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寒门求学苦、受助不感恩、爱心被亵渎的沉重故事。
捐资助学是一种美德,捐资助学的过程往往是在感恩、祥和的浓浓暖意中进行。然而。发生在重庆市的一件助学官司,经过却令人感到尴尬和痛心。
贫寒子弟求学难,
得到资助把梦圆
1979年7月,邓林出生在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胄下垂和腿神经萎缩症,母亲也在2000年的一次火灾中烧伤全身。两人几乎丧失了劳动力。为了供邓林上学,父亲只得拖着有病的身体到万州区当。棒棒(挑夫)下苦力。好多次都因为支撑不了而累倒在街头:已经年过七旬的奶奶,也不顾年老多病,到万州城里捡垃圾,拾破烂卖钱,给孙子凑学费。
尽管家境十分贫寒。从小就酷爱学习的邓林十分懂事,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1999年高考期间,由于压力太大,邓林夜里常常失眠。结果在考场上发挥欠佳,仅以高出重点线十几分的成绩被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燕山大学录取。
苦难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成绩优异的邓林在读大三时。得知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正在招收研究生。不由又勾起了他深埋心底的北大情结。于是他立即报了名,然后便一门心思扑在了考研上。这次他准备充分,发挥出色,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被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录取为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
2003年7月12日。当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邓林家里时,小山村沸腾了,邓林一家人更是喜出望外,然而高达5万元的研究生学费又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当邓林忐忑不安地把自己矛盾的心情告诉父母时,没想到家里人全都支持他上北大。当天晚上,邓家祖孙三代商量后决定:一起进万州城,一边为邓林打工挣学费,一边想法托亲友担保贷款。到城里后,邓林本想做家教。但连续几天都没找到雇主;邓父拖着病体则整天扛着扁担(做挑夫)揽活;母亲由于被烧伤的上肢仍未完全康复,就与70多岁的奶奶一起捡废品卖。看着父母、奶奶被病痛和艰难折磨得变了形的脸,邓林心酸、心痛:全家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自己怎能袖手一旁,作壁上观啊!?
正当邓家为孩子的研究生学费一筹莫展时,好运忽然降临到他们头上。2003年7月29日,《三峡都市报》一位记者以《为上北大当挑夫,寒门学于感动一片天》为题,报道了邓林在家庭债台高筑、陷入绝境的情况下,为凑学费,毅然同父亲一起到城里当挑夫的感人事迹。报纸刊登后,在全市引起了热切的关注,不少市民通过电话和信件表达他们对邓林一家人的敬佩和赞赏之情,捐款捐物的络绎不绝。
在重庆市开县经营玻璃店的李富华也在报纸上看到了邓林的事迹。已经45岁的李富华也经历了坎坷的人生:出身农村的他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因为家里很穷,实在没钱供他上学,他只好含泪辍学为生存而打拼。在吃过不少苦,流过不少辛酸泪后。他终于打拼成了一个拥有玻璃加工公司的小商人。邓林的经历令他唏嘘和感慨,心灵也受到极大震动。
看到报纸的第二天,细心的李富华就打电话到报社,终于找到了这个寒门学子。电话里,他鼓励邓林说:“你是好样的!再苦再难也别辍学,为圆你的北大梦,我一定会帮助你的!”当天。他就通知邓林的父亲来到开县,看了邓林的大学学生证和北大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后,当即从货款中拿出2000元现金给邓父,并承诺说:“你的孩子逆境求学。太不容易!我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资助邓林在北大读完硕士研究生。如果能考上博士。我也继续资助。”当年的8月26日。在邓林上北京大学读书时,李富华再次赶到万州区。将2000元现金送给他。并一再叮嘱他好好学习。以后别去打工了。需要学费、生活费,直接告诉自己,自己给他寄到北京去。而这天,《三峡都市报》社也将募捐到的1.63万元钱交到了邓林的手。
握着这一份份沉甸甸的爱,邓林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不禁热泪滚落,饱含深情地对李富华说:“谢谢好心的叔叔,我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的厚望。我在完成了学业后。一定要用我的真才实学回报社会,回报们这些帮助过我的恩人!”
只要资助不感恩,
愚弄善举好无情
自从承诺了资助这位贫困的北大研究生后。李富华一直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他不管自己生意是亏还是赢。定期不定期地给邓林的银行账户卡或北大校园地址打款寄钱,每学期都不少于4000元。
开始,邓林还很感激李富华,把李富华当成自己的亲人,作为心灵深处的依靠,有什么困难、忧烦、心思都向这位好心的叔叔倾诉。过年过节,时不时打电话或写信给李富华,在汇报学习情况的同时。还有说不完的感谢话。李富华更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除了每学期按时寄学费外,每当邓林过生日、过节日、放寒暑假回家乡等时候,李富华都要打电话给他。额外寄钱给他。嘱咐他不要太节省,买些好衣服穿,吃好一点,别影响身体健康。
2005年,李富华继续给邓林银行卡上打钱,资助他学习。可是,这一年,邓林除了打电话要钱外。再也没有一声问候,一声感谢。李富华是个老实厚道的人,一直以为这个勤奋的学子在钻研学业、忙碌科研,给不给自己打电话、说声道谢,无所谓。
2005年6月,邓林突然现身于重庆万州区,拜访李富华,一进房子,就急匆匆地向李富华要钱:“李叔,最近我学习花费很大。要买很多研究资料,能不能支援我一笔钱?”李富华以为他专门从北京赶回来要钱,就赶忙拿了一瓶矿泉水给他解渴。然后,二话没说,就把保险柜里8000多元货款全部拿给他,还关切地说:“你需要钱,打个电话来就行了。不要这么麻烦从北京跑回来,耽误了学习和研究啊。这点钱够吗?你其他还需要什么吗?”邓林有些尴尬和焦急的样子,摇摇头。一句感谢话也没说。揣起钱掉头就走了。
李富华见他很焦急,以为他学习忙,也没在意。事后更没问邓林将这笔巨款到底用在了哪里。
2006年11月,李富华正在给一家建筑工地送玻璃,邓林突然打来电话,可怜巴巴地说:“李叔,我最近在搞一个大的软件课题研究,需要大笔经费。可是我家里穷,又没有别的经济来源,眼看这个课题研究要泡汤了。我心里急呀……”听说他急需课题研究费,李富华就在电话里安慰邓林道:“你别着急。只要叔叔能拿得出,叔叔帮你拿吧。不过,你一定要把这个课题研究搞好哟。”没想到,李富华这么爽快就答应拿钱,邓林也不客气了,张口就要5万元。当时,李富华手头也很紧,家里也出现了变故:母亲生病了要钱。岳父摔伤了要钱。孩子读重点学校要钱,生意也很不景气。李富华实在拿不出那么多,就商量着说:“我最近也有些困难,我给你寄1万元行不行?”“李叔叔,你是个大老板呀,慷慨点吧,我现在真的急需钱啊!在我卡上打3万元吧!”“好的,我争取给你2万多吧,好吗?”
如此狮子大开口地要钱,如此毫不客气地索取, 李富华还是没有半点抱怨。尽管他很为难,家里也急需用钱,接电话后,他二话没说,当天下午,就把给自己母亲和岳父准备的医疗费拿出来,到工商银行里,给邓林的牡丹卡打去了2,4万元。
这笔巨款打去后,邓林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说,好像李富华应该给他的、亏欠了他的一样。事后,还是李富华主动打电话问他钱收到没有,他才支支吾吾应付了几句,钱到底怎么用的,也不告诉李富华。李富华怕伤害他自尊心,也不过问。但是,他心里有些隐隐不悦。
他资助给邓林这笔巨款,没有给家里人说明。李富华78岁的老母亲见没有钱治病了,就询问儿子。得知他把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穷研究生,为此,老母亲唠叨了好久,一再责备儿子不孝,让李富华很尴尬。
2007年春节,很久不与李富华联系的邓林穿着皮西服、打着领带、脚蹬鳄鱼皮鞋,非常时髦、豪气地突然闯进李富华的玻璃店。然后,他滔滔不绝地大谈别人如何会赚钱。如何潇洒地用钱。见李富华满脸不高兴。邓林马上讨好地说:“李叔,我在北京朋友很多,做大生意很好赚钱。最近,我联系了一个项目,投资三四十万元就可以有几百上千万元的回报!就是做网络,开网站!我是软件工程的研究生,我懂技术。只要你投资,我管技术。我们合伙一起搞网络,保证能赚大钱!”
李富华见他像个生意人一样,有些厌恶这个孩子的浮躁,就好心劝他:“你是不是还在读研究生呀?等你学业有成了,毕业了,再靠本事做生意、赚钱也不迟啊!我家在万州,我不会去北京做生意的,何况,我对电脑和网络一窍不通。”
邓林见李富华有些愠怒了,只好悻悻地离开。
这个年轻人太看重钱了。回想整个资助过程。他发现这名受资助的学子缺少感恩之心。
2007年7月23日,一个偶然的事件,让李富华发现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受蒙骗和愚弄了!
这天,他因为在生意上碰到一件棘手的事,想找在北京见多识广的邓林咨询。他打邓林留下的电话,谁知这个经常打电话来要钱的手机已经停机。李富华不甘心。又给邓林在北大校园住的寝室打电话。寝室一位同学说:好几年都不见邓林在学校上课了,现在不知道邓林的下落。
邓林难道失踪了?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李富华又辗转打电话找到北大软件学院了解情况。再次得知,邓林早已不在该校读书。接电话的老师告诉李富华:4年时间,邓林的研究生课程共12门。却仅仅修完了其中1门。五年学时,最后一年已不可能学完剩下的11门课程。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教务处的赵老师也证实:邓林系自费研究生。并非公费研究生。
随后,心中焦急的李富华又来到万州区太龙镇岭坪村找邓林家人,谁知,邓家是铁将军把门,让李富华吃了一个闭门羹。一连串的坏消息,深深刺痛了李富华。他认为自己的爱心受到了亵渎、欺骗,自己的善举也被这个“硕士研究生”耍弄、忽悠了!四年啊。四年好心的资助。四年苦苦的等待,四年殷切的期望,等来的却是这个学子把大笔爱心款捞走后。竟然“胜利大逃亡”——逃学了!
愤怒的李富华痛苦、彷徨了好几天。最后才找到重庆市升腾律师事务所高精忠律师咨询,在高律师鼓励下,他决定拿起法律武器,向这个虚伪的、骗人的“硕士研究生”讨个说法。
借助法律讨公道,
官司引发议论
2007年7月30日,李富华已正式委托重庆升腾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精忠,请他收集证据,帮忙写诉状,到法院起诉邓林,要求邓返还自己资助的4.3万余元学费,并公开道歉。
起诉前,高律师和李富华再一次四处寻找邓林的下落,却一直联系不上邓林本人。高律师说,“如果联系不上邓林本人,法院也可按公告送达起诉书的形式,缺席审判。”
8月5日,重庆市多名工商业界人士看到媒体对邓林“携资助人善款逃学”的报道后。纷纷打电话给高律师说。2005年初,邓林就可能离开北大,到重庆主城区开办起了公司,直到2007年年5月份才又在主城区失踪。失踪前,他欠了多位商家老板的钱,他们拟组成受害者联盟。向邓林讨还欠款。
这些信息表明:邓林完全在欺骗李富华。从2005年起,他根本就没有在北京大学读书了,而是一边打电话向李富华索要“求学着款”。一边成了一名生意场上的“聚财高手”,在重庆市内借办公司为名,四处大捞钱财。
善良的李富华从律师处得知这些消息,非常震惊和心疼。直到此时他才明白,自己一颗善心给“北大研究生”亵渎了!为此,李富华打官司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宣称:他打这个官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拿回这笔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通过舆论宣传,提醒更多行善者不要再上当受骗。
8月15日,在全国一片舆论的谴责声中。一直深藏不露的邓林终于现身了。他不敢跟恩人李富华联系。行动诡秘的他,只是与一名外地记者秘密见面。并说明了他把别人捐助的善款用于开办公司而“问心无愧”的理由和躲藏不敢见李富华的原因。
邓林大言不惭地说,能够得到数万元的捐赠,那是被媒体推上来的,他自己没有选择。“至今我心里都不好受。因为我已经是成年人,我有手有脚。并非残疾人。接受别人的捐赠并不符合我个人的性格。当时社会上捐资助学方面的慈善活动不多。大篇幅报道我也是一种社会需要。我推测报社、政府这样做,就是期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以此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至于为什么要退学,邓林说,为了他上学,家里已借钱近三万,另外,北大软件学院并非他本人兴趣所爱,“当初,我报考的是光华管理学院,因分不够未录取,才读的软件学院。”邓林解释。退学的原因还在于,他熟悉的一些北大师兄毕业后至今还是公司小职员,“工资不过五千左右,如此下去。要想在北京置房几乎不可能。所以何不早点自己创业。”邓林称。自己将来不愿过小职员的日子。便带着学校退回的善款,开始了自己创业。
2005年6月,他退学后,用学校退回来的2万元学费,加上李富华后来又给的2.4万元助学款。又从亲戚那里借到一笔钱,创办“重庆名商科技公司”。任法人代表,另有他的哥哥和姑姑两名股东。主要从事节能(电)产品生产、销售。
至于自己为什么一直躲着恩人不肯见面。邓林称,因为自己办的公司借了些钱,一个姓黄的老板派人四处追杀他,迫于安全考虑,才不敢给李富华打电话。邓林还说,自己不是骗子。自己开的“名商科技公司”有资金上百万,自己在万州区流水桥附近经营一家餐具消毒中心。业务覆盖全区近半数餐馆,收入颇丰。
对于恩人的起诉,他还说。那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事到如今,没有办法,必须面对。如果不是因为考虑家人,我不会理睬这事,因为我问心无愧。我没有犯法!如果不是考虑家里父母的感受,我并不在乎这个。其实,对我来说名誉并没有失去什么。因为我清楚我自己的处事原则。”
据了解,8月10日,万州区法院已经正式立案受理他向邓林追讨善款一案,9月24日上午9时开庭。法院的传票已经发出。他一定要在法庭上向邓林讨公道。
这个全国首例资助人状告受助学生的案件公开后,人们议论纷纷。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高级心理咨询师高小平分析认为,邓林这种寒门学子心态有些问题:他获得了慈善人士的爱心捐款之后。心态就开始变浮躁了,认为拿钱很容易,享受也快慰,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健康心态,可以以“寒门学子”身份不劳而获,轻松得利,根本用不着再勤奋,再努力,再吃苦!也就再没有耐心读书了。
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志勇分析认为:从法律角度来看,李富华先生与小邓之间的官司。法律性质属于赠与合同纠纷。李先生与小邓作为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他们的之间的法律关系就是赠与合同法律关系。
按照我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所谓赠与合同,就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同时。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条的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就本案而言,李富华先生与小邓之间的赠与合同就属于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就是说,李富华先生资助小邓,是为了帮助其完成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小邓接受李先生的赠款,只能用于完成学业,而不能挪作他用。但是,本案中,小邓显然辜负了李先生的良苦用心,其接受赠与后,并没有将赠款用于学业,而是逃学去开公司。显然,小邓没有按照约定来使用赠款,因此。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李富华起诉邓林的案件最后如何结局,我们尚不得而知。但这一特殊的案件除了将引起人们对邓林的谴责外,还必将引起很多人的深层思考!
(责编 向 丽)
捐资助学是一种美德,捐资助学的过程往往是在感恩、祥和的浓浓暖意中进行。然而。发生在重庆市的一件助学官司,经过却令人感到尴尬和痛心。
贫寒子弟求学难,
得到资助把梦圆
1979年7月,邓林出生在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胄下垂和腿神经萎缩症,母亲也在2000年的一次火灾中烧伤全身。两人几乎丧失了劳动力。为了供邓林上学,父亲只得拖着有病的身体到万州区当。棒棒(挑夫)下苦力。好多次都因为支撑不了而累倒在街头:已经年过七旬的奶奶,也不顾年老多病,到万州城里捡垃圾,拾破烂卖钱,给孙子凑学费。
尽管家境十分贫寒。从小就酷爱学习的邓林十分懂事,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1999年高考期间,由于压力太大,邓林夜里常常失眠。结果在考场上发挥欠佳,仅以高出重点线十几分的成绩被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燕山大学录取。
苦难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成绩优异的邓林在读大三时。得知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正在招收研究生。不由又勾起了他深埋心底的北大情结。于是他立即报了名,然后便一门心思扑在了考研上。这次他准备充分,发挥出色,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被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录取为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
2003年7月12日。当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邓林家里时,小山村沸腾了,邓林一家人更是喜出望外,然而高达5万元的研究生学费又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当邓林忐忑不安地把自己矛盾的心情告诉父母时,没想到家里人全都支持他上北大。当天晚上,邓家祖孙三代商量后决定:一起进万州城,一边为邓林打工挣学费,一边想法托亲友担保贷款。到城里后,邓林本想做家教。但连续几天都没找到雇主;邓父拖着病体则整天扛着扁担(做挑夫)揽活;母亲由于被烧伤的上肢仍未完全康复,就与70多岁的奶奶一起捡废品卖。看着父母、奶奶被病痛和艰难折磨得变了形的脸,邓林心酸、心痛:全家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自己怎能袖手一旁,作壁上观啊!?
正当邓家为孩子的研究生学费一筹莫展时,好运忽然降临到他们头上。2003年7月29日,《三峡都市报》一位记者以《为上北大当挑夫,寒门学于感动一片天》为题,报道了邓林在家庭债台高筑、陷入绝境的情况下,为凑学费,毅然同父亲一起到城里当挑夫的感人事迹。报纸刊登后,在全市引起了热切的关注,不少市民通过电话和信件表达他们对邓林一家人的敬佩和赞赏之情,捐款捐物的络绎不绝。
在重庆市开县经营玻璃店的李富华也在报纸上看到了邓林的事迹。已经45岁的李富华也经历了坎坷的人生:出身农村的他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因为家里很穷,实在没钱供他上学,他只好含泪辍学为生存而打拼。在吃过不少苦,流过不少辛酸泪后。他终于打拼成了一个拥有玻璃加工公司的小商人。邓林的经历令他唏嘘和感慨,心灵也受到极大震动。
看到报纸的第二天,细心的李富华就打电话到报社,终于找到了这个寒门学子。电话里,他鼓励邓林说:“你是好样的!再苦再难也别辍学,为圆你的北大梦,我一定会帮助你的!”当天。他就通知邓林的父亲来到开县,看了邓林的大学学生证和北大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后,当即从货款中拿出2000元现金给邓父,并承诺说:“你的孩子逆境求学。太不容易!我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资助邓林在北大读完硕士研究生。如果能考上博士。我也继续资助。”当年的8月26日。在邓林上北京大学读书时,李富华再次赶到万州区。将2000元现金送给他。并一再叮嘱他好好学习。以后别去打工了。需要学费、生活费,直接告诉自己,自己给他寄到北京去。而这天,《三峡都市报》社也将募捐到的1.63万元钱交到了邓林的手。
握着这一份份沉甸甸的爱,邓林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不禁热泪滚落,饱含深情地对李富华说:“谢谢好心的叔叔,我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的厚望。我在完成了学业后。一定要用我的真才实学回报社会,回报们这些帮助过我的恩人!”
只要资助不感恩,
愚弄善举好无情
自从承诺了资助这位贫困的北大研究生后。李富华一直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他不管自己生意是亏还是赢。定期不定期地给邓林的银行账户卡或北大校园地址打款寄钱,每学期都不少于4000元。
开始,邓林还很感激李富华,把李富华当成自己的亲人,作为心灵深处的依靠,有什么困难、忧烦、心思都向这位好心的叔叔倾诉。过年过节,时不时打电话或写信给李富华,在汇报学习情况的同时。还有说不完的感谢话。李富华更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除了每学期按时寄学费外,每当邓林过生日、过节日、放寒暑假回家乡等时候,李富华都要打电话给他。额外寄钱给他。嘱咐他不要太节省,买些好衣服穿,吃好一点,别影响身体健康。
2005年,李富华继续给邓林银行卡上打钱,资助他学习。可是,这一年,邓林除了打电话要钱外。再也没有一声问候,一声感谢。李富华是个老实厚道的人,一直以为这个勤奋的学子在钻研学业、忙碌科研,给不给自己打电话、说声道谢,无所谓。
2005年6月,邓林突然现身于重庆万州区,拜访李富华,一进房子,就急匆匆地向李富华要钱:“李叔,最近我学习花费很大。要买很多研究资料,能不能支援我一笔钱?”李富华以为他专门从北京赶回来要钱,就赶忙拿了一瓶矿泉水给他解渴。然后,二话没说,就把保险柜里8000多元货款全部拿给他,还关切地说:“你需要钱,打个电话来就行了。不要这么麻烦从北京跑回来,耽误了学习和研究啊。这点钱够吗?你其他还需要什么吗?”邓林有些尴尬和焦急的样子,摇摇头。一句感谢话也没说。揣起钱掉头就走了。
李富华见他很焦急,以为他学习忙,也没在意。事后更没问邓林将这笔巨款到底用在了哪里。
2006年11月,李富华正在给一家建筑工地送玻璃,邓林突然打来电话,可怜巴巴地说:“李叔,我最近在搞一个大的软件课题研究,需要大笔经费。可是我家里穷,又没有别的经济来源,眼看这个课题研究要泡汤了。我心里急呀……”听说他急需课题研究费,李富华就在电话里安慰邓林道:“你别着急。只要叔叔能拿得出,叔叔帮你拿吧。不过,你一定要把这个课题研究搞好哟。”没想到,李富华这么爽快就答应拿钱,邓林也不客气了,张口就要5万元。当时,李富华手头也很紧,家里也出现了变故:母亲生病了要钱。岳父摔伤了要钱。孩子读重点学校要钱,生意也很不景气。李富华实在拿不出那么多,就商量着说:“我最近也有些困难,我给你寄1万元行不行?”“李叔叔,你是个大老板呀,慷慨点吧,我现在真的急需钱啊!在我卡上打3万元吧!”“好的,我争取给你2万多吧,好吗?”
如此狮子大开口地要钱,如此毫不客气地索取, 李富华还是没有半点抱怨。尽管他很为难,家里也急需用钱,接电话后,他二话没说,当天下午,就把给自己母亲和岳父准备的医疗费拿出来,到工商银行里,给邓林的牡丹卡打去了2,4万元。
这笔巨款打去后,邓林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说,好像李富华应该给他的、亏欠了他的一样。事后,还是李富华主动打电话问他钱收到没有,他才支支吾吾应付了几句,钱到底怎么用的,也不告诉李富华。李富华怕伤害他自尊心,也不过问。但是,他心里有些隐隐不悦。
他资助给邓林这笔巨款,没有给家里人说明。李富华78岁的老母亲见没有钱治病了,就询问儿子。得知他把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穷研究生,为此,老母亲唠叨了好久,一再责备儿子不孝,让李富华很尴尬。
2007年春节,很久不与李富华联系的邓林穿着皮西服、打着领带、脚蹬鳄鱼皮鞋,非常时髦、豪气地突然闯进李富华的玻璃店。然后,他滔滔不绝地大谈别人如何会赚钱。如何潇洒地用钱。见李富华满脸不高兴。邓林马上讨好地说:“李叔,我在北京朋友很多,做大生意很好赚钱。最近,我联系了一个项目,投资三四十万元就可以有几百上千万元的回报!就是做网络,开网站!我是软件工程的研究生,我懂技术。只要你投资,我管技术。我们合伙一起搞网络,保证能赚大钱!”
李富华见他像个生意人一样,有些厌恶这个孩子的浮躁,就好心劝他:“你是不是还在读研究生呀?等你学业有成了,毕业了,再靠本事做生意、赚钱也不迟啊!我家在万州,我不会去北京做生意的,何况,我对电脑和网络一窍不通。”
邓林见李富华有些愠怒了,只好悻悻地离开。
这个年轻人太看重钱了。回想整个资助过程。他发现这名受资助的学子缺少感恩之心。
2007年7月23日,一个偶然的事件,让李富华发现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受蒙骗和愚弄了!
这天,他因为在生意上碰到一件棘手的事,想找在北京见多识广的邓林咨询。他打邓林留下的电话,谁知这个经常打电话来要钱的手机已经停机。李富华不甘心。又给邓林在北大校园住的寝室打电话。寝室一位同学说:好几年都不见邓林在学校上课了,现在不知道邓林的下落。
邓林难道失踪了?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李富华又辗转打电话找到北大软件学院了解情况。再次得知,邓林早已不在该校读书。接电话的老师告诉李富华:4年时间,邓林的研究生课程共12门。却仅仅修完了其中1门。五年学时,最后一年已不可能学完剩下的11门课程。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教务处的赵老师也证实:邓林系自费研究生。并非公费研究生。
随后,心中焦急的李富华又来到万州区太龙镇岭坪村找邓林家人,谁知,邓家是铁将军把门,让李富华吃了一个闭门羹。一连串的坏消息,深深刺痛了李富华。他认为自己的爱心受到了亵渎、欺骗,自己的善举也被这个“硕士研究生”耍弄、忽悠了!四年啊。四年好心的资助。四年苦苦的等待,四年殷切的期望,等来的却是这个学子把大笔爱心款捞走后。竟然“胜利大逃亡”——逃学了!
愤怒的李富华痛苦、彷徨了好几天。最后才找到重庆市升腾律师事务所高精忠律师咨询,在高律师鼓励下,他决定拿起法律武器,向这个虚伪的、骗人的“硕士研究生”讨个说法。
借助法律讨公道,
官司引发议论
2007年7月30日,李富华已正式委托重庆升腾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精忠,请他收集证据,帮忙写诉状,到法院起诉邓林,要求邓返还自己资助的4.3万余元学费,并公开道歉。
起诉前,高律师和李富华再一次四处寻找邓林的下落,却一直联系不上邓林本人。高律师说,“如果联系不上邓林本人,法院也可按公告送达起诉书的形式,缺席审判。”
8月5日,重庆市多名工商业界人士看到媒体对邓林“携资助人善款逃学”的报道后。纷纷打电话给高律师说。2005年初,邓林就可能离开北大,到重庆主城区开办起了公司,直到2007年年5月份才又在主城区失踪。失踪前,他欠了多位商家老板的钱,他们拟组成受害者联盟。向邓林讨还欠款。
这些信息表明:邓林完全在欺骗李富华。从2005年起,他根本就没有在北京大学读书了,而是一边打电话向李富华索要“求学着款”。一边成了一名生意场上的“聚财高手”,在重庆市内借办公司为名,四处大捞钱财。
善良的李富华从律师处得知这些消息,非常震惊和心疼。直到此时他才明白,自己一颗善心给“北大研究生”亵渎了!为此,李富华打官司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宣称:他打这个官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拿回这笔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通过舆论宣传,提醒更多行善者不要再上当受骗。
8月15日,在全国一片舆论的谴责声中。一直深藏不露的邓林终于现身了。他不敢跟恩人李富华联系。行动诡秘的他,只是与一名外地记者秘密见面。并说明了他把别人捐助的善款用于开办公司而“问心无愧”的理由和躲藏不敢见李富华的原因。
邓林大言不惭地说,能够得到数万元的捐赠,那是被媒体推上来的,他自己没有选择。“至今我心里都不好受。因为我已经是成年人,我有手有脚。并非残疾人。接受别人的捐赠并不符合我个人的性格。当时社会上捐资助学方面的慈善活动不多。大篇幅报道我也是一种社会需要。我推测报社、政府这样做,就是期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以此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至于为什么要退学,邓林说,为了他上学,家里已借钱近三万,另外,北大软件学院并非他本人兴趣所爱,“当初,我报考的是光华管理学院,因分不够未录取,才读的软件学院。”邓林解释。退学的原因还在于,他熟悉的一些北大师兄毕业后至今还是公司小职员,“工资不过五千左右,如此下去。要想在北京置房几乎不可能。所以何不早点自己创业。”邓林称。自己将来不愿过小职员的日子。便带着学校退回的善款,开始了自己创业。
2005年6月,他退学后,用学校退回来的2万元学费,加上李富华后来又给的2.4万元助学款。又从亲戚那里借到一笔钱,创办“重庆名商科技公司”。任法人代表,另有他的哥哥和姑姑两名股东。主要从事节能(电)产品生产、销售。
至于自己为什么一直躲着恩人不肯见面。邓林称,因为自己办的公司借了些钱,一个姓黄的老板派人四处追杀他,迫于安全考虑,才不敢给李富华打电话。邓林还说,自己不是骗子。自己开的“名商科技公司”有资金上百万,自己在万州区流水桥附近经营一家餐具消毒中心。业务覆盖全区近半数餐馆,收入颇丰。
对于恩人的起诉,他还说。那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事到如今,没有办法,必须面对。如果不是因为考虑家人,我不会理睬这事,因为我问心无愧。我没有犯法!如果不是考虑家里父母的感受,我并不在乎这个。其实,对我来说名誉并没有失去什么。因为我清楚我自己的处事原则。”
据了解,8月10日,万州区法院已经正式立案受理他向邓林追讨善款一案,9月24日上午9时开庭。法院的传票已经发出。他一定要在法庭上向邓林讨公道。
这个全国首例资助人状告受助学生的案件公开后,人们议论纷纷。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高级心理咨询师高小平分析认为,邓林这种寒门学子心态有些问题:他获得了慈善人士的爱心捐款之后。心态就开始变浮躁了,认为拿钱很容易,享受也快慰,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健康心态,可以以“寒门学子”身份不劳而获,轻松得利,根本用不着再勤奋,再努力,再吃苦!也就再没有耐心读书了。
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志勇分析认为:从法律角度来看,李富华先生与小邓之间的官司。法律性质属于赠与合同纠纷。李先生与小邓作为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他们的之间的法律关系就是赠与合同法律关系。
按照我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所谓赠与合同,就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同时。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条的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就本案而言,李富华先生与小邓之间的赠与合同就属于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就是说,李富华先生资助小邓,是为了帮助其完成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小邓接受李先生的赠款,只能用于完成学业,而不能挪作他用。但是,本案中,小邓显然辜负了李先生的良苦用心,其接受赠与后,并没有将赠款用于学业,而是逃学去开公司。显然,小邓没有按照约定来使用赠款,因此。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李富华起诉邓林的案件最后如何结局,我们尚不得而知。但这一特殊的案件除了将引起人们对邓林的谴责外,还必将引起很多人的深层思考!
(责编 向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