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 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感到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性。哪个国家能创造出一批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培养出千百万富于创造精神的人才,哪个国家就能在科学技术上、经济上争得主动权。要摆脱我国落后面貌,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事业必须培养和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政治课教学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不断改革与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四化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在进行三段式、四段式的教学改革试验中,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处理学好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我们认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和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能力以知识为基础,有了知识才能不断进取,有所前进,有所创造;知识又是以能力为条件,有了能力才能使知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政治课教学,既要讲清概念、原理,使学生理解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即能够运用原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有远大的理想,立志为祖国四化而献身。知识和能力不可荒废,否则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我们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如果不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停留在老师不讲不明白的初级阶段,他们就难以在未来的工作中独立地获取知识,就更谈不上从事开发性创造性工作。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教师给学生教得越多,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行动的机会就越少,教学效果就越低。反之,如果在教学中能够紧密结合自己的讲解,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认识活动,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方面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从高一到高三,都紧紧抓住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不放,教师尽可能精讲,让学生多练、多思,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意两种能力的培养
1.努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到处都有,时时都有,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预习提疑,就是要求学生找出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别人没发觉问题的地方,在已有公认解释的事实中提出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他们对待一切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我们提倡学生积极提疑,尤其保护建设性意见和独创性见解。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个命题,不一定带有普遍性,有些事物可以一分为三,例如“左中右”,“分解、化合、中和”、“上中下”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鼓励学生可以继续研究下去,可以写小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有位同学提出: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应改为“知识加能力才是力量”,这种观点有创见,符合当今时代的实际情况,而且学生很有说服力,我们就推荐在学校黑板报上,并记上“100”分以资表扬。我们政治课教学既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能把马列主义当作教条,应当培养学生有雄心壮志,在四化实践中探索、发展新的理论。
2.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自学培养,在当今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新型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门类应运而生,需要解决的课题不断增多,自学将越来越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我们从高一到高三始终狠抓学生自学预习这一环,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预习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批判地阅读书籍的习惯。“辨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是批判和革命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他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间,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为了坚信,必须从怀疑开始,在读书中提倡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是克服学习障碍,坚持独立思维的有力措施。很多知识渊博、年逾花甲的老科学家之所以思想活跃,能继续作出有影响的成果,保持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中学阶段就注意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将来不断增进新的知识,不断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三、改革考试方法,把创造性思维纳入考试范围
考试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我们现在的考试还存在很多弊端,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只考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关的各种能力。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以至于答题搞统一模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严重束缚。为打破这种陈旧的模式,我们在考试中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检查学生的双基,因为这不仅是进一步和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增加小论文,并把它作为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种论文能够考察学生洞察力、想象力、直觉力,一事一议,理论联系实际,富有现实意义。
3.在考试中,不要求学生过分地迫求教师制订的“标准答案”,允许和鼓励学生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以利于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即使新观念还不完善,甚至有错误,也应持保护态度。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
一、正确处理学好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我们认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和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能力以知识为基础,有了知识才能不断进取,有所前进,有所创造;知识又是以能力为条件,有了能力才能使知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政治课教学,既要讲清概念、原理,使学生理解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即能够运用原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有远大的理想,立志为祖国四化而献身。知识和能力不可荒废,否则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我们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如果不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停留在老师不讲不明白的初级阶段,他们就难以在未来的工作中独立地获取知识,就更谈不上从事开发性创造性工作。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教师给学生教得越多,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行动的机会就越少,教学效果就越低。反之,如果在教学中能够紧密结合自己的讲解,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认识活动,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方面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从高一到高三,都紧紧抓住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不放,教师尽可能精讲,让学生多练、多思,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意两种能力的培养
1.努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到处都有,时时都有,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预习提疑,就是要求学生找出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别人没发觉问题的地方,在已有公认解释的事实中提出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他们对待一切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我们提倡学生积极提疑,尤其保护建设性意见和独创性见解。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个命题,不一定带有普遍性,有些事物可以一分为三,例如“左中右”,“分解、化合、中和”、“上中下”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鼓励学生可以继续研究下去,可以写小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有位同学提出: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应改为“知识加能力才是力量”,这种观点有创见,符合当今时代的实际情况,而且学生很有说服力,我们就推荐在学校黑板报上,并记上“100”分以资表扬。我们政治课教学既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能把马列主义当作教条,应当培养学生有雄心壮志,在四化实践中探索、发展新的理论。
2.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自学培养,在当今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新型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门类应运而生,需要解决的课题不断增多,自学将越来越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我们从高一到高三始终狠抓学生自学预习这一环,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预习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批判地阅读书籍的习惯。“辨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是批判和革命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他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间,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为了坚信,必须从怀疑开始,在读书中提倡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是克服学习障碍,坚持独立思维的有力措施。很多知识渊博、年逾花甲的老科学家之所以思想活跃,能继续作出有影响的成果,保持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中学阶段就注意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将来不断增进新的知识,不断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三、改革考试方法,把创造性思维纳入考试范围
考试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我们现在的考试还存在很多弊端,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只考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关的各种能力。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以至于答题搞统一模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严重束缚。为打破这种陈旧的模式,我们在考试中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检查学生的双基,因为这不仅是进一步和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增加小论文,并把它作为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种论文能够考察学生洞察力、想象力、直觉力,一事一议,理论联系实际,富有现实意义。
3.在考试中,不要求学生过分地迫求教师制订的“标准答案”,允许和鼓励学生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以利于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即使新观念还不完善,甚至有错误,也应持保护态度。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