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发展关键在于人才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摘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缺乏是制约当前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只有通过各种措施大力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基层中医药才能有长足发展。所以人才是基层中医药发展的关键。中医药是我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以其“简、便、廉、效”的特点维护者我国一代又一代人民的健康。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在基层更受欢迎。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城乡差距的扩大,由于受条件、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优秀中医药人员难留基层,基层中医药人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笔者在<<基层中医药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这一课题项目调研中发现,城乡社区等基层医疗结构中医药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水平不高,且不断流失,这是制约当前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随着中医药技术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推广,基层中医药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关键、最为紧迫的问题。以笔者所在的区为例,通过调研发现,参照国中医药发〔2003〕56号文件《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发展总的来说是:底子薄、能力弱、基础差,但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层中医药载体匮乏;2)、中医药运用较少,形式、途径单一等;3)、中医药人才严重缺乏,青黄不接,且不断流失,以上几点中人才是关键,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加快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已成为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方面,“以农村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是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基层中医药的发展“中西医并重”只是一句空话,更应落实到工作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基层医疗需要中医药服务,不断增加的基层医院门诊量为中医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医在基层大有可为。但是,如果没有合格的中医药人员,这些发展机会就会丧失。中医药发展更是一句空话。所以笔者认为,促进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引才。健全和完善中医人才工作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和中医人才引进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引进中医人才。比如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到高校订单培养等形式,引进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名中医和高等院校毕业生,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人才梯队。二是造才。出台各种奖励措施选派现有的中医业务骨干外出进修、深造。如脱产半脱产学习、跟班学习等。同时,加大中医人才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交流,努力提高他们的中医服务能力。三是智才。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现有人才的中医智慧。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当地和上级医院专家到医院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中医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四是保才。建立人才保障机制,留住各类人才,防止成为上级医院的“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对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中医人才给予补助一定的政府津贴,从生活上、住房上、子女就学(业)等方面解决后顾之忧;在工作上给他们压担子、给任务,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拔到科室领导岗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真正将优秀人才留住。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五是承才。名老中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做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非常重要。医院通过开设名老中医工作室,邀请名老中医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并配备助手,继承和整理医案、验方、经验。同时,可采取“拜师”形式, “一对一”进行传授,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辨证施治的能力,培养一批医院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六是训才。强化中医人员岗位培训。加强“中医经典”及中医“三基三严”学习,并组织考核,提高中医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临床能力。同时,支持和鼓励“西学中”,努力培养能西能中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使更多的西医人员掌握中医药知识并有机运用到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突出中医院的特色。七是励才。鼓励中医药人员开展各项新技术及申请科研项目,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对于取得相应成绩或成果的给予重大奖励,以提高积极性。总而言之,基层中医药发展人才是关键。没有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人才,中医药的发展就是空话。而培养中医药人才,一是靠引进,二是靠培养,最重要的则是要留住人才。引进人才,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主动地走出去,结合实际提出需求,有针对性地将高层次人才请进来。培养人才,需要因地制宜,为人才搭建前景广阔、潜力无限、畅通无阻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以平台优势吸引更多的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唯此,基层中医药发展大有可期。*丽水市公益性技术项目课题,编号2012JYZB53附作者简介:刘兵,男,1980.07出生,本科学历,目前就职于丽水市中医医院,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学临床及基层中医药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4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头痛、神志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通过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后.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出血痉挛有积极疗效,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透析在糖尿病合并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10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血液透析疗法实施临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期刊
[摘要] 牙本质过敏的患病率居高不下,给人们带来很多痛苦与不便。目前,临床上也有很多治疗方法,如局部涂布药物和粘接剂、激光治疗、修复治疗等,但是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脱敏牙膏使用便利安全、技术要求低,可以长期使用,而且效果显著。脱敏牙膏依靠其中添加的少量成分来发挥抗过敏作用,本文针对脱敏牙膏中抗过敏的主要成分及其可能的机制加以阐述,以期为其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字]牙本质过敏;脱敏牙膏;脱敏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规格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变化特征。方法:对不同规格大黄饮片中鞣质及蒽醌含量变化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不同炮制规格饮片中,熟大黄游离蒽醌含量最多,生大黄结合蒽醌含量最多。排列顺序:游离蒽醌:大黄炭<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结合蒽醌:大黄炭<熟大黄<酒大黄<生大黄;鞣质:大黄炭<熟大黄<酒大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慢性上颌窦炎为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上颌窦炎是上颌窦的炎性病变。是在上颌部位。可单发,但常见于多窦受累。分为急性上颌窦炎和慢性上颌窦炎。急性上颌窦炎有发热、出汗、乏力、周身疼痛症状,局部症状包括头痛、鼻阻塞、鼻分泌物增多。慢性上颌窦炎主要为前鼻滴涕或后鼻滴涕,有时鼻分泌物随头部姿势改变而流出,患者自诉痰多且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对中学生直立不耐受临床症状的缓解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校医务室就诊的234例直立不耐受中学生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葡萄糖,观察期1个月,对比两组病例观察期间临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疗法结合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我院骨科的1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疗法结合关节镜手术的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Lysho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黑膏药是祖国医学四大传统剂型之一,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具有作用时间长可起局部及全身治疗的作用,疗效确切,应用时可随症加药物(粉末)以适应临床治疗需要在中医外治法中仍具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制黑膏药用植物油与黄丹经高温炼制成的铅硬膏为基质,并含有90多味中药材提取物的外用制剂,它不仅能用于局部疾患的治疗,还可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非特意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常反复发作,以胃部不适、疼痛外多伴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萎缩性胃炎多见中年以上;饮食减少,饭后饱胀,上腹不适钝痛,伴贫血、消瘦、疲倦、腹泻等全身虚弱症状;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或见糜烂和新鲜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本文对消化性溃疡进行中医概述,浅析其辨证分型的发展,并对目前有关于中医辨证分型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了解目前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为制定合理的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目前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较为显著,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