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应对“黏人”的孩子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1985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欢欢是我的宝贝女儿,从出生起到3岁,我们基本上形影不离。真是应了那句话: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这个“小棉袄”啊,真是“黏”在了妈妈身上,如胶似漆,我是甩不开了!一开始我还挺自豪,妈妈和孩子关系这么亲密多好啊,直到上幼儿园了,我才意识到:这样的亲子依恋,这么“黏人”的孩子怎么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怎么能顺利步入社会呢?
  于是,我开始翻书,在网上找有效的方法,来治疗女儿“黏人”的毛病。通过实践,有几种方法还真管用,原来纠正孩子的“黏人”问题,关键在妈妈!
  充分发挥家人的作用



  以前我带孩子的时间比较多,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都是我送给她,这回我尝试着尽量减少陪她的时间,平时让父母亲多陪孩子玩,把黏一个人变成黏几个人,慢慢地她就会和更多的人接近了。当然,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我会第一天陪她10小时,过一周后,再陪她9小时,再过一周再减少,以此类推……慢慢地,女儿适应了和多人在一起,不会老是缠着我一个人。而且我也会尽量减少给她“好东西”的次数,把这些交给父母或爱人等,让女儿和他们多多紧密交流,知道大家都是爱她的。
  多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孩子和别人接触
  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摆正心态,不要舍不得放手,害怕孩子离开自己后会有危险。以前带女儿出去的时候,我总是让她寸步不离开我,生怕一疏忽就会出现意外。和其他小朋友接触时我也“看护”得比较紧,总是怕碰到别的孩子,或被别的孩子所伤。
  其实,反思一下,觉得这样做真是太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样一直“护”着,女儿以后连和人打交道都不会了。而且,我总是这样焦虑着,这种焦虑情绪也会传递给女儿,导致她不敢和别人接近,只会越来越黏妈妈,久而久之,那就不是正常意义上的黏人,而是伴有心理问题的黏人了。
  所以,再陪女儿出去玩时,我就放手让她自己去交朋友、去参与别人的游戏。遇到矛盾时,我也尽量让她自己解决,我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处事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女儿学会了融入同龄伙伴的方法和处理矛盾的技巧,她更喜欢和小朋友玩,而不是总黏着我了。
  温柔地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
  现在女儿很黏人,一部分原因是上幼儿园后产生的分离焦虑。她刚去幼儿园那种不舍、那种委屈,觉得要“失去”妈妈的眼神,仿佛还在眼前。当时我的心也如刀绞一般,后悔自己之前没有为孩子做好铺垫,后悔自己没有早些培养孩子和我良好的亲子关系。但这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弥补这一切,让女儿尽快步入正轨,消除她的“分离焦虑”。我采取了一些解决方法:当送她去幼儿园时,我向她解释为什么要去幼儿园,并且坚定地对她说“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和你玩,还有许多玩具可以玩,你玩完游戏就可以回家了,就可以见到妈妈了”,使离开、回来变得很自然。我尽量不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孩子,走时也是微笑的、声音很轻柔。
  重视孩子的心理变化
  上幼儿园后,女儿在幼儿园会很乖。但我知道,这也不能说明她从心理上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回家后见到我,由于害怕再与妈妈分离,所以她会一刻不停地黏着我。这时,我还想方设法让女儿从心理上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她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对她说:“你是个好孩子,所以可以上幼儿园”“爸爸妈妈要上班,宝宝要上幼儿园”“虽然和你分开,但是我们仍然爱你”。还让她了解幼儿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我对她说:“你在幼儿园能认识更多的朋友”“老师会和你做很多你喜欢的游戏”等。我还经常与她谈论或参观幼儿园,使她对上幼儿园产生期待。的确,经过一段时间,女儿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也就不会总黏着妈妈了。
  让孩子懂得妈妈是爱她的
  必须让孩子懂得妈妈是爱她的,虽然有时妈妈不在她身边,但还是爱她的。为了帮助女儿减少她的不安全感,我总会轻轻在她耳边说:“你是妈妈的好宝宝,妈妈好爱你啊”“不管妈妈在不在你身边,妈妈心里总是惦记你的!”我每次这样说的时候,她总是用力点点头,很满足的样子。其实小孩子也是需要“示爱”的!
  让孩子自信与自立
  记得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和我说:“越是自理能力强的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就越快,因为他们什么都能自己做得很好,不需要别人来帮忙!”对,女儿自己能做好了,就不会总是依赖别人,她就能更独立了!所以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舍不得”让孩子去做了,再也不完全包办了,只要女儿能尝试的,我都让她去试试,哪怕最后给她收拾“残局”,我也放手让她去做。这样做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女儿能力变强了。因为凡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就会让她自己说、自己做、自己想。当然,孩子要成长、要独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人不断地鼓励她、指导她,我这里说的只是不要代替她。其实这些,只要我们家长观念变了,孩子就会给你个惊喜。
  观察黏人类型,调整教育方式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的“黏人”方式也不一样。我家孩子就是属于过度依赖型,平时也很“公主气”,所以我的方法就是让她更坚强、更独立,注重自理能力的培养,还要在感情上和她好好沟通,毕竟是女孩子,心思比较细腻。但是对小“男子汉”的培养可能就另当别论了。所以,我们家长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看看孩子的黏人是怎么一种情况,选对正确的方法,对症下药,不断调整我们的方法,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变得不再“黏人”。我们和孩子之间也会建立起一种非常健康的亲子依恋。
其他文献
新春假期结束,有家长发现孩子容易感冒发烧,心情也很浮躁,无法适应节后的生活学习。其实,这都是孩子“假日综合征”惹的祸。  为什么孩子会有“假日综合征”现象  走亲访友易导致疲劳过度  节假日里,家长喜欢带孩子走亲访友,一来可以联络感情,二来可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因此每天都有大把的时间用于尽情地玩耍,但同时孩子的健康状况就被爸爸妈妈忽略了。长时间的兴奋玩耍使得孩子机体产生疲劳过度的情况,如果不
期刊
案 例  我的孩子能说会道的,就是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凡是他想要的玩具,他就会一句话不说地从人家手里一把夺过来。为了这个我没少说他,还给他编故事听,可是几乎都没有什么效果。一次,我眼睁睁地看着他把人家搭在中间的积木拿走了,随着哗啦一声,人家孩子伤心地哭了,气得我还打了他,但也无济于事。现在孩子已经满4岁了,再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有什么好办法吗?  分 析  爱模仿是3~4岁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游
期刊
依恋是孩子与特定个体之间(最稳定的抚养人,一般指父母)形成的正性情绪联结。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孩子对大人的依恋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是必需的。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依恋的形成。  如果没有这种依恋心,孩子就会感到惊慌和恐惧,甚至精神萎缩,这种影响会阻碍孩子未来爱好、志向、人格等的建立。因此,孩子在幼儿期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非常重要。  根据孩子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心理学家安斯
期刊
我女儿小时候,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开始无厘头地又哭又闹。我告诉她如果有什么事就说出来。女儿突然哭喊出了一句让人莫名其妙的话:“为什么你给我起这么长的一个名字?”  我当时愣了一下,马上意识到女儿一定是在幼儿园受了委屈,而且这委屈还和她的名字有关。我蹲下来,轻声地问她今天在幼儿园发生什么事了。女儿说她们今天学数字,老师把每个人的英文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让他们说出每个人的名字里有几个字母。结果我女儿的
期刊
由于工作的原因,儿子从一岁半开始就寄养在乡下,直到快四岁了他才回到我身边。我给他精心挑选了很好的幼儿园,可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儿子特别胆小怕事,十分不自信,总是一个人默默的,老师要他站起来做自我介绍,他战战兢兢不敢开口。听了老师的话,我的眼泪刷就下来了。这两年多来,儿子不在我们身边,已经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成长期。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儿子快乐、自信起来。  饮食方面 我想尽办法给提供儿子丰富、科学、均
期刊
亲子依恋关系,是一种家庭关系,它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儿女所建立的一种亲密关系。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对父母依恋关系的产生是其安全感、自尊心、自制力、社会技能的起源。与父母建立了亲密而温暖的依恋关系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那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发育呢?在依恋关系的培养中,父母如果能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培养依恋关系需要牢牢掌握一个“度”,既
期刊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怎样挖掘和培养孩子的绘画天赋呢,不妨准备一些涂色卡吧,让孩子自己动手,留下童年的点点滴滴,自然地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及审美观,就算孩子没有天生的绘画天赋,也能成为后来居上的喜欢艺术的孩子。  涂色对孩子的成长益处多  涂色可以培养孩子对颜色的认识,通过图形认识物品、动物等,进而认识颜色,可以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孩子在涂色时不出线描的范围,可以培养孩子耐心和认真细
期刊
约翰爸爸是一位犹太人,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特别,有时候对孩子好得没话说;有时候又显得不近人情,特别狠。虽然这些方法让人琢磨不透,但是却满含深刻的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本身最重要  约翰爸爸存钱存了很久,终于买了一辆自己向往已久的新车。新车开到家后,他珍爱有加,每天都要洗车打蜡。5岁的约翰见父亲这么爱车,也常常乐此不疲地帮爸爸一起洗车。  有一天,约翰爸爸开车回到家后,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于是
期刊
亲子依恋关系中,扮演主角和占主动地位的,当然是爸爸妈妈。想要建立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父母分工,各有不同。  温和妈妈给孩子无限的安全感  在亲子依恋关系中,妈妈的角色很关键。孩子饿、尿、拉、痒痒等一切生理需求都需要细心的妈妈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三岁之前,孩子与妈妈处于“共生期”,也是妈妈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即孩子要什么,妈妈就给什么。只要妈妈随时出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孩子才会感
期刊
我拿出记事本,提笔在纸上写下这期卷首语的提纲。钢笔尖带着墨水在纸上留下痕迹,轻型纸粗糙的表面同时报以钢笔“沙沙”的细微的声音——只有它们才能相互听到对方的声音。我继续写着,字的存在感就在这“对话”中真正地踏实下来。钢笔尖与纸如此亲密,彼此成全,这就是依恋——双方的、独一无二的情感。  我正写着,云儿跑过来偎在我怀里,什么也不说,就这么依偎着,静静地看我写字,我的手臂绕过她的腰,用手握着她的手,带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