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钢琴演奏不仅需要良好的演奏技能和良好的表现力,而且还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我认为,心理素质在钢琴演奏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演奏者出色、完美地发挥,能带来很好的舞台效果。此外,通过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提高演奏者对音乐的表现能力,能够使演奏者体验和感悟音乐形象,挖掘音乐本质。
[关键词]钢琴演奏 心理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35-01
钢琴,被人们称为“乐器之王”。钢琴演奏通过三百年的不断发展,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经风靡全球。从世界范围来看,钢琴也许是除歌唱以外最普及、分布区域最广、学习人数最多的一种乐器。但几乎所有的学琴者,包括长期从事钢琴演奏工作的乐师及钢琴家,在面对舞台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差强人意的表现。究其原因,除却演奏技术和表现力外,大多与不同程度的心理因素有关。钢琴演奏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演奏者心理思维与运动机能相互作用的总和,在整个演奏的动态流程中,始终贯穿着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和记忆、情感、想象、注意、思维等内在的复杂的综合的心理活动,演奏者不但要协调好各种不同的知觉,还要协调好知觉以外的诸多心理因素的关系。
一、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及影响
1、素质因素
素质是指每个人所具有的身心条件的综合表现,是心理条件、生理条件及其机能特点的总和,其大脑特征最为重要。而演奏心理素质的先决条件是生理机制,它是指原始情绪在演奏活动中的反应程度及其变量。不同的人在音乐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就钢琴演奏者来说,演奏时对外部和内部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思维、情绪和意志等态度和程度都直接影响演奏的成败。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训练时无拘无束、动作灵巧,一旦上台便会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出现“脱轨”现象。这正是由于不正常的心理活动而失去了正常的演奏状态,使音乐停顿,有时虽然没有停顿,但失误比较大,控制不住键盘,从头至尾“混乱”得使人无法听下去。由此可见,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对演奏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技术因素
如果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是“软件”的话,那么充分的技术准备就是“硬件”。在钢琴演奏中“硬件”比“软件”更为重要,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音乐修养,再好的心理素质也无济于事,在演奏中只能是“濫竽充数”。由此可见,充分的技术准备、练习的准确程度,以及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消除演奏者精神紧张、减少心理压力的重要前提。
3、临场经验
在演奏时,周围环境与平时练习时的环境不同是造成演奏者心理紧张和怯场的一个直接原因。缺乏演出经验的钢琴演奏者,尽管自然条件很好,平常在琴房中弹得也不错,一旦到大课室考试或公开比赛却不行,这是由于环境的变化造成的。这些演奏者由一个封闭的、熟悉的环境,转移到一个开阔的、陌生的环境,往往会由于对琴、手指触感、座位、房子大小差别引起的音响上、共鸣上等等的不适应,加上面对着各异的观众,演奏者的心情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所以说,演奏的成功与否与演奏者不同的演奏经历有关。
二、钢琴演奏效果与心理因素的联系
1.良好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是一门极高深的表演艺术,演奏应达到心、手、音的一致。它要求演奏者要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和准确、敏捷的动作,以及良好的音准感觉和较高的听觉意想能力,还必须具备辨别音质的敏感性、对音乐意蕴的领悟把握能力等,从而能让音乐自内心经由手指的技巧达到正确的表达。良好的心态是一种丰富的情感展示。钢琴的演奏是一种美妙音乐传播和情感流露的艺术情操,钢琴演奏者若在演奏过程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所表达的艺术情感中去,这样的演奏效果可想而知,同时也更加能引起听者的共鸣。
2.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
钢琴演奏不仅仅是对作品的技巧把握和忠实地传达作曲家的意旨,更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作为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在提高演奏能力的同时,还要有自己演奏的独到特色。钢琴演奏者只有随时客观地用端正的心态聆听自己的演奏,及时反思、调节,才能使演奏层次更上一层楼,才能对音乐作品随时产生创新的再建构。
三、培养和调节良好演奏心态的方法
1、适度放松,克服紧张情绪,建立自信。
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是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但主要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问题,这将极大地影响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与大脑对机体的控制,使人脑活动的灵活性和心智的思辨性受到阻碍,干扰钢琴演奏者的技术发挥和音乐表现。在演出过程中,要适度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明确目的、树立信心是成功的钢琴演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而专心于演奏,他的演奏就会随心所欲,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到乐曲的音乐表现和演奏之中,最终达到美感与技巧的完美统一。但是,这种自信心不是盲目自信,而应当建立在平时高标准的严格练习、多次艺术实践的锻炼和演奏前的认真准备以及实事求是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
2、审美感受的积累和凝聚——强烈的表现欲望 。
演奏者在某一音乐作品的正式演奏前,必须要经过从感知到熟悉,从掌握到深化等几个过程,在无数遍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各种不同方法的练习中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其中,一方面要攻克技术上的一个难点,一方面也要不断积累和凝聚审美的感受和体验。正是这种积累和凝聚将激发演奏者的创造热情,到达演奏前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演奏前的临场不安、心情局促,应转换为兴奋而不是恐惧。这种兴奋感使人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只有当演奏者本人集中思想投入音乐,才能充满激情地演奏出有感染力的音乐来。
3、舞台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正式演奏之前,演奏者可以先表演给自己认识的人听,比如同学,或是亲朋好友,以建立起演奏者与听众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同时,演奏者首先要了解演奏厅的大小、观众席的数目、钢琴的位置、舞台感、从出台口到钢琴的距离等,尤其是音响反射的状况和灯光的亮度等内在的环境,其次是适应新的钢琴,认真试琴,熟悉钢琴的音色和音量,检查的键盘音高是否均匀,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请技师予以调整。通过这些经验的累积,可以有效地
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怯场,尤其是心理素质较弱的人,这样做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4、不可过分看重演奏结果或外界对自身成绩的评价。
钢琴演奏者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奏活动时,认真对待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不应该过于去在乎演奏完毕后的结果和成绩,因为钢琴演奏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每一次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过于看待过去演奏的结果和成绩,势必会影响到演奏者的下一次发挥。
钢琴演奏主要包括技能认知和艺术情感的表达,技术能力的娴熟与提高在于演奏者的努力程度,而艺术情感的表达则需要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钢琴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类不同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到各类观摩、演出和实践中去,多增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去体会过程和心得,并不断地进行总结和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自我感受来调整感觉,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为民.钢琴艺术的多维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 张佳林.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关键词]钢琴演奏 心理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35-01
钢琴,被人们称为“乐器之王”。钢琴演奏通过三百年的不断发展,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经风靡全球。从世界范围来看,钢琴也许是除歌唱以外最普及、分布区域最广、学习人数最多的一种乐器。但几乎所有的学琴者,包括长期从事钢琴演奏工作的乐师及钢琴家,在面对舞台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差强人意的表现。究其原因,除却演奏技术和表现力外,大多与不同程度的心理因素有关。钢琴演奏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演奏者心理思维与运动机能相互作用的总和,在整个演奏的动态流程中,始终贯穿着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和记忆、情感、想象、注意、思维等内在的复杂的综合的心理活动,演奏者不但要协调好各种不同的知觉,还要协调好知觉以外的诸多心理因素的关系。
一、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及影响
1、素质因素
素质是指每个人所具有的身心条件的综合表现,是心理条件、生理条件及其机能特点的总和,其大脑特征最为重要。而演奏心理素质的先决条件是生理机制,它是指原始情绪在演奏活动中的反应程度及其变量。不同的人在音乐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就钢琴演奏者来说,演奏时对外部和内部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思维、情绪和意志等态度和程度都直接影响演奏的成败。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训练时无拘无束、动作灵巧,一旦上台便会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出现“脱轨”现象。这正是由于不正常的心理活动而失去了正常的演奏状态,使音乐停顿,有时虽然没有停顿,但失误比较大,控制不住键盘,从头至尾“混乱”得使人无法听下去。由此可见,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对演奏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技术因素
如果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是“软件”的话,那么充分的技术准备就是“硬件”。在钢琴演奏中“硬件”比“软件”更为重要,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音乐修养,再好的心理素质也无济于事,在演奏中只能是“濫竽充数”。由此可见,充分的技术准备、练习的准确程度,以及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消除演奏者精神紧张、减少心理压力的重要前提。
3、临场经验
在演奏时,周围环境与平时练习时的环境不同是造成演奏者心理紧张和怯场的一个直接原因。缺乏演出经验的钢琴演奏者,尽管自然条件很好,平常在琴房中弹得也不错,一旦到大课室考试或公开比赛却不行,这是由于环境的变化造成的。这些演奏者由一个封闭的、熟悉的环境,转移到一个开阔的、陌生的环境,往往会由于对琴、手指触感、座位、房子大小差别引起的音响上、共鸣上等等的不适应,加上面对着各异的观众,演奏者的心情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所以说,演奏的成功与否与演奏者不同的演奏经历有关。
二、钢琴演奏效果与心理因素的联系
1.良好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是一门极高深的表演艺术,演奏应达到心、手、音的一致。它要求演奏者要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和准确、敏捷的动作,以及良好的音准感觉和较高的听觉意想能力,还必须具备辨别音质的敏感性、对音乐意蕴的领悟把握能力等,从而能让音乐自内心经由手指的技巧达到正确的表达。良好的心态是一种丰富的情感展示。钢琴的演奏是一种美妙音乐传播和情感流露的艺术情操,钢琴演奏者若在演奏过程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所表达的艺术情感中去,这样的演奏效果可想而知,同时也更加能引起听者的共鸣。
2.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
钢琴演奏不仅仅是对作品的技巧把握和忠实地传达作曲家的意旨,更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作为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在提高演奏能力的同时,还要有自己演奏的独到特色。钢琴演奏者只有随时客观地用端正的心态聆听自己的演奏,及时反思、调节,才能使演奏层次更上一层楼,才能对音乐作品随时产生创新的再建构。
三、培养和调节良好演奏心态的方法
1、适度放松,克服紧张情绪,建立自信。
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是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但主要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问题,这将极大地影响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与大脑对机体的控制,使人脑活动的灵活性和心智的思辨性受到阻碍,干扰钢琴演奏者的技术发挥和音乐表现。在演出过程中,要适度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明确目的、树立信心是成功的钢琴演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而专心于演奏,他的演奏就会随心所欲,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到乐曲的音乐表现和演奏之中,最终达到美感与技巧的完美统一。但是,这种自信心不是盲目自信,而应当建立在平时高标准的严格练习、多次艺术实践的锻炼和演奏前的认真准备以及实事求是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
2、审美感受的积累和凝聚——强烈的表现欲望 。
演奏者在某一音乐作品的正式演奏前,必须要经过从感知到熟悉,从掌握到深化等几个过程,在无数遍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各种不同方法的练习中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其中,一方面要攻克技术上的一个难点,一方面也要不断积累和凝聚审美的感受和体验。正是这种积累和凝聚将激发演奏者的创造热情,到达演奏前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演奏前的临场不安、心情局促,应转换为兴奋而不是恐惧。这种兴奋感使人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只有当演奏者本人集中思想投入音乐,才能充满激情地演奏出有感染力的音乐来。
3、舞台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正式演奏之前,演奏者可以先表演给自己认识的人听,比如同学,或是亲朋好友,以建立起演奏者与听众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同时,演奏者首先要了解演奏厅的大小、观众席的数目、钢琴的位置、舞台感、从出台口到钢琴的距离等,尤其是音响反射的状况和灯光的亮度等内在的环境,其次是适应新的钢琴,认真试琴,熟悉钢琴的音色和音量,检查的键盘音高是否均匀,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请技师予以调整。通过这些经验的累积,可以有效地
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怯场,尤其是心理素质较弱的人,这样做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4、不可过分看重演奏结果或外界对自身成绩的评价。
钢琴演奏者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奏活动时,认真对待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不应该过于去在乎演奏完毕后的结果和成绩,因为钢琴演奏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每一次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过于看待过去演奏的结果和成绩,势必会影响到演奏者的下一次发挥。
钢琴演奏主要包括技能认知和艺术情感的表达,技术能力的娴熟与提高在于演奏者的努力程度,而艺术情感的表达则需要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钢琴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类不同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到各类观摩、演出和实践中去,多增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去体会过程和心得,并不断地进行总结和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自我感受来调整感觉,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为民.钢琴艺术的多维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 张佳林.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