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诗。古诗类的课文怎么教?大家都在研讨。近期,由浙江省浙派张玲语文名师工作室和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刘友开语文名师工作室暨苏派小语刘友开工作室淮安工作站,在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举行的“江浙‘两省三地’( 徳清、镇江、淮安)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届‘互学共研’活动”,对此作了深入地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新成果。本期特选其二年级语文《敇勒歌》(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与点评予以刊登,希望能让广大读者受到有益的启示。
【《敇勒歌》教学设计1】(房秀芳 设计)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 启发谈话。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出示大草原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 看到这样的大草原,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想不想去看一看?一起读课题。
3. 了解敕勒。① 出示两首诗《夜宿山寺》《敕勒歌》,比较它们的不同。(作者,对仗)② 微课了解《敕勒歌》。(“敕勒”是我國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这首《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它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首,还被译成汉语,收录在了《乐府诗集》里。你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心有所想,他们就会唱起歌来跳起舞,唱着他们自己的歌,跳着他们特有的舞蹈。)
【设计意图】一开场就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大草原的壮阔、豪迈,进入情境,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更能体会诗歌的魅力。再用一个微课让同学们了解了《敕勒歌》,清楚、明白,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讲解,可谓是事半功倍。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出示诗歌。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 检查生字。① 带拼音读:似庐笼苍茫② 学习“见”:特殊的读音,同现,出现。
3. 去掉拼音读,并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见”的古今读法,这是需要给学生们讲解清楚的。
三、 品读诗文,虚实结合
1. 课件出示图画,以图引出第一句诗。
① 理解阴山,敕勒川。我们看,在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有一片平原,它的名字就叫作——敕勒川。(师一边说,一边板画阴山,平原)
② 理解穹庐,猜一猜。其实,穹庐就是我们所说的帐篷啊。见过帐篷吗?(生表述)敕勒族人的帐篷,可不是像我们一样临时休息的地方,那是他们的家哦!我们给了它们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蒙古包。
③ 小小的蒙古包底下,是一个个的敕勒人,那么,在天空这个大大的蒙古包里,又有着什么呢?(师边说边板画天空这个大蒙古包)
④ 朗读指导。
2. 学习第二句诗。
① 你看,天蓝蓝的,敕勒族人说——天苍苍。
②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就呈现在你的面前,难怪敕勒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野茫茫,那还有什么也是茫茫的?(出示大海,云雾,白雪图片)
③ 这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吗?
④ 牛羊长得好,这儿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啊?(体会人们生活幸福)
3. 读全诗。
4. 听《敕勒歌》歌曲。
【设计意图】在设计时,首先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宜太过深入,但也要有一定的沉淀。于是对于“茫茫”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练习,以此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说话练习,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们感受大草原的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
四、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出示3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强调“阴、似”的穿插笔画:撇。并重点范写“野”,注意左右大小一样,左边短右边长。
2. 出示2个上下结构的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强调“苍”的撇捺要舒展,重点范写“茫”,注意别写成左右结构。
3. 学生书写诗歌后,老师组织展评交流。
预设:写得怎么样?好的地方打上五角星,不规范的地方帮忙改正。
4. 学生再次书写。
预设:觉得哪个字写得还不够好,可在下面再写一写。
【设计意图】板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设计时,考虑到二年级的情况,简单的勾勒了阴山和敕勒川草原,对于诗歌里的一个难点“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用一条曲线表明这个天,像一个大大的蒙古包,在这个蒙古包下有什么?学生们马上就能明白这句诗的含义,做到了简单明了。又因为是图画,同学们理解起来更加方便,直观。
【《敇勒歌》教学设计2】(仇高兴设计)
一、 谈话导入,理解课题,感受汉字
1. 课前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刚才老师播放的那首歌,唱的什么内容,你们注意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也是一首赞美草原的歌,一首北朝民歌,创作于1500多年前。(出示课题:敕勒歌)谁会读?课前老师查了资料。敕勒,就是敕勒族,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今天的内蒙古中部一带)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诗就是敕勒族人创作的一首民歌。
2. 联系生活,拓展识字。“敕”还有“勑、勅”两种写法(出示)。在我们汉字中像这样一个字有多种写法的例子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一找。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可以直观、自然地与本诗民歌体裁相联系;“敕”这个字在外出旅游过程中会遇到,适当拓展,既可以补充汉字知识,增加学生见识,激发识字兴趣,也体现了语文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二、 初读古诗,识字写字,整体感知
了解了题目的意思,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现在借助拼音读几遍课文,要把每句话读顺,把每一个字音读准。现在借助拼音再读一遍课文,争取把每一个字音读准。 1. 指名读课文。
预设:指定2~3个学生读,正音,再齐读。
2. 检查生字。
3. 这么快就把课文读顺了,很了不起。课文里有几个生字,现在老师把它拿出来,你还能认识吗?(出示: 穹庐阴山笼盖四野苍苍茫茫似见)
4. 生字不光要会写,还要写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怎么写,才能写得漂亮。 “野”,比较一下左右两个部件,(出示两个透明方框,遮住左右两边)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出示左右等宽)继续看,(出示上下两条线),你又有什么发现?(出示左短右长)还要注意左边“里”字做偏旁时,最后一横变成提。“苍”字,先比较一下上下两个部件的大小,(出示两个透明方块,遮住上下两个部分)(出示上扁下高)(出示左右两条竖线)现在你有什么发现?(出示撇捺舒展)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识,即识记字的音形义;二是写,即写规范,写端正,写整洁。本环节遵循先识后写的顺序,先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音,然后將生字单独拿出来让学生识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记住字形,最后从三个左右结构和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各挑一个进行写字指导,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 再读诗文,想象画面,熟读成诵
1. 生字都解决了,现在可以好好地来读一读这首诗了。那怎么才能把诗读好呢?(指名说)
生:要读正确、流利。
师:这是基本要求,但还不够。还有吗?生:要读得有感情。
师:那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呢?(提示:是不是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另外还要读出诗歌特有的韵味,如果能配上合适的动作那就更好了)
2. 出示整首诗。轻声读这首诗,想一想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① 学生说看到大草原。师引导:诗里面的“川”“野”都是大草原的意思。大草原什么样子(重点引导体会“野茫茫”)?还看到了什么?
② 学生说看到阴山。师介绍:阴山就在今天的内蒙古中部。(出示图片)还看到了什么?
③ 学生说看到天空。师引导:嗯,诗里两个地方写到了天空(指屏幕),天空什么样子?先看“天似穹庐”,“穹庐”就是蒙古包(出示图片),作者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像一个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都盖住了。多么雄壮辽阔!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天苍苍”写的是什么样的天空呢?还看到了什么?
④ 学生说看到蒙古包。师引导:诗里面的“穹庐”就是蒙古包的意思。还看到了什么?
⑤ 学生说看到牛羊。师引导:哦,牛羊在哪儿呢?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的?(引导体会牧草茂盛,牛羊肥壮)想想看,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我们的草原多么富饶,我们的牛羊多么肥壮,我们的家乡多么美丽,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是啊,草原这么美好,多么值得自豪啊!
3. 这首诗只有短短27个字,就写了这么多内容。现在我们好好读读这首诗。(生读)
4. 读到现在,这首诗应该能背了吧?我们来试试。请大家闭上眼睛,按照老师的提示背诵。现在,我们来到了大草原,欣赏着美丽的草原景色,我们不禁低声吟诵——(学生一起低声吟诵);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看着美丽富饶的家乡,心中无比的自豪,不禁放声高歌——(学生一起放声吟诵)
【设计意图】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诵读,要读出诗特有的韵味,对诗意大体了解即可。本环节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画面,教师结合图片,用描述性的语言相机解决诗中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如川、穹庐、笼盖、野,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再通过范读指导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最后通过教师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将理解诗意、指导诵读融为一体。
四、 创设情境,点拨方法,迁移仿写
1. 这节课还有些时间,你们敢不敢接受一项更高难度的挑战?下面我们来仿照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样子,写一首自己的“新古诗”,当一回小诗人,好不好?在写之前,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
(1) 改一改:在原诗上改动部分词语或句子,变成新的诗。
我们从这首诗中挑一句来试试。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下面来看老师的要求。出示:
A. 大草原上不刮风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请根据你的想象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天苍苍,野茫茫,风()草()()牛羊。
① 学生先考虑,然后指名说。
② 接着教师出示范例:天苍苍,野茫茫,风(静)草(高)(无)牛羊。
③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练习,再指名朗读自己写的诗句。
B. 假如大草原上雷电交加、风雨大作,草原上又会怎么样呢?请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笼罩四野。风(),雨(),()。
① 小朋友们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② 师出示范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黑锅),笼罩四野。风( 呼呼),雨(哗哗), (牛羊全部回了家)。(最后一句还可以写成:雷电交加心不慌,人和牛羊忙躲藏)(师解释改写理由)
③ 进一步提示:不一定写风、雨怎么样,还可以写雷声、闪电等等。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笼罩四野。 (),(), ()。
④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练习,然后指名朗读自己的诗。其他同学点评。
(2) 仿一仿:照着诗的样子创作一首全新的诗。
① 出示要求:学着《敕勒歌》的样子,仿写一首赞美你们家乡德清县的“新古诗”。
② 出示德清县的介绍文字:德清县,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东望上海、南近杭州,北有太湖,西有天目山。境内有乌牛山、百梁山、乾元山、金鹅山、大家山等好多山。是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全国百强县。 ③ 再出示老师的范例:德清县,太湖南。全国百强,名闻四方。天蓝蓝,水清清,山清水秀好风景。
④ 师解释创作思路。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介绍德清县的文字。
⑤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创作。写完交流,组织学生评改。
【设计意图】让低年级小学生仿写古诗,在本节课是一个大胆尝试。本环节在指导学生仿写古诗时,采取由改到创、由易到难、示范引路的训练策略,先从少量词语的替换改写入手,再到整句替换,再到整首诗的模仿创作,通过组织讨论、教师示范,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过程,降低了门槛,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六、 课内总结,课外延伸,鼓励写诗
1. 这节课你觉得有意思吗?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
2. 总结诵读古诗的方法:读出节奏和韵味,想象画面体会感情,还可以模仿诗的样子创作自己的新古诗。
3. 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继续学习仿写古诗的方法,写作自己的“新古诗”,争做小诗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进一步明晰学习和诵读古诗的方法,巩固诗歌仿写的感受和经验。
【综合点评】
古诗教学贵创新,同课异构重践行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寫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如果也用诗来解读这首民歌的特色的话,那就是:北朝民歌鲜卑族,天野相接景壮阔。水草丰盛牛羊肥,动静色彩形喻说。
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房秀芳和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仇高兴两位老师用清溪小学二年级在读学生,对《敇勒歌》的同课异构教学,各具特色,给小学古诗教学带来了扎实有效、践行创新的课改新风。
房秀芳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诗的意境的感悟和对诗的想象上,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中感受草原的美,体现出了阅读感悟的浙派古诗教学中清新婉约的别致风采。同时并能把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做到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感知诗意,把诗人描写草原壮美的“实景”和读者大胆想象的“虚景”结合起来进行范读、引读、品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美中不足的是,分组合作学习中的实效还需进一步强化。如果用诗来概括地点评的话,那就是:识字写字落实处,词语理解不离句。 整体感知明诗意,虚实结合品读悟。想象草原壮阔美,指导朗读示范扶。图文并茂生为本,分组合作应强助。
仇高兴老师则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古诗的阅读仿写上,彰显出了既教读又教写的苏派古诗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独特神韵。同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教法,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意。美中不足的是,在指导学生改写诗句的练习展评后,对指导学生仿写整首“新古诗”及展评未能来得及放在课中进行,只好留在了课外。如果用诗来概括地点评的话,那就是:别开生面教古诗,学习仿写方法奇。朗读背诵重积累,随文识写生字词。读写结合重语用,深入浅出解诗意。弘扬诗教好传统,开拓创新启童智。
由此可见,小学古诗教学是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的,是既可以“依标扣本” 地教“读”,也可以因人而异地教“写”。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从本课“同课异构”的教学中己切实地感受到: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不仅有学习写诗的兴趣,也有学写“新古诗”的潜力。只有在古诗教学中把阅读和仿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诗教才能算得上是真正地进到了课堂。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诗教的优良传统,才能不断地在学生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张玲、房秀芳,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刘友开,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仇高兴,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敇勒歌》教学设计1】(房秀芳 设计)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 启发谈话。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出示大草原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 看到这样的大草原,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想不想去看一看?一起读课题。
3. 了解敕勒。① 出示两首诗《夜宿山寺》《敕勒歌》,比较它们的不同。(作者,对仗)② 微课了解《敕勒歌》。(“敕勒”是我國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这首《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它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首,还被译成汉语,收录在了《乐府诗集》里。你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心有所想,他们就会唱起歌来跳起舞,唱着他们自己的歌,跳着他们特有的舞蹈。)
【设计意图】一开场就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大草原的壮阔、豪迈,进入情境,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更能体会诗歌的魅力。再用一个微课让同学们了解了《敕勒歌》,清楚、明白,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讲解,可谓是事半功倍。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出示诗歌。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 检查生字。① 带拼音读:似庐笼苍茫② 学习“见”:特殊的读音,同现,出现。
3. 去掉拼音读,并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见”的古今读法,这是需要给学生们讲解清楚的。
三、 品读诗文,虚实结合
1. 课件出示图画,以图引出第一句诗。
① 理解阴山,敕勒川。我们看,在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有一片平原,它的名字就叫作——敕勒川。(师一边说,一边板画阴山,平原)
② 理解穹庐,猜一猜。其实,穹庐就是我们所说的帐篷啊。见过帐篷吗?(生表述)敕勒族人的帐篷,可不是像我们一样临时休息的地方,那是他们的家哦!我们给了它们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蒙古包。
③ 小小的蒙古包底下,是一个个的敕勒人,那么,在天空这个大大的蒙古包里,又有着什么呢?(师边说边板画天空这个大蒙古包)
④ 朗读指导。
2. 学习第二句诗。
① 你看,天蓝蓝的,敕勒族人说——天苍苍。
②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就呈现在你的面前,难怪敕勒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野茫茫,那还有什么也是茫茫的?(出示大海,云雾,白雪图片)
③ 这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吗?
④ 牛羊长得好,这儿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啊?(体会人们生活幸福)
3. 读全诗。
4. 听《敕勒歌》歌曲。
【设计意图】在设计时,首先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宜太过深入,但也要有一定的沉淀。于是对于“茫茫”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练习,以此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说话练习,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们感受大草原的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
四、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出示3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强调“阴、似”的穿插笔画:撇。并重点范写“野”,注意左右大小一样,左边短右边长。
2. 出示2个上下结构的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强调“苍”的撇捺要舒展,重点范写“茫”,注意别写成左右结构。
3. 学生书写诗歌后,老师组织展评交流。
预设:写得怎么样?好的地方打上五角星,不规范的地方帮忙改正。
4. 学生再次书写。
预设:觉得哪个字写得还不够好,可在下面再写一写。
【设计意图】板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设计时,考虑到二年级的情况,简单的勾勒了阴山和敕勒川草原,对于诗歌里的一个难点“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用一条曲线表明这个天,像一个大大的蒙古包,在这个蒙古包下有什么?学生们马上就能明白这句诗的含义,做到了简单明了。又因为是图画,同学们理解起来更加方便,直观。
【《敇勒歌》教学设计2】(仇高兴设计)
一、 谈话导入,理解课题,感受汉字
1. 课前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刚才老师播放的那首歌,唱的什么内容,你们注意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也是一首赞美草原的歌,一首北朝民歌,创作于1500多年前。(出示课题:敕勒歌)谁会读?课前老师查了资料。敕勒,就是敕勒族,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今天的内蒙古中部一带)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诗就是敕勒族人创作的一首民歌。
2. 联系生活,拓展识字。“敕”还有“勑、勅”两种写法(出示)。在我们汉字中像这样一个字有多种写法的例子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一找。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可以直观、自然地与本诗民歌体裁相联系;“敕”这个字在外出旅游过程中会遇到,适当拓展,既可以补充汉字知识,增加学生见识,激发识字兴趣,也体现了语文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二、 初读古诗,识字写字,整体感知
了解了题目的意思,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现在借助拼音读几遍课文,要把每句话读顺,把每一个字音读准。现在借助拼音再读一遍课文,争取把每一个字音读准。 1. 指名读课文。
预设:指定2~3个学生读,正音,再齐读。
2. 检查生字。
3. 这么快就把课文读顺了,很了不起。课文里有几个生字,现在老师把它拿出来,你还能认识吗?(出示: 穹庐阴山笼盖四野苍苍茫茫似见)
4. 生字不光要会写,还要写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怎么写,才能写得漂亮。 “野”,比较一下左右两个部件,(出示两个透明方框,遮住左右两边)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出示左右等宽)继续看,(出示上下两条线),你又有什么发现?(出示左短右长)还要注意左边“里”字做偏旁时,最后一横变成提。“苍”字,先比较一下上下两个部件的大小,(出示两个透明方块,遮住上下两个部分)(出示上扁下高)(出示左右两条竖线)现在你有什么发现?(出示撇捺舒展)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识,即识记字的音形义;二是写,即写规范,写端正,写整洁。本环节遵循先识后写的顺序,先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音,然后將生字单独拿出来让学生识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记住字形,最后从三个左右结构和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各挑一个进行写字指导,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 再读诗文,想象画面,熟读成诵
1. 生字都解决了,现在可以好好地来读一读这首诗了。那怎么才能把诗读好呢?(指名说)
生:要读正确、流利。
师:这是基本要求,但还不够。还有吗?生:要读得有感情。
师:那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呢?(提示:是不是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另外还要读出诗歌特有的韵味,如果能配上合适的动作那就更好了)
2. 出示整首诗。轻声读这首诗,想一想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① 学生说看到大草原。师引导:诗里面的“川”“野”都是大草原的意思。大草原什么样子(重点引导体会“野茫茫”)?还看到了什么?
② 学生说看到阴山。师介绍:阴山就在今天的内蒙古中部。(出示图片)还看到了什么?
③ 学生说看到天空。师引导:嗯,诗里两个地方写到了天空(指屏幕),天空什么样子?先看“天似穹庐”,“穹庐”就是蒙古包(出示图片),作者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像一个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都盖住了。多么雄壮辽阔!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天苍苍”写的是什么样的天空呢?还看到了什么?
④ 学生说看到蒙古包。师引导:诗里面的“穹庐”就是蒙古包的意思。还看到了什么?
⑤ 学生说看到牛羊。师引导:哦,牛羊在哪儿呢?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的?(引导体会牧草茂盛,牛羊肥壮)想想看,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我们的草原多么富饶,我们的牛羊多么肥壮,我们的家乡多么美丽,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是啊,草原这么美好,多么值得自豪啊!
3. 这首诗只有短短27个字,就写了这么多内容。现在我们好好读读这首诗。(生读)
4. 读到现在,这首诗应该能背了吧?我们来试试。请大家闭上眼睛,按照老师的提示背诵。现在,我们来到了大草原,欣赏着美丽的草原景色,我们不禁低声吟诵——(学生一起低声吟诵);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看着美丽富饶的家乡,心中无比的自豪,不禁放声高歌——(学生一起放声吟诵)
【设计意图】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诵读,要读出诗特有的韵味,对诗意大体了解即可。本环节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画面,教师结合图片,用描述性的语言相机解决诗中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如川、穹庐、笼盖、野,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再通过范读指导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最后通过教师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将理解诗意、指导诵读融为一体。
四、 创设情境,点拨方法,迁移仿写
1. 这节课还有些时间,你们敢不敢接受一项更高难度的挑战?下面我们来仿照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样子,写一首自己的“新古诗”,当一回小诗人,好不好?在写之前,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
(1) 改一改:在原诗上改动部分词语或句子,变成新的诗。
我们从这首诗中挑一句来试试。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下面来看老师的要求。出示:
A. 大草原上不刮风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请根据你的想象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天苍苍,野茫茫,风()草()()牛羊。
① 学生先考虑,然后指名说。
② 接着教师出示范例:天苍苍,野茫茫,风(静)草(高)(无)牛羊。
③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练习,再指名朗读自己写的诗句。
B. 假如大草原上雷电交加、风雨大作,草原上又会怎么样呢?请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笼罩四野。风(),雨(),()。
① 小朋友们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② 师出示范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黑锅),笼罩四野。风( 呼呼),雨(哗哗), (牛羊全部回了家)。(最后一句还可以写成:雷电交加心不慌,人和牛羊忙躲藏)(师解释改写理由)
③ 进一步提示:不一定写风、雨怎么样,还可以写雷声、闪电等等。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笼罩四野。 (),(), ()。
④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练习,然后指名朗读自己的诗。其他同学点评。
(2) 仿一仿:照着诗的样子创作一首全新的诗。
① 出示要求:学着《敕勒歌》的样子,仿写一首赞美你们家乡德清县的“新古诗”。
② 出示德清县的介绍文字:德清县,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东望上海、南近杭州,北有太湖,西有天目山。境内有乌牛山、百梁山、乾元山、金鹅山、大家山等好多山。是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全国百强县。 ③ 再出示老师的范例:德清县,太湖南。全国百强,名闻四方。天蓝蓝,水清清,山清水秀好风景。
④ 师解释创作思路。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介绍德清县的文字。
⑤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创作。写完交流,组织学生评改。
【设计意图】让低年级小学生仿写古诗,在本节课是一个大胆尝试。本环节在指导学生仿写古诗时,采取由改到创、由易到难、示范引路的训练策略,先从少量词语的替换改写入手,再到整句替换,再到整首诗的模仿创作,通过组织讨论、教师示范,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过程,降低了门槛,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六、 课内总结,课外延伸,鼓励写诗
1. 这节课你觉得有意思吗?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
2. 总结诵读古诗的方法:读出节奏和韵味,想象画面体会感情,还可以模仿诗的样子创作自己的新古诗。
3. 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继续学习仿写古诗的方法,写作自己的“新古诗”,争做小诗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进一步明晰学习和诵读古诗的方法,巩固诗歌仿写的感受和经验。
【综合点评】
古诗教学贵创新,同课异构重践行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寫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如果也用诗来解读这首民歌的特色的话,那就是:北朝民歌鲜卑族,天野相接景壮阔。水草丰盛牛羊肥,动静色彩形喻说。
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房秀芳和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仇高兴两位老师用清溪小学二年级在读学生,对《敇勒歌》的同课异构教学,各具特色,给小学古诗教学带来了扎实有效、践行创新的课改新风。
房秀芳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诗的意境的感悟和对诗的想象上,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中感受草原的美,体现出了阅读感悟的浙派古诗教学中清新婉约的别致风采。同时并能把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做到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感知诗意,把诗人描写草原壮美的“实景”和读者大胆想象的“虚景”结合起来进行范读、引读、品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美中不足的是,分组合作学习中的实效还需进一步强化。如果用诗来概括地点评的话,那就是:识字写字落实处,词语理解不离句。 整体感知明诗意,虚实结合品读悟。想象草原壮阔美,指导朗读示范扶。图文并茂生为本,分组合作应强助。
仇高兴老师则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古诗的阅读仿写上,彰显出了既教读又教写的苏派古诗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独特神韵。同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教法,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意。美中不足的是,在指导学生改写诗句的练习展评后,对指导学生仿写整首“新古诗”及展评未能来得及放在课中进行,只好留在了课外。如果用诗来概括地点评的话,那就是:别开生面教古诗,学习仿写方法奇。朗读背诵重积累,随文识写生字词。读写结合重语用,深入浅出解诗意。弘扬诗教好传统,开拓创新启童智。
由此可见,小学古诗教学是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的,是既可以“依标扣本” 地教“读”,也可以因人而异地教“写”。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从本课“同课异构”的教学中己切实地感受到: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不仅有学习写诗的兴趣,也有学写“新古诗”的潜力。只有在古诗教学中把阅读和仿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诗教才能算得上是真正地进到了课堂。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诗教的优良传统,才能不断地在学生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张玲、房秀芳,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刘友开,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仇高兴,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