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下肢牵引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闭合复位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国南方7家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的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共有302例(333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40例,女262例;单侧271例,双侧31例。平均年龄(16.5±5.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8.0±18.0)个月。牵引组227例,非牵引组75例。比较两组患儿Tonnis分度、再脱位发生率、股骨头坏死(AVN)、末次随访髋臼指数(AI)、中心边缘角(CE角)和Severin影像学分级。
结果非牵引组平均住院时间(5.1±2.6) d,显著短于牵引组(16.2±7.5)d(P<0.001)。术前牵引组的平均Tonnis分度显著高于非牵引组(P=0.021)。333髋中有23髋(6.9%)出现再脱位,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为8.7%,非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为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在Tonnis II度的患儿中,牵引组和非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onnis Ⅲ~Ⅳ度的患儿中,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牵引组(P=0.027)。牵引组AVN发生率为17.4%,非牵引组AVN发生率为2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同样,根据Tonnis分型分别比较牵引和非牵引组之间的AVN发生率,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牵引和非牵引组之间AVN的分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76)。牵引组和非牵引组之间的AI值和CE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Severin影像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9)。
结论牵引不能降低DDH闭合复位术后再脱位的发生率,不能减少AVN的发生率,也不能改善DDH闭合复位的最终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