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人文性学科,在思维培养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教育体制的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过语文教学来养成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给学生带去终身的积极影响。因此,在进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语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调整,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 语文 思维能力 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03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人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影响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师素质、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与兴趣,课程的教学质量不理想,使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面临挑战。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弱,加之在学校的教学安排中,更加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更加限制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发展。尽管近年来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不断提升,且在毕业后都有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文化课基础较弱,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
2.教学观念陈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尽管教师和学生都不需要面对升学考试带来的压力,但是还是要受到学校、社会以及学生家长带来的影响,因此很多教师仍旧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没有将教学目标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效融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仍旧遵循应试教育的方式,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学习,尽管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应用能力都存在一定问题,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不利。此外,由于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弱,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只是给学生介绍必要的知识点,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3.教学模式单一
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旧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落实好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没有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新知识,转化为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教师也没有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伙伴和引路人。此外,学校在进行教学安排的过程中,没有对课程的安排进行合理的划分,造成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安排少的情况,导致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抓教学进度,忽视教学效果”的现象,使课堂教学的内容缺乏趣味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4.对语文学习重视程度不足
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校过分重视学生技能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而忽视了语文教育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建设的基础性作用。部分学生和家长也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只重视对专业技能的锻炼和提升,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效果,使其发展受到限制。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1.发散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以一种非常规的形式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广泛化的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途径去剖析问题,进而得出多种可能的设想。这种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慢慢形成,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鼓励学生积极质疑,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古语有云“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是前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经验,也是他们对自己的积极暗示。如若我们仔细思考,真的无路可走也无路可退又当如何?其实,前人也给出了一种解答,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就像当初新中国成立,国家面临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已经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了,在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靠自己积极探索才能够继续进行。因此,“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话,既可以解释成古人对待事物存在的侥幸心理,也可以解释为古人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开辟发展的新路径。
2.直觉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直觉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对事物的第一感觉,从真实材料中获得的不加逻辑思考的认识。一般来说,直觉思维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遇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来不及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但是脑海里必须立刻想出解决策略,此时人的直觉思维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对文章词句的快速感知能力,形成高效的理解与评价水平能够让中职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开发。
3.形象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形象思维所描述的就是学生对事物的具象想象能力,学生以已知的事物形象作为联想的依据,通过想象来创造新的认知或事物形象。科学仿真技术就是对形象思维的极致运用。在人文素养中形象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那些能够穿越古今的经典文学作品大多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具有超前的认知水平,能够促进当时人们的思想发展。文学作品的创造过程也多半遵循着由具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过程,通过形象的再塑造来传达作者的情怀。
4.逻辑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通常是注重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情感把握,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交给数学等其他推理性强的学科。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端,学生非但不能形成良好的逻辑能力,其语文素养也大大降低。因此在进行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必須注重逻辑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方法便是引导学生去梳理文章中的结构和思维转变过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不能墨守成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者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开辟新的途径,探索新的方向,才能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伦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9(27):30-32.
[2]刘春雷.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初探[J].山西青年,2018(13):135.
关键词:中职 语文 思维能力 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03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人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影响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师素质、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与兴趣,课程的教学质量不理想,使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面临挑战。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弱,加之在学校的教学安排中,更加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更加限制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发展。尽管近年来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不断提升,且在毕业后都有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文化课基础较弱,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
2.教学观念陈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尽管教师和学生都不需要面对升学考试带来的压力,但是还是要受到学校、社会以及学生家长带来的影响,因此很多教师仍旧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没有将教学目标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效融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仍旧遵循应试教育的方式,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学习,尽管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应用能力都存在一定问题,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不利。此外,由于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弱,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只是给学生介绍必要的知识点,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3.教学模式单一
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旧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落实好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没有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新知识,转化为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教师也没有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伙伴和引路人。此外,学校在进行教学安排的过程中,没有对课程的安排进行合理的划分,造成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安排少的情况,导致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抓教学进度,忽视教学效果”的现象,使课堂教学的内容缺乏趣味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4.对语文学习重视程度不足
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校过分重视学生技能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而忽视了语文教育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建设的基础性作用。部分学生和家长也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只重视对专业技能的锻炼和提升,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效果,使其发展受到限制。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1.发散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以一种非常规的形式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广泛化的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途径去剖析问题,进而得出多种可能的设想。这种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慢慢形成,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鼓励学生积极质疑,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古语有云“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是前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经验,也是他们对自己的积极暗示。如若我们仔细思考,真的无路可走也无路可退又当如何?其实,前人也给出了一种解答,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就像当初新中国成立,国家面临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已经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了,在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靠自己积极探索才能够继续进行。因此,“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话,既可以解释成古人对待事物存在的侥幸心理,也可以解释为古人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开辟发展的新路径。
2.直觉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直觉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对事物的第一感觉,从真实材料中获得的不加逻辑思考的认识。一般来说,直觉思维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遇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来不及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但是脑海里必须立刻想出解决策略,此时人的直觉思维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对文章词句的快速感知能力,形成高效的理解与评价水平能够让中职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开发。
3.形象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形象思维所描述的就是学生对事物的具象想象能力,学生以已知的事物形象作为联想的依据,通过想象来创造新的认知或事物形象。科学仿真技术就是对形象思维的极致运用。在人文素养中形象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那些能够穿越古今的经典文学作品大多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具有超前的认知水平,能够促进当时人们的思想发展。文学作品的创造过程也多半遵循着由具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过程,通过形象的再塑造来传达作者的情怀。
4.逻辑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通常是注重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情感把握,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交给数学等其他推理性强的学科。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端,学生非但不能形成良好的逻辑能力,其语文素养也大大降低。因此在进行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必須注重逻辑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方法便是引导学生去梳理文章中的结构和思维转变过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不能墨守成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者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开辟新的途径,探索新的方向,才能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伦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9(27):30-32.
[2]刘春雷.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初探[J].山西青年,2018(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