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些学者和中学校长强烈呼吁在高中阶段把学生发展指导作为独立的教育工作开展,这样可以使高中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并对自己的未来有更理性的认识。但是学生发展指导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一些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多数学校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匆忙开展,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学生发展指导的开展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找恰当的对策。在此主要阐述西部地区普通高中开展学生发展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西部地区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出现的问题
1.缺乏必要宣传和学生隐私保密制度
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学生非常希望通过努力能过上好的生活,所以他们学习的动机比较明确,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笔者曾经调查发现,西部地区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学校为什么在高一就要开始各种指导,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留给学习;而学校上层却认为学生是需要指导的,因为他们会有各种困惑需要帮助解决,于是在没有进行宣传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发展指导。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输入个人信息,这就涉及个人隐私问题。一些高中给学生发学校自行设计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填写个人信息却没有考虑建立健全保密制度,甚至要求学生填写和指导教师交谈的内容,并将交流记录上交以备检查。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多数很在意个人隐私,在没有保密制度的前提下,他们不愿意吐露心声,所以内心很抵触这样的指导。
2.缺乏专职指导教师及专业培养
虽然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因为没有专职的指导教师而实效不高。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涉及心理健康、生存技能、生涯规划、学业指导、选科指导、学生行为预防与矫正、心理减压、高校认知与专业选择等诸多方面,而现有师资的知识结构与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应达到的能力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普通高校也没有相关的与专业培养相匹配的专职师资,社会更是缺乏相应的教师进修渠道[1],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针对专职指导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审条例,就此匆忙开展指导势必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较难实现让每个学生受益的目标。
3.师生对指导的认可度偏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霍益萍认为,在我国大陆地区学校中缺乏履行学生指导职责的专门机构,普通高中要回归育人的原点,必须尽快弥补学生发展指导的功能[2]。学校虽为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学校开展发展指导主要是为了彰显学校的特色。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匆忙开展,相关制度的制定主要体现行政管理功能,学生发展指导的进行没有考虑到客观实际。比如,部分学校自行做主给学生指派指导教师,而不是实现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在形式和内容上,学校坚持让所有学生统一使用学校发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把交流的内容都写在上面,还要上交相关部门检查。这样做,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指导教师的压力,结果引起师生的抱怨,影响了指导的实效性。
第二,指导缺乏实施的基础,流于形式。学生发展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与东部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一些高中不能立足学校实际开展工作,指导往往流于形式。比如专业指导,在当下大学就业中心的教师比较有经验,普通高中教师在这方面相对较弱,但是部分学校明确要求本校教师进行指导,于是指导教师只能借助网络资源应付一下;再比如模拟招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下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岗位的竞争和选择专业的重要性,而让高中教师模拟用人单位的招聘则不太合适,因为教师并不清楚各行各业的招聘标准。
第三,教师工作安排的变化影响了指导工作。不同于走班制高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在三年学习中,经常出现更换指导教师的情况,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不断需要重新相互了解,而学校上层没有考虑到这种变化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影响。
第四,缺乏家长和社会的支持。社会上普遍认为学校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是领导的政绩工程。家长也认为指导没有太大的价值,理由是现有体制下,学生了解得再多,没有分数做保障,也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有部分家长甚至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指导会误导学生,理由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没有多少是出于热爱,更多的是自己选错了专业;一些家长甚至暗示自己的孩子抵制指导。
二、教育行政部门的对策
1.立足国情,制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并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鉴于学生发展指导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政策制定者在制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时,要对国内和国外的学生指导制度发展状况有系统的研究和全面的了解,需要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准确把握未来高中教育的走向。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平衡,那么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在制定伊始,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实际狀况,从全局利益出发,使制度具有普适性。
2.努力创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学生发展指导是专业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除了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专业外,其他高校较少设立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所以从总体上来说,专业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是严重缺乏的。这就需要教育部给予师范类高校从资金到政策的支持,尽快完善学生发展指导专业的设置;同时,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条例,对专职学生发展指导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审作出明确规定,以吸引更多的师范生选择学生发展指导专业。针对目前高中专职师资紧缺的情况,笔者认为除学校现有的文化课教师和心理教师外,可聘请职业规划师对学校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或者校内兼职,以此改善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增强指导的实效性。
三、学校的对策
1.宣传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性
学生发展指导要做到有效推进,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学生、家长、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其重要性。这就需要学校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大力宣传,引导学生一步步参与到发展指导轨道中;引导教师将发展指导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引导家长改变过于功利的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帮助孩子逐渐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并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2.组建以本校教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学长与同伴为辅的指导队伍
目前多数高中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由上级指派文化课教师兼任,按照学校规定与学生交流。发达地区如北京地区的一些重点高中,学生和指导教师实行双向选择,每个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心理、学业、职业理想等指导工作[3]。鉴于现阶段普通高中教师还不能完全胜任所有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和心理教师以及校外聘请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合作,分阶段指导学生。除固定的教师指导,还可以建立学长团和同伴互助小组来协助导师有效完成指导。有时由学生指导学生效果更好,因为学生之间更易于交流,思想观念也更接近。有调查发现,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超过六成的学生更喜欢和同伴交流而不愿意向教师求助。因此建立学生互助小组是必要的,它可以密切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社交技能的发展。有了学长团和同伴互助小组,就会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使指导教师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学长团和互助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的指导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学校应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或发展潜质出发,针对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目前多数高中生最感兴趣的就是未来从事哪种职业,哪个行业领域对自己来讲更有发展前途,因此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愿望的专业,进而激发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普通高中可根据学校实际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由一名副校长兼任中心主任,这样能够更好地协调各部门配合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学校应从高一新生入学时,就利用互联网开发有利于学生发展指导的信息系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心理测验、能力测验等情况,对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预测;制定并严格遵守相关保密制度,保护学生隐私,以打消学生的疑虑,使学校能够基于更多的真实信息为学生提供帮助。对于参加指导工作的教师,要在绩效考评、工作量统计和学期考核上给予政策倾斜;对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评价,应采取多元化方式,不再仅依靠学生指导手册上的记录,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5.组织学生发展指导实践活动,推动指导工作深入开展
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需要融入到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悟自身的成长和指导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单位负责人来校现场模拟招聘,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所需人才和岗位竞争;也可以发动学生家长,为学生争取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一些相关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认识各种职业环境、要求、现状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形成对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感悟。
参考文献
[1]王玉国,袁桂林.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实践、问题与政策建言[J].教育学报,2013,9(5):80-84.
[2]霍益萍.试论我国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中的几个根本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34-37.
[3]殷桂金.普通高中學生发展指导:现状、问题与实施策略[C].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论文集:352.
一、西部地区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出现的问题
1.缺乏必要宣传和学生隐私保密制度
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学生非常希望通过努力能过上好的生活,所以他们学习的动机比较明确,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笔者曾经调查发现,西部地区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学校为什么在高一就要开始各种指导,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留给学习;而学校上层却认为学生是需要指导的,因为他们会有各种困惑需要帮助解决,于是在没有进行宣传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发展指导。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输入个人信息,这就涉及个人隐私问题。一些高中给学生发学校自行设计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填写个人信息却没有考虑建立健全保密制度,甚至要求学生填写和指导教师交谈的内容,并将交流记录上交以备检查。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多数很在意个人隐私,在没有保密制度的前提下,他们不愿意吐露心声,所以内心很抵触这样的指导。
2.缺乏专职指导教师及专业培养
虽然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因为没有专职的指导教师而实效不高。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涉及心理健康、生存技能、生涯规划、学业指导、选科指导、学生行为预防与矫正、心理减压、高校认知与专业选择等诸多方面,而现有师资的知识结构与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应达到的能力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普通高校也没有相关的与专业培养相匹配的专职师资,社会更是缺乏相应的教师进修渠道[1],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针对专职指导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审条例,就此匆忙开展指导势必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较难实现让每个学生受益的目标。
3.师生对指导的认可度偏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霍益萍认为,在我国大陆地区学校中缺乏履行学生指导职责的专门机构,普通高中要回归育人的原点,必须尽快弥补学生发展指导的功能[2]。学校虽为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学校开展发展指导主要是为了彰显学校的特色。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匆忙开展,相关制度的制定主要体现行政管理功能,学生发展指导的进行没有考虑到客观实际。比如,部分学校自行做主给学生指派指导教师,而不是实现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在形式和内容上,学校坚持让所有学生统一使用学校发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把交流的内容都写在上面,还要上交相关部门检查。这样做,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指导教师的压力,结果引起师生的抱怨,影响了指导的实效性。
第二,指导缺乏实施的基础,流于形式。学生发展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与东部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一些高中不能立足学校实际开展工作,指导往往流于形式。比如专业指导,在当下大学就业中心的教师比较有经验,普通高中教师在这方面相对较弱,但是部分学校明确要求本校教师进行指导,于是指导教师只能借助网络资源应付一下;再比如模拟招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下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岗位的竞争和选择专业的重要性,而让高中教师模拟用人单位的招聘则不太合适,因为教师并不清楚各行各业的招聘标准。
第三,教师工作安排的变化影响了指导工作。不同于走班制高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在三年学习中,经常出现更换指导教师的情况,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不断需要重新相互了解,而学校上层没有考虑到这种变化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影响。
第四,缺乏家长和社会的支持。社会上普遍认为学校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是领导的政绩工程。家长也认为指导没有太大的价值,理由是现有体制下,学生了解得再多,没有分数做保障,也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有部分家长甚至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指导会误导学生,理由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没有多少是出于热爱,更多的是自己选错了专业;一些家长甚至暗示自己的孩子抵制指导。
二、教育行政部门的对策
1.立足国情,制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并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鉴于学生发展指导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政策制定者在制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时,要对国内和国外的学生指导制度发展状况有系统的研究和全面的了解,需要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准确把握未来高中教育的走向。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平衡,那么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在制定伊始,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实际狀况,从全局利益出发,使制度具有普适性。
2.努力创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学生发展指导是专业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除了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专业外,其他高校较少设立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所以从总体上来说,专业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是严重缺乏的。这就需要教育部给予师范类高校从资金到政策的支持,尽快完善学生发展指导专业的设置;同时,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条例,对专职学生发展指导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审作出明确规定,以吸引更多的师范生选择学生发展指导专业。针对目前高中专职师资紧缺的情况,笔者认为除学校现有的文化课教师和心理教师外,可聘请职业规划师对学校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或者校内兼职,以此改善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增强指导的实效性。
三、学校的对策
1.宣传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性
学生发展指导要做到有效推进,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学生、家长、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其重要性。这就需要学校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大力宣传,引导学生一步步参与到发展指导轨道中;引导教师将发展指导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引导家长改变过于功利的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帮助孩子逐渐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并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2.组建以本校教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学长与同伴为辅的指导队伍
目前多数高中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由上级指派文化课教师兼任,按照学校规定与学生交流。发达地区如北京地区的一些重点高中,学生和指导教师实行双向选择,每个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心理、学业、职业理想等指导工作[3]。鉴于现阶段普通高中教师还不能完全胜任所有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和心理教师以及校外聘请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合作,分阶段指导学生。除固定的教师指导,还可以建立学长团和同伴互助小组来协助导师有效完成指导。有时由学生指导学生效果更好,因为学生之间更易于交流,思想观念也更接近。有调查发现,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超过六成的学生更喜欢和同伴交流而不愿意向教师求助。因此建立学生互助小组是必要的,它可以密切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社交技能的发展。有了学长团和同伴互助小组,就会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使指导教师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学长团和互助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的指导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学校应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或发展潜质出发,针对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目前多数高中生最感兴趣的就是未来从事哪种职业,哪个行业领域对自己来讲更有发展前途,因此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愿望的专业,进而激发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普通高中可根据学校实际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由一名副校长兼任中心主任,这样能够更好地协调各部门配合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学校应从高一新生入学时,就利用互联网开发有利于学生发展指导的信息系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心理测验、能力测验等情况,对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预测;制定并严格遵守相关保密制度,保护学生隐私,以打消学生的疑虑,使学校能够基于更多的真实信息为学生提供帮助。对于参加指导工作的教师,要在绩效考评、工作量统计和学期考核上给予政策倾斜;对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评价,应采取多元化方式,不再仅依靠学生指导手册上的记录,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5.组织学生发展指导实践活动,推动指导工作深入开展
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需要融入到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悟自身的成长和指导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单位负责人来校现场模拟招聘,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所需人才和岗位竞争;也可以发动学生家长,为学生争取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一些相关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认识各种职业环境、要求、现状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形成对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感悟。
参考文献
[1]王玉国,袁桂林.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实践、问题与政策建言[J].教育学报,2013,9(5):80-84.
[2]霍益萍.试论我国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中的几个根本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34-37.
[3]殷桂金.普通高中學生发展指导:现状、问题与实施策略[C].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论文集: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