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课改的具体实施,是结合教学的具体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语文学科独有的教学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最终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率,基于此,本文就将对小学语文课改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 ; 语文 ; 课改 ;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24-01
1.概述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很多学校聘请年轻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年轻的老师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活跃的教学思维,能够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们还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排斥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组织比赛或者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这些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的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看来,小学语文课改的确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探讨解决。
2.当前小学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课改的深层理解
近年来,各个小学都大力推行课改,出资培训教员,帮助老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巧。但是很多老师对教学技巧的理解仅限于字面陈述,不能够把握这些教学理念的精髓所在。例如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少老师囫囵吞枣,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也被等同为在活动中学习。新课改的代表词诸如“对话”、“互动”、“生成”、“建构”也在传递过程中被曲解变味,僵化肤浅的理解致使课改成为了“四不像”。
2.2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
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由于长时间远离城镇,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以至于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这样一来,往往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最终呈现出了:教学思路公式化、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教学问题。
2.3缺乏实质性课改举措
不少学者发现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现象特别严重。不少学校和教师盲目追求外在表现形式以应付上级检查。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上,无论恰当与否,都组织活动,例如有的老师把一堂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表演节目,留下来的时间照样是单一的“满堂灌”模式。其实这样的形式主义教学正像邯郸学步,学生们既没有学到知识,又没有提升学习能力,教学还是回到了老路子。与此同时,课堂反馈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与学结合的标志。课堂反馈不仅能帮助老师详细了解作业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要求,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但现阶段课改中教学课时被缩减,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对教学的反馈。
2.4教学目标流于形式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素质和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而受考试这一硬性指标的影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上,仍把语文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把语文的人文功能放在第二位语文教学仍强调“双基论”、“工具论”,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效果的检侧者、学生只是添装的“容器”。
3.小学语文课改的具体改进措施
3.1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他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各种能力,因此,培养目标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诸方面能力的培养,其次,树立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大批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基础教育只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成才。
3.2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在实践创作中,在具体设计中必须一切从实际或实效出发,要循于模式,但不囿于模式,甚至超越模式。如情境教育。所谓情境教育,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浓厚的兴趣,能促使学生树立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教育正是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的促进儿童发展的第一要素。
3.3加强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关乎教学水平,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现阶段课改虽然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的重要性仍旧不可低估。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素质。除了出资培训以外,还要尽可能利用报纸杂志等社会资源,帮助教师时刻了解教学技巧的創新与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利用能够加深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并将所得信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课改成效。
3.4加强教学考核
很多学校的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有些学校的课改甚至只是应付上级检查,以至于很多学校的教学氛围并不是真实的教学情况。所以加强教学考核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够督促教师在追求形式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落实课改要求。
3.5加强教学反馈
建立健全的教学反馈机制是优化课改的必要手段。在课堂上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积极的指导;对于课后作业不要过分依赖家长监督,教师还应该一如既往地认真批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帮助优差生互助学习。这样不仅能节约课堂时间,还能锻炼学生能力,让学困生变优,优生更优。
4.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这也就造成了很多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集思广益,互相探讨,互相交流,解除困惑,真正能够领会、吃透课程改革的精神,切实地去应对困惑,而不是走形式、走过场。以此最终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宪玲.浅谈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73-174.
[2]张福存.小学语文课改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4,72:15-16.
[3]李爱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师,2014,S1:281.
[4]白玉红.浅析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Z3:8.
【关键词】小学 ; 语文 ; 课改 ;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24-01
1.概述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很多学校聘请年轻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年轻的老师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活跃的教学思维,能够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们还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排斥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组织比赛或者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这些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的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看来,小学语文课改的确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探讨解决。
2.当前小学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课改的深层理解
近年来,各个小学都大力推行课改,出资培训教员,帮助老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巧。但是很多老师对教学技巧的理解仅限于字面陈述,不能够把握这些教学理念的精髓所在。例如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少老师囫囵吞枣,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也被等同为在活动中学习。新课改的代表词诸如“对话”、“互动”、“生成”、“建构”也在传递过程中被曲解变味,僵化肤浅的理解致使课改成为了“四不像”。
2.2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
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由于长时间远离城镇,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以至于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这样一来,往往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最终呈现出了:教学思路公式化、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教学问题。
2.3缺乏实质性课改举措
不少学者发现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现象特别严重。不少学校和教师盲目追求外在表现形式以应付上级检查。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上,无论恰当与否,都组织活动,例如有的老师把一堂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表演节目,留下来的时间照样是单一的“满堂灌”模式。其实这样的形式主义教学正像邯郸学步,学生们既没有学到知识,又没有提升学习能力,教学还是回到了老路子。与此同时,课堂反馈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与学结合的标志。课堂反馈不仅能帮助老师详细了解作业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要求,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但现阶段课改中教学课时被缩减,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对教学的反馈。
2.4教学目标流于形式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素质和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而受考试这一硬性指标的影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上,仍把语文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把语文的人文功能放在第二位语文教学仍强调“双基论”、“工具论”,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效果的检侧者、学生只是添装的“容器”。
3.小学语文课改的具体改进措施
3.1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他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各种能力,因此,培养目标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诸方面能力的培养,其次,树立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大批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基础教育只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成才。
3.2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在实践创作中,在具体设计中必须一切从实际或实效出发,要循于模式,但不囿于模式,甚至超越模式。如情境教育。所谓情境教育,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浓厚的兴趣,能促使学生树立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教育正是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的促进儿童发展的第一要素。
3.3加强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关乎教学水平,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现阶段课改虽然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的重要性仍旧不可低估。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素质。除了出资培训以外,还要尽可能利用报纸杂志等社会资源,帮助教师时刻了解教学技巧的創新与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利用能够加深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并将所得信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课改成效。
3.4加强教学考核
很多学校的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有些学校的课改甚至只是应付上级检查,以至于很多学校的教学氛围并不是真实的教学情况。所以加强教学考核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够督促教师在追求形式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落实课改要求。
3.5加强教学反馈
建立健全的教学反馈机制是优化课改的必要手段。在课堂上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积极的指导;对于课后作业不要过分依赖家长监督,教师还应该一如既往地认真批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帮助优差生互助学习。这样不仅能节约课堂时间,还能锻炼学生能力,让学困生变优,优生更优。
4.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这也就造成了很多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集思广益,互相探讨,互相交流,解除困惑,真正能够领会、吃透课程改革的精神,切实地去应对困惑,而不是走形式、走过场。以此最终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宪玲.浅谈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73-174.
[2]张福存.小学语文课改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4,72:15-16.
[3]李爱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师,2014,S1:281.
[4]白玉红.浅析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Z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