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y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 “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有情有趣——识字教学的“生活化”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要多识字,尽快地进入阅读阶段。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词串识字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尽量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
  如教学“寒流、大雪、北风,蜡梅、翠竹、苍松,蟒蛇、蚂蚁、刺猬,滑雪、跑步、跳绳。”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寒流侵袭、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场面,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感觉。有的说:“真冷呀!”有的说:“我要是在大路上的话,一定会缩着脖子、低着头,冻得真发抖!”我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认读这些词语,学生读出来的不仅仅是几个词语,更是自己的感受。“在这么恶劣的气候里,你们看它们表现得怎么样?”多媒体依次出现蜡梅怒放、苍松挺拔、翠竹挺立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所感。有的说:“它們真勇敢!”有的说:“它们真是好样的,是个小英雄!”“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些小英雄的名字吧!”“蜡梅、翠竹、苍松!”学生朗读的声音变了,语调变了,就连姿态和神情都变得个个腰杆挺直、精神饱满,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英雄。接着,我把话题一转:“小朋友们,你们再看它们又在干什么呢?”学生看到三种动物冬眠的图片都笑着说:“它们都在睡觉呢!”“对了,有些动物到了冬季就不吃不喝,这叫冬眠。你们看它们睡得多香呀!我们应该怎么读呢?”学生纷纷说:“我们应该轻轻地读,不要把小动物们吵醒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跳跃、灵性在升腾……正如前苏联审美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说的那样:“这不是单纯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活跃的直接感情。”在这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饱含着亲身的体验与激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享受、变苦痛为快乐。
  二、开放而富有活力——阅读教学的“生活化”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具体生动、引发联想的情境,设计双向互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吐真言、抒真情”。
  如教学《井》一课时,井水的特点是“很甜很甜”、“很凉很凉”,任凭老师怎么讲,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感受。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井水这些特点呢?我设计了“拍广告”、“编广告词”为场景的语实践活动。在表现井水“很甜很甜”这一特点时,有一组学生是这样表演的:一个学生蹲下来当井沿,另外三个学生演过路人。一个远足干渴的过路人发现了这口井,惊喜地喊道:“啊,井,还有水呢!”于是弯下腰准备喝井里的水。另两个过路人“闻风”一拥而上,三人你争我抢,各不相让。学生的表演显然是为了突出井水的“甜”,但表现的方式有些欠妥。这时,我对他们说:“孩子们,井水虽甜,但人情更重要啊!你们能不能改编后再来表演一次?”第二次的表演就显得非常文明,一个学生说:“井水真甜啊,请你喝一碗尝尝!”然后两人各捧起碗来“一饮而尽”,再把碗一举说:“真甜啊!”台下响起了一阵掌声。表演后的采访更让我感到惊喜,我问:“你们喝井水时有什么感觉?”一生答:“甜!”另一学生又补充说:“很甜很甜!”我本来没打算再问,因为已经“很甜很甜”了,不可能再有比这更好的赞美了。没想到第三个学生赶紧走到我跟前说:“老师,喝井水的时候我感觉到人情更甜!”我真的被他们打动了,笑着说:“你还喝出了人情味!”其实,学生读一篇文章的感受,不也正如品尝井水一样,各自都能品出不尽相同的结果吗?“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应注重价值取向。”法国人丹纳不是说过“人所能了解的感情,只限于和他自己感到相仿的感情”吗?我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动了学生积淀已久的情怀。于此情此景中读书,学生不但饱含着浓浓的“甜味”,还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感。
  三、找寻生命的绿洲——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在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倡导生活中有什么就记什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录下什么,活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这很像美术中的白描写生,见到眼前的事物,便用线条如实描绘下来,而无须进行刻意的艺术处理。要求学生的习作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学生的习作也是随感而发、随事而记,而不是将习作训练机械地分配在每周的作文课上。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系列活动,如“亲情行动”,让学生每周计划为长辈做一件增进情感的事情,给奶奶敲背、陪爷爷聊天、帮妈妈整理房间……再如“感悟秋天”,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秋天。学生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悟秋天……通过这些系列活动,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每当我欣赏着学生的系列习作,就被那浓浓烈烈的生活气息、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朴素平实的语言表达,天真烂漫的灵性飞扬所感动,这样的习作训练才真正练到学生的心窝里。难怪叶圣陶会这样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四、沟通课堂内外——课外实践的“生活化”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得到提高,语文这个特殊工具也会被“活用”。在学完《秋姑娘的信》一课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秋天的落叶,自己动手把落叶拼成图案粘贴在白纸上,并且在图案旁写几句话。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拼成了小鸟在树林里玩耍,还在旁边写着:“树林是小鸟的家,让我们每人多栽一个树,让小鸟的家更漂亮!”有的拼成了小金鱼在池塘里游,旁边写着:“小金鱼,你真了不起,看你游得多自在呀!你愿意教我学游泳吗?”……这样的实践活动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不但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学英语词汇是一大难关。教师要想把英语教好,就必须帮助学生解  决单词记忆问题。可以通过语音、构词法等来记忆单词。  【关键词】构词法;语音教学;背诵课文;文化背景  【Abstract】To help the students remember number of words,the teacher needs to teach them something about means
期刊
【摘要】教师可从初中语文第一课、教学风格、学生生活、课堂观念、激励方法五方面来创造民主平等、轻松自然的语文课堂,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并能自觉学习语文。  【关键词】喜欢;第一课;教学风格;学生生活;和谐;激励    语文是鲜活的文化符号,是灵动的生命载体,而语文课则是传承文化、高扬生命风帆的舞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我们只有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培养和激发
期刊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与教师自身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陈衡者女士曾说“教科书减去了教师,便是一本白纸黑字的死书”。因此,历史教师是将课程教学具有灵动性的重要因素。下面我就谈谈历史教师与课程教学的问题,以期与同仁商榷与共勉。  一、以历史教师的思想力,提升课程教学的灵动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智慧点燃智慧。教师要以自己的思想力推动学生的理解力,促使学生思潮涌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
期刊
【摘要】任何新的事物的出现都要有它一定的适应期,也现些许的反复也是正常的,只要我们能掌握住《新课标》的内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极早地从错误的或不当的教学思路中走出来,那么“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就会实现。  【关键词】适应期;新课标;教学思想    从2001年新课程改革至今,我们已经走过了近七年的探索之路。在这七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 在我们的语文课上,
期刊
动机是一个人行动的理由,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会认真的学习,因此,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学生一上数学课就无精打采的样子,该怎么做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呢?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使学生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中明确阐明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的确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知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乃至生活、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期终生受益的却是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及其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十分重视发展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
期刊
高效的課堂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拙文拟就初中语文教学的提问谈一孔之见,拟就教于方家。   一、提问能集聚学生注意力。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靠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
期刊
对于农村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的整个语文素质。  一、创设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
期刊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是其它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先决条件。学校体育课是关系学生身体正常发育的必须课程,与其它学科一起构成了学校教育的有机整体。由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限制,这就为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除了充分利用这些有限的条件外,还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解说,动作示范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教育已经成为体现一国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提出教师的素质、师德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认为要提高师德修养,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教师要主动寻找自身的不足和差距,积极向教育名师、模范人物学习,提高师德认识;同时,要制定奋斗目标,并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业务技能,不断阅读积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积极与有高尚师德的人交往等方法努力去实现目标,从而提高师德水平。最后,强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