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n225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加强小学生对学科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已逐步在各小学得到实施。新课程改革针对小学教育,更多的提出了建立快乐课堂的目标导向。通过营造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并且,建立在快乐课堂基础上的数学教学,则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上进行重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加强小学生对学科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已逐步在各小学得到实施。从反馈的信息不难知晓,在进行教学模式“破与立”的过程中,包含着诸多需要长期克服的因素。如,受到校际间区域竞争的作用,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存在。为此,本文在讨论“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时,就须明确一点:在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时,不能脱离现阶段客观教学环境来展开。惟有这样,具体的实施途径还有可行性。
  新课程改革针对小学教育,更多的提出了建立快乐课堂的目标导向。通过营造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并且,建立在快乐课堂基础上的数学教学,则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前提。因此,建立上述课堂氛围,便形成了本文的逻辑起点。
  一、应用能力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
  正如上文所述,在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时,首先则须营造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种教学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主动性的发挥。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引致出他们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教师则主要通过引导、启发等环节来完成教学。由此可见,上述课堂氛围的营造,本身就是主体性教育所要求的。
  另外,在数学教学模式与手段上,还需分别引入“师生互动”与“探究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并不简单的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关系;而是建立在课堂平等地位的基础上,通过数学问题的相互商讨所形成的互动过程。由师生互动关系的建构,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习得中,有效激发出他们积极思考的意愿。探究式教学方法,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探究式教学从字面上来理解,便与“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相适应。它主要在于,培养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科学精神与探究意识。小学生惟有具备了科学精神与探究意识,才能将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主动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综上所述,考察应用能力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后,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上进行重构。具体而言,引入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以及探究式教学手段;并伴以快乐课堂氛围的营造。最终,实现对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上述内在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上文所给出的观点,这里将具体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构建。
  (一)快乐课堂氛围的构建
  1.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赏识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的营造关键在于这3个方面:(1)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与鼓励;(3)激励学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潜力,并将优化小学数学学习的效果。
  2.尊重、激励、宽容的教育理念。尊重体现为:承认学生的能力将在不同方面展现。因此,以一种包涵的教育心态来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激励将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机制,有助于他们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上来。宽容是赏识教育的重要特征,区别于功利性教育的方面就在于: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不用尖刻的言语与行动惩罚他们。
  (二)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
  上文已经提出,师生互动模式不是单纯的一问一答,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所建立的商讨机制。因此,该模式并不一定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应用。具体而言,当涉及到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便可以应用该模式,着样一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教师则适时的将问题的讨论引向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来。
  (三)探究式教学手段的构建
  探究式教学手段的应用,主要体现为通过问题导向来完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关键问题建构出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互动关系。教师针对问题的讨论进程,适时的将问题进行延展。从而,激发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在完成一系列问题的互动讨论后,对于学生掌握该知识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探究式教学还形成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这种精神将有效使他们主动应用数学知识,来考察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数学问题。这本身就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三、教学途径的实际应用
  以“重量单位”的教学内容为例:在导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这个问题直接与学生自己有关,因此,课堂氛围就活跃起来了。然后,教师随机抽一位学生回答自己的体重,学生可能会回答:XX公斤或斤。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本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重量单位——千克。教师在纠正了学生刚才所回答的XX公斤或斤后,就应及时引入千克与公斤、斤的换算公式。及时的目的便是:学生在产生迷惑与好奇的心态时,往往是注意力最集中的。由此,给出三者之间的换算公式,便有助于学生掌握。最终,教师再让全班的学生使用“千克”为单位,报出自己的体重。如果班里的小胖报出自己的体重是XX千克,一定会激发课堂愉悦的氛围。
  最后,当知识学习完后,便可以将问题引向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如,利用家里的弹簧称,称出家中某一类蔬菜的总重量。再根据该类蔬菜的总价格,求出每千克的价格。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关切度。有助于,自身科学精神与探究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许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
  [2]王淑霞.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向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3]夏方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2010(12).
其他文献
学生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证据。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公正、艺术的评价,能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下面就如何评价,本人想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屏弃“单一”评价,提倡“多向”评价。  聪明的教师总是能抓住学生身上某一闪光点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也应如此,不仅要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意志、品质、兴趣和习
摘要:语文学习,“我”是主人。实现自主,就是实现“平等自由的对话” 学”的语文是活的,它导向的是文本外的文人品质。前者是“小”学,后者是“大”学;前者是“跟我学”,后者是“我要学”,语文学习理应是学识的、诗意的、智慧的、创造的。  关键词:浪漫的语文 活学语文  语文不是“教”出来的,语文是“学”出来的。“教”的语文是死的,犹如走进了一条死胡同,等待你的是无路可走,它解读的是符号代码;“学”的语文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而语文是一门创新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新火花。中职语文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新能力。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叙述不仅要学习文章内容,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写好教学反思。  一、教育理念的反思:  为了切实提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横向配合,集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同时也需要从纵的方面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它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教育历来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层次化”原则,能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使思想品德教育取得实效。  一、学生年级(高、中、低)的层次性  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生物作为自然科学之一,它的科学理论依据来自于人们社会实践。反过来它又作用于社会实践。要认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保护生态平衡,创造美好生活环境,是每个公民,特别是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不可推御的责任。  当今在我国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
班集体的和谐建设,良好班风的形成,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管理和操作,即便是把身体累垮了,恐怕也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要想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自己,必须培养一支善于管理的精锐班干部队伍。具体操作如下:  对班干部候选人精挑细选。班主任接一个新班,即使具备入木三分的眼力,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按同一所小学毕业进行分组,采用口头询问、填写自荐表等方式,内容有品德、能力、成绩等,并亲自找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