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努力当成习惯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出生前,在小学教师岗位上摸爬滚打了近十年的我,早已在陪伴和教育别人家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同时,也真切感受到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一个孩子有多么重要。所以自儿子呱呱坠地起,我除了尽心尽力地爱他,对他的习惯培养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同步跟进。
  儿子两岁半那年,我第一次带他去幼儿园考察。一进门,他便对操场上的各种游乐设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会摸摸充气蹦床,一会摇摇花式秋千,忙得不亦乐乎。最后,他停在了绘有孙悟空图案的转椅旁,很想尝试一下的样子。这时,一个漂亮的女老师笑盈盈地走过来,弯腰想把他抱上去。我一边用眼神阻止老师,一边对儿子说:“思宇,是不是想上去玩一下呀?”他满脸期待地看着我,用力点了点头。“那好,妈妈帮你扶着,你自己爬上去玩吧。”说完,我用双手固定住转盘,他则开始吃力地往上爬。



  先前两次,不得要领的他都在半途摔了下来。第二次落地时,后脑勺甚至猝不及防地磕到了水泥地面上。可他既没有求助也没有放弃,而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尝试着。不一会儿,他的头上便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手上、身上也沾满了土,但他毫不气馁,依然撅着小屁股向上奋力攀爬着。直到如愿地爬上了座椅,他才兴奋而自豪地看着我大叫:“妈妈,你看我自己上来了。”“思宇真棒,靠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目的,很好!”作为奖励,我推着他惬意地旋转起来。沉浸在新游戏中的他,毫不掩饰心里的快乐与满足。
  看着不到三岁的他,努力而不服输的样子,我知道自己之前的功夫没有白费。尽管他不止一次在倒水时,撒得满身满地都是;穿鞋时,弄错了左右脚;收玩具时,因扣不上收纳盒的盖子而重新来过,我却从不代替他去做这些事。正是这一路不停地鼓励和要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愿望,才造就了今天这个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他。
  另一件令我记忆深刻的事,发生在他六岁那年。表现突出的他,被所在的英语培训中心选中,给一部动画片配音。而那段时间,我们则正在为他跟说话口吃的新同桌,学得说话不利索而烦恼。一听老师挑中他去参与配音,我们是既高兴又担忧。生怕演砸的他,更是不自信地让我想办法帮他推掉这桩差事。不过作为妈妈,我自然不会让他错过这个锻炼的好机会。看看尚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我鼓励他努力一下,于是,我们从背熟台词开始,再克服紧张情绪,最后一句一句纠正他偶尔跳出的口吃毛病。直到他从容地完成属于自己的录制内容,我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随后这些年,不管是他学习遇到难题之际,还是生活遭遇困境之时,我都鼓励和要求他,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是我最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同时我也希望,他能一生保有这个良好习惯。
其他文献
我女儿小时候,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开始无厘头地又哭又闹。我告诉她如果有什么事就说出来。女儿突然哭喊出了一句让人莫名其妙的话:“为什么你给我起这么长的一个名字?”  我当时愣了一下,马上意识到女儿一定是在幼儿园受了委屈,而且这委屈还和她的名字有关。我蹲下来,轻声地问她今天在幼儿园发生什么事了。女儿说她们今天学数字,老师把每个人的英文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让他们说出每个人的名字里有几个字母。结果我女儿的
期刊
由于工作的原因,儿子从一岁半开始就寄养在乡下,直到快四岁了他才回到我身边。我给他精心挑选了很好的幼儿园,可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儿子特别胆小怕事,十分不自信,总是一个人默默的,老师要他站起来做自我介绍,他战战兢兢不敢开口。听了老师的话,我的眼泪刷就下来了。这两年多来,儿子不在我们身边,已经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成长期。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儿子快乐、自信起来。  饮食方面 我想尽办法给提供儿子丰富、科学、均
期刊
亲子依恋关系,是一种家庭关系,它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儿女所建立的一种亲密关系。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对父母依恋关系的产生是其安全感、自尊心、自制力、社会技能的起源。与父母建立了亲密而温暖的依恋关系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那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发育呢?在依恋关系的培养中,父母如果能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培养依恋关系需要牢牢掌握一个“度”,既
期刊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怎样挖掘和培养孩子的绘画天赋呢,不妨准备一些涂色卡吧,让孩子自己动手,留下童年的点点滴滴,自然地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及审美观,就算孩子没有天生的绘画天赋,也能成为后来居上的喜欢艺术的孩子。  涂色对孩子的成长益处多  涂色可以培养孩子对颜色的认识,通过图形认识物品、动物等,进而认识颜色,可以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孩子在涂色时不出线描的范围,可以培养孩子耐心和认真细
期刊
约翰爸爸是一位犹太人,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特别,有时候对孩子好得没话说;有时候又显得不近人情,特别狠。虽然这些方法让人琢磨不透,但是却满含深刻的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本身最重要  约翰爸爸存钱存了很久,终于买了一辆自己向往已久的新车。新车开到家后,他珍爱有加,每天都要洗车打蜡。5岁的约翰见父亲这么爱车,也常常乐此不疲地帮爸爸一起洗车。  有一天,约翰爸爸开车回到家后,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于是
期刊
亲子依恋关系中,扮演主角和占主动地位的,当然是爸爸妈妈。想要建立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父母分工,各有不同。  温和妈妈给孩子无限的安全感  在亲子依恋关系中,妈妈的角色很关键。孩子饿、尿、拉、痒痒等一切生理需求都需要细心的妈妈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三岁之前,孩子与妈妈处于“共生期”,也是妈妈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即孩子要什么,妈妈就给什么。只要妈妈随时出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孩子才会感
期刊
我拿出记事本,提笔在纸上写下这期卷首语的提纲。钢笔尖带着墨水在纸上留下痕迹,轻型纸粗糙的表面同时报以钢笔“沙沙”的细微的声音——只有它们才能相互听到对方的声音。我继续写着,字的存在感就在这“对话”中真正地踏实下来。钢笔尖与纸如此亲密,彼此成全,这就是依恋——双方的、独一无二的情感。  我正写着,云儿跑过来偎在我怀里,什么也不说,就这么依偎着,静静地看我写字,我的手臂绕过她的腰,用手握着她的手,带着
期刊
欢欢是我的宝贝女儿,从出生起到3岁,我们基本上形影不离。真是应了那句话: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这个“小棉袄”啊,真是“黏”在了妈妈身上,如胶似漆,我是甩不开了!一开始我还挺自豪,妈妈和孩子关系这么亲密多好啊,直到上幼儿园了,我才意识到:这样的亲子依恋,这么“黏人”的孩子怎么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怎么能顺利步入社会呢?  于是,我开始翻书,在网上找有效的方法,来治疗女儿“黏人”的毛病。通过
期刊
早在女儿四岁之前,小丫头绝对是我身后不折不扣的“跟屁虫”。每个周末凡是我在家里,女儿几乎不离半步,上个幼儿园也是东拉西扯,哭哭啼啼。尽管女儿嘟着甜蜜蜜的小嘴说“妈妈亲”“妈妈爱”,但我还是感觉到了这份过度依赖亲子关系的恐惧感与危机感。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怎么能全部跟随家长的意念而团团转呢?而且,一旦孩子过分依附家长,情绪的懦弱和焦躁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乃至成为孩子成长的“遗留伤疤”。  那是幼儿
期刊
在欧美国家,只要孩子有一点点好的表现,爸妈无不使劲儿赞美:“Awesome!”(真了不起) “Oh~ It’s great!”(太棒了) “Good job, my boy/girl!”(做得不错,我的孩子)并且搭配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在东方爸妈眼里,这似乎稍微浮夸了些,不禁想问:“有需要这么夸张吗?”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为了维持身为爸妈的威严,很少会像欧美爸妈那样称赞孩子,不过这样的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