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攻心夺志的心理战术是瓦解对手,克敌制胜的有效方法,能取得最大化的侦查效益。研究和准确掌握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的因素,并适时运用科学、巧妙的审讯方法和策略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讯问;攻心
《孙子兵法·计篇》阐述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远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法也。”诸葛亮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心夺志的心理战术是瓦解对手,克敌制胜的有效方法,能取得最大化的侦查效益。“攻心为上”这对我们的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示,研究和准确掌握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的因素,并适时运用科学、巧妙的审讯方法和策略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职务犯罪侦查讯问攻心战术的分类
《孙子兵法·谋攻篇》讲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攻心战术,是指充分利用审讯人员的优势和主动,正面开展攻势,进行形势、前途、政策、法律和思想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辅之以宽严等典型案例的教育,促使其思想的良性转化,从而有利于如实供述罪行的一种审讯策略。
1.政治攻心
政治攻心是针对犯罪嫌疑人的身居高位或在其位时间较长,政治思想比较松散,特别是渎职犯罪嫌疑人,认为自己没有装腰包,毫无罪责感,气焰嚣张,只有对他们开展政治攻心才能有效推动侦查讯问的正常进行,促其权衡利弊,尽快认罪服法。
2.思想攻心
思想攻心是最常用的缓解犯罪嫌疑人对抗心理的攻心策。在对犯罪分子的审讯中,可采用人性化关怀、情感教育、人格尊重等方法对情感感化,达到其如实供述的效果。通常采取“拉家常”式的讯问,对那些社会危害性较小,罪行较轻的犯罪嫌疑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政策法律攻心
充分发挥党和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威力,给被审人讲清形势,指明前途,对其在展开心理攻势,促其交代问题。政策法律攻心战术主要适用于法律意识薄弱、政策水平低下的犯罪嫌疑人。
二、职务犯罪侦查讯问攻心战术的实施方法
《荀子·议兵》中说:“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随物变化。”合理在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实施攻心战术,才能收到较好的侦查讯问效果。
1.因人施策,有的放矢
对于存在侥幸心理的犯罪嫌疑人,采用政策法律攻心时,要把握战机,注意火候,不能大篇大论讲大道理,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用通俗易懂的道理宣传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批判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讲清“纸包不住火”的道理,达到犯罪嫌疑人抛弃幻想,交待罪行,争取宽大处理的效果。政策法律攻心要做到有的放矢,对喊冤叫屈、装疯卖傻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仪表态度要严肃,讲话有理有据,使犯罪嫌疑人望而生畏;对态度顽抗,气焰嚣张的犯罪嫌疑人,可侧重讲抗拒从严的道理,指出不管职务多高、靠山多硬、资格多老,只要犯法违反了国法,触犯的刑律,如不老实交待,必将严惩。对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说理教育,要注意分寸,不能脱离宽严的幅度,更不能乱许诺打保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将心比心,情感感化
大部分犯罪嫌疑人都是第一次接受检察机关的审讯,内心焦灼、恐慌、紧张,感到孤立无助,其心理负担重,检察官给予人性化关怀,犯罪嫌疑人会产生感激之情。同时要向犯罪嫌疑人灌输检察机关是公正执法,不管任何人触犯了法律必将得到法律的制裁的观念。一些犯罪嫌疑人在纪委双规了一定时间,担心自己到检察机关后会受到刑事处罚,检察官应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况运用情感感化的方法来帮助其解少压力,给予必要的尊重,情感感化,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客观评价,适当肯定
爱听赞美、赞扬、好听的话,这是人的共性。希望自己得到尊重,这是人性的心理需求。对于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在身陷囹圄的时候,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审讯人员可以利用对犯罪嫌疑人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进行思想攻心,对进行情感感化,便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检察官运用攻心战术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务犯罪讯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检察官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接触和沟通的过程,检察官运用攻心战术应当注意的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全面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履历、社会阅历、家庭关系和性格特征,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采取讯问策略,达到审讯的目的。不同职位、不同工作单位和不同性格特征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采取的策略应当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如对于职位较高、在单位长期担任主要领导的犯罪嫌疑人,其说话、做事谨慎和有理性,侦查人员在审讯中态度不能粗暴无理,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能挖苦侮辱,一旦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使他们对侦查人员失去信任,产生对抗情绪,失去继续做工作的机会。
2.制订周密的审讯方案
攻心必须有强有力的初查为后盾,没有调查访问知情人、必要的账目审查等扎实的侦查基础作为后盾,攻心战略很难生效。因此,审讯之前必须根据现有的材料制定详细的审讯计划和方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按照案情及审讯对象的基本情况、心理状态制订审讯方案。审讯人员应当树立“必须先胜而后求讯,决不先讯而后求胜”的观念,牢牢把握审讯的主动权,扭住案件的中心和要害进行审讯,确保讯问效果。在制定审讯方案时要考虑使用哪些证据、使用的时机、怎样使用,一般来说一些关键性证据不可轻易暴露,凡不确凿的证据,不能使用。使用证据不仅仅是让被审人承认证据所证明的问题,根本目的是要通过证据的威慑作用,给被审人心理上施加不可抗拒的压力,造成他防御体系上的混乱和动摇,改变抗拒的心理倾向,而迫使其交待全部罪行。审讯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因案件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审讯方案划应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最大限度的适用讯问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情况。
3.注意讯问的语言艺术和技巧
巧妙使用讯问语言技巧,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联合使用,给犯罪赚疑人施加压力, 攻其不备,“不战而屈人之兵”。要通过语言技巧攻心纠正“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坦白从宽,牢底坐穿”错误的思想,突破审讯僵局。如在审讯时, 可以随意假装地对共同犯罪中的张三说“李四过去很讲义气,这回怎么搞的……”这样张三便怀疑李四出卖了自己,又说“张三怎么说自己不是主犯……”这样李四便怀疑张三把责任推给自己,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达到“离间” 的目的,让听话者发挥下半截话的想象力,为我所用。再如在一起贿赂案中,犯罪嫌疑人想用缓兵之计,慌称自己头痛,需要休息,审问人员真诚地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你只有早交待问题,早放下思想包袱,头痛自然会缓解,你说是不是?当然,如果头真的痛的厉害,我现在就可以办你找个医生看一下病,你看如何?” 犯罪嫌疑人难以言对,乖乖就范。办案实践中我们常常把“犯罪”换为“做错了”、
“贪污”换为“拿了”、 “行贿”换为“给了”、“受贿”换为“收了”、 “挪用公款”换为“挪用了”、“态度蛮横”换为“情绪激动”等。这种暂时更换忌讳语的方法,就可以使转变犯罪嫌疑人的对立情绪,消除其畏罪紧张的心理,而且还能使其感到侦查人员给了他“面子”。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讯问;攻心
《孙子兵法·计篇》阐述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远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法也。”诸葛亮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心夺志的心理战术是瓦解对手,克敌制胜的有效方法,能取得最大化的侦查效益。“攻心为上”这对我们的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示,研究和准确掌握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的因素,并适时运用科学、巧妙的审讯方法和策略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职务犯罪侦查讯问攻心战术的分类
《孙子兵法·谋攻篇》讲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攻心战术,是指充分利用审讯人员的优势和主动,正面开展攻势,进行形势、前途、政策、法律和思想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辅之以宽严等典型案例的教育,促使其思想的良性转化,从而有利于如实供述罪行的一种审讯策略。
1.政治攻心
政治攻心是针对犯罪嫌疑人的身居高位或在其位时间较长,政治思想比较松散,特别是渎职犯罪嫌疑人,认为自己没有装腰包,毫无罪责感,气焰嚣张,只有对他们开展政治攻心才能有效推动侦查讯问的正常进行,促其权衡利弊,尽快认罪服法。
2.思想攻心
思想攻心是最常用的缓解犯罪嫌疑人对抗心理的攻心策。在对犯罪分子的审讯中,可采用人性化关怀、情感教育、人格尊重等方法对情感感化,达到其如实供述的效果。通常采取“拉家常”式的讯问,对那些社会危害性较小,罪行较轻的犯罪嫌疑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政策法律攻心
充分发挥党和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威力,给被审人讲清形势,指明前途,对其在展开心理攻势,促其交代问题。政策法律攻心战术主要适用于法律意识薄弱、政策水平低下的犯罪嫌疑人。
二、职务犯罪侦查讯问攻心战术的实施方法
《荀子·议兵》中说:“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随物变化。”合理在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实施攻心战术,才能收到较好的侦查讯问效果。
1.因人施策,有的放矢
对于存在侥幸心理的犯罪嫌疑人,采用政策法律攻心时,要把握战机,注意火候,不能大篇大论讲大道理,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用通俗易懂的道理宣传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批判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讲清“纸包不住火”的道理,达到犯罪嫌疑人抛弃幻想,交待罪行,争取宽大处理的效果。政策法律攻心要做到有的放矢,对喊冤叫屈、装疯卖傻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仪表态度要严肃,讲话有理有据,使犯罪嫌疑人望而生畏;对态度顽抗,气焰嚣张的犯罪嫌疑人,可侧重讲抗拒从严的道理,指出不管职务多高、靠山多硬、资格多老,只要犯法违反了国法,触犯的刑律,如不老实交待,必将严惩。对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说理教育,要注意分寸,不能脱离宽严的幅度,更不能乱许诺打保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将心比心,情感感化
大部分犯罪嫌疑人都是第一次接受检察机关的审讯,内心焦灼、恐慌、紧张,感到孤立无助,其心理负担重,检察官给予人性化关怀,犯罪嫌疑人会产生感激之情。同时要向犯罪嫌疑人灌输检察机关是公正执法,不管任何人触犯了法律必将得到法律的制裁的观念。一些犯罪嫌疑人在纪委双规了一定时间,担心自己到检察机关后会受到刑事处罚,检察官应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况运用情感感化的方法来帮助其解少压力,给予必要的尊重,情感感化,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客观评价,适当肯定
爱听赞美、赞扬、好听的话,这是人的共性。希望自己得到尊重,这是人性的心理需求。对于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在身陷囹圄的时候,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审讯人员可以利用对犯罪嫌疑人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进行思想攻心,对进行情感感化,便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检察官运用攻心战术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务犯罪讯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检察官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接触和沟通的过程,检察官运用攻心战术应当注意的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全面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履历、社会阅历、家庭关系和性格特征,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采取讯问策略,达到审讯的目的。不同职位、不同工作单位和不同性格特征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采取的策略应当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如对于职位较高、在单位长期担任主要领导的犯罪嫌疑人,其说话、做事谨慎和有理性,侦查人员在审讯中态度不能粗暴无理,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能挖苦侮辱,一旦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使他们对侦查人员失去信任,产生对抗情绪,失去继续做工作的机会。
2.制订周密的审讯方案
攻心必须有强有力的初查为后盾,没有调查访问知情人、必要的账目审查等扎实的侦查基础作为后盾,攻心战略很难生效。因此,审讯之前必须根据现有的材料制定详细的审讯计划和方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按照案情及审讯对象的基本情况、心理状态制订审讯方案。审讯人员应当树立“必须先胜而后求讯,决不先讯而后求胜”的观念,牢牢把握审讯的主动权,扭住案件的中心和要害进行审讯,确保讯问效果。在制定审讯方案时要考虑使用哪些证据、使用的时机、怎样使用,一般来说一些关键性证据不可轻易暴露,凡不确凿的证据,不能使用。使用证据不仅仅是让被审人承认证据所证明的问题,根本目的是要通过证据的威慑作用,给被审人心理上施加不可抗拒的压力,造成他防御体系上的混乱和动摇,改变抗拒的心理倾向,而迫使其交待全部罪行。审讯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因案件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审讯方案划应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最大限度的适用讯问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情况。
3.注意讯问的语言艺术和技巧
巧妙使用讯问语言技巧,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联合使用,给犯罪赚疑人施加压力, 攻其不备,“不战而屈人之兵”。要通过语言技巧攻心纠正“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坦白从宽,牢底坐穿”错误的思想,突破审讯僵局。如在审讯时, 可以随意假装地对共同犯罪中的张三说“李四过去很讲义气,这回怎么搞的……”这样张三便怀疑李四出卖了自己,又说“张三怎么说自己不是主犯……”这样李四便怀疑张三把责任推给自己,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达到“离间” 的目的,让听话者发挥下半截话的想象力,为我所用。再如在一起贿赂案中,犯罪嫌疑人想用缓兵之计,慌称自己头痛,需要休息,审问人员真诚地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你只有早交待问题,早放下思想包袱,头痛自然会缓解,你说是不是?当然,如果头真的痛的厉害,我现在就可以办你找个医生看一下病,你看如何?” 犯罪嫌疑人难以言对,乖乖就范。办案实践中我们常常把“犯罪”换为“做错了”、
“贪污”换为“拿了”、 “行贿”换为“给了”、“受贿”换为“收了”、 “挪用公款”换为“挪用了”、“态度蛮横”换为“情绪激动”等。这种暂时更换忌讳语的方法,就可以使转变犯罪嫌疑人的对立情绪,消除其畏罪紧张的心理,而且还能使其感到侦查人员给了他“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