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态势转变分水岭,它将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重大的影响。西部地区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把握机遇,规避其中风险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公共关系视角出发,以西安、兰州为例探讨助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公关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公关关系;CIS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5-02
一、“一带一路”的概况
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看,主要有两方面:
历史渊源。“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提出的。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贸易交流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跨陇山山脉,穿河西走廊,玉门关和阳关,沿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终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欧洲。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现实需求。2014年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中国而言,30多年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维系,国家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融入世界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引进外资和出口商品的范畴,为此我们需要新的对外开放的领域与方向。之前的对外开放、合作的伙伴进一步挖掘的潜力有限,而经济增长最具潜力的地区,往往是目前还欠发达的地区。亚欧大陆的中间地带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地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经济表现却一直不稳定。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匮乏,使得这一地区难以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
从概念提出的历程来看:“一带一路”的构想首先开始于2013年9月、10月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访问期间,这一构想的初提便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次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作了顶层设计。2015年2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京举行。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自此,“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新时期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从概念的内涵、具体操作来看,习主席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会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通过“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创系统化、网络化、人性化的互联互通新格局。
二、西安、兰州城市发展现状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北),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年多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西安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格局,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这个目标定位,积极践行“五通”举措,抢抓机遇,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建成了“立体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更加畅通,现代金融体系得以完善,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兰州,简称兰,别称金城,是甘肃省省会,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兰州是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有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陇海铁路交汇于此。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10.3℃。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把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
三、善用公关手段把握机遇
“一带一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具体要求给沿线城市带来了不少的机遇。落脚到西安与兰州这两个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处于关键点的西部城市,他们面临的机遇很多,发展的潜力也更大。
西安的旅游品牌提升
西安的历史人文积淀丰富、自然资源也得天独厚。其中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城墙、钟楼、鼓楼、华清池、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唐芙蓉园、华山风景区、骊山风景区、都受到游客的青睐。但从公关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些零散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与形象包装,从而导致了各自分散、混乱、经济效益实现不高的情况。
“一带一路”的推进,必将带来大量的游客,如何利用公关手段提升西安旅游品牌,这一要求十分迫切。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整体品牌,它的品牌构成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景点,而是整体的景区形象,甚至是整个城市,整个地域的形象。所以旅游品牌更强调木桶效应,更强调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品牌。公共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有组织的经营管理行为,因此,应用公关手段提升西安旅游品牌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树立品牌形象,二是提升品牌美誉度,三是具体传播沟通。从树立品牌形象这一点考量,西安应该重点关注人文旅游胜地这一形象的塑造,围绕这一主题设计城市标志、旅游宣传语,在CIS理论的指导下,配备好MI理念识别、BI行动识别、VI视觉识别系统。其次是提升品牌美誉度,这是体现公关大智慧和大策略的内容。提升旅游品牌美誉度的工作就是立足于本,深入挖掘内涵,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和有创意的营销策划,精耕细作,不断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后是具体传播沟通。这是公关执行层的内容,只有在上述两个方面做好的前提下,才进行有策略的选择媒体对公众进行传播。公关传播沟通讲究的是以小搏大,引发注意和共鸣。具体公关传播有三种手段,一是硬广,包括电视或平面媒体的直接广告、互联网广告、户外广告,宣传介绍资讯信息等。一类是公关软宣,包括事件营销、网络互动营销、新闻软文等。三是落地的公关活动,比如景区推介会、新闻发布会、节庆活动、促销活动等。从这些措施出发,既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能提升西安城市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从而使其更好的融入“一带一路”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公关关系;CIS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5-02
一、“一带一路”的概况
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看,主要有两方面:
历史渊源。“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提出的。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贸易交流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跨陇山山脉,穿河西走廊,玉门关和阳关,沿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终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欧洲。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现实需求。2014年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中国而言,30多年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维系,国家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融入世界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引进外资和出口商品的范畴,为此我们需要新的对外开放的领域与方向。之前的对外开放、合作的伙伴进一步挖掘的潜力有限,而经济增长最具潜力的地区,往往是目前还欠发达的地区。亚欧大陆的中间地带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地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经济表现却一直不稳定。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匮乏,使得这一地区难以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
从概念提出的历程来看:“一带一路”的构想首先开始于2013年9月、10月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访问期间,这一构想的初提便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次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作了顶层设计。2015年2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京举行。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自此,“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新时期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从概念的内涵、具体操作来看,习主席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会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通过“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创系统化、网络化、人性化的互联互通新格局。
二、西安、兰州城市发展现状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北),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年多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西安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格局,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这个目标定位,积极践行“五通”举措,抢抓机遇,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建成了“立体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更加畅通,现代金融体系得以完善,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兰州,简称兰,别称金城,是甘肃省省会,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兰州是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有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陇海铁路交汇于此。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10.3℃。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把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
三、善用公关手段把握机遇
“一带一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具体要求给沿线城市带来了不少的机遇。落脚到西安与兰州这两个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处于关键点的西部城市,他们面临的机遇很多,发展的潜力也更大。
西安的旅游品牌提升
西安的历史人文积淀丰富、自然资源也得天独厚。其中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城墙、钟楼、鼓楼、华清池、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唐芙蓉园、华山风景区、骊山风景区、都受到游客的青睐。但从公关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些零散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与形象包装,从而导致了各自分散、混乱、经济效益实现不高的情况。
“一带一路”的推进,必将带来大量的游客,如何利用公关手段提升西安旅游品牌,这一要求十分迫切。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整体品牌,它的品牌构成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景点,而是整体的景区形象,甚至是整个城市,整个地域的形象。所以旅游品牌更强调木桶效应,更强调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品牌。公共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有组织的经营管理行为,因此,应用公关手段提升西安旅游品牌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树立品牌形象,二是提升品牌美誉度,三是具体传播沟通。从树立品牌形象这一点考量,西安应该重点关注人文旅游胜地这一形象的塑造,围绕这一主题设计城市标志、旅游宣传语,在CIS理论的指导下,配备好MI理念识别、BI行动识别、VI视觉识别系统。其次是提升品牌美誉度,这是体现公关大智慧和大策略的内容。提升旅游品牌美誉度的工作就是立足于本,深入挖掘内涵,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和有创意的营销策划,精耕细作,不断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后是具体传播沟通。这是公关执行层的内容,只有在上述两个方面做好的前提下,才进行有策略的选择媒体对公众进行传播。公关传播沟通讲究的是以小搏大,引发注意和共鸣。具体公关传播有三种手段,一是硬广,包括电视或平面媒体的直接广告、互联网广告、户外广告,宣传介绍资讯信息等。一类是公关软宣,包括事件营销、网络互动营销、新闻软文等。三是落地的公关活动,比如景区推介会、新闻发布会、节庆活动、促销活动等。从这些措施出发,既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能提升西安城市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从而使其更好的融入“一带一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