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教养孩子中无意犯的错误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常常体现在细微之处。有时候家长一句无心的话,一个无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未及时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小明从幼儿园回来后,兴冲冲地把自己的画给爸爸看,期待得到爸爸的表扬。但是爸爸连眼睛都没抬起来,说:“好的,放在桌子上,等我把报纸看完再看。你去告诉妈妈,今天的汤少放些盐。”
  父亲无意的忽视必然会让孩子感觉很失望,打击他的积极性,有可能还会使孩子不愿意主动与父母交流。所以,当孩子主动告诉父母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时,这说明了他对父母的信任,父母一定要认真倾听,对于他的良好表现,不吝表扬会鼓舞他做得更好的信心,同时还可以顺便对他提出进一步的期望,让孩子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无意中惩罚了孩子良好的行为
  晚饭前,美惠主动帮妈妈收拾桌子,可由于不小心,把炖盅打破了。妈妈闻声而来,看到满地的瓷片,顿时火冒三丈,大声骂道:“谁让你多管闲事的,叫你做的事不做,没叫你做的事样样要插手。昨天打碎一个花瓶,今天打碎一个炖盅,真不知道你明天还能闯什么祸!”
  美惠的一番好意反而招来了责骂,这必然会打消孩子主动做家务的积极性。其实对于孩子好心做坏事的行为,家长首先应该先肯定和表扬孩子的动机,如美惠帮妈妈收拾桌子是体谅和关爱父母,妈妈就该先表扬她。之后,家长再委婉地告诉孩子哪里出错了,并具体地提出正确的方法。这样,既不会打消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又可避免再次出现错误。
  
  ●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大龙跟妈妈一起逛商场时看中了一个玩具火车,妈妈嫌贵不想买,大龙就哭闹起来。刚开始妈妈还坚持不给他买,可后来大龙越哭越凶,在地上打滚,这时很多人围观,妈妈觉得很丢脸,只好妥协把玩具买下。从那以后,大龙只要看中了什么就一定要买,否则他就躺在地上耍赖、哭喊,直到大人答应他的要求。
  大龙妈妈给孩子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只要我哭闹的时间够长,妈妈就一定会满足我的愿望,如果她不答应,则说明我哭得还不够凶。其实妈妈只要忽略大龙的哭闹,坚持不买,大龙就会发现这种方法达不到他想要的目的,也就不得不放弃这一无效的方法。妈妈还可以告诉大龙,只有他乖乖听话、表现良好才能得到想要的玩具,让大龙知道得到玩具的正确方法。
  
  ●不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
  在小区玩时,阿强看上了一个小朋友的玩具,他跑过去就抢,小朋友不给,他就把小朋友推倒在地。妈妈对爸爸说:“你管教一下你儿子。”爸爸说:“男孩子嘛,欺负别人总比被人欺负好。”还鼓励地摸了摸阿强的头。以后阿强更是变本加厉,欺负比他小的孩子。爸爸为此大发雷霆,狠狠地抽了阿强一顿,以为他会吸取教训。谁知第二天阿强就去找那个告状的小孩,把他打得头破血流。
  在阿强刚开始犯错时,得到的不是惩戒而是奖励,当他后来做同样的事情却得到惩罚时,就无法理解大人的意图,只知道自己惹爸爸不高兴了就会挨打,那谁要是惹我不高兴了,我也要打他。所以在孩子犯错的一开始,家长就应该进行纠正,对该惩罚的行为要始终如一地进行惩罚,而且要说明孩子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其他文献
一位教育名家曾说过:“孩子天生就是个探险家”。婴儿从呱呱落地便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他们张开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用耳朵聆听周围的一切声音。他们用手触摸、用嘴品味,努力调动身体的所有感官来认知这个世界。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渴望在探索中发现奇迹。可是生活中,有不少的家长却有意无意地阻止、限制孩子的探索行为,理由不外乎这几点:危险、脏、给大人添麻烦、弄坏东西,有的会担心孩子磨破皮肤(比如孩子到处
去培训班接女儿时,我遇见了一个壮实的男孩,他与女儿同龄同级。在等待家长来接的时间里,男孩正抓紧时间做着作业,但握笔姿势却十分怪异,笔尖在他那粗壮手指的操纵下,竟如登上冰面的醉汉般,丝毫不受本子上条条框框的限制。等到他家长来后,我在询问中得知:原来这孩子确实在把握书写工具方面有不小的困难,家长虽然想尽办法训练他,但这种状况却一直难以改善,久而久之,也就只能放弃了。  像这样智力正常而书写困难的孩子,
“妈妈,我要吃魔力豆。”“妈妈,我要买头饰。”“妈妈,我要买变形金刚”……孩子逐渐长大,他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怎么才能既满足孩子的需要又不至于滋长孩子的贪心呢?    试着找一些替代品  “妈妈,我想吃魔力豆,小朋友都吃。”  “魔力豆是什么呀?”  “就是那种豆子,颜色不一样,味道就不一样。”  “都有什么味呀?”  “柠檬、香蕉、草莓……”  妈妈明白了,那是色素加香精的产品,色泽鲜艳,味道
入园后的桐桐,对“五角星”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家园联系手册上,连续两个月的精彩瞬间记录都与“五角星”有关——  十月份记录:今天午饭时,桐桐表现得很好,能一口饭一口菜地吃,老师当场就表扬了她:“桐桐,你真棒!能自己吃饭了!”结果桐桐淘气地对叶老师说:“老师,今天你可以给我五角星吗?”  十一月份记录:“桐桐,老师喂你吃饭好吗?”“不要,桐桐要自己吃!”啊呜啊呜,桐桐吃得可香了!吃完饭,桐
周末,我去听了几位很有影响力的女教授的讲座,其中一位教授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谈教育的。她说当她十几岁的女儿失恋后,作为母亲,她没有责备女儿的早恋,而是陪着她痛哭。她总结为母之道:母亲就是那个永远无条件地站在孩子身后支持他的人。听完后,我感触很深:我们这一代孩子,究竟有多少真正享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听妈妈的话,妈妈就爱你!”“考试得第一名,爸爸就带你去游乐园!”从表面上看
有一次,一对夫妇和他们5岁的女儿来家里做客。女儿不肯好好吃饭,父母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夫妇俩开始恼羞成怒:父亲一边把小女孩扯到面前大骂,一边将她往门外推;母亲没说什么,只在一旁附和劝说。在父亲的“训斥”下,又因为抽泣的缘故,小女孩竟连一口饭都难以吞咽,还浑身直打哆嗦,最后直吓得父母不知所措,又是心疼又是哄。    其实,孩子不服“训斥”是对大人没有艺术含量的“训斥”的不满,并且,这种既没把
一般来说,越是年幼的孩子越需要给他自由,这有利于保护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有些规矩是孩子必须遵守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某些方面为孩子立下明确的规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龄前的孩子的是非观念和自制能力都很差,他们还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在给孩子立规矩时应遵守一个总的原则:伤害和影响他人和自己的言行不可以做,不伤害
小博喜欢不穿衣服在家里跑来跑去,妈妈经常劝说:“把衣服穿起来,光屁股会感冒的。”  一日,小博发现幼儿园的老师感冒了,于是认真地问老师:“老师,你光屁股了吗?”    如果  唐 伟    妈妈:“辣椒粉是我用来调味的,不是用来玩的。”  蒙蒙:“我知道。”  妈妈:“知道你还玩!下次你要是再打破瓶子,我就让你吃光辣椒粉,以此作为惩罚!”  蒙蒙:“那如果我打破了蜂蜜瓶呢?”    “人中”的形成
写日记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孩子对自己成长过程的一种记录形式,还能培养其恒心和毅力,可谓一举多得。如果从孩子会拼音、写字、造句时就开始培养其写日记,持之以恒,对孩子将大有裨益。那么,怎样教孩子写日记呢?    激发孩子的兴趣  “强扭的瓜不甜”,对孩子不愿意做的尤其不能勉强。但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可以培养。例如,一位妈妈为了激发女儿写日记的兴趣,特意买了不少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如《我的
在少年宫、早教机构等地,随处可见陪着孩子一起上课的家长们,这种“亲子同堂”、“亲子共学”的现象在今天显得尤为普遍。更有甚者,孩子入学之后,每晚做作业都要家长陪伴、纠错,一旦离开了家长的监督就无法专心学习,甚至错漏百出。不少教育专家认为:陪读,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有教育方式的失败,折射出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教育方式的诸多弊端。但现实生活中,陪读家长又确有其自身的目的和苦衷。在陪读风气盛行的今天,家长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