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前一题,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准备,正课前3~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给同学们讲解。这样能使学生迅速从上一节课走出来,投入到要学的课程中。通过做题,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调节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这不仅为学习新的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而且能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课前一题;自我展示;教学实践;积极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上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的学风。”
任一学科教学,都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学科知识。我们认为,要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除了正确地理解之外,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之不仅能理解知识并且能做到掌握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相互辩证和补充的;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这一切应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是否高效,关键看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能否积极地参与其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学生为丰富多彩的智力兴趣和需要的氛围所包围时,当他与周围的交往充满活跃的求知意图和创造性探索时,当他对待知识不是采取消极的,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时,他才获得智力培育。”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校走在了课改的前列,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3+1”高效课堂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行了“课前一题”,对“3+1”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针对班级的不同情况,“课前一题”采取的具体模式可以为:學生供题,他人讲解,教师点拨;学生供题,教师讲解,学生点拨;学生供题(人人),小组交换,课后互评,等等。“一题”的主题,可以是一道题、一个学习心得、一个解题技巧等。这种课堂模式可以快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中来,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的状态,迅速进入学习轨道,且预演了“3+1”高效课堂模式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好地锻炼,合作互助的精神得到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在具体实施“课前一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不断遇到问题,给老师造成一些困扰,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对“课前一题”的认识不到位,不听或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与;学生不动脑思考,流于形式;对讲过的内容不能及时总结,不保留;出题人对于选题范围、难易程度、题目形式把握不准确。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积极调研,沟通教师、联系学生、问卷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让学生认识到“课前一题”的重要性
跟学生做好沟通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前一题”的重要性。学生经过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思维兴趣还停留在和学习无关的杂事上,若直接上课,前几分钟学生很难直接进入学习状态,甚至会影响整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课前一题”,供题讲题的同学要提前准备,大量翻阅资料,仔细筛选精题,认真研究解题方法,组织语言,学会交流,对自己的综合能力是一个提高;其他的学生提前进入教室,读题演题、积极动脑,发言交流,认真聆听,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自己不仅增加了知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两全其美。只有认识到“课前一题”的重要性,才会端正态度,积极参与,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让“课前一题”真正发挥作用
“课前一题”若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要求:
(1)讲题人培训。首先,题目的选择要符合学情,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绝大部分学生听不懂,也会因此失去学习兴趣;过易,学生一眼看出答案,失去了练习的价值。其次,题目的来源最好是最近的学习内容或相关内容,相当于滚动复习,可以是学习资料上找的新题,也可以是练习过的旧题。题目不偏不怪,突出重难点、易错点、常考点。最后,讲题人把题备透,讲解时仪态大方,声音洪亮,讲题详略得当,全程与学生有交流。
(2)学生听题培训。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是耳朵听而已。必须端正态度,提前看题思考,积极发言交流,较好的题目要做好课堂笔记,课后抽查学生的笔记,从而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课前一题”。
(3)教师点拨。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要能高屋建瓴地对题目讲解人进行积极点评,适时鼓励,点出不足和改进方向,对题目进行总结性发言。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较宽的知识面和阅题量。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考试方向,明确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这样才能在点拨时做到一语中的,突出重点。
三、让“课前一题”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班级学生存在智力、能力、基础差异,那么采取何种形式进行“课前一题”才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全员受益?经过调研笔者发现,“课前一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题目,一个解题感悟,一个学习方法,一个励志演讲,一个小小游戏,等等,目的是让所有人参与其中。提供题目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学生供题,他人讲题,教师点拨;学生供题,教师讲解,学生点拨;学生供题,小组交换,课后互评,等等。
长时间的“课前一题”,会引起学生乏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试题以外,还尝试了下面的方法。 (1)表演对话。准备题的小组挑选学过的对话进行表演。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是表演而不是简单地背诵。备题组的成员表演时不仅需要注意语音语调,还要注意表情和肢体语言。
(2)联想法记忆单词,以游戏法进行。讲题人给出一个单词,例如:food,学生可以根据它的发音找到相似发音的词,也可以用这个词造句、提问或回答。
(3)看图说话。讲题小组准备有针对性的图片,由讲题人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展开联想,说出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例如:I like doing…/I like playing football./I like playing volleyball./I like singing. /I like dancing.…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即便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顺着大家说出一两句来。
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学生对“课前一题”的兴趣越来越浓,不仅学习氛围空前高涨,英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为了使学生机会均等,都能参与进来,我们尝试了很多方式来选定讲题人,时常用的是抽签的方式、轮流坐庄制、奖惩制度等,来确定由哪一组准备“课前一题”,被选中的小组大家一起讨论决定由谁讲题,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组和最佳讲题人。这样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在备题时大家的积极性就会很高。每天积累一点点,长此以往,每位学生都拥有了一个“英语课前一题”收获本。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经过长期的探索、磨合和改进,“课前一题”在我们学校各个班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学生高效利用課前几分钟,收获知识,收获信心,收获友谊,锻炼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但没有因为把课前几分钟交给学生耽误学习进度,影响学习效果,反而,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反倒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尖子生的培养,效果更加明显。
总之,“课前一题”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成功的“课前一题”活动可以为上好一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会充分利用课前的这段准备时间,帮助自己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课前一题”的进程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笔者会继续研究“课前一题”的实施策略,力争让“课前一题”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课前一题;自我展示;教学实践;积极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上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的学风。”
任一学科教学,都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学科知识。我们认为,要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除了正确地理解之外,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之不仅能理解知识并且能做到掌握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相互辩证和补充的;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这一切应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是否高效,关键看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能否积极地参与其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学生为丰富多彩的智力兴趣和需要的氛围所包围时,当他与周围的交往充满活跃的求知意图和创造性探索时,当他对待知识不是采取消极的,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时,他才获得智力培育。”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校走在了课改的前列,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3+1”高效课堂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行了“课前一题”,对“3+1”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针对班级的不同情况,“课前一题”采取的具体模式可以为:學生供题,他人讲解,教师点拨;学生供题,教师讲解,学生点拨;学生供题(人人),小组交换,课后互评,等等。“一题”的主题,可以是一道题、一个学习心得、一个解题技巧等。这种课堂模式可以快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中来,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的状态,迅速进入学习轨道,且预演了“3+1”高效课堂模式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好地锻炼,合作互助的精神得到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在具体实施“课前一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不断遇到问题,给老师造成一些困扰,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对“课前一题”的认识不到位,不听或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与;学生不动脑思考,流于形式;对讲过的内容不能及时总结,不保留;出题人对于选题范围、难易程度、题目形式把握不准确。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积极调研,沟通教师、联系学生、问卷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让学生认识到“课前一题”的重要性
跟学生做好沟通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前一题”的重要性。学生经过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思维兴趣还停留在和学习无关的杂事上,若直接上课,前几分钟学生很难直接进入学习状态,甚至会影响整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课前一题”,供题讲题的同学要提前准备,大量翻阅资料,仔细筛选精题,认真研究解题方法,组织语言,学会交流,对自己的综合能力是一个提高;其他的学生提前进入教室,读题演题、积极动脑,发言交流,认真聆听,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自己不仅增加了知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两全其美。只有认识到“课前一题”的重要性,才会端正态度,积极参与,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让“课前一题”真正发挥作用
“课前一题”若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要求:
(1)讲题人培训。首先,题目的选择要符合学情,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绝大部分学生听不懂,也会因此失去学习兴趣;过易,学生一眼看出答案,失去了练习的价值。其次,题目的来源最好是最近的学习内容或相关内容,相当于滚动复习,可以是学习资料上找的新题,也可以是练习过的旧题。题目不偏不怪,突出重难点、易错点、常考点。最后,讲题人把题备透,讲解时仪态大方,声音洪亮,讲题详略得当,全程与学生有交流。
(2)学生听题培训。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是耳朵听而已。必须端正态度,提前看题思考,积极发言交流,较好的题目要做好课堂笔记,课后抽查学生的笔记,从而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课前一题”。
(3)教师点拨。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要能高屋建瓴地对题目讲解人进行积极点评,适时鼓励,点出不足和改进方向,对题目进行总结性发言。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较宽的知识面和阅题量。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考试方向,明确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这样才能在点拨时做到一语中的,突出重点。
三、让“课前一题”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班级学生存在智力、能力、基础差异,那么采取何种形式进行“课前一题”才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全员受益?经过调研笔者发现,“课前一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题目,一个解题感悟,一个学习方法,一个励志演讲,一个小小游戏,等等,目的是让所有人参与其中。提供题目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学生供题,他人讲题,教师点拨;学生供题,教师讲解,学生点拨;学生供题,小组交换,课后互评,等等。
长时间的“课前一题”,会引起学生乏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试题以外,还尝试了下面的方法。 (1)表演对话。准备题的小组挑选学过的对话进行表演。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是表演而不是简单地背诵。备题组的成员表演时不仅需要注意语音语调,还要注意表情和肢体语言。
(2)联想法记忆单词,以游戏法进行。讲题人给出一个单词,例如:food,学生可以根据它的发音找到相似发音的词,也可以用这个词造句、提问或回答。
(3)看图说话。讲题小组准备有针对性的图片,由讲题人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展开联想,说出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例如:I like doing…/I like playing football./I like playing volleyball./I like singing. /I like dancing.…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即便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顺着大家说出一两句来。
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学生对“课前一题”的兴趣越来越浓,不仅学习氛围空前高涨,英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为了使学生机会均等,都能参与进来,我们尝试了很多方式来选定讲题人,时常用的是抽签的方式、轮流坐庄制、奖惩制度等,来确定由哪一组准备“课前一题”,被选中的小组大家一起讨论决定由谁讲题,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组和最佳讲题人。这样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在备题时大家的积极性就会很高。每天积累一点点,长此以往,每位学生都拥有了一个“英语课前一题”收获本。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经过长期的探索、磨合和改进,“课前一题”在我们学校各个班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学生高效利用課前几分钟,收获知识,收获信心,收获友谊,锻炼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但没有因为把课前几分钟交给学生耽误学习进度,影响学习效果,反而,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反倒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尖子生的培养,效果更加明显。
总之,“课前一题”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成功的“课前一题”活动可以为上好一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会充分利用课前的这段准备时间,帮助自己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课前一题”的进程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笔者会继续研究“课前一题”的实施策略,力争让“课前一题”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