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能观察到的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本文化群体与“他者”的信息交流和文化冲突。在长久以往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不难发现大部分东方文明及作为文化符号的“东方人”都在西方文化中“始终处于被侮辱被损坏的地位。” 西方人关于东方的想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发生着极为复杂的变化。本文仅选择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东方女性形象——这两种女性形象并非出自东方本土文化,而是两种被西方化解读的符号——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尝试对这两种女性形象进行解构。这两种女性形象皆取自于著名的剧作之中:《美狄亚》与《蝴蝶夫人》。
关键词:跨文化;美狄亚;蝴蝶夫人
一、“西方中心”模式与扭曲的东方想象
早在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关波斯的见闻中,希腊人开始表现出文化优越感。到15世纪欧洲展开了殖民史,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原始资本和财富的大量积累,尤其是近代通过战争手段对东方(包括远东、中东与非洲)的掠夺和侵略。西方的崛起伴随着东方势力的衰弱,自然滋养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思想“认为西方文化优于、高于非西方文化;或者认为人类的历史围绕西方文化展开;或者认为西方文化特征、价值或理想带有某种普遍性,从而代表非西方未来发展方向”。然而,“西方中心”模式并不仅仅满足于对本文化群体的信心,也热衷于将东方文化套用到该模式下进行运作,从而得到一系列由西方人创造的东方符号。但,正如萨义德指出的那样,“西方的关于东方的知识话语充满了作为“他者”(other)的东方想象,而这种想象是一种扭曲了的想象,离东方本土的真实性相距甚远。西方主流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叙述总是与西方“帝国”的统治意识有关。”
二、复仇的美狄亚
美狄亚是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特斯的悲剧《美狄亚》中的主人公。她来自“东方”的科尔喀斯,既是国王埃厄忒斯的女儿,也是地狱女神的祭司。由于美狄亚钟情于希腊伊俄科斯的王子伊阿宋,为了帮助他夺回王位而背叛了父亲,帮助伊阿宋取得了国宝金羊毛,与伊阿宋一起私奔。在途中,为了躲避父亲的追击,她甚至设计杀死了追击而来的弟弟,将尸体砍成碎块抛入大海,使父亲为弟弟收尸而无暇再追。回到希腊以后,美狄亚又运用法术杀死了食言的国王。后来,美狄亚与伊阿宋定居科任托斯,由于伊阿宋要娶科任托斯国王的女儿,怒火熊熊的美狄亚决心复仇。她设计谋杀死了国王与公主,甚至手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最后在痛苦的伊阿宋的呼喊声中乘龙车飞往雅典。
不甘忍受被抛弃和被侮辱的命运,美狄亚可以说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被解放了的女性形象”。她的果敢和残酷在戏剧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美狄亚,进行吧!切不要吝啬你所精通的法术,快想出一些诡诈的方法,溜进去做那可怕的事吧!这正是显露你的勇气的时机!你本出自那高贵的父亲,出自赫利奥斯,你看你受了什么委屈,你竟被西绪福斯的儿孙在伊阿宋的婚筵上拿来取笑!你知道怎么办,我们生来是女人,好事全不会,但是,做起坏事来却最精明不过。”
在欧里庇特斯的剧作中,美狄亚既是一位悲惨的弃妇、心碎的母亲,也是会计谋,懂巫术的复仇女神。由此可见,在西方文化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既令人同情,又让人敬畏的东方女性形象。结合欧里庇特斯的创作背景,那时希腊正处于民主政治的衰落时期。欧里庇特斯对雅典的民主制度既拥护,又忧虑于其日渐显露的弊端。在剧作中,美狄亚以一己之力,对抗希腊强大的文明规则,对社会和命运的不公正进行绝望的反抗。也许正是由于这样一位东方女性,后世西方文学才会出现追求独立的简?爱和娜拉,以及当代一系列频频出现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
三、温顺的蝴蝶夫人
与美狄亚这一疯狂的复仇女神形象截然相反的是另一类西方文化中的蝴蝶夫人式的东方女性形象。蝴蝶夫人是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的主人公,后来被著名的音乐家普契尼改编成了歌剧而名噪一时。《蝴蝶夫人》讲述了美国中尉克平顿与日本女子乔乔桑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乔乔桑生下儿子,克平顿回到美国另娶他人。一年后,克平顿与新婚妻子回到日本,想要要回孩子。发现真相的乔乔桑痛苦不已,最终选择蒙上孩子的双眼自杀身亡。
除此之外,早期一些好莱坞电影里也有着类似蝴蝶夫人一样的东方女性。例如,华裔女演员黄柳霜曾在1922年的电影《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中饰演了一名叫莲花的中国女子,在救起了一位落水的美国白人以后,二人坠入爱河,产下一子。然而不久,在多重压力下,丈夫抛弃了莲花,莲花最后跳入水中,自杀身亡。1927年的影片《王苏茜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同样讲述了一个白人和中国女孩的故事。王苏茜先是沦为娼妓,后来成为一名白人杰夫科特的情妇,再遭到抛弃后历经种种不幸。最终,一个一直爱着王苏茜的白人画家洛马克斯搭救了她。
上述这一系列女性形象,无一不展示了东方女性为西方男性所掌控和玩弄的主题。在遭到抛弃后,要么选择殉情,要么等待另一个西方男性的拯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体现了西方男性中心主义的优越感和对东方女性的幻想:她们都是极其温顺且具有牺牲精神。而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蝴蝶夫人式的女性形象也不再是凄美和值得同情的。在女权主义的影响下,人们更倾向于接受那些勇于反抗,具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形象。
四、总结
无论是美狄亚或是蝴蝶夫人的形象,本质上都不能代表实际的东方本土形象,甚至可以说是东方文化中的女性角色在西方中心模式之下的一种扭曲的想象。然而,从跨文化的绝对来看,这两种形象的创造都有特殊的历史背景。遥远的东方对西方人来说,既是危险的,也是在后来被战胜的,因此呈现出了既令人畏惧,又可以随意亵玩的不同形象。在跨文化交流中,作为西方人,东方文化成为“他者”,怎样去阐释和构成对“他者”的解读,本质上是取决于自身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文化层面上的取舍,从而反映本群體的诉求。正如萨默瓦和波特说过的那样,“交流是一种反省:我们在交流中认识自身,评估自己的交流行为。”
参考文献:
[1]《西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潘一禾,浙江大学出版社.
[2]《李约瑟难题与东方主义》,胡传胜.
[3]《东方学》,【美】爱德华·萨义德,三联书店1999年版.
[4]《古希腊悲剧经典》(下),罗念生译,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305页.
[5]《跨文化传播》(第四版),【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关键词:跨文化;美狄亚;蝴蝶夫人
一、“西方中心”模式与扭曲的东方想象
早在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关波斯的见闻中,希腊人开始表现出文化优越感。到15世纪欧洲展开了殖民史,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原始资本和财富的大量积累,尤其是近代通过战争手段对东方(包括远东、中东与非洲)的掠夺和侵略。西方的崛起伴随着东方势力的衰弱,自然滋养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思想“认为西方文化优于、高于非西方文化;或者认为人类的历史围绕西方文化展开;或者认为西方文化特征、价值或理想带有某种普遍性,从而代表非西方未来发展方向”。然而,“西方中心”模式并不仅仅满足于对本文化群体的信心,也热衷于将东方文化套用到该模式下进行运作,从而得到一系列由西方人创造的东方符号。但,正如萨义德指出的那样,“西方的关于东方的知识话语充满了作为“他者”(other)的东方想象,而这种想象是一种扭曲了的想象,离东方本土的真实性相距甚远。西方主流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叙述总是与西方“帝国”的统治意识有关。”
二、复仇的美狄亚
美狄亚是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特斯的悲剧《美狄亚》中的主人公。她来自“东方”的科尔喀斯,既是国王埃厄忒斯的女儿,也是地狱女神的祭司。由于美狄亚钟情于希腊伊俄科斯的王子伊阿宋,为了帮助他夺回王位而背叛了父亲,帮助伊阿宋取得了国宝金羊毛,与伊阿宋一起私奔。在途中,为了躲避父亲的追击,她甚至设计杀死了追击而来的弟弟,将尸体砍成碎块抛入大海,使父亲为弟弟收尸而无暇再追。回到希腊以后,美狄亚又运用法术杀死了食言的国王。后来,美狄亚与伊阿宋定居科任托斯,由于伊阿宋要娶科任托斯国王的女儿,怒火熊熊的美狄亚决心复仇。她设计谋杀死了国王与公主,甚至手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最后在痛苦的伊阿宋的呼喊声中乘龙车飞往雅典。
不甘忍受被抛弃和被侮辱的命运,美狄亚可以说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被解放了的女性形象”。她的果敢和残酷在戏剧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美狄亚,进行吧!切不要吝啬你所精通的法术,快想出一些诡诈的方法,溜进去做那可怕的事吧!这正是显露你的勇气的时机!你本出自那高贵的父亲,出自赫利奥斯,你看你受了什么委屈,你竟被西绪福斯的儿孙在伊阿宋的婚筵上拿来取笑!你知道怎么办,我们生来是女人,好事全不会,但是,做起坏事来却最精明不过。”
在欧里庇特斯的剧作中,美狄亚既是一位悲惨的弃妇、心碎的母亲,也是会计谋,懂巫术的复仇女神。由此可见,在西方文化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既令人同情,又让人敬畏的东方女性形象。结合欧里庇特斯的创作背景,那时希腊正处于民主政治的衰落时期。欧里庇特斯对雅典的民主制度既拥护,又忧虑于其日渐显露的弊端。在剧作中,美狄亚以一己之力,对抗希腊强大的文明规则,对社会和命运的不公正进行绝望的反抗。也许正是由于这样一位东方女性,后世西方文学才会出现追求独立的简?爱和娜拉,以及当代一系列频频出现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
三、温顺的蝴蝶夫人
与美狄亚这一疯狂的复仇女神形象截然相反的是另一类西方文化中的蝴蝶夫人式的东方女性形象。蝴蝶夫人是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的主人公,后来被著名的音乐家普契尼改编成了歌剧而名噪一时。《蝴蝶夫人》讲述了美国中尉克平顿与日本女子乔乔桑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乔乔桑生下儿子,克平顿回到美国另娶他人。一年后,克平顿与新婚妻子回到日本,想要要回孩子。发现真相的乔乔桑痛苦不已,最终选择蒙上孩子的双眼自杀身亡。
除此之外,早期一些好莱坞电影里也有着类似蝴蝶夫人一样的东方女性。例如,华裔女演员黄柳霜曾在1922年的电影《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中饰演了一名叫莲花的中国女子,在救起了一位落水的美国白人以后,二人坠入爱河,产下一子。然而不久,在多重压力下,丈夫抛弃了莲花,莲花最后跳入水中,自杀身亡。1927年的影片《王苏茜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同样讲述了一个白人和中国女孩的故事。王苏茜先是沦为娼妓,后来成为一名白人杰夫科特的情妇,再遭到抛弃后历经种种不幸。最终,一个一直爱着王苏茜的白人画家洛马克斯搭救了她。
上述这一系列女性形象,无一不展示了东方女性为西方男性所掌控和玩弄的主题。在遭到抛弃后,要么选择殉情,要么等待另一个西方男性的拯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体现了西方男性中心主义的优越感和对东方女性的幻想:她们都是极其温顺且具有牺牲精神。而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蝴蝶夫人式的女性形象也不再是凄美和值得同情的。在女权主义的影响下,人们更倾向于接受那些勇于反抗,具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形象。
四、总结
无论是美狄亚或是蝴蝶夫人的形象,本质上都不能代表实际的东方本土形象,甚至可以说是东方文化中的女性角色在西方中心模式之下的一种扭曲的想象。然而,从跨文化的绝对来看,这两种形象的创造都有特殊的历史背景。遥远的东方对西方人来说,既是危险的,也是在后来被战胜的,因此呈现出了既令人畏惧,又可以随意亵玩的不同形象。在跨文化交流中,作为西方人,东方文化成为“他者”,怎样去阐释和构成对“他者”的解读,本质上是取决于自身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文化层面上的取舍,从而反映本群體的诉求。正如萨默瓦和波特说过的那样,“交流是一种反省:我们在交流中认识自身,评估自己的交流行为。”
参考文献:
[1]《西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潘一禾,浙江大学出版社.
[2]《李约瑟难题与东方主义》,胡传胜.
[3]《东方学》,【美】爱德华·萨义德,三联书店1999年版.
[4]《古希腊悲剧经典》(下),罗念生译,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305页.
[5]《跨文化传播》(第四版),【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