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作模式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骨骼肌肉系统(肌肉、韧带、肌腿、筋膜及关节等)对预先储存在大脑中相应动作程序的执行 [1] 。这种执行过程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的。大脑不会区别动作模式的合理与否,只能储存与动作模式相对应的信息,即动作程序。因而要想改变不合理的动作模式,就要改变大脑中所储存的错误信息。除此之外,大脑不会识别单一的肌肉,只能识别作为一个整体的动作模式 [2]。动作模式是在人体生长发育、教育、训练和环境交互作用下,不断的重新设置、升级、协同和优化的最佳功能状态,是人类身体活动和掌握所有技能的基础。人体的动作模式 具有人类先天遗传规定性与个人后天经历习得性。正确的动作模式就是指关节在正确的位置上,形态符合其力学特性,力的产生和传导高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动作模式;
一、了解人体环节稳定性与灵活性交替分布规律
人体由206块骨胳、640块肌肉、360个关节组成。这些骨胳、肌肉、关节又由结缔组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效运动的功能体系,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控制下,让身体进行运动。仔细观察和体会一下我们的身体环节就会发现,人体各关节是有稳定关节和灵活关节构成,并且稳定关节与灵活关节交替排列。人体的稳定关节有跖趾间、膝、核心区、颈椎、肩胛骨、肘、掌指间。灵活关节有踝、髋、胸椎、肩、腕、指间。(图1)
二、动作模式分类
从解剖学视角分析,动作模式指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所具备共同元素的一系列整体解剖动作[3]。美国运动委员会把基本动作模式分为五大类[4],分别是屈骸提起:日常生活中双腿下蹲的动作;单腿动作:弓步下蹲,侧步蹲等;推:前推、上推、侧推、下推;拉:前拉、上拉;旋转动作:在以上动作中同时也会发生旋转动作,例如行走过程或捡起身体左侧物体放至身体右侧,这些动作中胸椎都会发生旋转。按照动作模式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将动作模式分为基本功能动作模式和运动专项动作模式。基本功能动作模式是运动专项动作模式的基础,运动专项动作模式是基本功能动作模式的变化[5]。基本功能动作模式是人类为了完成日常生活和活动需要,在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动作模式,具有个体差异性。基本功能动作模式是遵循人体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规律逐渐形成的,符合人体功能解剖结构的动作模式。笔者认為,人类基本功能动作模式主要包括下蹲、俯身、转体、弓箭步、步态、滚、爬、投、推、拉等动作。基本功能动作模式是在人体的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中发挥作用,并且在不同平面可以采取不同角度来完成的,以满足人类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需求。根据人体环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侧重点的交替分布规律,人类生长和发展过程中可以概括为重要的有七个动作组成,主要涉及核心部位包括髋部、脊柱、肩部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蹲、伸、抬腿、踏、弓箭步,以及另外两个要求躯干稳定和躯干旋转的动作,它们分别是俯卧撑和躯干旋转稳定动作。运动专项动作模式是为完成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异需求所形成的动作模式。如:以发展速度、灵敏为主要目标的动作模式为速度灵敏类动作模式。以提高力量、功率为主要目标的动作模式为力量功率类动作模式。基本动作模式是专项动作模式的基础,二者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基本动作模式和专项动作模式之间的契合度较高。
三、动作发展序列视野下的体育教学
动作模式是我们掌握的所有技能以及所有其他练习和活动的基石,优质动作模式是强大动作绩效的本源和动作安全的最佳保障[6]。在体育教学领域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动作的发展,因为基本动作模式发展是学生动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基础动作模式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个体的多种基本动作模式能都得到基本的发展,将为他们的动作技能水平达到高级水平奠定基础。在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要更加强调对动作模式的训练,而不是对单一肌群的训练,动作模式训练是实现功能训练目标的手段,功能性训练是以建立基本动作模式为基础,最终提高人体运动表现与活动表现的运动模式。因此,发展学生基础动作模式至关重要。利用基本动作模式的专项化,教学中可以在课前准备活动、训练课中和训练课后放松阶段,损伤后恢复阶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使二者能够有机结合。专项不对称动作模式是以基本动作模式为基础,只不过它是基本动作模式的异化表现,专项不对称动作模式训练中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课后放松阶段、安排基本动作模式训练,以保证人体的基本动作模式。
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利用外部条件的干预,促使学生的动作模式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动作模式优化是复杂的体系,受多因素影响。同时还要兼顾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作模式。如中小学生在重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素质的提升的同时发展基本功能动作模式。高中以上阶段重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提升的同时发展运动专项动作模式。将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同正确动作模式建立结合进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翀.竞技体育动作模式的优化设计—以帆板和网球项目为例 [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5-19.
[2]杨勇.身体功能训练对改善儿童基本动作模式作用的研究. [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
[3]Kent M.Oxford dictionary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4]王雄,沈兆品.身体功能性训练动作手册【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11)
[5]崔运坤,贾燕.数量与质量、基本动作模式与专项动作模式的权 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开展的必要性[C]. 2013 年全国竞技 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3.
[6]张英波. 动作矩阵与动作模式训练解码[J]. 体育科研,2011,32 ( 4) : 21 - 26.
简介:张典(1982.1.6),汉,辽宁省营口市人,本科,职务:体育教师,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动作模式;
一、了解人体环节稳定性与灵活性交替分布规律
人体由206块骨胳、640块肌肉、360个关节组成。这些骨胳、肌肉、关节又由结缔组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效运动的功能体系,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控制下,让身体进行运动。仔细观察和体会一下我们的身体环节就会发现,人体各关节是有稳定关节和灵活关节构成,并且稳定关节与灵活关节交替排列。人体的稳定关节有跖趾间、膝、核心区、颈椎、肩胛骨、肘、掌指间。灵活关节有踝、髋、胸椎、肩、腕、指间。(图1)
二、动作模式分类
从解剖学视角分析,动作模式指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所具备共同元素的一系列整体解剖动作[3]。美国运动委员会把基本动作模式分为五大类[4],分别是屈骸提起:日常生活中双腿下蹲的动作;单腿动作:弓步下蹲,侧步蹲等;推:前推、上推、侧推、下推;拉:前拉、上拉;旋转动作:在以上动作中同时也会发生旋转动作,例如行走过程或捡起身体左侧物体放至身体右侧,这些动作中胸椎都会发生旋转。按照动作模式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将动作模式分为基本功能动作模式和运动专项动作模式。基本功能动作模式是运动专项动作模式的基础,运动专项动作模式是基本功能动作模式的变化[5]。基本功能动作模式是人类为了完成日常生活和活动需要,在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动作模式,具有个体差异性。基本功能动作模式是遵循人体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规律逐渐形成的,符合人体功能解剖结构的动作模式。笔者认為,人类基本功能动作模式主要包括下蹲、俯身、转体、弓箭步、步态、滚、爬、投、推、拉等动作。基本功能动作模式是在人体的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中发挥作用,并且在不同平面可以采取不同角度来完成的,以满足人类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需求。根据人体环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侧重点的交替分布规律,人类生长和发展过程中可以概括为重要的有七个动作组成,主要涉及核心部位包括髋部、脊柱、肩部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蹲、伸、抬腿、踏、弓箭步,以及另外两个要求躯干稳定和躯干旋转的动作,它们分别是俯卧撑和躯干旋转稳定动作。运动专项动作模式是为完成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异需求所形成的动作模式。如:以发展速度、灵敏为主要目标的动作模式为速度灵敏类动作模式。以提高力量、功率为主要目标的动作模式为力量功率类动作模式。基本动作模式是专项动作模式的基础,二者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基本动作模式和专项动作模式之间的契合度较高。
三、动作发展序列视野下的体育教学
动作模式是我们掌握的所有技能以及所有其他练习和活动的基石,优质动作模式是强大动作绩效的本源和动作安全的最佳保障[6]。在体育教学领域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动作的发展,因为基本动作模式发展是学生动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基础动作模式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个体的多种基本动作模式能都得到基本的发展,将为他们的动作技能水平达到高级水平奠定基础。在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要更加强调对动作模式的训练,而不是对单一肌群的训练,动作模式训练是实现功能训练目标的手段,功能性训练是以建立基本动作模式为基础,最终提高人体运动表现与活动表现的运动模式。因此,发展学生基础动作模式至关重要。利用基本动作模式的专项化,教学中可以在课前准备活动、训练课中和训练课后放松阶段,损伤后恢复阶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使二者能够有机结合。专项不对称动作模式是以基本动作模式为基础,只不过它是基本动作模式的异化表现,专项不对称动作模式训练中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课后放松阶段、安排基本动作模式训练,以保证人体的基本动作模式。
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利用外部条件的干预,促使学生的动作模式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动作模式优化是复杂的体系,受多因素影响。同时还要兼顾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作模式。如中小学生在重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素质的提升的同时发展基本功能动作模式。高中以上阶段重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提升的同时发展运动专项动作模式。将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同正确动作模式建立结合进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翀.竞技体育动作模式的优化设计—以帆板和网球项目为例 [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5-19.
[2]杨勇.身体功能训练对改善儿童基本动作模式作用的研究. [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
[3]Kent M.Oxford dictionary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4]王雄,沈兆品.身体功能性训练动作手册【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11)
[5]崔运坤,贾燕.数量与质量、基本动作模式与专项动作模式的权 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开展的必要性[C]. 2013 年全国竞技 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3.
[6]张英波. 动作矩阵与动作模式训练解码[J]. 体育科研,2011,32 ( 4) : 21 - 26.
简介:张典(1982.1.6),汉,辽宁省营口市人,本科,职务:体育教师,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