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负担和高效率,是一个持续很久的话题,也是一个会继续持续下去的课题,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双方。但是我认为,轻负担和高效率两者不是对立的矛盾双方,而是相辅相成不可获缺的两个方面,高效率是轻负担的目标、轻负担是高效率的阶梯。任何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发展,过重的课业负会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减负的目的在于提质,这个“质”指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轻负担高效率,是我们一直秉持的理想与追求的目标。现在,我们相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要求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转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教室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操作、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要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二、培养学生广阔的思维
数学技能锻炼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广阔性表现在能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对事物全面的认识。为此,教师既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还应重视为学生提供一些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例题: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6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驶58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92千米。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适当改变题给条件或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行程问题。如
(1)快车先开35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2)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相遇后慢车到达乙站又用多少小时?
(3)两车同时同向开出,慢车在前,多少小时后快车赶上慢车?
(4)两车同时同向开出,快车在前,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距500千米?
(5)两车同时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100千米?
这样就将原来的一道简单的相遇问题转化成了同时的追及问题以及差时的相遇、追及问题等。由于条件及问题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学会主动探究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的优化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能为学生培养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用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可以优化学生思维。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但在量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学习时,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还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在比较选择寻找最佳方法的同时找相通之处,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三、耐心、细心关注学生
作为教师,应在平时多留心,用眼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用心跟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以便及时加以引导,纠正他们某些错误的认识或行为。因此,细心对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求。只要老师多注意,多留一份心,就能及早发现问题,为学生正确导航。此外,作为老师,对学生固然要细心,对自己也要注意细节,平时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从细微处感染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四、小结
轻负担高效率是我们教育的一条高速公路,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理想与信念,脚踏实地的践行新课程,一定能在“轻负担高效率”这条高速公路上走得更远!
轻负担高效率,是我们一直秉持的理想与追求的目标。现在,我们相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要求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转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教室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操作、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要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二、培养学生广阔的思维
数学技能锻炼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广阔性表现在能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对事物全面的认识。为此,教师既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还应重视为学生提供一些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例题: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6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驶58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92千米。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适当改变题给条件或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行程问题。如
(1)快车先开35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2)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相遇后慢车到达乙站又用多少小时?
(3)两车同时同向开出,慢车在前,多少小时后快车赶上慢车?
(4)两车同时同向开出,快车在前,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距500千米?
(5)两车同时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100千米?
这样就将原来的一道简单的相遇问题转化成了同时的追及问题以及差时的相遇、追及问题等。由于条件及问题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学会主动探究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的优化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能为学生培养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用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可以优化学生思维。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但在量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学习时,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还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在比较选择寻找最佳方法的同时找相通之处,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三、耐心、细心关注学生
作为教师,应在平时多留心,用眼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用心跟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以便及时加以引导,纠正他们某些错误的认识或行为。因此,细心对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求。只要老师多注意,多留一份心,就能及早发现问题,为学生正确导航。此外,作为老师,对学生固然要细心,对自己也要注意细节,平时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从细微处感染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四、小结
轻负担高效率是我们教育的一条高速公路,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理想与信念,脚踏实地的践行新课程,一定能在“轻负担高效率”这条高速公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