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能够点燃小学生的思考欲望和学习热情,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将问题教学与情境教学有效融合,来实现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让问题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进行的教育目标。本文着重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用问题来点燃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思考的欲望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思维;热情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140
课堂提问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问题设计不合理、提问方式和时机不恰当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课堂提问并没有发挥很好的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课堂提问环节的优化,将传统的课堂提问与新颖的情境教学有效融合,让课堂提问的效用得以发挥出来,用问题来彻底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趣味性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之所以课堂提问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问题过于普通,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兴趣点的研究,在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的同时,要善于包装问题,运用更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方式去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是新颖、有趣的,因此,学生就会对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为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开个好头。
例如,在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时,我就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尤为注重小学生兴趣点的激发。上课伊始,我首先询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作者小时候也特别喜欢一种玩具,它的名字叫“竹节人”,你们知道“竹节人”长什么样子吗?”这样,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入手进行提问,立马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我询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上课玩玩具被老师抓包的经历?你是怎样和老师进行周旋的?”“你们想知道作者小时候在课堂上是怎样智斗老师的吗?”这样一来,随着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逐渐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迫不及待地进入到了课文阅读当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注重生活化
小学生的感受和认知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活水源头”。许多教师在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时过于急躁,导致问题显得十分突兀,短时间内学生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切入口,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冷场的现象。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善于将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感受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我就十分注重问题情境的生活化。首先,我询问学生:“你们对春节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年夜饭、新衣服、红包、拜年、庙会”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我接着问:“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作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这样的答案就比较五法八门了,学生的思维也会进一步打开,对“春节”这一话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最后,我让学生去阅读课文,看看作者都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北京的春节”的,并对比自己思维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补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开放性
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面对同一问题,每个学生给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许多教师过于追求答案的统一性,其实这恰恰是扼杀学生思维活力的一种表现,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开放思维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语文学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解读,并且要鼓励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变得更加发散。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我就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十分注重问题的开放性。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写“少年闰土”的故事,表达自己与闰土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劳动人们的热爱之情。通篇虽然着重写“闰土”的形象、做过的趣事,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去写“我”的形象,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始终回荡着“我”的身影。“我”的形象以及生活环境的理解也是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关键。于是,我在课堂上就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根据闰土的形象对比分析出“我”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再去对比理解作者对“闰土”的喜爱、对农村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等情感,促使学生的思维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了拓展。
总而言之,针对传统课堂提问效果不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做出的改进和优化,它能够将课堂提问变得更加有趣,更接地气,更能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创设情境以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和语文思维的有效策略,以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任务能够更好地完成。
参考文献
[1]胡彩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刍议[J].课外语文(下),2015(7).
[2]刘素昭.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思维;热情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140
课堂提问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问题设计不合理、提问方式和时机不恰当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课堂提问并没有发挥很好的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课堂提问环节的优化,将传统的课堂提问与新颖的情境教学有效融合,让课堂提问的效用得以发挥出来,用问题来彻底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趣味性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之所以课堂提问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问题过于普通,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兴趣点的研究,在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的同时,要善于包装问题,运用更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方式去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是新颖、有趣的,因此,学生就会对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为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开个好头。
例如,在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时,我就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尤为注重小学生兴趣点的激发。上课伊始,我首先询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作者小时候也特别喜欢一种玩具,它的名字叫“竹节人”,你们知道“竹节人”长什么样子吗?”这样,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入手进行提问,立马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我询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上课玩玩具被老师抓包的经历?你是怎样和老师进行周旋的?”“你们想知道作者小时候在课堂上是怎样智斗老师的吗?”这样一来,随着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逐渐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迫不及待地进入到了课文阅读当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注重生活化
小学生的感受和认知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活水源头”。许多教师在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时过于急躁,导致问题显得十分突兀,短时间内学生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切入口,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冷场的现象。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善于将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感受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我就十分注重问题情境的生活化。首先,我询问学生:“你们对春节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年夜饭、新衣服、红包、拜年、庙会”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我接着问:“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作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这样的答案就比较五法八门了,学生的思维也会进一步打开,对“春节”这一话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最后,我让学生去阅读课文,看看作者都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北京的春节”的,并对比自己思维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补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开放性
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面对同一问题,每个学生给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许多教师过于追求答案的统一性,其实这恰恰是扼杀学生思维活力的一种表现,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开放思维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语文学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解读,并且要鼓励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变得更加发散。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我就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十分注重问题的开放性。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写“少年闰土”的故事,表达自己与闰土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劳动人们的热爱之情。通篇虽然着重写“闰土”的形象、做过的趣事,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去写“我”的形象,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始终回荡着“我”的身影。“我”的形象以及生活环境的理解也是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关键。于是,我在课堂上就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根据闰土的形象对比分析出“我”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再去对比理解作者对“闰土”的喜爱、对农村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等情感,促使学生的思维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了拓展。
总而言之,针对传统课堂提问效果不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做出的改进和优化,它能够将课堂提问变得更加有趣,更接地气,更能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创设情境以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和语文思维的有效策略,以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任务能够更好地完成。
参考文献
[1]胡彩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刍议[J].课外语文(下),2015(7).
[2]刘素昭.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