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钥匙,问题能使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如何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吴正宪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一、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0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4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学生用了两种方法列式解答:方法一:60×4+4×50=240+200=440(米);方法二:(60+50)×4=110×4=440(米)。吴老师请不同算法的两个学生当主持人,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算式的意义,而自己却坐到了学生的位置上。主持人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问我吗?”学生不知该如何提问,主持人就请坐在学生座位上举手的吴老师提问题。吴老师说:“谢谢你,终于关注到了我,我提第一个问题,你们要接着提。60×4是什么意思?能给我解释解释吗?”在这一提问的启发下,有学生提出了“4×50是哪儿来的?”全班同学给了她热烈的掌声,接着学生七嘴八舌地提问: “240+200是什么?”“440是啥意思?”当学生没有针对学习难点提出问题时,吴老师又举手发言了:“刚才你说240是小强4分钟走的路程我懂了,200是小丽4分钟走的路程我也懂了,把这两个数加在一起,不是小强和小丽一共走了多少米吗?可是题目没让你求一共走了多少米呀?让你求的是甲乙两地的全长呀?”“同学们有这个疑问吗?”生:有。吴老师:有咋不说呢?在吴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60+50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要这样列算式?”“110既不是小强走的路程也不是小丽走的路程,你为什么乘4?”等等。这些与学习重点、难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相互提问相互讨论中就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上述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提问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材料,适时地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实现了由“扶到放”的飞跃,逐渐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较高的质量,学生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
二、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吴老师说:“今天我特别高兴,开始同学们一个问题都不提,最后那么多同学举手提问,我希望保持这种良好的势头。”接着出示巩固练习题:四(1)班为准备联欢会,分三个小组折纸花、纸鹤。第一小组每小时折50朵纸花,第二小组每小时折60朵纸花,第三小组每小时折40只纸鹤。他们折了3小时,一共折了多少朵纸花?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算式A:(50+60)×3;算式B:(50+40+60)×3。算式A对还是算式B对呢?吴老师采用辩论赛的形式,两种列式选代表互相提问题,同意A对的同学首先发问:请问你题目求的是什么问题?生答:一共折了多少朵纸花?请问第三小组折的是什么?生答:是纸鹤。折的是纸鹤不是纸花你为什么要加上?学生在争辩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的算式,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倾听、接纳与评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提问能力,对完善学生的人格具有深远的意义。
知识本就源于问题,人类的创造始于问题。每一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因问题而形成和发展的,每一次发明和创造也都因问题而出现。上述片段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互动提问中,既轻松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提问能力。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作者单位:江西省黎川县教育局教研室)
本栏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0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4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学生用了两种方法列式解答:方法一:60×4+4×50=240+200=440(米);方法二:(60+50)×4=110×4=440(米)。吴老师请不同算法的两个学生当主持人,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算式的意义,而自己却坐到了学生的位置上。主持人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问我吗?”学生不知该如何提问,主持人就请坐在学生座位上举手的吴老师提问题。吴老师说:“谢谢你,终于关注到了我,我提第一个问题,你们要接着提。60×4是什么意思?能给我解释解释吗?”在这一提问的启发下,有学生提出了“4×50是哪儿来的?”全班同学给了她热烈的掌声,接着学生七嘴八舌地提问: “240+200是什么?”“440是啥意思?”当学生没有针对学习难点提出问题时,吴老师又举手发言了:“刚才你说240是小强4分钟走的路程我懂了,200是小丽4分钟走的路程我也懂了,把这两个数加在一起,不是小强和小丽一共走了多少米吗?可是题目没让你求一共走了多少米呀?让你求的是甲乙两地的全长呀?”“同学们有这个疑问吗?”生:有。吴老师:有咋不说呢?在吴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60+50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要这样列算式?”“110既不是小强走的路程也不是小丽走的路程,你为什么乘4?”等等。这些与学习重点、难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相互提问相互讨论中就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上述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提问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材料,适时地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实现了由“扶到放”的飞跃,逐渐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较高的质量,学生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
二、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吴老师说:“今天我特别高兴,开始同学们一个问题都不提,最后那么多同学举手提问,我希望保持这种良好的势头。”接着出示巩固练习题:四(1)班为准备联欢会,分三个小组折纸花、纸鹤。第一小组每小时折50朵纸花,第二小组每小时折60朵纸花,第三小组每小时折40只纸鹤。他们折了3小时,一共折了多少朵纸花?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算式A:(50+60)×3;算式B:(50+40+60)×3。算式A对还是算式B对呢?吴老师采用辩论赛的形式,两种列式选代表互相提问题,同意A对的同学首先发问:请问你题目求的是什么问题?生答:一共折了多少朵纸花?请问第三小组折的是什么?生答:是纸鹤。折的是纸鹤不是纸花你为什么要加上?学生在争辩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的算式,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倾听、接纳与评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提问能力,对完善学生的人格具有深远的意义。
知识本就源于问题,人类的创造始于问题。每一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因问题而形成和发展的,每一次发明和创造也都因问题而出现。上述片段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互动提问中,既轻松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提问能力。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作者单位:江西省黎川县教育局教研室)
本栏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