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我们更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的教与学。为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差异的学习,帮助所有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更加关注教学方式变化。启发式、发现式、自学式、活动式、问题解决式等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卓有成效的方法。而探究式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自行探索研究为基本方式的教学模式。也被称作自主学习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是对科学和人本性的回归。
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大学以及基础教育阶段,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而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十分紧迫,而且今年教育部推行了《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在大部分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研究的情况下,本课题立足于新大纲内容上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技术模块,用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定量研究了探究式教学法在各个模块的量性实效。
1统计学定量研究实验概述
首先确定实验对象为2010级160名中职新生。其中抽取外语系80名新生通过统计学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差异检验,也就是双侧Z检验,对他们的中考英语成绩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抽取的80名学生不具备显著性差异,因此这80名学生可以代表2010级的全体中职新生的英语水平。
其次把80名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两个班,两个班采用同样的教材学习,但是实验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而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两个班各40人,开始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也就是F检验。通过检验得出结论两个独立样本方差检验显示齐性,说明两个位相关样本来自同一个整天两个样本为相关样本。
再次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抽取20人,根据2010年和2011年的期末考试成绩 在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模块的得分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也就是t检验。我们以基础模块为例加以说明:
检验的步骤:
1.1提出假设
①零假设H0:μ1=μ2
②备择假设H1:μ1≠μ2
1.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两组教学方法在基础模块的测验分数假定是从两个正态总体随机抽出的相关样本,而两个相应差数的总体也是正态分布,而差数的总体标准差δD未知,差数的数目n=20<30为小样本,于是样本的差数平均数与差数的总体平均数的离差统计量呈t分布。其检验统计量为
1.3确定检验形式
没有资料可以说明两种教学方法哪一种效果好,故采用双侧检验。
1.4统计决断
根据自由度df=n-1=20-1=19,查统计用表t值表P(2), t(19)0.05 = 2.093 t(19)0.01=2.861,由于计算出|t|=1.82,|t|=1.82<t(df)0.05= 2.093,则P>0.05,于是根据表1 t检验统计决断的规则,保留H0拒绝H1 。其结论为:实验组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模块上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
表1t检验统计决断的规则
得出结论:通过一年的探究式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板块形成的差异不大。但是在职业板块,尤其是拓展板块会形成及其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没有呈现出大的变化。而在拓展板块一开始就形成了显著的差异,在职业板块的效应上面,体现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法使用时间越久那么差异也就更加地显著。
2实验推论
由此可知:探究性学习是适应未来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运而生的。《新大纲》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职业技能发展奠定基础。
表2探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显著性比较柱形图
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方式都具有新的特点,这与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它是新大纲指引下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过程,进而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在研究中与人交往和合作,学会如何表达或展示研究的成果。学会将书本知识应用到职业实践中。因此探究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很有必要。
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大学以及基础教育阶段,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而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十分紧迫,而且今年教育部推行了《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在大部分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研究的情况下,本课题立足于新大纲内容上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技术模块,用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定量研究了探究式教学法在各个模块的量性实效。
1统计学定量研究实验概述
首先确定实验对象为2010级160名中职新生。其中抽取外语系80名新生通过统计学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差异检验,也就是双侧Z检验,对他们的中考英语成绩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抽取的80名学生不具备显著性差异,因此这80名学生可以代表2010级的全体中职新生的英语水平。
其次把80名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两个班,两个班采用同样的教材学习,但是实验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而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两个班各40人,开始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也就是F检验。通过检验得出结论两个独立样本方差检验显示齐性,说明两个位相关样本来自同一个整天两个样本为相关样本。
再次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抽取20人,根据2010年和2011年的期末考试成绩 在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模块的得分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也就是t检验。我们以基础模块为例加以说明:
检验的步骤:
1.1提出假设
①零假设H0:μ1=μ2
②备择假设H1:μ1≠μ2
1.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两组教学方法在基础模块的测验分数假定是从两个正态总体随机抽出的相关样本,而两个相应差数的总体也是正态分布,而差数的总体标准差δD未知,差数的数目n=20<30为小样本,于是样本的差数平均数与差数的总体平均数的离差统计量呈t分布。其检验统计量为
1.3确定检验形式
没有资料可以说明两种教学方法哪一种效果好,故采用双侧检验。
1.4统计决断
根据自由度df=n-1=20-1=19,查统计用表t值表P(2), t(19)0.05 = 2.093 t(19)0.01=2.861,由于计算出|t|=1.82,|t|=1.82<t(df)0.05= 2.093,则P>0.05,于是根据表1 t检验统计决断的规则,保留H0拒绝H1 。其结论为:实验组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模块上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
表1t检验统计决断的规则
得出结论:通过一年的探究式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板块形成的差异不大。但是在职业板块,尤其是拓展板块会形成及其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没有呈现出大的变化。而在拓展板块一开始就形成了显著的差异,在职业板块的效应上面,体现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法使用时间越久那么差异也就更加地显著。
2实验推论
由此可知:探究性学习是适应未来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运而生的。《新大纲》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职业技能发展奠定基础。
表2探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显著性比较柱形图
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方式都具有新的特点,这与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它是新大纲指引下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过程,进而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在研究中与人交往和合作,学会如何表达或展示研究的成果。学会将书本知识应用到职业实践中。因此探究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