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最需要爱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暖和的日子里,每次接儿子放学,我都会带他去学校旁边小区的游乐区玩一玩再回家,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大部分都是跟他同一个幼儿园的。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打打闹闹、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因此我并不在意小朋友间那些所谓“矛盾”,唯独对儿子某些稍具攻击性的行为感到头疼,比如不经别人同意就拿人东西,还死活不还。
  所以每次去玩耍之前,我都会千叮咛万嘱咐:“不许随便动别人东西。”但尽管这样,依旧会出状况。
  一天,儿子去玩,我照旧坐在一旁看书,不经意间抬头,发现滑梯上儿子正跟一个不认识的小男孩纠缠在一起,儿子高高地举着一个玩具,小男孩在哭。我赶紧走过去,原来是儿子借了小男孩的玩具,小男孩要回家了,儿子却不愿意归还。小男孩的家长倒没生气,只是不停地对儿子说:“这是弟弟的玩具,你看弟弟都哭了,你是做哥哥的,怎么能这样呢?”
  看到这个场景,我有些尴尬,赶紧叫儿子归还玩具。但小男孩越哭,儿子就越不给。于是,我抓住儿子的手,盯着他的眼睛,深吸一口气,然后尽量平静地说:“把玩具还给弟弟,否则我们立刻停止玩耍,回家。”儿子盯着我看了几秒,突然“哼”的一声,把玩具扔到了地上。
  我顿时火了,但我又不想当着别人的面训斥孩子,于是我说:“我告诉你:第一,你这样就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第二,下来把玩具捡起来向弟弟道歉;第三,马上回家。”
  谁知儿子不但一点不配合,反倒满脸怒容。我接着说:“我数到十,如果你还不道歉,也不下来,我就自己走了。一,二……”十数完了,儿子还是没反应,我立刻掉头就走。我知道,他一定会追上来。
  果不其然,我走出不到二十米,儿子就追了上来,他刚靠近我,就在我腿上、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几拳。我回头瞪他,他不敢动了,我转身,他就又追上来打我。反复了几次之后,他才乖乖地跟在我后面走,但只要我回头看他,他就扭头不看我,伸手拉他,他也不理。
  我一直认为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可以那么平静地处理,实在可圈可点。
  第一,我没有当众斥责儿子,维护了他的尊严;第二,我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第三,我让他明白有些规则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
  可后来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看法。还是在那个游乐区玩,儿子哭着跑过来,说有人推了他一把,他差点从滑梯上摔下来,吓坏了。推他的那个小男孩赶紧跟了过来,紧张地跟我说:“阿姨,我不是故意的……”
  看着两个孩子,我突然发现:他们是那么的无助!挨欺负的有委屈,犯错误的有恐惧,他们到我面前来,就是希望我能够给他们爱,而不是告诉他们:你错了。
  我伸出手抱住了儿子,放弃了从前“男子汉不哭”“勇敢一点”的说教,只是告诉他:“妈妈在。”我又摸了摸那个小男孩的头:“没事啊,别怕。”很快,儿子就不哭了,主动离开我的怀抱,两人又拉着手疯跑去了。
  看到这一幕,我想起了上次的事情。我懂得了儿子当时的愤怒与无助,懂得了属于他的那份恐惧和心痛。那种方式给他带来多大的心理冲击和伤害,我无法体会,他跑过来踢我,只是表达心中的恐惧:妈妈是不是生我的气了?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我真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可以回到当时的场景,能够抱一抱儿子,并对他说声“对不起”啊。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不可爱的行为,都是在呼唤爱。”放在孩子身上,更是如此: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就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如果下次还发生类似的事情,我想我会这样处理:
  不给他贴任何标签;带着爱意告诉他,你准备好了再下来,妈妈等你;替他道歉;拥抱他,然后启发他去学习刚才发生的事情。
  孩子闯了祸,本身就是紧张而害怕的,为什么一定要立刻逼他们了解所谓的事实呢?先替孩子道歉,等于就是用主动承担责任的方式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其实,只要能感受到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允许和爱,孩子自然会调整所谓的偏差行为。关键是,身为父母,能做到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吗?
  想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我们就先得给自己无条件的爱,因为水满自溢呀。所有你不能接纳孩子的东西,都是你不能接纳自己的东西而已。
  所以,感谢孩子吧,他们是生命最宝贵的礼物,他们来到我们的生命中,不是为了让我们教育他们,而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后,孩子自然就会朝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亲子依恋关系,是一种家庭关系,它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儿女所建立的一种亲密关系。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对父母依恋关系的产生是其安全感、自尊心、自制力、社会技能的起源。与父母建立了亲密而温暖的依恋关系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那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发育呢?在依恋关系的培养中,父母如果能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培养依恋关系需要牢牢掌握一个“度”,既
期刊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怎样挖掘和培养孩子的绘画天赋呢,不妨准备一些涂色卡吧,让孩子自己动手,留下童年的点点滴滴,自然地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及审美观,就算孩子没有天生的绘画天赋,也能成为后来居上的喜欢艺术的孩子。  涂色对孩子的成长益处多  涂色可以培养孩子对颜色的认识,通过图形认识物品、动物等,进而认识颜色,可以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孩子在涂色时不出线描的范围,可以培养孩子耐心和认真细
期刊
约翰爸爸是一位犹太人,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特别,有时候对孩子好得没话说;有时候又显得不近人情,特别狠。虽然这些方法让人琢磨不透,但是却满含深刻的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本身最重要  约翰爸爸存钱存了很久,终于买了一辆自己向往已久的新车。新车开到家后,他珍爱有加,每天都要洗车打蜡。5岁的约翰见父亲这么爱车,也常常乐此不疲地帮爸爸一起洗车。  有一天,约翰爸爸开车回到家后,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于是
期刊
亲子依恋关系中,扮演主角和占主动地位的,当然是爸爸妈妈。想要建立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父母分工,各有不同。  温和妈妈给孩子无限的安全感  在亲子依恋关系中,妈妈的角色很关键。孩子饿、尿、拉、痒痒等一切生理需求都需要细心的妈妈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三岁之前,孩子与妈妈处于“共生期”,也是妈妈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即孩子要什么,妈妈就给什么。只要妈妈随时出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孩子才会感
期刊
我拿出记事本,提笔在纸上写下这期卷首语的提纲。钢笔尖带着墨水在纸上留下痕迹,轻型纸粗糙的表面同时报以钢笔“沙沙”的细微的声音——只有它们才能相互听到对方的声音。我继续写着,字的存在感就在这“对话”中真正地踏实下来。钢笔尖与纸如此亲密,彼此成全,这就是依恋——双方的、独一无二的情感。  我正写着,云儿跑过来偎在我怀里,什么也不说,就这么依偎着,静静地看我写字,我的手臂绕过她的腰,用手握着她的手,带着
期刊
欢欢是我的宝贝女儿,从出生起到3岁,我们基本上形影不离。真是应了那句话: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这个“小棉袄”啊,真是“黏”在了妈妈身上,如胶似漆,我是甩不开了!一开始我还挺自豪,妈妈和孩子关系这么亲密多好啊,直到上幼儿园了,我才意识到:这样的亲子依恋,这么“黏人”的孩子怎么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怎么能顺利步入社会呢?  于是,我开始翻书,在网上找有效的方法,来治疗女儿“黏人”的毛病。通过
期刊
早在女儿四岁之前,小丫头绝对是我身后不折不扣的“跟屁虫”。每个周末凡是我在家里,女儿几乎不离半步,上个幼儿园也是东拉西扯,哭哭啼啼。尽管女儿嘟着甜蜜蜜的小嘴说“妈妈亲”“妈妈爱”,但我还是感觉到了这份过度依赖亲子关系的恐惧感与危机感。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怎么能全部跟随家长的意念而团团转呢?而且,一旦孩子过分依附家长,情绪的懦弱和焦躁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乃至成为孩子成长的“遗留伤疤”。  那是幼儿
期刊
在欧美国家,只要孩子有一点点好的表现,爸妈无不使劲儿赞美:“Awesome!”(真了不起) “Oh~ It’s great!”(太棒了) “Good job, my boy/girl!”(做得不错,我的孩子)并且搭配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在东方爸妈眼里,这似乎稍微浮夸了些,不禁想问:“有需要这么夸张吗?”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为了维持身为爸妈的威严,很少会像欧美爸妈那样称赞孩子,不过这样的赞
期刊
儿子出生前,在小学教师岗位上摸爬滚打了近十年的我,早已在陪伴和教育别人家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同时,也真切感受到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一个孩子有多么重要。所以自儿子呱呱坠地起,我除了尽心尽力地爱他,对他的习惯培养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同步跟进。  儿子两岁半那年,我第一次带他去幼儿园考察。一进门,他便对操场上的各种游乐设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会摸摸充气蹦床,一会摇摇花式秋千,忙得不亦
期刊
你家孩子有没有入睡问题?他是不是每天晚上都有“睡前疯”发作?是否每天陪睡消耗了你全部的剩余精力?甚至由于你的强制睡眠和孩子之间还发生了不愉快?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这个经验之谈可能会对你有启发。  被孩子入睡问题困扰  我的儿子点点4岁8个月了,在之前的日子里,我每天晚上都陪他入睡。每天晚上我都在“孩子应该早点睡觉”的育儿理念中早早地给孩子洗好,再把自己迅速弄好,便关灯陪伴孩子入睡。我们聊聊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