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觉得它既有秉承了旧课程的一些理念,又具有时代性的创新。如课标课程中与原课程理念有一致的地方,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三点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也是常提到与重视的。又如课标课程中提到:与时俱进,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认识“双基”;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三点应该是对以往理念的整合与归纳。再如课标课程中提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四点的提出是划时代的创新。
  有专家说旧课程是大纲教材的教学,它是具有苏联式教学的特色,过度强调双基,要求知识全面、系统;而课标课程是模块教材,模块联系不强,它是具有美国式教学的特色,体现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我觉得上述说法挺贴切,大纲教材的教学过分追求全面系统,逻辑思维的严密,常注重“为什么”、“什么办”、“找什么”…而课标课程体现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常注重思考、观察、探究、实践、合作、交流、上网咨询等,如“你可联系实际生活”,“你还想到了什么”…让我们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以下面的几个知识点为例:(一)集合的要求相同点:集合的初步知识目的在于应用,能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不宜编制繁、难、偏、怪的问题,进行过多的训练。不同点:课标课程中着重提出重视图形的利用,并多次提到充分利用Venn图或数轴的直观展示,体现数与形的结合与转化。在教学中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后进行交流,目的是重观察、发现、思考,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能力。(二)函数的要求相同点: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掌握指对数运算性质,指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不同点:课标课程中淡化反函数、繁琐定义域,值域的讨论、一般的幂函数定义,不要求复合函数的一般概念和性质,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并提出不引进反函数符号。在教学中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并提出要有意识地渗透算法思想。(三)立体几何的要求相同点:都提出按照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的综合转换中教学,减弱综合推理的训练,提倡用代数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并从对实际模型的认识再到图形的训练,加强图形的运用。不同点:课标课程中提到对相应的判定定理在必修中的教学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在教材例题教学中较多地提出以探究、实践的方式来学习。
  不同的知识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课。《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课,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是通过设计多个问题,逐步深入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如问题1:(课本)碳14含量与生物体的出土年代间的关系,提出对数函数定义。问题2:研究(y=log2x)的图象与性质,除了课本给出的几个特值,能利用计算器另外再求出其它点吗?问题3:研究了几个具体函数我们能仿照指数函数性质的规律,类比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吗?等问题的给出,让学生动手参与探究来达到本节课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课。《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我就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进行上课,新课前让学生玩一个猜数字游戏,随机抽取一个1~100的自然数,给你十次机会你能猜出这个数吗(每答一次,系统会提示太大、太小或猜对);然后再提出减少次数能猜出吗?再次举例生活中电工检测一个串联电路的某个焊点断路,问说你能帮他在最短的时间查出吗?通过事例,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然后给出二分法概念,再利用几何画板体会二分法,以及精确度的确定让学生利用计算器重复的实验,最后用幻灯片打出程序图,让学生感受算法程序。让学生感官体验到数学的有趣,信息技术的运用。
  3、活动实践课。在上《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我在课前先介绍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并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实验该节内容。上该课时叫学生带好课本,白纸和铅笔,到操场集中上课(让学生感到新鲜)。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动手作图,画教学楼(棱柱、棱锥的组合体),综合楼(圆柱、半球的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几何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并分配小组(四~五个人),散开在操场的周边合作交流完成任务,下课前三分钟集中交作业。期间教师在各小组指导课本“思考”栏目中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且提到准备数码照片,做为参考画图,经历了这样一节课后,让学生体验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了兴趣和美感,引发了学习的激情。
  上述的教学仅是个人的一些观点与做法,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也曾常走老路,常用旧观念处理教材与教学。面对课程改革,而今我想应该:—要注重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二要注重教研,教师间合作、交流提高;三要有选择性地对教辅进行处理,深广度把握,并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做深入的研究。教学是件难事,也是件常事,应对课标要求下的阶段性目标定好位;在教学中不随意删减、补充,重过程学习、重思想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性地教学;使课堂上开展真正意义的合作、交流讨论,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兴趣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是贯穿整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解。在理解一环,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探究新事物,认识事物内部的联系,逐步深入事物的本质规律。但理解的实现更是要通过思维。因为认识活动要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是单纯地依靠感知。单纯依靠感知,所得只是一时的、粗浅的表象。理解才能把握事物的脉胳走向,也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探究,它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抓住思维
期刊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开讲如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把学生的全副身心集中到课堂上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这样,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才能做到成功开讲呢?以下七法,可供参考。  一、展示目标法  教师开讲时可简明扼要地展示出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及所学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
期刊
摘要:一提起作文,学生头痛,教师犯难,形成了一种对写作的恐惧症。怎样去消除这种恐惧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可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作文。用作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作文。用平等民主的思想,指引学生“评”作文。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乐园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作文。一提起作文,学生头痛,教师犯难,形成了一种对写作的恐惧症。怎样去消除这种恐惧症,激发学生的
期刊
新课改条件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积极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和创新,努力构建符合小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和逐步深入,如何用新的课改理念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成为了课改实验的核心问题,这次的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又是一次严峻性的考验,教师必须孜孜不倦地探索,创造性地实践。  一、重视沟通  充分尊重学生,热
期刊
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
期刊
有的教师认为,高三毕业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不宜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法,在课堂上要以教师讲授、甚至灌输为主,似乎学生自主学习法只适宜高一、高二年级,不适宜高三毕业班教学,与高三课堂教学相矛盾,自主学习法会影响高三教学任务的完成、影响高三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似乎要完成高三教学任务只能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罐”、学生在课堂上“满堂听”,把学生自主学习法与高三课堂教学对立起来。笔者认为,这种观念在认识
期刊
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指责和抨击的一门学科,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的同时,却又难以指明语文教改的切实可行的新方向;教育界人士对传统语文教学也贬多褒少,大加挞伐,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于是,语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一些语文教育者也跟着鼓噪。似乎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数学课堂。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被我们所熟知,其在课堂中的运用也是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很多老师被多媒体教学所误导,导致课堂结构没有合理地设计,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
期刊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有哪些呢?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多媒体教学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地理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
期刊
课堂设疑作为一种教学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课堂之上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精心设计的课堂设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展开思想的翅膀,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发挥独具个性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学会作出自己的分析思考、判断。因此,优化课堂设疑的方法,提高课堂设疑艺术会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设疑时需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设疑是一门艺术。善于设疑,是教师艺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