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农村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的整个语文素质。
一、创设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针对有些不切实际的教材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创作,又可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沟通,融洽情感。另外,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趣味因子,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方面,在可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向学生介绍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精神,激发写作热情。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如教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写写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后会怎么样,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帮助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养养鸡、放放羊,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像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三、 关注新闻。
很多人提到农村孩子作文,提出的拓宽作文题材的出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当然不是!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要能写、会写农村以外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电视也许正是笔者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
四、加强课外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读的不多,胸无积累,自然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我除了上好教材中的阅读课外,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中汲取养料。我发动学生把家中的一些书籍带来,相互交换着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或写读后感,以求读后总有收获。学生积累素材多了,练笔的机会多了,作文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五、教会学生如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教学生写作文,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小学生的作文常常思路不清楚,前言不搭后语,这表明其思维缺乏条理性。思路是指思维的线索,表现在文章之中,指话语是否连贯,段落是否清楚。写作文要教学生“想清楚”。即对写什么内容先想清楚,对写的内容如何一步步写下去想清楚。教师可以把要写的作文要求提前布置下去,但并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动笔写,而是给学生一段充分准备、酝酿的时间。
六、教给学生自改方法,培养学生自改能力。
在训练时,首先交给学生修改方法,指出修改范圍。交给学生用统一规定的修改符号,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在原文上进行修改。一次突破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然后逐步加深难度,达到全面修改。要让学生知道修改哪些方面。一是内容方面:看看中心是否明确,思想是否健康,情节是否真实,材料是否充实等。二是结构方面:看看顺序是否恰当,分段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过度是否自然等。三是语言方面:看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连贯,有无错别字,有无用错的标点等。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勤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开辟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一、创设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针对有些不切实际的教材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创作,又可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沟通,融洽情感。另外,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趣味因子,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方面,在可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向学生介绍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精神,激发写作热情。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如教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写写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后会怎么样,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帮助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养养鸡、放放羊,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像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三、 关注新闻。
很多人提到农村孩子作文,提出的拓宽作文题材的出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当然不是!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要能写、会写农村以外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电视也许正是笔者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
四、加强课外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读的不多,胸无积累,自然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我除了上好教材中的阅读课外,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中汲取养料。我发动学生把家中的一些书籍带来,相互交换着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或写读后感,以求读后总有收获。学生积累素材多了,练笔的机会多了,作文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五、教会学生如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教学生写作文,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小学生的作文常常思路不清楚,前言不搭后语,这表明其思维缺乏条理性。思路是指思维的线索,表现在文章之中,指话语是否连贯,段落是否清楚。写作文要教学生“想清楚”。即对写什么内容先想清楚,对写的内容如何一步步写下去想清楚。教师可以把要写的作文要求提前布置下去,但并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动笔写,而是给学生一段充分准备、酝酿的时间。
六、教给学生自改方法,培养学生自改能力。
在训练时,首先交给学生修改方法,指出修改范圍。交给学生用统一规定的修改符号,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在原文上进行修改。一次突破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然后逐步加深难度,达到全面修改。要让学生知道修改哪些方面。一是内容方面:看看中心是否明确,思想是否健康,情节是否真实,材料是否充实等。二是结构方面:看看顺序是否恰当,分段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过度是否自然等。三是语言方面:看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连贯,有无错别字,有无用错的标点等。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勤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开辟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