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校师德建设的伦理精神及其途径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师德是由教育自身所“内生的”,也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师德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把握师德建设的伦理精神、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师德;伦理精神;有效途径
  师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控与学生、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应具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操的总和。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根本保证
  李长春同志在吉林大学的讲话中强调:“高校要以‘育人为本’,要全面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也是高等教育提升内涵,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形成良好教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基础要素的综合表现,反映教师集体的精神风貌和工作风貌,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师德的状况如何,不仅反映出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而且影响学风、校风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以良好的教风来促进良好的学风。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要想把教育做好,决定性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动力,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关键。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不能通过自己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陶冶和教育。高校只有全面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才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道德素质,才能更好地以德育人。
  二、全面把握师德建设的两种伦理精神
  (一)爱岗敬业精神
  教师应当好人师和业师,不仅应德行高尚,而且要术业精深,这就必须爱岗敬业,这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敬业是师德的基础,没有对人民教师职业社会价值的认同和追求,就不会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高校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人类最进步、最高尚的道德培养和教育学生,敬业奉献,甘为人梯。
  (二)乐于奉献精神
  乐于奉献精神就是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不被权位财色诱惑。教师也有七情六欲,也要谋求生存与发展。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法对待这类问题。孔子主张以义取利,见利思义;他宁可过贫穷的生活,也不取非义之财。徐衡即便逢年过节,凡学生至其家送以酒礼,他均一概谢辞,说:我教书“为国家、为吾道、为学校、为后进,非为供备我也,官守所当者俸禄也,外复于诸生有取焉,欲师道尊严难矣”。这种清廉自守、不取外财的高贵品质,同今天一些学校与教师以权谋私、以教谋私,如乱收费,乱罚款;巧立名目搞有偿家教、视财礼加考分等,是有对照意义的。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机制,优化师德建设的外部环境
  1.高校要完善师德建设的管理体制,优化师德评价体系,将师德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把师德教育的导向性体现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项管理制度中,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具有真实的内容,克服学校在考核教师业绩时重科学研究,轻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的弊端。
  2.健全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高校要把落实关于开展师德建设的有关政策、审议师德领域内奖惩对象、指导检查各院系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明确化。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二)不断强化教师自律,提高其自身道德修养
  1.自省。教师要经常自问自己对教育工作是否尽职尽责、全心全意,时刻检查反省自己,找出差距,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2.自警。教师要经常警戒自己,是否认真自觉遵循了党的教育方针,是否认真履行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争当师德的楷模。3.自励。教师在面对繁重的教书育人任务时,一定要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勇往直前,敢于探索,开拓进取,要以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追求不断地激励自己,奋发前进,形成一种教师特有的精神力量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是一种极好的无声教育。
  (三)高校师德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1.以教师为本。高校师德建设以教师为本就是以教师的成长为出发点,优化制度环境和用人机制,完善和规范对教师劳动成果的评价体系,营造一个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人文环境。高校也要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切实解决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教师安心工作,乐于奉献,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
  2.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崇高理想和人格道德的培育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古语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平等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平等的身份,把受教育者作为自己的朋友,既要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又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以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以自己高尚的道德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自己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心灵,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追求和达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田建国.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程刚.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02)
  【作者单位:商丘工学院】
其他文献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公布了“十二五”省重点学科考核验收结果,我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公共管理等9个重点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界定,既不能以公法的权力非对等来判定,又不能从私法的地位对等中的权益来分析,其中存在着教育行政权力、民事法律等多重关系,必须从秩序维持与权益保护的社
<正>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由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所致,临床症状重,并发症多,心电图表现较为明显,易于做出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急性无Q波心肌梗死症状相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患者采用Z形自膨胀式金属支架治疗.术前、术后对患者下腔静脉闭塞、狭窄段内径、患者梗阻症状的积
2013年的墨尔本国际花卉园艺展上,有一类作品奇思妙想,一经推出,就受到参观者的热情围观和膜拜,那就是植物装扮的人偶,风采万千。这是一组由RMIT园艺设计系创作的女性人物作品,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