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为什么是罗马?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部煌煌十五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十五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两千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你这个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呢?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与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作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作为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作为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谈一点浅见,作为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其他文献
关于平安的一篇文章披露,2013年夏天,马明哲身穿无袖T恤出席了一个内部饭局,他说:“本来要穿短裤的,老婆不让。”  穿衣非小事,何况这当代版的“胡服骑射”?传统行业的大佬们必然深知,你们对属下西装革履的要求绝非形式主义,但请问你可知道,胡人已脱下西装?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意思是说,社会是变化的,规律虽可被总结,但终将失效。孟子说,失天命者非君王,谁都可以推翻他。君王何以失天命?路径依赖使然
期刊
移动互联网确确实实改变着一切,包括改变我们人类根本的生存状态。2011年底,全球有12亿个人电脑,到2012年底,全球就已经有了45亿台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预计2015年全球的移动终端将会达到人均一台,那就是70亿台。马化腾说过,在传统电脑时代,每个人平均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是2.8个小时,但是在智能手机时代,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花在互联网的时间是16个小时。我们现在不说上网这个词了,叫
期刊
2012年3月7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友谊宾馆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Ian Johnson的采访。早在1984年就来到北京工作和生活的Ian Johnson受中国文化熏陶已久,他有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张彦。此前,他就曾留意关注过学诚法师的多语种微博,对传统的佛教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播怀有浓厚兴趣。近一个小时的交流时间里,学诚法师谈笑风生,记者专注聆听,气氛非常融洽。  新形势下
期刊
理所当然,势所必然  Q:近期一则“你知道龙泉寺科研能力有多强”的微博蹿红网络,其中列举了在北京龙泉寺出家的众多高学历僧人的教育与科研背景。作为研究佛教的学者,同时也是大学教授,您怎样看待大学生出家这一现象呢?  A:佛教作为自内证、重智慧的宗教,其神圣性根源,不来自超自然的神灵,也不来自世俗的权威,而是来自内心对宇宙人生真理的彻悟。既然讲智慧,就需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不仅要继承传统思想,还要面对
期刊
1988年11月16日,爱沙尼亚议会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爱沙尼亚的面积只有4.5万平方公里,还没有美国的缅因州大。苏联的国土面积有2240万平方公里,爱沙尼亚只占苏联的千分之二。一只小小的螳螂竟然敢在坦克面前示威。奇怪的是,坦克居然停了下来。更令人奇怪的是,坦克随之突然散架。不到三年,不可一世的苏联几乎在一瞬间土崩瓦解。1991年12月25日晚19点38分,印着镰刀斧头的苏联国旗在沉沉夜色中,最后一
期刊
很难有哪位企业家能挑战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urn)在创新领域的地位,无论是在创造力上还是在所涉领域的广度上。他曾领导了机器人赛车“斯坦利”(Stanley)的研发,而这辆赛车赢得了2005年的无人驾驶汽车大奖赛(DARPA Grand Chanllenge)。他是谷歌X实验室的发起人之一,并将斯坦利的成功经验带入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中。此外,他也是谷歌眼镜项目的领导人之一。
期刊
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现象—一套有关罗马的历史书,先是在中国的部分企业家中间流行,继而又带动了平民百姓的阅读热情。  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企业家热衷于读历史类图书,这不难理解。因为企业家是掌舵者、未知领域的探索实践者,他们必须具备比常人更敏锐的判断力和分析力,阅读历史能给予人宏观的视野以及把握趋势的能力。  但是这一次为什么是罗马的历史?  《罗马人的故事》是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定居罗马三十多年,用十五年写
期刊
2013年是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全球持续火爆的一年。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管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商业领域,这种由西方精英大学发起的在线教育模式正在从边缘,即实验性的实践走向主流。斯坦福大学教授聚会的主题正在从讨论学术项目、创业机会变成探讨怎样制作自己的MOOC课程。另一个迹象是,对大学教育来说,MOOC不仅是线上课堂的补充,而是使原来相对实验性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法成为主流手段。而佐治亚理
期刊
《罗马人的故事》,洋洋洒洒十五本,谓之煌煌巨著也不为过。纵观整个罗马史,待到恺撒、奥古斯都大帝建立功勋之时,已然是开枝散叶,繁花似锦,但若要深究罗马帝国的成功,或许更应该顺着历史的长河上溯,看看枝繁叶茂之下的树大根深。  与讲究血统、地缘封闭的希腊不同,罗马相当的开放。公元初期的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任何比同化征服者的做法更能使罗马强大的了”。的确,罗马人善于同化被征服的民族。从
期刊
是的,我们认真阅读后向你推荐这本书,更准确的名称应为《品牌君王术》。  真正的垄断企业,是不需要品牌的。品牌,是由竞争产生的一种特权。在名叫“市场”的这种竞争环境里,企业家像政治家竞逐权力一样,疯狂追求品牌,这自然是因为,强势品牌意味着更高的单位售价和更大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超额利润。企业家们当然知道,品牌意味着用户的信任,有时简直是膜拜,并不真正需要某种产品的用户,也会由于盲从或者另外一些原因而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