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摘要】目的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观察等剂量不同容量的氯胺酮肌注对小儿麻醉诱导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减少麻药用量, 提高患者周转速度,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方法 选择100例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两组 ,即氯胺酮稀释组(A组)n=50, 氯胺酮原液组(B组)n=50,对比肌注等剂量不同容量的氯胺酮对麻醉的影响,监测患儿入睡时间T和对手术切皮反应及对患儿血样饱和度影响 ;对比Ta和 Tb差值,对比A组和B组需要追加氯胺酮例数,对比A组和B组血氧饱和度差异。结果 A组诱导入睡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只有9例需要追加麻药而B组有36例需要追加麻药,A组和B组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稀释后肌注氯胺酮可以明显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和减少氯胺酮的用量。
【关键词】 氯胺酮 等剂量不同容量效果差异 麻醉诱导
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已有数十年历史。氯胺酮对中枢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我们通过等剂量不同容量的氯胺酮肌注后观察患儿的入睡时间,手术切皮刺激,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00例ASAⅠ~ Ⅱ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患儿。年齡 1-4岁,其中男 92例 ,女 8例 ; 全身情况良好无其它系统疾病。手术方式为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两组 ,即氯胺酮稀释组(A组)n=50, 氯胺酮原液组(B组)n=50
1.1麻醉 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体重3kg以下者为0.1mg,7—9kg为0.2mg,12—16kg为0.3mg,20—27kg为0.4mg。)A组肌注氯胺酮稀释一倍,B组肌注氯胺酮原液。(A组和B组均肌注氯胺酮每公斤5.5毫克)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面罩吸氧,常规监测。手术当中适当静注氯胺酮维持麻醉,保证麻醉平稳。
1.2监测 患儿肌注氯胺酮后入睡的时间,患儿手术切皮是否需要追加氯胺酮,患儿入室后的血氧饱和度。
1.3测定方法 入睡时间的测定,肌注完毕拔出针头开始计时,患儿没有睫毛反射,大声呼其名没有反应为计时结束。患儿不能耐受切皮刺激(患儿出现动体反应)则需要追加氯胺酮,监测患儿入室后的血样饱和度。对患儿入睡时间、手术切皮反、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对A组B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看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入睡时间显著缩短,A.B两组肌注氯胺酮后入睡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8%的患儿需要追加氯胺酮,而B组有72%的患儿需要追加氯胺酮,差距显著有统计学意义。A组血氧饱和度97.2 %B组血氧饱和度97.8 %虽有差距但临床意义。
(见表1、2)
三、讨论
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已有数十年历史。 氯胺酮在基层医院仍然广泛用于小儿麻醉诱导。通过数据对比得出A组诱导入睡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只有9例需要追加麻药而B组有36例需要追加麻药,AB两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稀释后肌注氯胺酮可以明显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和减少氯胺酮的用量对患儿氧和无差异。所以稀释后肌注氯胺酮可以减少麻药用量, 提高患者周转速度,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5—481.
[2] 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14.
【摘要】【摘要】目的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观察等剂量不同容量的氯胺酮肌注对小儿麻醉诱导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减少麻药用量, 提高患者周转速度,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方法 选择100例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两组 ,即氯胺酮稀释组(A组)n=50, 氯胺酮原液组(B组)n=50,对比肌注等剂量不同容量的氯胺酮对麻醉的影响,监测患儿入睡时间T和对手术切皮反应及对患儿血样饱和度影响 ;对比Ta和 Tb差值,对比A组和B组需要追加氯胺酮例数,对比A组和B组血氧饱和度差异。结果 A组诱导入睡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只有9例需要追加麻药而B组有36例需要追加麻药,A组和B组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稀释后肌注氯胺酮可以明显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和减少氯胺酮的用量。
【关键词】 氯胺酮 等剂量不同容量效果差异 麻醉诱导
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已有数十年历史。氯胺酮对中枢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我们通过等剂量不同容量的氯胺酮肌注后观察患儿的入睡时间,手术切皮刺激,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00例ASAⅠ~ Ⅱ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患儿。年齡 1-4岁,其中男 92例 ,女 8例 ; 全身情况良好无其它系统疾病。手术方式为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两组 ,即氯胺酮稀释组(A组)n=50, 氯胺酮原液组(B组)n=50
1.1麻醉 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体重3kg以下者为0.1mg,7—9kg为0.2mg,12—16kg为0.3mg,20—27kg为0.4mg。)A组肌注氯胺酮稀释一倍,B组肌注氯胺酮原液。(A组和B组均肌注氯胺酮每公斤5.5毫克)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面罩吸氧,常规监测。手术当中适当静注氯胺酮维持麻醉,保证麻醉平稳。
1.2监测 患儿肌注氯胺酮后入睡的时间,患儿手术切皮是否需要追加氯胺酮,患儿入室后的血氧饱和度。
1.3测定方法 入睡时间的测定,肌注完毕拔出针头开始计时,患儿没有睫毛反射,大声呼其名没有反应为计时结束。患儿不能耐受切皮刺激(患儿出现动体反应)则需要追加氯胺酮,监测患儿入室后的血样饱和度。对患儿入睡时间、手术切皮反、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对A组B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看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入睡时间显著缩短,A.B两组肌注氯胺酮后入睡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8%的患儿需要追加氯胺酮,而B组有72%的患儿需要追加氯胺酮,差距显著有统计学意义。A组血氧饱和度97.2 %B组血氧饱和度97.8 %虽有差距但临床意义。
(见表1、2)
三、讨论
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已有数十年历史。 氯胺酮在基层医院仍然广泛用于小儿麻醉诱导。通过数据对比得出A组诱导入睡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只有9例需要追加麻药而B组有36例需要追加麻药,AB两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稀释后肌注氯胺酮可以明显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和减少氯胺酮的用量对患儿氧和无差异。所以稀释后肌注氯胺酮可以减少麻药用量, 提高患者周转速度,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5—481.
[2] 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