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促使个体不断地去探究与思考,致力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求学生“每事问”。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只要有可能,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要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关键。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历史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老师提问题,学生来做回答,而且问题比较单一,不能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认知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被提上了教学改革的日程。但是,学生问题意识仍然十分薄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知识的萌芽,是思维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教”的观念
  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的目标上,要由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由重视结论转向重视过程的探究。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而应该鼓励学生们大胆地提出问题,认真地思考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从“以知识为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时,如果直接讲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先创设了以下情境:“假如一个地方同时存在多种文字,钱币和不同的度量标准,会怎么样?”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并且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使课堂鲜活起来,然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当时秦统一六国后就是这样一种情形,看一看秦始皇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经过这番处理后,学生学得既快又透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真思索,提高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先进教学设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以历史为素材的电影,向学生展示历史歌曲和历史图片,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址,让学生出演历史短剧等。让学生自己去感触歷史、理解历史,想象历史,对历史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将这种好奇转化学习历史的动力。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我利用《影片火烧圆明园》导入新课,观看完影视资料时,学生已经融入到历史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而探究与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启迪“问”的方法
  很多教师通过提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其实,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使学生提问具有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教师就要做好示范。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不要提出“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而是要多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这种潜移默化种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疑点,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在讲到西安事变的时候,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最终为什么还是把蒋介石给放了?”设计这样的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疑点,提出问题。
  四、培养“疑”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提问,勤与思考的好习惯。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并且提出疑问。在历史课预习中,有的学生往往走马观花或者干脆不预习,有的学生在预习时只是把教材读一遍,自己不会提出有深度的问题,预习的效率不高。因此,要有目的开展预习的质疑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对比与交流中提高质疑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能够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还要随时留意课堂教学产生的新问题。教师要留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启迪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其他文献
说到教学资源,大家想到的诸如多媒体、小黑板、卡片、纸条、模具等等。大家想到的除了这些东西,还会想到公开课要用一用,或者平时要用,甚至极端热衷于丰富课堂教学的老师会几乎每堂课都用到教具。在这里我想说一说个人认为的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参与式课堂的见解。  首先,说一下参与式,顾名思义,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学生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这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中,还有一项就是绝大多数教师理解的:学生不仅参与进来了,而且课
期刊
常常在想,怎样的语文课才算一节好课?最近聆听了几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后,更加让我为好课而喝彩,也为如何上好一节好课而担忧。  虽然从事了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但是面对如火如荼的语文课程改革,面对纷纷出现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案与方法,自问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才能上好?这虽是老生常谈,但面对一批又一批新上岗的年轻教师————新手,这一话题也确实值得深思。  私下里和几位同事谈起此事,看法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自
期刊
班级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听课缺乏“新鲜感”,“成就感” 复习课难上是每个教师最头痛的一件事,教师也没有一种基本公认的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循。低头拉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更痛苦。新课标下新理念的引入,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究与反思:应该怎样提高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暂且抛砖引玉,作以下尝试。  一、突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关注课堂效率的合理定位  第一,突出课堂教学为中心对学生
期刊
我在农村小学从教二十余年,发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许多与时代不和谐的音符:如老师照搬资料,语言枯燥,课堂气氛凝重;学生阅读狭窄,缺乏创新意识等等。所有这些都与现代教育发展相脱节。  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学理念上,教师们没有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以至于教学思路公式化,几乎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三步走,整个教学环节很少听学生的
期刊
学生区域地理知识严重缺乏是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很大,与初中地理知识联系又十分密切,所以初、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问题十分重要。为此,下面就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联系与差异、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措施等方面谈谈我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粗浅看法,供同行们在教学中参考,提出宝贵意见。  一、初、高中两个阶段地理课程的联系与差异  (一)教学方法的区别
期刊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和实物展示台等设备随心所欲地运用画、文字、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也可以运用板书、教材、图表、图片等常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可显示在大屏幕上,彻底摆脱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环境。电教媒体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它可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它可使课文的语言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难点,但也是让小学语文教师感到最为棘手头痛的课题,更是学生们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而且统观学生作文现状,中心不明、病句连篇、语句贫乏……这些问题十分严重。这样的作文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实际上造成这些现象的就三个问题:没东西写、不会写、不爱写。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如何让学生有的写、会去写、愿意写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
期刊
教师的课堂点评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点评是否准确、科学,直接关系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关系到课堂知识是否能转化为思想行为。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科学的点评呢?综合多种点评方式,我认为教师的课堂点评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一、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同样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的角度不同。有的学生
期刊
我们很多中职的语文教师都会一再强调自己的主科地位,课前查阅大量资料,课上倾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费劲心思,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仍不浓厚,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多是注重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不能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致使语文课堂与学生渐行渐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参与审美,才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
期刊
小学的语文教学,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这些不同的要求虽然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但其实质上的变化并不大。教育部对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要求,字、词、句、段、篇及写作的教学呈阶梯型分布在小学语文的各个阶段。从前一段时间里提的素质教育到现阶段的新课改,都没有离开过这个中心,也没有对这个中心有多大的刷新和提高。再加上每一个学生都要面对,而且是回避不掉的严峻的高考,因而,实实在在的教学工作在各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