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公主的地位初探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jinlin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和亲是唐代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整理唐代出嫁的近40位和亲公主的史料后,不难发现,关于其个人的记载十分稀少。从嫁妆情况、参与政治和子嗣情况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更能说明和亲公主虽然肩负重大使命,但其本人的地位并不高。少数民族政权和唐王朝本身更看重的还是国家利益。
  【关键词】 唐代;和亲公主;地位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46-02
  和亲,又称“和戎”或“和藩”,指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间出于种种目的达成的政治联姻。“昔和亲之论,发于刘敬” ①,此后,又为多个王朝沿用。在唐代,和亲更是成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策之一。无论是和亲的次数,还是和亲的作用,都远超前代。可见,此时的和亲政策已经更为成熟。因此,“唐代和亲”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迄今为止,学界关于“唐代和亲”的研究已经日趋丰富。只是,在有关和亲公主地位问题的研究上还有些许不足。
  一、唐代和亲公主概况
  要分析唐代和亲公主的地位,必然要对唐代和亲公主的基本情况有所认识。
  (一)和亲公主的记载
  唐代近四十次的和亲中,既有公主出塞,也有少数民族公主入塞 ②。本文主要讨论唐代和亲公主的地位问题,对少数民族公主入塞暂不作讨论。整理唐代出嫁公主记载如下:
  618年,女妓(代公主)嫁突厥始毕可汗;武德时期,平夷县主嫁阿史那摸末,生阿史那勿施,贞观九年去世;630年,定襄县主嫁阿史那忠,生子阿史那暕,23岁病逝;635年,临洮县主嫁契苾何力,生子契苾明、契甚嵩等;636年,衡阳公主嫁阿史那社尔,生子道真;640年,弘化公主嫁吐谷浑王诺曷钵,生慕容忠、闼卢摸末;641年,文成公主16岁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无子,56岁因痘症病逝;650年,九江公主嫁执失思力;652年,金城县主嫁吐谷浑王子慕容忠;约663年前,金明县主嫁梁汉王闼卢摸末;689年,李琛22岁嫁吐谷浑元王慕容若,43岁去世;690年之前,姑臧县主嫁慕容宣超;696年之前,崔氏嫁慕容宣徹,生三子,乾元元年去世;中宗前后,武氏嫁慕容神威;710年,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生子赤松德赞,开元二十八年去世;713年,南和县主嫁突厥王子杨我支;717年,固安公主嫁奚王李大酺、李鲁苏;717年,永乐公主嫁契丹王李失活、李娑固;721年,武氏19岁嫁慕容曦光,33岁去世;722年,东光公主嫁奚王李鲁苏;722年,燕郡公主嫁契丹王李郁于、李吐于;722年,交河公主嫁突骑施可汗苏禄;726年,东华公主嫁契丹王李邵固;744年,和义公主嫁宁远奉化王阿悉烂达干;745年,静乐公主嫁松漠都督崇顺王李怀节,天宝四年,其部杀公主叛唐;745年,宜芳公主嫁饶乐都督怀信王李延宠,天宝四年,其部杀公主叛唐;746年,宗室女嫁南诏王孙凤伽异;天宝中,宗室女嫁于阗王尉迟胜,生子尉迟锐;758年,宁国公主嫁回纥毗伽阙可汗,无子;758年,小宁国公主嫁回纥毗伽阙、登里可汗,生二子,贞元七年去世;758年,仆固怀恩之女嫁回纥登里可汗,大历三年去世;769年,仆固怀恩幼女嫁回纥登里可汗,生女叶公主;788年,咸安公主嫁回纥武义成功、忠贞、奉计、骨础禄怀信可汗,元和三年去世;821年,太和公主嫁回纥崇德、昭礼、彰信、盍馺特勒、乌介可汗;883年,安化公主嫁南诏王隆舜。由上可知,关于和亲公主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和亲对象和出嫁时间上,对于公主本人的记载较少。可见,和亲公主在唐代的地位并不高。
  (二)和亲公主的作用
  和亲是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和亲公主在出嫁后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其一,建立或维系双方的友好关系。东突厥政权灭亡后,唐太宗四次嫁公主给归附于唐朝的突厥将领,以维持双方友好的关系。
  其二,借“北藩夷俗,可贺敦知兵马事” ③的传统,影响少数民族政权决策。如固安公主发现“鲁苏牙官塞默羯谋害鲁苏,翻归突厥” ④后,设宴击杀,确保了唐朝边疆稳固。
  其三,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以突厥为例,唐玄宗曾盛赞与其和亲时的互市:“互市交通,国家买突厥马、羊,突厥将国家彩帛,彼此丰足,皆有便宜。” ⑤可见,经济交往为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此外,和亲公主还促进了双方在文化上的交往。如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大量工匠、金城公主带来的大量书籍,以及“髻堆面赭” ⑥等妆容的传入和风行等等。随着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加深,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加强。
  二、唐代和亲公主地位试析
  除了史籍記载的稀少,本文还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唐代和亲公主的地位进行了试析:
  (一)嫁妆情况
  唐朝厚嫁成风,公主嫁妆置办更是如此。史载文成公主出嫁带有“经史典籍三百六……诸种食物烹调法,工巧技艺制造术”。这还仅是公主嫁妆的一部分。但是,嫁妆的丰厚并等于和亲公主的地位高。皇室为公主们置办的嫁妆大致有两类:一部分是为保障她们未来的生活水平;更多的是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投资和扶持,如文成公主所带“工巧技艺制造术”就推动了吐蕃王朝工艺技术的发展。
  如此,就能理解唐太宗在绝婚薛延陀首领夷男时说:“固中国婿,名重而援坚,诸部将归之,戎狄野心,能自立则叛矣。今绝婚,使诸姓闻之,将争击延陀,亡可待也。”⑦也就可以解释,为何突厥多位可汗屡次请婚于唐朝——周围部族因和亲公主的嫁妆实力增强,使其感到了威胁。
  可见,和亲公主虽然坐拥丰厚的嫁妆,但是,实际上公主本人地位并不是很高。
  (二)参与理政
  和亲公主还肩负着影响少数民族政权决策,促使其亲近唐王朝的使命。但是,并不是所有公主都能做到:如静乐公主、宜芳公主出嫁仅半年就被杀。二人的早逝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安禄山对两个部族的压迫,但是,也说明她们实际上很少能对少数民族决策进行影响,未能在少数民族政权中获得较高的地位。   唐朝方面,对于未能完成任务的公主则会严厉斥责。《资治通鉴》记载了唐武宗斥责太和公主的诏书:“先朝割爱降婚,义宁家国……为其国母,足得指挥;若回鹘不能禀命,则是弃绝姻好。今日已后,不得以姑为词! ” ⑧太和公主为此脱簪待罪。可见,未完成使命的和亲公主在唐王朝也没有什么地位。
  总之,公主们名义上拥有参与政事的权力,但实际上很难行使这一权力,也并未因此在少数民族政权或唐王朝中获得较为崇高的地位。
  (三)子嗣情况
  子嗣一直以来便为人们看重。但是,出塞公主们在子嗣方面的情况却不甚理想。
  在唐朝和亲的近40位公主中,有子嗣记载的仅有12人。其中3人嫁与在朝藩将,并未出塞。其余9人:文成公主和宁国公主无子;小宁国公主和崇徽公主的子女死于王位争夺;金城公主与赤松德赞的相认也几经周折:“汉公主于阳金马年在札玛生产赞普赤松德赞。那囊萨至公主前,伪为亲昵,竟将公主之子夺去,诈言此乃我所生者。公主以乳示之,涕泣哀求,悲伤号呼,仍不授与其子。”直到赤松德赞周岁,母子二人才得以相认。
  综上,和亲公主中有子嗣记载的不足一半,出塞公主有子嗣记载的不足四分之一,有子嗣长成的仅为八分之一。可见,和亲公主,尤其是出塞的公主甚少有子嗣可为今后依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因为政治联姻的关系,夫妻双方年龄差距较大,不适合孕育子嗣;其二,则是出于保全部落独立性的考量不愿公主有子。
  不过,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没有子嗣可依靠的和亲公主都很难在少数民族政权中获得一个更为尊崇的地位。
  三、结论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和亲的高峰时期之一。唐朝初期,和亲政策就是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唐代的诗歌中也多有称颂和亲的篇章,如苏颋的《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旋知堰兵革,长是汉家亲。”就是对和亲效果的称赞。但是,和亲公主的地位究竟如何?即使在唐代,和亲公主的地位也不甚崇高。从史籍记载中分析和亲公主的嫁妆、参政、子嗣等情况,可知:无论是对唐王朝,还是对少数民族政权,和亲公主都只是其获取国家利益的一种政治载体。因此,和亲公主很难获得一个较为尊崇的地位。不过,和亲公主们的付出却是不容忽视的,应该深深铭记和认真思考。
  注释:
  ①(汉)班固:《汉书 · 卷94匈奴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30页。
  ②少数民族公主入塞极少。汉、隋两代,均无。唐代也仅有“敦煌王李承寀娶回纥公主为王妃”一例。
  ③(后晋)刘昫:《旧唐书 · 卷63萧瑀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399页。
  ④(唐)杜佑:《通典 · 卷200边防十六》,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5485页。
  ⑤(清)董浩:《全唐文 · 卷40赐突厥玺书》,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40页。
  ⑥(唐)白居易:《白居易集 · 卷4时世妆》,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2页。
  ⑦(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 · 卷217回鹘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137页。
  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卷246唐纪六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968页。
  参考文献:
  [1]崔明德.中國古代和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刘玖鹿,女,陕西咸阳人,宁夏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门史。
其他文献
【摘要】 琼籍华人文学的“原乡”书写,究其本质就是“离散”书写,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书写。“原乡”书写就成了旅居国外的华人一种潜在的精神追求,祖国、故乡、文化、童年、母亲、爱人等是“原乡”依附的几个重要物象。  【关键词】 琼籍华人;文学;原乡;书写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28-03  基金项目:202
期刊
【摘要】 本文研究了G · 阿达莫维奇诗歌作品中颜色词的功能。给颜色命名,不仅可以使用直接指明颜色特征的词汇,还可以使用那些能让人联想起某些颜色的词汇。颜色命名体系既反映着整个群体,也反映着个人的世界观特点,因此颜色词在艺术作品中不仅能表达某些描写对象的颜色特征,通常还有助于反映作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反映其世界观。  【关键词】 颜色;世界观;隐喻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我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在每一个时期都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很多作品都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在古今中外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各种形式的文化现象、文学作品不断的产生和发展,逐渐形成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这使得我国的古代文学逐渐式微,很多人不喜欢读古文,甚至读不懂古文。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宣传、保护和
期刊
【摘要】“朝”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介词,其主要功能是引介方位、处所、对象。“朝”本为名词,经历了名词动词化的历程后,又由动词虚化为介词。本文试用语法化相关理论探究“朝”的介词化发展历程,描述其在不同时期语义发展及句法表现,分析“朝”介词化的致变因素。  【关键词】:“朝”;介词化;历程;致变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期刊
【摘要】 日本从明治时期到大正年代,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随着近代日本帝国的建立,当时的日本文坛也有很大程度的变革,形成了“东方主义”的视角。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土地面积广泛,距离不远也不近,恰好成了当时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一个对象,面对邻居家的世界,他们有很多的猜想。这些文学就是将猜想取代了我国当时的现实,相关文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特点和变迁经历。本文就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体现做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期刊
【摘要】 唐 · 德里罗的小说《玩家》讲述了一对夫妻,莱尔和妻子帕米为了对抗驱之不散的精神阴云,开始了各自的挣扎与反抗:帕米陷入婚外恋,莱尔则卷入一场企图炸毁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恐怖阴谋中。莱尔和帕米的挣扎与反抗,实质上是在精神危机的这个“铁笼”中的自我救赎。因此,本文从符号的控制、媒介技术的侵蚀、信仰的缺失这三个层面,来探究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精神危机的根源及寻求自我救赎的路程,进而揭露当代美国社会所给
期刊
【摘要】“辑里湖丝”是明中叶之后我国丝绸的代表,经实地调研发现,以“辑里湖丝”为代表的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冲击下,现代化发展进入瓶颈期。本文从分析造成“辑里湖丝”现代化发展困境的原因和各方为保护和发展“辑里湖丝”做出的努力两个角度入手,提出运用与时代相结合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政府、高校和民间多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方法,希望帮助“辑里湖丝”改变现状,获得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辑里湖丝;
期刊
【摘要】 在元代复古热潮的背景下,诸多书体得到复兴,出现了书史上特有的繁荣现象。赵孟頫作为当时复古思潮的引领者,对传统书体,特别是对魏晋、唐代书法极尽追捧。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材料,了解到自元、明至今天,大部分学者对赵孟頫的行、楷、章草等书体的研究居多,但将其篆书作为个案研究的学者极少。即便在一些论著中涉及了赵氏篆书中存在的某些现象,但也只是把它放在元朝整个时代下篆隶书风特征平面解读的范围内,草草几笔
期刊
【摘要】 上古“以《书》为训”的《书》学发展基调奠定了周秦诸子“以《书》议政”的政治传统;先秦诸子纷纷在满足自身学说的基础上,以建立《书》学、继承《书》学为己任,积极探索周秦时期《书》学之传统。“明德慎罚”作为《书》学传统中卓有成效且具有代表性的施政方针,成为周秦《书》学新变后的一支新秀。  【关键词】 《书》学;《书》学传统;“明德慎罚”  【中图分类号】K22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研究巫觋文化、祭祀文化、礼乐文化、“天人合一”思想演变过程,对于理解儒家“为仁由己”精神内涵的来源和内容有重要价值,从人生价值目标,道德内容是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乐于学、躬于实践,以及反思实践效果来阐述“为仁由己,反求诸己”的精神脉络有利深入理解儒家思想。  【关键词】 天人合一;为仁由己;反求诸己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