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指导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机类课程学习方法,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5-0132-02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 problems that happened in the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is proposed in two sides and the basics are mastered by students. Also, the learning method about computer courses is trained. The methods are proved to be very effective.
  Key words: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Theoretical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本科电气、电子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将来学习层出不穷的微型计算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由于微型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本课程的教学需顺应时代需求,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理论知识学习为实验教学和扩展学习奠定基础,是该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然而在理论教学中主观和客观都存在一些问题。
  ① 硬件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目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是Intel 8086CPU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特点可归结为“软硬不分家”的一门课程,即硬件知识引导软件的学习,软件知识引导外围接口芯片的学习,一环紧扣一环,学习中需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硬件知识掌握不牢固而造成后续课程学习吃力,影响教学效果。
  ② 汇编语言应用不灵活
  汇编语言是该课程“软”的部分,是硬件电路的“思想”,因此,灵活运用汇编语言控制硬件电路是该课程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由于课时量有限,没有较多时间练习汇编语言的应用;另一方面学生没有从之前学过的C语言编程思想过渡到汇编编程思想,从而造成汇编语言应用不灵活。
  ③ 外围接口芯片内容单一
  目前基于Intel 8086外围接口芯片的学习仅限于中断控制、定时计数和串/并型接口。虽然8086属于早期CPU型号,但其工作原理和接口的知识对于后续新型CPU例如奔腾,酷睿的学习起到入门作用。因此,学习8086更丰富的外围接口芯片对后续扩展学习非常有益,而目前所学接口芯片种类显得略微单一。[1]
  1.2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实验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在目前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①实验项目单一,综合性不强
  由于课时量有限,目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配套实验课程主要包括系统基本认识、数制转换、中断控制8259A、定时计数器8254、并行接口8255A,A/D和D/A转换实验等。以上实验均是单个模块化实验,缺乏综合性,不利于学生提高8086CPU综合应用能力。
  ②验证性实验过多,缺乏创新性实验
  大部分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中,学生只需分析现成程序,然后将程序输入运行,最后查看结果是否正确即可,整个实验过程缺乏创新性,不能充分锻炼硬件电路测试和软件调试能力。[2]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2.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堂理论教学改革措施
  ①加强重点知识学习,增加随堂考试
  对于学生硬件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弱点,教师需课堂严格要求,可在每次课前抽出10分钟作为随堂考试,主要内容为上节课所要熟记的知识点,考试结果记入平时成绩,以此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通过西安翻译学院2012级和201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该课程教学效果对比,采用此教学方法的2013级学生期末总成绩明显高于2012级。因此,说明增加随堂考试有助于理论课程成绩提高。
  ②灵活应用汇编语言设计程序,增加编程小竞赛
  程序语言的学习需要灵活应用,可在学习过汇编语言后的每隔两周组织一次汇编语言编程小竞赛,竞赛题目难易适中,程序长短适中,适合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即可,这样既不浪费时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汇编语言的兴趣。
  ③增加外围接口芯片和新型CPU的介绍
  教师讲述完教学大纲之内的接口芯片内容后,可将其他接口芯片的学习任务布置为学生的自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并做出相应的PPT,在下一节课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来讲,翻转课堂。通过实践,发现在学期末学生对于自己查找资料学习的内容印象要较教师讲解的内容更深刻。
  2.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①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
  由于单一芯片实验内容简单,因此可将现有实验内容合并。例如一次实验课可做两个单一实验,多余出的实验课时间做一些综合性实验项目。目前西安翻译学院使用的是西安唐都仪器生产的实验箱,每个单一模块实验做完后,可以将不同的模块联合调试,增加实验难度,提高综合性,锻炼学生运用8086CPU的能力。[3]
  ②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
  目前使用的实验课本上都附有汇编语言程序,学生可不假思索的完成实验,鉴于此,可以重新编排实验课本,将已有的程序内容删掉,让学生自己来编程,通过自己不断调试的过程,增加对8086CPU硬件的认识以及提高汇编语言的应用能力。[4]
  3 结束语
  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使学生不但可以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程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习相关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方法,从而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相关硬件和软件开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邱应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1).
  [2] 赵晚昭,周柳娜,赵晚春,刘伟.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课程改革浅谈[J]. 物联网技术,2012(7).
  [3] 葛桂萍,李云,罗家奇.“微机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
  [4] 金文,张惠群,陈曦,刘迎澍.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2(10).
其他文献
目的解决弹用塑料包装箱箱体内部复杂结构不易脱模以及注塑疵病的问题。方法采用多元件联合脱模机构,进行模具的改进以及工艺的匹配调试。结果多元联合式脱模设计方案彻底解
通过玉米试验对测土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常规施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增产、增效显著.与农民习惯性施肥相比,最高增产28.3%,最大增收211.2元/667m2。并且得出在测土配
用石膏型熔模铸造技术,成功制备了AZ91镁合金铸件。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以及电子万能实验机等,研究了AZ91镁合金铸态及T4热处理态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
通过对纯铝等径角挤压(ECAP)和等径角挤扭(ECAPT)变形行为的数值模拟,获得了材料在不同工艺下的应变和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在ECAPT工艺中试样通过ECAP通道后能获得比单独的ECA
摘要:针对一类具有模糊偏好认知矩阵的超对策问题,提出了一种超对策不同形式结局偏好认知信息的融合方法。首先描述超对策中专家群体可能给出的效用值函数,序关系值,AHP判断矩阵和模糊判断矩阵四种不同形式的结局偏好认知信息,将不同形式结局偏好认知信息转化为序关系值的方法,建立专家群体对其他局中人不同形式结局偏好认知信息融合的0-1规划模型。最后,以实际数值例子说明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超对策模型;
融合聚类挖掘和关联规则分析算法,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特征选择,获取对算法有用的属性集合;然后以营销目标为约束条件,对商户进行聚类,获取营销目标下的不同商户分类
对现有传统竞技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造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一环。分析传统竞技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历史渊源及其改造的可能性。认为:竞技运动的竞争性、规则性、不确定性及游戏性
目的建立检测人B组、C组轮状病毒(RV)的膜芯片.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B组、C组RV高度保守的核酸扩增区域,以地高辛标记上游引物,经半巢式PCR扩增B组、C组RV的保守检测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