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学常识的不断普及,人们对高血脂的了解也逐渐增加。高血脂是引发心血管疾患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专家指出,高血脂需要严格控制,而且控制标准,因人而异,各有不同。
高血脂危害大
血脂是指我们的血液中含有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目前能反映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血脂指标有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的危害最为严重,被称之为“坏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当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任一项超过正常值,或者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都属于高血脂的范畴,都会对心血管造成危害。
高血脂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专家指出,血液中增高的脂质,尤其是“坏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它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变性、坏死、脱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影响内皮的功能。而且当血管内皮出现损伤以后,增高的脂质又会通过损伤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同时血液中的血小板也会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粥样硬化斑块又分为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两种,稳定斑块不易破裂,但会逐渐变大,使血管腔变窄,造成心脏、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引起心绞痛、脑供血不足;易损斑块容易发生破裂,一旦破裂,斑块内的物质涌出就形成了血栓,堵塞住心脑血管,就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猝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
血脂控制因人而异
高血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巨大,因此高血脂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自己的血脂水平,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那血脂水平控制在多少才算达标呢?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指出,血脂的控制,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最为重要,理想水平为低于3.12 mmol/L,如果超过4.14 mmol/L就可以诊断为高血脂了,但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血脂的达标值,尤其是“坏胆固醇”的达标值也就不同,应因人而异。比如,高血脂同时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或曾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的患者,这两类人群应将“坏胆固醇”控制在2.07 mmol/L以下;患有冠心病、中风、糖尿病、慢性肾病中任何一种的患者,或者患有高血压同时存在“男性年龄≥45岁、女性≥55岁、肥胖、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等危险因素中三项的患者,他们的“坏胆固醇”必须控制在2.59 mmol/L以下;患有高血压同时伴有上述危险因素中一项的患者,“坏胆固醇”应控制在3.37 mmol/L以下;只存在“男性年龄≥45岁、女性≥55岁、肥胖、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中一到两项的人群,“坏胆固醇”的水平低于4.14 mmol/L即可。
降低血脂讲求方法
高血脂患者要想让自己的血脂水平达标,首先要合理饮食,日常生活里应尽量选用低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各种植物性食物,还有禽肉、乳品、鱼、蛋清等,尽量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尤其是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如猪油及各种动物油、鱼子、蟹黄等。在适当摄取富含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时,可增加富含磷钙的大豆制品、蘑菇类等食物的摄入,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维护血管功能。
另外,研究发现大蒜、茄子、香菇、木耳、洋葱、海带、芹菜、黄瓜、菠菜、胡萝卜、冬瓜、粗燕麦、茶叶、山楂、苹果、葡萄、大豆、鱼类等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脂作用,平时可以适当多吃。
其次,要加强运动。研究发现运动对机体的脂质代谢具有积极的影响,运动能够促进机体的代谢,提高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脂质的运转、分解和排泄,比如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太极剑、中华通络操、爬山等运动,如果能持之以恒,就能达到防治高血脂的目的,进而降低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如果饮食加运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血脂水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降血脂药物,西药如他汀类药物,中药如通心络胶囊。
其中,通心络胶囊含有五种独特的虫类药成分,所含的多种酶类、水蛭素等可以降低血管中增高的“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升高“好胆固醇”浓度,能让血脂稳定在健康水平。据国内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可以清除血液中升高的脂质和凝集的血小板,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这些物质在血管壁的沉积,防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免受高血脂的损害,能修复已经受损的血管内皮,让血管内皮变得光滑平整,粥样硬化斑块无法形成;另外还能稳定消融血管内已经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塞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近年来,通心络胶囊调节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稳定易损斑块等这些方面的良好疗效,不仅得到了国内医学界的实验验证,而且还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
高血脂危害大
血脂是指我们的血液中含有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目前能反映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血脂指标有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的危害最为严重,被称之为“坏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当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任一项超过正常值,或者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都属于高血脂的范畴,都会对心血管造成危害。
高血脂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专家指出,血液中增高的脂质,尤其是“坏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它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变性、坏死、脱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影响内皮的功能。而且当血管内皮出现损伤以后,增高的脂质又会通过损伤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同时血液中的血小板也会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粥样硬化斑块又分为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两种,稳定斑块不易破裂,但会逐渐变大,使血管腔变窄,造成心脏、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引起心绞痛、脑供血不足;易损斑块容易发生破裂,一旦破裂,斑块内的物质涌出就形成了血栓,堵塞住心脑血管,就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猝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
血脂控制因人而异
高血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巨大,因此高血脂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自己的血脂水平,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那血脂水平控制在多少才算达标呢?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指出,血脂的控制,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最为重要,理想水平为低于3.12 mmol/L,如果超过4.14 mmol/L就可以诊断为高血脂了,但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血脂的达标值,尤其是“坏胆固醇”的达标值也就不同,应因人而异。比如,高血脂同时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或曾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的患者,这两类人群应将“坏胆固醇”控制在2.07 mmol/L以下;患有冠心病、中风、糖尿病、慢性肾病中任何一种的患者,或者患有高血压同时存在“男性年龄≥45岁、女性≥55岁、肥胖、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等危险因素中三项的患者,他们的“坏胆固醇”必须控制在2.59 mmol/L以下;患有高血压同时伴有上述危险因素中一项的患者,“坏胆固醇”应控制在3.37 mmol/L以下;只存在“男性年龄≥45岁、女性≥55岁、肥胖、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中一到两项的人群,“坏胆固醇”的水平低于4.14 mmol/L即可。
降低血脂讲求方法
高血脂患者要想让自己的血脂水平达标,首先要合理饮食,日常生活里应尽量选用低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各种植物性食物,还有禽肉、乳品、鱼、蛋清等,尽量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尤其是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如猪油及各种动物油、鱼子、蟹黄等。在适当摄取富含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时,可增加富含磷钙的大豆制品、蘑菇类等食物的摄入,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维护血管功能。
另外,研究发现大蒜、茄子、香菇、木耳、洋葱、海带、芹菜、黄瓜、菠菜、胡萝卜、冬瓜、粗燕麦、茶叶、山楂、苹果、葡萄、大豆、鱼类等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脂作用,平时可以适当多吃。
其次,要加强运动。研究发现运动对机体的脂质代谢具有积极的影响,运动能够促进机体的代谢,提高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脂质的运转、分解和排泄,比如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太极剑、中华通络操、爬山等运动,如果能持之以恒,就能达到防治高血脂的目的,进而降低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如果饮食加运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血脂水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降血脂药物,西药如他汀类药物,中药如通心络胶囊。
其中,通心络胶囊含有五种独特的虫类药成分,所含的多种酶类、水蛭素等可以降低血管中增高的“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升高“好胆固醇”浓度,能让血脂稳定在健康水平。据国内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可以清除血液中升高的脂质和凝集的血小板,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这些物质在血管壁的沉积,防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免受高血脂的损害,能修复已经受损的血管内皮,让血管内皮变得光滑平整,粥样硬化斑块无法形成;另外还能稳定消融血管内已经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塞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近年来,通心络胶囊调节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稳定易损斑块等这些方面的良好疗效,不仅得到了国内医学界的实验验证,而且还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