化识唱乐谱的训练,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断地认识到识唱乐谱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进行音程感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能够熟练掌握音高,同时对唱名的音程感也能印象深刻且牢固,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曾 丹.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J].儿童音乐,2011(9):56-57.
[2]姚丽丽.小学音乐识谱教学须创新[J].科普童话,2014(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